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为导(般若为导,五度为伴若无般若,五度如盲)

佛教对联
上联:静坐常思己过
下联:闲谈莫论人非
上联:心有灵犀一点通
下联:佛在性中莫远求
上联:世上虽有千般好
下联:平安胜过一切福
上联:问君能有几多愁
下联:念佛可令烦恼无
上联:如来所以兴出世
下联:唯说弥陀本愿海
上联:四十八愿度众生
下联:九品威令登彼岸
上联:求福、求慧、求生净上
下联:为人、为法、为证菩提
上联: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下联: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上联:净宗即显说之密法
下联:念佛为成佛之捷径
上联:为人若要超三界
下联:念佛速令登彼岸
上联:日轮西去,娑婆光阴有限,百年寿命转眼即到
下联:净主安养,极乐寿命无穷,只此一生即成佛道
上联: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大畅如来,度生胸怀
下联:弥陀弘誓,九界全收,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上联: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下联: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殊胜至极
上联:扬般若波罗密多,利国利民
下联:修净土宝莲正行,自度度人
上联:一切遵循因果律,自有吉祥常随身
下联:切勿自我常卑视,欲转命运多修心
上联:修道修仙,先须修身,身为道之本
下联:信佛学佛,不可离心,心是佛之源
上联:人生真谛何处寻
下联:自性三宝即尔心
上联:发一片慈心,愿度众生达彼岸
下联:照五蕴皆空,行深般若观自在
上联:大护法不见僧过
下联:善知识常怀惭愧
上联:人生犹似西山日
下联:富贵终如草上霜
上联:六波罗蜜‘施’为首
下联:四无量心‘舍’最高
上联:戒定慧,三无漏学,真善美
下联:佛法僧,稀世珍宝,难遭遇
上联:万法皆空归性海
下联:一尘不染证禅心
上联:福慧庄严成无上道
下联:慈悲广大度有缘人
上联:金刚降魔护三宝
下联:弥陀慈光照大千
上联:不用三祗修福慧
下联:但凭六字出乾坤
上联:持名功夫,贵在念念无间断
下联:德行高尚,令人频频闻妙香
上联:念念弥陀佛,佛教观佛,观自佛
下联:心心极乐天,念佛佛念,净性天
上联:圆满佛法,以五戒十善为基础
下联:求生安养,视信愿有无为决定
上联:九界众生,离求生净土,上不能圆成佛道
下联:十方诸佛,舍念佛法门,下不能普利群萌
上联:我佛如来,见一切众生,皆大欢喜
下联:弥陀慈父,建极乐世界,何等庄严
上联:但看百年后,无论老少俱成灰
下联:及早作归计,求生安养无量寿
上联: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下联: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上联:净土法门,稀有难值,往生即成佛道
下联:人生在世,生死事大,还不赶快念佛
上联:心存邪恶,烧香拜佛有何益
下联:持身正大,不求佛佑佛自佑
上联:有相皆虚妄
下联:无我即如来
上联:发落齿疏,幻形凋谢,实未足虑
下联:归依三宝,得闻佛法,欢喜无量
上联:以一念而除众念
下联:登九品直趋涅槃
上联:以念佛心,证无生忍
下联:将净土教,度有缘人
上联:礼敬慈尊,三身圆现
下联:虔诵佛号,万德齐彰
上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联:高登九品,大愿方成
上联:末法修行,净土为归,方向正
下联:一切法门,般若为导,慧灯明
上联:深信念佛,句句是金刚般若
下联:切愿往生,念念显妙明本心
上联:人生无常,转眼成空
下联:离欲清净,一心念佛
上联:末法不念佛,修行难有成
下联:学佛无般若,如同盲者行
上联:无常就是苦,诸法空幻,悟者少
下联:岁月不留情,百年光阴,转眼到
上联: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下联:人天路上,作福为先
上联:因名法藏,誓愿宏深,所建极乐国,净妙世无双
下联:果号弥陀,慈悲广大,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上联:净土法门,带业往生,方便至极
下联:弥陀宏誓,九界全收,其大无外
上联:有缘入佛门,切莫宝山空手回
下联:能见弥陀佛,往生才能有把握
上联:看世间,苦海无边,唯有放下一切,信愿持名求往生
下联:信佛法,迷津有岸,朝夕勤撑宝筏,净心念佛到彼岸
和佛教有关的对联
瓠苦瓜甜在何时滋味到口
箭锋刀刃挽着处痛楚邧心
华顶泉清一尘不染菩提地
经台月朗万善同归般若门 刘操南题天台国清寺藏经楼
会诸山大德僧伽阐扬正教
集历代优良法统启迪后昆 吴立民题杭州浙江省佛教协会大门,位于法净寺旁
慧日高擎貌座自安圆觉相
慈云近接蕊幢时转妙明机 乾隆题杭州净慈寺
慧性真空本来无生无灭尽
尘心妄动自然有起有沉沦
江西九江东林寺(东晋:莲社十八贤,慧远虎溪桥)(弥勒殿)
慧焰重重灯破千年之暗室
法源混混滋生五性之灵苗 印光大师:藏经阁经堂联
火热水深佛法极余千劫净
山青云白禅机悟彻一灯闲 台湾台南县大仙寺
继往开来道通天地有形外
祖尧述舜恩遍飞潜异类中 印光大师:孔圣殿联
江畔高亭明月清风留客醉
屿上古寺白云流水伴僧闲 王十朋题温州江心寺
教本无为除热去烦清世界
佛来有自越山超海渡迷津 河南淇县衡门佛庙
皆大欢喜春风满面常开口
了无挂碍世态撩人不改容 上海静安寺(兜率弥勒殿)当代苏渊雷
解去尘氛愿尔休作隐蔽恶
脱离苦海看我大开方便门 四川峨眉山雷音寺
净理胜因愿从今日称居士
慈恩慧业长与名山作主人 谭泽闿题杭州净慈寺大殿。居士:在家信佛的人
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台湾台中慈善寺
九品莲台狮吼象鸣登法座
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
三门精秘庵大殿,位于海游镇,始建于明代,九十年代重建//绍兴
救灾希金出水火而登衽席
纪功勒石立碑塔以壮湖山 杭州圣因寺义赈碑亭
举目瞻仰何必生几分惧色
