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法王如意宝拒纳空行母(法王如意宝视频讲法)

学佛百科2023-03-2693

孤独地狱的众生是怎样感受痛苦的

孤独地狱并不因众生共业而现,而因众生个别之恶业而生。这种地狱之地点及形式均不定,很难详作解释。有些时候,我们会听说有人在无意中打碎了大石而发现石中有怪生物等奇闻,这便是孤独地狱的案例。这些生物被困在石中不得动弹、饮食,或许达几十万年之久,其苦不堪想像。

达真堪布:

孤独地狱的众生没有固定的住处,没有固定的痛苦,也没有一定的寿命量。有时候他们感觉自己被夹在山崖里,有时候感觉自己被压在巨石下,有时候感觉自己就是那颗大树,大树被砍、被锯的时候,感觉是自己被砍坏、锯断了,特别恐怖而又无助。

我们关门、敲门都要注意,因为有时候他们就觉得那个门就是自己,所以我们敲门的时候、关门的时候他也害怕,也会感受痛苦。还有,绳子里有时候也有孤独地狱的众生,我们在拉绳子、拿绳子捆东西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自己被卷起来了、被拉开了。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轻轻地、慢慢地!谁知道哪里有孤独地狱的众生,谁知道什么时候会伤害它们呢?。

无论何时何地,有各种各样的痛苦就有各种各样的孤独地狱的众生。他们以意识来感受那些痛苦,所以叫孤独地狱。

孤独地狱:

孤独地狱的命名,有些论师认为:“因为独一无伴、孤苦伶仃,故称为孤独地狱。”但这种说法,无垢光尊者不承认。他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讲过[16],曾有五百比丘共同感受孤独地狱之苦,因此,此地狱并不是以数量微少而安立的。

孤独地狱的处所没有固定性,痛苦也是变化不定。有的夹在山岩间,有的困在磐石内,有的冻在冰块里,有的煮在沸水中,有的烧在烈火内……

现在科学也证明,有些无情物是有生命的。

我在《佛教科学论》中讲过:美国生物学家巴斯特通过实验发现,有些植物也有情感的反应。

其实在佛经里,早就提到过这一类问题,如《毗奈耶经》中说,阿罗汉目犍连到海边去时,见到许多孤独地狱的众生,有些在石头里,有些在树木里,以各种无情物的形象感受无量痛苦,于是他悲哀地说:“三有无安乐,孤独地狱众,分别为苦迫,如住炽火中。”

以前我买过一本《奇趣大自然》,里面也介绍了一些非常稀有的事物。比如,在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处的比里牛斯山中,有一块会哭的岩石,天气晴朗的午后,它会发出像女孩一样的哭声,所以被称为“哭岩”。

还有1997年的一则新闻中报道:在缅甸北部的森林里,有一块会“哭”的奇异岩石,平时它寂静无声,与一般岩石没什么区别。但每逢阴雨,它就会发出像人类哀号般的哭泣声。

如今学院在修觉姆大经堂,最近几天总是阴雨连绵,影响施工,所以一下雨,我就很伤心,担心无法如期完工。有时候我想:如果我突然死了,会不会转生到石头里,一到雨季就发出哭声啊?

毕竟业力不可思议,就算变成了那样的众生,也是不难理解的。

其实,孤独地狱的众生,现实生活中有时也能看得到。比如在2006年,山东有个姓李的石匠,他常上山开采石头,有次劈开一块大青石,发现在密不透风的石头中,竟然活着两只小虫。从科学角度来看,在密闭的石头里,生物根本活不了,但这两只虫却活得很好。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石头里长的虫子叫“石虾(ha)虫”,据说特别值钱,能治疗眼疾。李石匠得知后,就悄悄将这两只虫藏了起来。后经医学界、科学界等各方研究,没有得出任何结论,至今仍是一个谜。(在我们看来,以世间的方式肯定也得不出结论。)

