摩尼珠颜色(摩尼珠引申的含义)

敦煌壁画标志,特点
一、佛像画
作为宗教艺术来说,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
二、经变画
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叫“变文”。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车上重盖高悬,车后旌旗飘扬,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
四、供养人画像
供养人,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五、装饰图案画
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
六、故事画
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主要可分为五类。
1、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身上。一般画“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场面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传故事 作横卷式六条并列,用顺序式结构绘制,共87个画面,描绘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之间的全部情节。这样的长篇巨制连环画,在我国佛教故事画中是罕见的。
2、本生故事画: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画中广泛流行的题材,如“萨捶那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救鸽”、“九色鹿舍己救人”、“须阁提割肉奉亲”等。虽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着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本色。
3、因缘故事画:这是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和释迦牟尼度化众生的故事。与本生故事的区别是:本生只讲释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缘则讲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壁画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强盗成佛”、“沙弥守戒自杀”、“善友太子入海取宝”等。故事内容离奇,情节曲折,颇有戏剧性。
4、佛教史迹故事画:是指根据史籍记载画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迹、感应故事、高僧事迹、瑞像图、戒律画等。包含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资料。这类画多绘于洞窟龛内四披、甬道顶部和角落处次要地方。但有的也绘于正面墙壁,如第323窟的“张骞出使西域图”、“佛图澄”和第72窟的“刘萨诃”等。
5、比喻故事画:这是释迦牟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佛门弟子、善男信女讲解佛教教义所列举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寓言、童话,被佛教徒收集记录在佛经里,保存至今。敦煌壁画中的比喻故事有“象护与金象”,“金毛狮子”等。
七、山水画
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遍布石窟,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大多与经变画、故事画融为一体,起陪衬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参照现实景物加上高超的想象力,描绘出“极乐世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丽自然风光;有的是以山水为主体的独立画幅,如第61窟的,“五台山图”。
壁画内容除以上七类外,还有建筑画、器物画、花鸟画、动物画等。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在结构布局、人物造型、线描勾勒、赋彩设色等方面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中西艺术交流融汇的历史面貌。
上述七类壁画,除装饰图案而外,一般有情节的壁画,特别是经变画和故事画,都反映了大量的现实社会生活,如:统治阶级的出行、宴会、审讯、游猎、剃度、礼佛等;劳动人民的农耕、狩猎、捕鱼、制陶、冶铁、屠宰、炊事、营建、行乞等;还有嫁娶、上学、练武、歌舞百戏、商旅往来、少数民族、外国使者等等各种社会活动。因此,敦煌石窟,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
造型特色
[编辑本段]
敦煌壁画中有种灵形象(佛、菩萨等)和俗人形象(供作人和故事画中的人物之分.这两类形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质。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也表现得更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从衣冠服饰上说,俗人多为中原汉装,神灵则多保持异国衣冠;晕染法也不一样,画俗人多采用中原晕染法,神灵则多为西域凹凸法。所有这些又都随着时代的不问而不断变化。
与造型密切相关的问题之一是变形。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形象。时代不同,审美观点不同,变形的程度和方法也不一样。早期变形程度较大,较多浪漫主义成分,形象的特征鲜明灾出;隋唐以后,变形较少,立体感较强,写实性日益浓厚。
变形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夸张变形一以人物原形进行合乎规律的变化,即拉长成加灾。如北魏晚期或西魏时期的菩萨,大大增加了服、手指和颈项的长度,濒骨显露,用日之间的距离牧觅,嘴角上翘,形如花瓣;经过变形彻成为风流潇洒的“秀骨治像”。全刚力士则多在横向夸张,加粗肢体,缩短脖项,头圆肚大,棱眉鼓眼,强调体魄的健硕和超人们力量。这两种人物形象都是夸张的结果。
绘画风格
[编辑本段]
敦煌壁画各个窟的时代都是不同的,所以风格也不是很一致。
较早之十六国和北魏各窟壁画(如275、254、257等窟)感情强烈外露、动态明显夸张的人物造型,以劲细线条勾勒并注重晕染的表现方法,以及用赭红色加散花图案装饰衬底的形式,都明显带有域外或新疆的绘画风格。