回首猛省还须存一点忠心 安徽九华山天王殿
君子固穷莫虑天心终不佑
善人是富须知神道最无私 湖北鄂州宝聚寺
开天收天早了此末后一着
说法舍法普化那无边众生 山西五台山金阁寺
看不远千里而来亦知向善
果能够慧心常在乃遂我心 云南鸡足山金顶寺
苦海无边祸未临头须早悟
仙缘有路心非木石要归真 湖南会同三圣寺
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得解脱
慈悲大士拯彼劫难来补陀 宁波七塔禅寺
来到志莲岂可甘为门外汉
超生极乐何须来作世间人 香港九龙志莲苑寺门
来去无踪问大师我是什么
生死轮回答居士君为如来
立定脚跟背后山头飞不去
执持手印眼前佛面即如来
张载阳题杭州灵隐寺天王殿,位于北高峰麓,前临冷泉,面对飞来峰
联由兴会欲写七情来北国
佛自心生不移一步到西天 (对句:一天见)(出句:苏小妹e)
两洞涌灵泉胜地曾留仙迹
三台辉佛日慈航普渡众生 张乃恭题遂昌三台寺。两洞:寺前之含晖洞与灵泉洞
两浙仰禅林首溯玲珑古迹
四海称佛地群推太白名山 圆瑛题鄞县天童寺
灵鹫飞来缘结丛林成异境
高僧隐此香飘佛国净凡心 朱祖功题杭州灵隐寺
楼阁门开圆彰法界修因事
慈悲愿普预摄龙华证果人 印光大师:弥勒联
楼隐祗园贝叶昙花开觉路
林藏鹿苑晨钟暮鼓指迷津 永嘉妙有禅寺
落落情缘□看一见一回首
空空色相法证三藐三菩提 瑞安仙岩寺
马足车尘世路不知何处尽
岩花涧月禅心应自此中生 乐清白沙岭寺
马足车尘世路不知何处尽
崖花涧月禅心应向此中生 山西五台山(禅堂) / 浙江乐清白沙岭寺郑雨亭
忙里偷闲西天听经鱼出水
闹中求静禅房入定猿添香 湖南衡阳西禅寺
门空月朗撷翠梵香生妙趣
谷静风轻裁云补衲寄禅心 卓厚瑶题奉化雪窦寺
觅路尤难一似担山捱了去
当机在此不须吃棒得将来
名溯大悲狮峰咫尺开净土
源本台宗宝刹千年印禅心 陈寒川题永康广慈寺,原名大悲寺,始建于唐宣宗大中四年
末法修行净土为归方向正
一切法门般若为导慧灯明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暮鼓晨钟惊起红尘机里客
经文贝叶唤回苦海梦中人 杭州香山寺
南海观音普渡众生超苦海
西天佛祖光昭万姓庇钧天 永嘉玉莲庵
拈来莫拈来拈来尽皆余毒
放下且放下放下才有入头
盘问古佛古仙何以谓盘古
药医王孙王子故乃称药王 李永家题湖北兴山盘古庙
破额头中结个茅庵留客住
双峰脚下久备云梯步天阶 湖北黄梅四祖寺(道信道场)
菩萨化身辅正摧邪宏圣教
童真入道安邦护国度群迷
普门示现慈悲济物无形相
洛伽常定喜舍能行皆观音 鄞县天童寺观音殿
奇岩衔四峰果然奥宇胜地
瑞象显鸿姿谁识佛陀世容 陈百刚题新昌大佛寺大雄宝殿
契得禅机溪声便是广长舌
空诸尘境山色皆为法相身 福建闽侯崇圣禅寺法堂
清香不断台上白莲开佛座
福缘普施瓶中甘露洒尘寰 黄岩清福寺
儒释本同源道并行而不悖
内外原一体理交显而弥彰 印光大师:三教堂联
关于佛教的新年对联
上联:持名功夫,贵在念念无间断
下联:德行高尚,令人频频闻妙香
上联:念念弥陀佛,佛教观佛,观自佛
下联:心心极乐天,念佛佛念,净性天
上联:圆满佛法,以五戒十善为基础
下联:求生安养,视信愿有无为决定
上联:九界众生,离求生净土,上不能圆成佛道
下联:十方诸佛,舍念佛法门,下不能普利群萌
上联:我佛如来,见一切众生,皆大欢喜
下联:弥陀慈父,建极乐世界,何等庄严
上联:但看百年后,无论老少俱成灰
下联:及早作归计,求生安养无量寿
上联: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下联: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上联:净土法门,稀有难值,往生即成佛道
下联:人生在世,生死事大,还不赶快念佛
上联:心存邪恶,烧香拜佛有何益
下联:持身正大,不求佛佑佛自佑
上联:有相皆虚妄
下联:无我即如来
上联:发落齿疏,幻形凋谢,实未足虑
下联:归依三宝,得闻佛法,欢喜无量
上联:以一念而除众念
下联:登九品直趋涅盘
上联:以念佛心,证无生忍
下联:将净土教,度有缘人
上联:礼敬慈尊,三身圆现
下联:虔诵佛号,万德齐彰
上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联:高登九品,大愿方成
上联:末法修行,净土为归,方向正
下联:一切法门,般若为导,慧灯明
上联:深信念佛,句句是金刚般若
下联:切愿往生,念念显妙明本心
上联:人生无常,转眼成空
下联:离欲清净,一心念佛
上联:末法不念佛,修行难有成
下联:学佛无般若,如同盲者行
上联:无常就是苦,诸法空幻,悟者少
下联:岁月不留情,百年光阴,转眼到
上联: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下联:人天路上,作福为先()
上联:因名法藏,誓愿宏深,所建极乐国,净妙世无双
下联:果号弥陀,慈悲广大,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上联:净土法门,带业往生,方便至极
下联:弥陀宏誓,九界全收,其大无外
上联:有缘入佛门,切莫宝山空手回
下联:能见弥陀佛,往生才能有把握
上联:看世间,苦海无边,唯有放下一切,信愿持名求往生
下联:信佛法,迷津有岸,朝夕勤撑宝筏,净心念佛到彼岸
佛教经典语句
1、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3、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4、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5、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6、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7、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8、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10、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11、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2、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3、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4、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1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6、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17、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18、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9、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20、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21、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22、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23、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24、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25、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26、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2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28、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29、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30、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31、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2、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33、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34、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35、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36、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37、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38、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39、应作如是观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0、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41、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4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4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44、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45、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46、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47、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48、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49、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50、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51、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5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3、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54、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55、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56、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57、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58、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59、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60、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61、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佛法比喻的手掌和大母谁是佛呀?