法王如意宝去加拿大时,海边也有许多奇怪的石头,这种石头的形状有点不同,当地人一看就认识。他们说,石头里面应该有生命,因为若把它静静放在一处,它自己慢慢会滚动。但这生命具体是怎么样的,他们也讲不清楚。

地狱众生除了夹在石头里以外,有些还冻在冰里,就像藏地有些鱼,冬天在冰里冻僵了,但夏天一到,它们又活过来了;

有些煮在沸水里,如荣索班智达在《入大乘论》中讲过,有种火鼠生活在火里,或者有些众生活在100度以上的开水里,但始终烧不坏、烫不死;

有些众生藏在树木里,当樵夫砍伐树木时,它们的肢体被千刀万剐,受尽苦难;还有些转生为人们日常使用的杵臼、笤帚、瓦罐、门、柱子、灶石、绳子等形象,以识蕴感受这些苦楚。

(我们平时的门、扫帚,表面上看是无情物,但也许是地狱众生变的,被使用时就特别痛苦。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门都是孤独地狱众生,不然等会儿下课后,你们回去不敢开门了——“啊,这是地狱众生!”)

下面用这两个公案描述孤独地狱的众生:

1、大成就者卓滚朗吉日巴[17]在雅卓耶湖中看到的鱼。

关于雅卓耶湖的来历,据说以前益西措嘉空行母在此修行时,苯波教徒投来一枚金币,空行母以神通将此变成一个湖。

另有一种说法是,雅卓耶湖原本只是九个小湖,空行母益西措嘉担心湖中许多生灵干死,就把七两黄金抛向空中并祈愿、诵咒,将所有小湖连为一体,变成了现在的雅卓耶湖。

也有历史说,在益西措嘉空行母还没来的时候,这个湖已经形成了。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只是个泉眼,附近住着一家富人,家中的佣人叫达娃。一天,达娃在泉边救了一条小金鱼,小金鱼变成美丽的龙女,送给达娃一个如意宝。主人发现后,硬要达娃带他到泉边,把龙女叫出来。达娃不愿意,主人就将其推进泉里淹死了。此时龙女出现了,发起大水淹没了富人,从此这里就形成了雅卓耶湖。

从拉萨到雅卓耶湖,大概有一百多公里,从雅卓耶湖到尼泊尔边界有八百多公里。这个湖是四大名湖[18]之一,面积为678平方公里。它的源头起自得龙刚亲(地名),尽头流入贼玛格热(地名),中间湖岸线有250公里,要历经数日的路程。

以前法王如意宝去印度时路经此湖,我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觉得特别美,赶紧拿出照相机左拍右拍。法王见后训斥道:“你们这些人,天天拿个照相机拍什么?

到一个圣地的时候,首先应该要发愿!”从此我再也不敢拍了。后来,法王在那里念一些经,并讲了《前行》的这个公案:

一次,大成就者卓滚朗吉日巴,向湖中观望,随后竟然悲泣着说:“哎哟哟,千万不要享用信财[19]!千万不要享用信财!”

弟子迷惑不解地问:“上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尊者悲哀地说:“在这条湖泊中,一位享用信财的上师神识转生为孤独地狱的一条大鱼,它正在感受众多痛苦。”

(有些旁生看起来是旁生,实则为孤独地狱的众生),

弟子请上师示现给他们看。于是尊者大显神变,顷刻间使此湖干无一滴。

这时,眼前出现一条巨鲸,庞大的躯体遍及整个湖泊,身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数不胜数的含生在争相蚀食,只见它痛苦难忍而满地翻滚。

弟子问:“承受此恶报者,是谁的转世?”

