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信为本梳理法义(净信为本什么意思)

得净信者四种正行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得净信者四种正行 瑜伽十九卷十三页云:颂曰:惠施、令福增;防非、灭怨害;修善、舍诸恶;惑尽、得涅槃。此颂所明、谓如有一、于佛所证法毘奈耶,获得正信。虽处居家;而心远离悭垢缠缚,受持七种依福业事。由此因缘,若行若住;广说如经。乃至生长如是福德。若有复能于善说法毘奈耶中,清净出家。既出家已;具足忍力。为护尸罗,虽遭他骂侵恼诃责,或以身手瓦砾刀杖欧击伤害;恐坏尸罗、当为障碍,心无恶念,不出恶言。唯缘彼境、与慈俱心、于一切方,遍满而住。由此因缘,于现法中,自他相续所有怨害、并皆止息;当生无恼乐世界中,无多怨敌,为世欣仰,众所乐见,如是善修正方便已;依增上戒,起增上心。依增上心,发增上慧。当于圣谛入现观时,则能永舍趣恶趣业、及诸恶趣。又修如先所得道故;渐次永除所有诸结。于有余依涅槃界中、而般涅槃。如是后时,于无余依涅槃界中,复般涅槃。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得净信者四种正行。一、感财富行,二、感善趣行,三、离恶趣苦清净修行,四、离一切苦清净修行。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杂阿含经844
[导读:证初果的条件]
证得初果的条件是断三结:
身见:执著於五阴有「我」的见解。
戒取:执著於无益解脱的禁戒、禁忌。
疑:对於真理的怀疑犹豫;对佛法僧戒的疑惑。
初果圣人证得无我、没有了「身见」,亲身体证佛法,自然断除对三宝的狐「疑」,成就「四不坏净」:
佛不坏净:对於佛的不坏的信心。
法不坏净:对於法的不坏的信心。
僧不坏净:对於僧的不坏的信心。
圣戒成就:持戒清净。
初果圣人圣戒成就,自然对持戒有正确的见解,即断「戒取」,并且不造恶业,永不堕於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在天界与人间最多往返七次,就能证得涅槃。
舍利弗经:舍利弗回答阿难,有关于断除对于佛法僧戒之不信,而成就净信。佛会为记说为须陀洹。
(八四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诣尊者阿难所,问讯慰劳已,退住一面。尊者舍利弗语尊者阿难:「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记说不?」
尊者阿难语舍利弗:「随意所问,知者当答。」
舍利弗问尊者阿难:「为断几法,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记说彼人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向正觉,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尊者阿难语尊者舍利弗:「断四法、成就四法,如来、应、等正觉记说彼人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何等为四?谓圣弟子於佛不信住,则已断已知,成就於佛不坏净;於法ⓑ、僧不信、恶戒①,彼则已断已知,成就法、僧不坏净及圣戒成就。如是四法断、四法成就,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记说彼人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尊者阿难语ⓓ尊者舍利弗:「如是,如是,四法断、四法成就,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记说彼人得须陀洹,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展转随喜,从座起去。
[校勘]
ⓐ 「所」,宋、元、明、圣四本作「正」。
ⓑ 「法」,圣本作「佛」。
ⓒ 圣本无「正」字。
ⓓ 大正藏无「语」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宋、元、明、圣四本无「正」字。
[注解]
① 恶戒:破戒。
译文
八四四、舍利弗经:舍利弗回答阿难,有关于断除对于佛法僧戒之不信,而成就净信。佛会为记说为须陀洹。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
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舍利弗往诣尊者阿难之处。问讯慰劳后,就退住在一边。舍利弗尊者对阿难尊者说:「我想请问你几件事。你是否有空可以回答我吗?」阿难尊者对舍利弗说:「请随意问出来好了,如我知道的,当会回答你的。」
舍利弗尊者问阿难尊者说:「到底要断除几种法,才能被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而记说那种人已得须陀洹果,已不会再入于恶趣法,而决定向于正觉,七有天人往生后,就能究竟苦边呢?」(须陀洹为入圣流,经人天各生七次后,会证阿罗汉果,解脱一切苦恼。)
阿难尊者回答舍利弗尊者说:「要断除四法,成就四决,如来、应、等正觉才会记说那个人已得须陀洹果,已不会再堕恶趣法,而决定向于三菩提,经过七有天人的往生后,就能究竟苦边。那四法呢?所谓圣弟子,对于佛不信任,已断已知,而成就对于佛之不坏净(净信)。对于法、僧不信,以及恶戒,他都已断已知,已成就对于法、僧之不坏净,以及圣戒成就。像如是之四法断除,四法成就的话,则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而会记说那个人已得须陀洹果,已不堕入于恶趣法,已决定向于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后,就究竟苦边。」
阿难尊者对舍利弗尊者说:「如是!如是!四法之断灭,四法之成就,即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会记说那个人已得须陀洹果,决定正向于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后,即能究竟苦边。」
这时,二位正士,共论议后,展转随喜,然后从座起而去。
[对应经典]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预流相应55〉第13经阿难经。
参考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预流相应55〉第4经舍利弗(一)经。
十三.阿难
这是我所听见的:
有一次,阿难尊者和舍利弗尊者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
在黄昏的时候,舍利弗尊者离开静处前往阿难尊者那里,和阿难尊者互相问候,作了一些悦意的交谈,坐在一边,然后对阿难尊者说: “阿难贤友,人们要舍弃什麼法和具有什麼法,世尊才会为他们授记得须陀洹,不会堕落恶道,肯定会得到觉悟呢?”
