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修行人起心动念就是犯戒(佛教起心动念就有罪)

学佛百科2023-03-26109

为什么娑婆世界起心动念都是罪过?

请问法师怎怎样理解《地藏经》中,“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句话?

答: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的起心动念,无不分别心而起.分别心所起者无不是以贪嗔痴,所以说,我们众生的起心动皆是业.由于众持的起心动念皆是业,由此业力而招感三界生死.

和尚吃鸡蛋算不算破戒??

和尚吃鸡蛋算破戒!鸡属于卵生。佛经中说:卵生的出生方式是由想而生。故吃鸡蛋如吃胎儿一样,是破杀戒。

戒分有相戒和无相戒。对修行人来说,起心动念就是犯戒,是为心戒,即无相戒。

佛教戒律太多起心动念与犯戒在正常人身上也太平常了吧真按大师所说人一天就犯了无数罪了像吃肉很普通啊

所以圣人稀有!

"深海中有巨大的鱼兽,只是罕有浮出水面。深山大泽中有特异的麒麟,只是罕有接触人烟。深空中有隐身的大龙凤,只是我们眼睛看漏了它们。

持戒要凛若冰霜,秋毫不犯;自己一个人独处,更要庄重自强、自勉自励;做任何事俯仰无愧于天地,便有浩然正气在身;双目深藏戒光智慧,神钦鬼伏,邪魔亦退避三舍。守戒就是正,不守戒就是邪。佛与魔的分别亦在于一个「戒」字。切莫迷信一个修行人的外在色相表相,一定要看他持戒的功夫。

有几位师兄问究竟要修到什么程度才完全不犯任何戒律?就算平常可持戒,但一到梦中就颠颠倒倒难於把持了,我在这条统一作解答。在大乘菩萨来说,最少必需修到二地菩萨果位,才完全在身口意上不犯任何戒律。二地菩萨,称为离垢地,意思是修鍊到远离一切垢染,当然包括梦中可完全自主而不犯任何戒律。

网上很多资料说,初果已入圣流,是不会做恶业的;如果还做恶业,那和凡夫又有何分别?还可称为圣人?这些资料很多都不正确的。初果既然贪瞋未断,这是弱项,对外境的诱惑自然有机会再生起或贪或瞋的心被境界转了去,所以有可能会再做恶业。但由於初果有持戒的德力及慧观力,即使做恶,也不会堕三恶道。

座下如来为印记,祝福精进莫消退;冷暖世味甘遍尝,续佛慧命没唏嘘.......今日我们转生在世界各地,滚滚红尘,定功不足,是当然会犯戒或破戒;这也绝对不代表我们过去并没有在佛前闻法,夙植善因。所以切不可妄自菲薄,以为自己业障好重而自暴自弃。要知道一日未入圣流,未证初果,犯戒破戒总难免除。

凡圣的分别,就在有没不退的菩提心?有没一直坚守戒律?最重要是这两项,其它次要。"~常观世音师父

受三皈五戒后起心动念没有实施算犯戒吗?

属于犯戒,是犯邪淫戒。SY属于较轻的犯戒,要在佛前忏悔。邪淫最损福报,最损运气,修行人应该彻底

为什么修行人怎么总爱犯戒

持戒,是修行的基本功。持戒,相当于攀登高峰,也相当于逆水行舟,当然是比较难的,毅力不够的人就会犯戒。

佛教,如果一个人心生嗔恨,但是没有发作,这算破戒吗?

这个嗔戒,属于《梵网经菩萨戒》中十重戒之一。菩萨戒要有师父授与,才存在持犯;没有授戒,不存在持犯。如果你受持了此菩萨戒,只要有嗔因、嗔缘、嗔法、嗔业,就是犯戒。就是虽未发作,只要起心动念,心生嗔恨,就算犯戒。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60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