上师开始讲述:

“这是后藏黑马喇嘛的转世。后藏那位黑马喇嘛,咒力和加持力非同小可,对于鬼迷心窍的人,只需看上一眼就会立竿见影见效,成了前后藏四翼[20]地区众所周知的供养处。他超度亡人只念一声‘啪的’,便开始收取大量牛马等牲畜,他死后转生为这条大鱼。”

(这个人肯定很出名!不像有些大德,在拉萨一带比较出名,但康区、安多没听说过;有些在青海一带很出名,但是康区不知道。过去交通、信息不发达,就更不容易被发现了。但这个黑马喇嘛,整个西藏四翼无所不知,可见是非常出名了。)

因此,有些上师接受亡财之后,不好好超度的话,下场肯定很悲惨,因为死者的财富很难以消受。

而我们作为普通的出家人,这方面更值得注意了,该超度的要好好超度,如果你接受了亡财,就应尽量用于三宝所依或有意义的方面,千万不要用来做非法之事,否则果报很可怕!

无尽藏 忆念法王如意宝 人间庄严

   法王如意宝的一生是个无尽藏,凡与他结缘的人都得他的好处。

   上师的学养和证悟境界,我不敢也无力蠡测;然而追随上师二十年,对他老人家为人处世的方正圆融,我还是颇为了解的。毫不夸张地说,在法王如意宝身上,光是做人一项,就够我学一辈子。

   初到五明佛学院,我是抱着参见法王的目的来的,没想到能留下在学院常住,因为我当时总共只有四十五块钱。法王一眼看到我心里去,知道我的愿望和难处,话没多说就主动留我在学院住下,而且马上让人拿来被褥、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具,由他的妹妹阿里美珠空行母和外甥女门措空行母亲自送到他为我准备的小屋里。那时法王自己的生活条件并不宽裕,但只要别人有困难,他往往不等人开口就把忙帮到,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像我这样的穷学生,跟在法王身边得到的不仅是佛法的利益,还有他情意的好处和物资金钱上的帮助。他成天忙于传法、讲学,周围的人、身边那么多弟子,每个人生活上的小事他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似乎完全不经意地帮你把问题解决掉。

   一件事如果应该去做,法王如意宝便顾自做去,人前人后从来没有说过任何一个人不好。一九八五年,法王倡导藏地寺庙进行整顿,纠正违戒行为,清净僧团风气。这次行动得到众多寺庙的响应拥护,但也不可避免地触犯到一些人的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和攻击。随之而来的纷争困扰前后持续了十年。这期间法王没有抱怨、批评过任何人,也没有同任何人争论、辩解,只是坚定地做理所当为之事。只有一次,他淡淡地说:“如果以僧团现在的状况,我们放任自流的话,藏地佛教将前途暗淡,岌岌可危。为了佛法继续弘扬,我就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会退却,何况只是面对一些无谓的诽谤。”

   在我的印象中,法王待人极其柔和,无论对谁都彬彬有礼。他喜欢开玩笑,但即便他揶揄打趣你时,你依然能感觉到他对你的尊重。那不只是礼节上的周到,而是发自内心、不伤人、不伤物的一种悲悯情怀。到法王面前,无论怎样卑微的人也会觉得自己的可贵,无论怎样失意的人也会觉得脚下原没有绝路。我想所谓人间庄严,便是这样吧。法王凡事心里明白,知道他人的过错,但凡不严重、能带过的,都不会说破。人人都有羞耻心。他是什么都能包容的。有时对弟子旁敲侧击一下,过后他都似乎会于心不忍,恐怕话说重了伤到人心,总要格外慈爱地安抚一番。虽然法王无比宽厚,但学院规模大、人员多杂,管理不严格无以维护僧团正常的闻思修行活动。偶尔有人违反戒律,受处罚甚至不得不离开学院时,都是由管家负责处理。弟子因为破戒而离开学院是法王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每当有这种情况发生,他的眼泪就干不了。管家向他汇报处理结果,只要说得稍微具体一点,他就连忙制止道:“不要告诉我,不要告诉我!”他实在是不忍心知道更多。