【你知道什么是佛母吗?】
1、特指释迦世尊之生母摩耶夫人或佛之养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大爱道夫人)
2、我佛如来正法中所谓的“佛母”,是指般若波罗蜜多,因为“般若波罗蜜多”之无上智能出生三世诸佛。
行者若不能体悟般若,有什么意义?岂不闻龙树菩萨言:般若为导,五度为伴,若无般若,五度如盲。又玄奘大师所翻译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若果能体悟般若,则能照见五蕴皆空,即能超越一切苦厄。即能成就无上菩提。
为佛弟子,不求作佛,求作什么?
不知般若为出生三世诸佛之母,供佛母为了什么?
难道是那某教派之所谓“佛父,佛母吗?
【你知道什么是空行母吗?】
“荼吉尼”:梵语,意译空行母。据《大日经疏》卷十载,荼吉尼系大黑神之之眷属、夜叉鬼之一。
【所以,所谓空行母,听起来这个名字很酷,很神秘,其实说穿了就是母夜叉,夜叉鬼)
(按:大黑神系冢间神,即坟墓之神,故荼吉尼即冢间的小鬼神)……荼吉尼后来成为印度左道密教“瑜伽行派”所崇信之神祗、该派行“五摩字瑜伽行”,五摩字为:肉、鱼、酒、印、交合,即食肉、食鱼、食酒、结手印、杂交以得至乐。其后,该教派传入T地,信徒奉其神为智荼吉尼《佛光大辞典·荼吉尼条》
为佛弟子应当志求无上菩提,如六祖大师言: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岂不闻,《普贤行愿品》中佛菩萨累劫勤苦,一切财宝乃至王位都能舍弃,如何还要如此染着世间贪求财物?
不错!活在这个世间,没有钱不行,所以要有钱,乃至行善都要花钱。
但是,要知道,子女如果孝顺父母,体会父母的心,父母一定给孩子准备钱,你不用开口,他一定给你。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不体会父母的心,一直问父母伸手拿钱,这样的子女就是啃老族
就是伤父母的心,不是孝顺子女。
佛弟子,就是如此,你体会佛的心,佛的心就是般若,就是五无我,无我所,就是无尽大悲。
体会佛的心,就是佛的好弟子,那么不需要开口,佛一定加持你,令你财富充满(经中如是说)
因此,何必更求?
要作如来真弟子,不作如来败家子
善能体会佛的心,志求无上菩提
仙人分为哪几个等级?
仙,是中国古代传说的一种超脱尘世、长生不死并有神功异能的特殊人物。《说文》释云: “仙,长生仙去。” 《释名·释长幼》云: “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 道教特以修炼成仙为信仰,孜孜追求者代不乏人。葛洪《神仙传》云: “仙人者,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而人不识,或隐其身而莫之见。面生异骨,体有奇毛,率好深僻,不交流俗。” 把仙人的神奇不凡和孤僻性情描写得活灵活现。史传及道书中,留下了一批仙人的传说,信仰者认之为真,不信者斥之为妄,是实是虚,殊难武断。唐宋以来,道教内丹派宣扬五种仙说,其中最低的 “人仙” ,不过指气功有成而得祛疾延龄者,高一等的 “地仙” 可长生住世、不畏寒暑,更高一等的 “神仙” 则有了神通异能。这几种仙人,从今日气功修练的实效和特异功能现象看,不能说它是虚妄的。
无独有偶。在古印度,有所谓 “哩师” (Rsi)者,与中国所说仙人相类,佛典中译之为仙。婆罗门教、印度教说有天侧、梵仙、王仙、大仙、至上仙、多闻仙等,一般说仙,指在山林中修行而获得智慧神能的人。佛典中也往往把佛尊称为 “大仙” ,道教则称佛为“金仙” 。佛教密宗有谓 “悉地持明仙” 者,为密乘行者所成就的一种功果,有专门修此的密法。
第六 “通行仙” ,修炼之道是“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 。此谓炼化精气、采补阴阳、吸收天地日月精华之术。印度教军荼利瑜伽、道教内丹皆属此类。今气功界尊之为上乘功法。由此而成者名 “通行仙” ,谓具有神通,能 “出神” 漫游多维世界。