西魏(249窟、285窟等)在吸收传统形式并把更多的生活情节和形象融入佛教壁画创造中。通常这个时期的壁画为白粉铺底,以遒劲潇洒的线描和明快的赋色进行绘制。整体上,看来传统画风在敦煌佛教艺术中已得到进一步发展。
北周(290、428、299等窟)通常为大型本生及佛法故事连环画,皆以白壁为底,用流畅的线描勾勒,造型简赅生动,色彩清淡雅丽,虽有的肌肤略作立体晕染,尚存西域绘画遗风,但整体而言,从形象到艺术风格已是汉族传统绘画面貌了。
线条色彩
[编辑本段]
线条和色彩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能够以简练的笔墨,塑造出个性鲜明和内心复杂的人物形象。敦煌壁画全面地继承了这个传统,并适应创造新形象的需要而有所发展。壁画的起稿线豪放自由,粗壮有力。寥寥数笔土红线,一只撒野奔驰的野牛脱壁而出;笔力爽快的接线表现了一群猎仔争先恐后奔跑觅食的活泼神态; “篙山神送柱”一图里的人物和建筑部是不用朽子(木炭条),随手勾描的画稿,显然逸笔草革,仍不失为一幅神采生动的白描。在不经意的落笔起稿中,往往另有一种自然流露于笔墨问的天趣。
敦煌壁画的定形线是比较严谨的,早期的铁线描,秀劲流畅,用于表现潇洒清秀的人物,如西魏的诸天神灵和飞天,线描与形象的结合,堪称关五无暇。唐代流行兰叶描,中锋探写,圆润、丰满、汗厚,外柔而内刚。
随色摩尼珠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谓摩尼宝珠无有自色,乃随所对物之色而现其色相。乃比喻佛性本来空,虽离诸相而随缘显现诸相。赵州和尚语录卷上(卍续一一八‧一五八上):「问:『承教有言随色摩尼珠,如何是本色?』」 p6347
本命年如何辟邪
原来本命年俗称属相年,是十二年一轮回的年份,在这个属相年里的人往往都会觉得这是不吉利的一年,老话里就说:“本命年里犯太岁,无喜就有灾”,所以一到本命年,大家对万事就会诸多小心,绞尽脑汁的想用什么办法越过这道槛,也有的人觉得这是不可信的,但是人们在本命年里常常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或者会做一些荒唐事,这让人觉得很蹊跷,所以我们就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来总结一下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们心理好过一点,度过悲催的本命年。 “扎红”趋吉避凶 在我国,每到本命年大家都喜欢“扎红”,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火的颜色,是吉祥的象征,所以认为“扎红”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本命年最具有特色的颜色就是红色了。很多人会在本命年穿红内裤,红袜子,扎红腰带,给自己一个好兆头,希望在新的一年可以红红火火,平安顺利,把不好的运气都带走。 多用桃木逃过噩运 桃木在我国民间文化和信仰上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桃木又称仙木、降龙木,自古以来就有用桃木来安稳家运、趋吉纳福之说。据说桃木还是伐邪制鬼材料。我国春联的雏形就是用桃木做的,又称桃符,几千年来,桃木就有镇灾避邪之说,被称为神木。“桃”谐音亦逃,有逃过灾难,避凶之意。本命年可以用红绳穿桃木佩戴,避灾避祸。 室内摆放貔貅纳财 传说貔貅是龙王的儿子,是可以招财的瑞兽,能以财为食,吞万物而从不泄,故有纳食四方之财之誉,中国传统中的“貔貅”的习俗,和龙狮一样的,都有将邪气赶走、带来好运的作用。很多人喜欢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据说貔貅有公母之分,公的貔貅代表财运,而母的貔貅则代表财库,有财要有库才能守得住,因此如果收藏貔貅的话还是收藏两只,才能够真正的招财进宝。但如果要戴在身上辟邪的话,还是一只就好,以免不和谐。 佩戴佛珠消除妄念 佛珠又称“念珠”“摩尼珠”,意为“如意”、“清净”。是佛家弟子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佩戴佛珠可以消除妄念,以免性急,而无故惹起事非。 大家都说本命年是“槛儿”年,有着本命年“顺者一顺百顺,鸿运当头,势不可当;背者到处是关口,满眼皆门坎,霉运到家”之说,我们要做好辟邪的准备,所以本命年这个多事之年要做到处处小心,尽量减少投资和理财,以免造成财产损失,也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俗话说:人多,是非也多,不要恶语伤人,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要提防小人。我们做人做事,要忠厚老实,本本分分的,或许本命年能成为您最顺利的一年。
”摩尼宝“是什么?
是摩尼珠。
摩尼珠,又称如意宝珠。是指海底龙宫中出来的如意宝珠,奇世珍宝,宝珠庆严殊好,自然流露清光明,普照四方。摩尼宝是由火焰和宝物组成,宝物由五个宝以三、二、一的梯形组成,并以黄、青、红为三,紫、绿为二,青为一的颜色排列。在五宝周围是向上燃烧的火红的火焰,将宝围在中心,下方为莲座。白水晶是佛教七宝之一,又称摩尼宝珠。
相传五宝能放射万丈光芒,普照须弥山四大部洲的所有贫苦众生,能解除他们的贫困和痛苦。令所求一切净妙愿望获得实现。因此,摩尼宝珠作为消灾、吉祥的象征,人们用他以祈求幸福平安、招财进宝,已成为传统习俗。
扩展资料
出处:
据杂宝藏经卷六载,如意宝珠出自摩竭鱼之脑中。另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九载,如意宝珠或由龙王之脑中而出;或为帝释天所持之金刚,破碎后掉落而得;或为佛之舍利变化而成,以利益众生。此如意宝珠系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地藏菩萨等之持物,能满足众生之意愿。
传说:
(1)、相传,在转轮圣王的发髻中藏有一颗宝珠,它的光芒比太阳亮,它可以生成无穷无尽的财宝供人使用。这就是摩尼宝珠。
(2)、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它是:唵嘛呢叭咪吽,其中嘛字要发“摩”的音,咪字要发一个组合音“得麦”。六字大明咒可写成:唵摩尼叭(得麦)吽,摩尼的字就是摩尼珠。
(3)、佛门密宗修行到进入功态时,在眼前有一个极明亮的光团像十五的明月或如太阳那样大称此现象为明点,禅宗称之为大光明,净土宗称之为开悟、明白了,道门称为西天月。那个就是你的生命能量体,佛门有的也将此称为摩尼珠,有的门派称为性光、灵光等等不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尼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尼宝珠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48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