   法王如意宝上课时,学生们是不分座次的,先到的坐前面,地位再高的活佛,来晚了照样只能往后坐。这种自由平等的作风常让来学院访问、旁听的人诧异,而法王做人一贯如此,无论贵贱贤愚都一视同仁。若一定要说有差别,倒是他对贫弱者会更优待袒护些。他九岁丧父,从小饱受欺凌、饥寒之苦,所以他非常了解无所依祜的人心里的不安和愁苦。小时候,有一次他被其他孩子欺负殴打后,在大雨中哭着跑回家,全身都淋透了。那天晚上他裹在一身湿衣服里冻得发抖,哀伤地想道:慈爱的父亲这么早就离开了我,这世间真是太痛苦了!他带着满腹委屈迷迷糊糊睡去,半梦半醒之间却看见金光灿灿的莲师笑着来到他面前说:不要悲伤,也不要厌恶这个世间,你长大后会帮助很多人,使他们得到真正的利益。法王醒来时,他的哀怨消失了。幼年失祜的悲戚经历反而让他的内心更加宽厚仁慈,更加渴望给他人保护和帮助。他把自己当成一座无所不有的宝库,别人需要什么尽管拿去,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做人就做到这样有气势!

   法王如意宝说学佛应该先学做人。人品是修行的基础,没有基础,修行便像在空中盖楼,不牢靠。无著菩萨摄受弟子前只考察一条,看来者的人品是不是好。人品好,业障再重也收于门下;人品不好的,一律让回去先学会做人再来求佛法。

   世间对于好人的评判标准有很多。藏王松赞干布曾颁布过十六条对在家人的道德规范。这些规范在藏地深入人心,一千多年来一直是藏族人行为的准则。在我们的传统里,好人的根本归结起来就是一点:心地善良。善良可以说是学佛者最核心的人格。

   现在社会上的人都希望自己聪明、能干、果断、有权势、富有、洒脱,却并没有很多人希望自己善良,因为善良的人都心软,心太软则容易受伤害。的确,没人愿意受苦、受伤害,但放眼看看周围,我们会发现就算用铁石心肠把自己武装保护起来,也照样免不了痛苦的侵袭,所以,佛教的修行者选择开放,把一颗柔软的心完全向外界开放,春日春风也好,冰刀霜剑也无妨。朗日塘巴尊者在《修心八颂》中唱道:我要把成功、喜悦、幸福送给你,把悲伤、损失留给我自己。只要对方快乐,善良的人往往会主动去承受伤痛、失败,总是那样一派天真和忠厚地替别人打算。

   善良之心是一切世出世间功德的源头。从前噶当派的善知识见面问好,总是互相问:您心里善良吗?早上见面,问:昨夜在梦里你善良了吗?告别时说:希望您保持善良之心!有一次,阿底峡尊者手疼,他把手放到弟子仲敦巴的怀里说:“请您给我加持一下这只手吧,您有一颗善良的心。”

   善良的人没有伤害心,他(她)总会尽力避免给其他众生造成痛苦。所谓不伤人,不伤物。往宽泛里讲,是不给其他众生制造困惑、烦恼。一句话,如果会让他人心生烦恼,宁肯不说;一个行为,如果会让他人陷入困惑,宁肯不做。当然这世上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做任何事之前都应善加考虑,如果从善意出发尽心尽力去做了,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这份善心依然会积累福报。

   善良其次是对所有众生怀一颗慈悲之心,希望他们离苦得乐。别人做善事,则衷心称赞随喜。看见别人做坏事、走霉运、受苦,绝不会袖手旁观、幸灾乐祸,而是尽力去阻止、去帮忙,并真心希望情况好起来。仲敦巴的同门师兄弟布多巴一生从来没有对任何众生起过嗔恨伤害之心。他逢人便说:希望你一切都好。

   善良之人不会一边伤害旁生一边讲人间友爱,因为他的仁爱之心是平等针对一切众生的。我总记得,法王如意宝只要看见有动物受苦或者被杀害,都会难过得流泪,都会尽全力去解救。受到法王的影响,他老人家的弟子无论走到哪里都热心于放生,把自由、安乐与无畏带给被解救的众生,把慈悲、温暖与信心送给参与放生的人。