第七 “道行仙” ,修炼之道为 “坚固禁咒而不休息,术法圆成” 。印度教曼陀罗 (真言)瑜伽、道教咒术,即属此类。佛教密宗,亦持明咒。今气功界流行的默念字句入静法、听音入静法,实即持咒法改造而成。由此所成仙名 “道行” 者,谓有道术也
第八 “照行仙” ,修炼之道为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 。此即观想入定之道,道教名曰 “存思” 、 “存神” ,以想象某种形相为门径,印度教、佛教、道教皆有此术,今气功功法中亦常见之。由此所成仙名 “照行” ,谓其想象力、意念力特大,能随想即现。
第九 “精行仙” ,修炼之道为 “坚固交媾而不休息,感应圆成” 。此谓男女双修、阴阳交感之术,印度教 呾 特罗瑜伽、道教阴阳派丹法及房中术,即属此类。佛教密宗无上瑜伽母部法,亦有此事。由此所成仙名 “精行” ,盖固精不泄、还精补脑之意。
第十 “绝行仙” ,修炼之道为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 。此谓观想内外形相变化,以修成神变通。印度教、佛教、道教皆有此术。由此所成仙名 “绝行” ,盖谓其行止神绝,奇异莫测。
经言:此十种仙, “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 今深山海岛之中,是否还有此类仙人隐遁,无从得知。然其修炼之道中,前三种服饵丹药,古人实践者颇多,尤其烧铅炼汞以飞丹,曾盛极于有唐,而服丹者多非病即夭,岂其方法之不当所致? 佛教密宗,亦有炼药之法,高推 “药力不可思议” ,其术与道教颇异,
据称印度得 “仙丹悉地” 者不乏其人,但亦未闻有活到今日者。第四至第十种仙道,皆与气功有关,尤导引、咽津、存想、炼精、听音等,皆今气功界流行的功法,由此而治病健身、却老益智,乃至延年益寿,已证据确凿,不容置疑。然寿千万岁者无闻,飞空神变者亦极罕见。经云:十仙成就,皆由 “坚固” 、 “不休息” ,全力以赴,锻炼不休。然气功修练者中,如此精进不已者难得,抑或其方法有问题,故成就仙果者罕见呢 ?
此姑不论。即使得其道,坚固、不休息,修炼成仙,在佛家看来,亦非正道。《楞严》称此类人 “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 ;又说: “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 虽然我能 “别得生理,寿千万岁” ,乃至得神通自在,变化无方,但 “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即使诞寿至千万岁,终归难免一死,不能超出门道轮回。故修仙炼形,为佛家所不提倡。即由佛道或佛家密法修行,得长寿、神通,形同仙人,密宗所谓达 “过五通仙人地” 者,其所修之道,所持之见,也与仙道异辙。佛门古德,常很不客气地斥修仙道者为 “守尸鬼” 、 “落空亡的外道” 。
佛道、仙道 地球既有形成,亦必难免坏灭依附地球而存在的金刚石、黄金,又岂能长存不灭?人的肉身,比起金刚石、黄金,极为危脆,欲图坚固,当然困难。道教曾为此探索、实践数千年,其炼养之学,不可谓不精深博杂,但实践结果,终难拿出延寿千万岁的例证。将来科学发达,或许会有大的突破。
佛陀见及于此,干脆不走从色身、物质中觅永生的路径,而到自心中寻究生死之源,从宇宙万法中概括归纳出真实之理性,自净其心,灭生死之因,与真实相应。由智慧观照,了生即无生 —— 因众生所执的生,本因缘生,无实体生,执有实体生,只不过是不符真实本面的妄见而已。一旦意识上的、下意识的妄念息灭,即有本来无生的心性豁露,此性本不生故不灭,本无缚故无解脱,本无染故亦无净,超越时空、心物、能所的二元对立,众生、诸佛乃至天地万物,皆依此性而存在,