“贤友,人们要舍弃四法和具有四法,世尊才会为他们授记得须陀洹,不会堕落恶道,肯定会得到觉悟。这四法是什麼呢?
“贤友,一个不听闻法义的凡夫对佛没有净信,因此会在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在恶趣、地狱之中。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对佛具有一种不会坏失的净信,因此会在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圣弟子对佛具有一种不会坏失的净信,他明白: ‘这位世尊是阿罗汉.等正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者.天人师.佛.世尊。’
“一个不听闻法义的凡夫对法没有净信,因此会在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在恶趣、地狱之中。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对法具有一种不会坏失的净信,因此会在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圣弟子对法具有一种不会坏失的净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开示出来的,是现生体证的,不会过时的,公开给所有人的,导向觉悟的,智者能在其中亲身体验的。’
“一个不听闻法义的凡夫对僧没有净信,因此会在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在恶趣、地狱之中。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对僧具有一种不会坏失的净信,因此会在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圣弟子对僧具有一种不会坏失的净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进入正道,正直地进入正道,方法正确地进入正道,方向正确地进入正道,是四双八辈的圣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养,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间无上的福田。’
“一个不听闻法义的凡夫戒行不好,因此会在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在恶趣、地狱之中。一位多闻法义的圣弟子有戒行,因此会在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圣弟子具有圣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没有污垢、没有污点、清净、受智者称赞、不取著、带来定。
“贤友,人们要舍弃这四法和具有这四法,世尊才会为他们授记得须陀洹,不会堕落恶道,肯定会得到觉悟。”
四.舍利弗之一
这是我所听见的: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和阿难尊者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
在黄昏的时候,阿难尊者离开静处前往舍利弗尊者那里,和舍利弗尊者互相问候,作了一些悦意的交谈,然后坐在一边。阿难尊者对舍利弗尊者说: “舍利弗贤友,人们要具有什麼法,世尊才会为他们授记得须陀洹,不会堕落恶道,肯定会得到觉悟呢?”
“贤友,人们要具有四法,世尊才会为他们授记得须陀洹,不会堕落恶道,肯定会得到觉悟。这四法是什麼呢?
“贤友,一位圣弟子对佛具有一种不会坏失的净信,他明白: ‘这位世尊是阿罗汉.等正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者.天人师.佛.世尊。’
“一位圣弟子对法具有一种不会坏失的净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开示出来的,是现生体证的,不会过时的,公开给所有人的,导向觉悟的,智者能在其中亲身体验的。’
“一位圣弟子对僧具有一种不会坏失的净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进入正道,正直地进入正道,方法正确地进入正道,方向正确地进入正道,是四双八辈的圣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养,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间无上的福田。’
“一位圣弟子具有圣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没有污垢、没有污点、清净、受智者称赞、不取著、带来定。
“贤友,人们要具有这四法,世尊才会为他们授记得须陀洹,不会堕落恶道,肯定会得到觉悟。”
[读经拾得]
本经表示断了对佛法僧戒的疑、成就四不坏净,即得初果。
成就四不坏净即证初果,听起来简单,实际上还是要有实证断三结(身见、戒禁取见、疑结)的功夫。因为亲自断了身见,体证佛法,才能有对三宝的不坏信心,也就没有了疑;因为了知苦的集起与灭去,也就是因缘法,不会自讨苦吃,而持戒清净,并且不会执著错误的禁戒、禁忌。
大多人信宗教,是因为相信它、喜欢它、听信传说、理性深思它、或思考之后接受它,而《杂阿含经》卷十三第313经则表明除了这些以外,佛弟子还能亲自证知真理,也呼应以上所说。
《金刚经》无量佛所种善根,一念净信我法空(六)
佛陀讲到身相能否见如来,做出结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意思是未来世中,众生听到这样甚深的言说章句,能生信心吗?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后五百岁是个什么概念?佛教有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之说。每一个时代一千年。
(一)正法时代:佛陀灭度的第一个五百年,是“解脱坚固”时期,也称为“学慧坚固”。这个时期,学佛心无杂念,悟道成佛的人很多;第二个五百年,是“禅定坚固”时期。虽不及第一个五百年,但修习禅定悟道的人很多。
(二)像法时代:第三个五百年,是“多闻坚固”时期。这个时期热衷经卷,听闻佛法,出现了很多讲经大师;第四个五百年,是“塔寺坚固”时期,这个时期修慧禅定的人不多,兴建塔寺,广种福田。
(三)末法时代:两千年以后,末法时代存续到一万年,都是末法时代。属于“斗诤坚固”。出现了互相障碍,互相攻击的乱象。
如来灭后,第一个五百年有持戒修福的人,听闻章句能生信心,信心坚定。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累世累劫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 我们在末法时代,能一念净信,信解受持,是多么大的福报?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什么原因呢?因为具有福德的众生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无上正等正觉法相,但也不能说没有正等正觉法相。说有不对,说无也不对。为什么呢?众生如果心存有无上正等正觉可取,我相就存在,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认为有真实的佛法可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事实上我相也还在,也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呢?如果以为等正觉法是没有的,我相、人相不可取,众生相也不可取,而执取空无相,是断灭空。断灭空基本含义是我认为什么都是空的,那个“我认为”本身就是活生生的我相。当然也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不能认为有个正等正觉得法可取,也不能落入断灭空。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佛陀把说法用筏做比喻,消除对佛法的执着。筏子是竹竿捆连而成,是因缘和合。佛法也是因缘和合,不过是工具而已。既然到了涅槃彼岸,佛法也应舍弃,何况非法之法。
我空,法亦空。是如来清净的法身。不是有人常说的:“我认为什么都是空的”,那是断灭空。是对佛法的歪曲。害人害己。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54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