   善良和正直总是相提并论。善良的人不一定聪明能干,但肯定正直。他们也许看上去有点笨拙,不会讨巧卖乖,可是他们心口如一,当面背后都一样恭敬上师、道友,从不违背上师的教言。

   世出世间,唯有善良的心地里能开出安乐的花朵。宗喀巴大师说过:心地善良的人今生来世都会过得安乐。善良的人如果坚定而稳重,一旦开始修行,解脱便不远了。

   法王如意宝用他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们:只要不舍内心的善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是个无尽藏。

   希阿荣博堪布 2009年初 扎西持林寂静地

莫失己道,莫扰他心.什么意思

意思:莫失己道-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失去自己的做人原则。莫扰他心-不把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放在他人身上,让别人产生压力。只要求严格待自己,宽容待别人——这样我们既做好了自己,也没有干扰到他人。

不要丧失了自己的做人准则和处世方式,不要打扰别人怎么想的。引申为,为人处世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企图改变或在乎别人怎么想怎么说。

出处:这句话是藏密宁玛派(红教)教主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的临终教言。晋美彭措法王精通五明,乃三大依怙主(文殊、观音、金刚手)之一的圣妙吉祥之化身。

扩展资料:

莫失己道,莫扰他心。——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法王这句话是想告诉世人:

逃避苦难的考验,结果会是更大的苦难。人生每时每刻都是修行,而修行中最重要的功课就是面对各种不可预知的苦境和不如意之事。只有经历过越大考验的人,才能有越大的成就。

比如想积累福报,求财,超度宗亲先人,念诵一遍经,和念诵十遍经,一百遍经是不一样的,念诵1000遍圣号或咒语,和念诵10万遍也是不一样的,数量越大,约辛苦,越不容易完成,但最后的效果和果报差距也必将不可思议。

实际上,无论历史上任何一位大成就者,或者我们身边的成功人士,在他可以尽情展现辉煌之前,没有人知道他们每个人都经历了多少苦难和挫折,所知的仅仅是为外人道也的,不知的才是最真实最深刻的。

法王如意宝四句祈祷文是什么?

法王如意宝祈祷文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殊胜的四句祈祷文是法王如意宝在五台山取出意伏藏《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后,两位弟子祈请法王为这个极为殊胜的伏藏所造的传承上师祈请文中的四句。后来,丹增活佛祈请法王所造的《法王如意宝上师瑜伽修法仪轨》里也用了这个祈祷文。这也是法王的四众弟子最常唱诵、也是最有感情的祈祷文。

就我个人而言,这四句既是祈祷文、也是心咒、也是佛号、也是修法仪轨。高兴的时候,它是我抒情的表达;痛苦的时候,它是我的安慰和鼓励;低落的时候,它是我振作的力量;碰到危险的时候,它是我最常想起的依怙;无聊的时候,它是我哼哼唧唧的小曲儿;就算堕入地狱,它也是我唯一的指望;看到美丽的事物,或者享用任何物资,它都是我的供养词;人生的每段遭遇,它都是我获得加持的唯一源泉;每当人们碰到状况,问我念什么经咒效果来得最快?其实,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万能的四句祈祷文;就像你们平时去商场超市,总会有个背景音乐不间断地重复,这四句祈祷文,应该就是我生命背景中不断回响的主旋律;因为我的一切,哪怕此时此刻生起最微小的一个善念,都是因为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

“莫舍己道,勿扰他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莫舍己道,勿扰他心是法王晋美彭措临终前说的话,具体的意思如下:

莫舍己道,实际上是讲别解脱道。别解脱道行者主要就是守持清净的戒律,维护自己的道,并不会舍弃。虽然没有利益众生的心,但是自己一定会入一个非常珍贵的道,继续修持,最后获得解脱。后一句讲到大乘道。

大乘道对自己的解脱并不是很重视,就是不扰乱、不伤害众生,不扰乱别人的心。在菩萨乘来讲的话,所有的众生都当过自己的父母,哪怕斜眼以视,在菩萨戒当中也是严格遮止的。所以,第二句讲的应该是大乘所有的见修行果的要诀。

其实“道”可以叫做一种思想体系,比如说孔孟之道、儒教之道。这时,“道”实际上指的是一个宗教或者一种文化,它的思想载体、思想体系叫做“道”。我们说不要舍弃自己的“道”,作为一个佛教徒,自己的思想体系、佛陀的见修行果就是道,这种思想和道德,不能舍弃。

勿扰他心这个“扰”字里有扰乱、扰害、损害、杀害的意思,如果说重一点,就是杀害、伤害;如果用比较简单的意思来解释,那就是不要扰乱别人的心。

扩展资料:

莫舍己道,勿扰他心一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对任何人而言,都最好不要真正扰乱别人的心,一生当中能做到这点的话,确实是“阿弥陀佛”。“勿扰他心”,这里的“他”,并不仅仅指的是人,而是所有的众生。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尽量不扰乱、不损害任何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的所有的众生。

生命平等,任何人没有权利践踏其他任何一个众生的珍贵的生命。在人类毁灭之前,自他平等这样的真理,它的价值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利他的心是永远珍贵的。除非在非常不道德、非常黑暗、非常卑贱的社会,可能害人算是一种最高的手段。

或者杀害其他众生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为。但这是不道德的,不符合人类的规范。不遵循真正的规律时,可能会认为害别人是一种真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颠倒,这是极少数心里迷乱的人的心态。慈悲心在人类的心态当中应该是最高尚的,具有无比价值的心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美彭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王如意宝

泽翁多吉活佛生平介绍和事迹

在冷布如意寺东面有一美丽的美巴村,公元1970年2月的一天,天空突降润雨,大地充满吉祥。雨后空中呈现炫目的彩虹,当地人们感受到无比的舒畅、安乐。泽翁多吉仁波切就出生在这美丽而又祥和的地方。

    他从小就对身着红衣的僧人们有着特殊的情感与敬仰。嘎扎活佛曾说其是善缘之身,并赐赠了哈达,以示喜爱。苯教大师雍仲旺加仁波切为他取名为泽翁多吉。三岁时父亲索龙达吉带他来到虹化大师阿曲仁波切座前灌顶传承;之后于昌盖·阿日仁波切处开始静修佛法三业。虹化大师阿曲仁波切、阿日仁波切都是藏区非常著名的宁玛派上师,两位上师培养了无数的大成就者。他们学识渊博,德行严谨,心地善良,品德高尚,利益了无数的有缘弟子。

    泽翁多吉仁波切十三岁时,前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拜见了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并依止晋美彭措法王、门措空行母、亚青阿曲仁波切,对《三身大波哇》等进行闻思,在其座前不仅授闻了《大圆满加行引导论》、《普贤上师言教》、《入智者论》等许多宁玛派经典,又于堪布仁孜座前闻习了宁玛教《大圆满前行法》等,于益西寺寺主阿甲仁波切处闻受了《甘珠尔》言传及灌顶等诸多法要;依止亚青五明佛学院多年,学习了藏文文法等知识,并得授《三律义》等宁玛教派的诸多法要,后又在许多堪布和仁波切处得闻气脉,五加行、断法引导等法要开示,于哈扎·加察土多朗加、苏拉·雍仲翁加活佛、喇嘛阿拥、虹光堆德等上师处如注满宝瓶般得授深广教律。

    十六岁至二十岁期间,仁波切前往三大藏区的各个地方,朝拜神山、寺院及各地修行处进行闭关修行,证得大圆满精髓。二十一岁又回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在大圆满《四大精髓》、《心性安息论》、《如幻安息论》、《净虑安息论》等佛法论著中虔心修习显密教法,精进修持,成为宁玛派教系诸多优秀大师其中之一。

仁波切还曾在新龙县著名伏藏大师措普多罗仁波切座前授闻《大宝伏藏》全集。

   之后,担任冷布寺的领诵师许多年。目前,于冷布寺担任主事的诸多事责。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58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