所谓 “凡圣含灵共一家” 者,名曰 “法身” 。法身自体具有直观真实、如实觉照的功用,谓之 “般若” 、 “自然智” 。以般若智慧观照万法,接人处世,遍行菩萨六度万行,自利利他,度人济世,乃成佛了生死的正道。六度万行功德圆汇合,达自我实现之峰颠,谓之成佛。成佛者,法身寂然不动,不生不灭,智慧圆观万法,由大悲心随类化身,出生入死,度化众生,服务人类,造福社会,永不休息,谓之 “无住涅盘” ,这是大乘佛教的最高理想。
修学佛道,必先立乎其大者,真实发菩提心,誓愿为上求佛道、下度众生而奋斗不已,然后力行六度四摄。六度之中,般若为导首,又为目的,前五度离却般若,皆成了世间法。故须先学般若,深入经藏,由闻思慧而求修慧。得修慧的捷径,是依教观心,顿悟见性。大乘六度中的禅那度,虽然修定的方法、原理与气功、仙道多相一致,但必须以般若为导,依般若印定,定慧双修,止观双运,修定而不住着于定,重在由定生慧,方称得起禅那波罗蜜。佛教密宗无上瑜伽,虽如气功之重导引、调息,如仙道之重炼化气脉明点,但仍须以般若为导,修二无我见,观净菩提心。宗喀巴大师《密宗道次第广论》卷 22说: “故学金刚乘者,生无我风,当如显教而修。” 强调仅修气脉点而入三摩地,而不修无我义之清净正见,不能度脱三有。修定不修慧或不得慧,佛家显密二宗,皆认为乃共外道法,无力超出生死。
唐宋以来,道教内丹派亦强调修性,以 “性命双修” 为纲宗。吕洞宾《敲爻歌》云: “只修命,不修性,恰如鉴容无宝镜。” 内丹家主往说修命不修性,必落入《楞严经》所说十种仙,不出轮回。内丹家关于心性的见地,与佛家是否相同,是颇为复杂的问题,本文不拟深论。但强调修性,了彻性源,受佛家的影响,则是不容讳言的。
其实,就佛法而论,气功、仙道修命修定,也非无价值。佛教禅学认为,得定是生慧的基础,密乘无上瑜伽更以气脉明点为道之根本。修好了定,再依佛家般若见修慧,其得慧必速。佛教中的许多法门龙象,都是外道出身,转入佛门,外道中成就的定力,无疑是他们快速证佛道的重要条件。《楞严经》中,佛命诸圣者各说自己初修道时见性证果的法门,凡示二十五种圆通,据其所说,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乃至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无一非通往圆通心性的门径。依此,则种种气功功法,皆可作入定之门
从一门入,专心守一,修习不已,自然得定,于定中返观内照,穷彻心源,是诸圣者所示了心性、证圆通的捷径。《涅 盘 经》云: “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修习气功、仙道者,有了定功的基础,以气功的切身体验,摇动迷惑执着之见桩,再入佛法大海,以智慧拔生死根,登无上道,当非难事。
佛教显教则一般以仙为外道凡夫,不事追求。佛教说有五道或六趣众生,独有《楞严》一经,说有七趣,在一般所说天、人、阿修、罗、鬼、畜、地狱六趣外,加一仙道,说有十种仙。其修练的方法,则与印度教、道教的炼养之道不无瓜葛,其中颇多与现代气功功法有渊源关系或相类者。
第一 “地行仙” ,修炼之道是 “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 。秦汉言仙道、道教的服饵术,即属此类。道教书中有服饵法多种,堪称该教独擅之术。由此成就之仙名 “ 地行 ” ,大略当于道教所云 “ 地仙 ” ,乃不离于地、尚未能飞空走雾之故。
第二 “飞行仙” ,修炼之道是 “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 ” 。此谓辟谷食而服用草木类药物,道书中列其方百数十种,常有者有白术、茯苓、参、黄精、胡麻、松柏叶、天门冬、远志等。《抱朴子》称此类药物为仅可养性延命的 “中药” ,长期服用可成地仙。《楞严》谓由此而成 “飞行仙” ,当以能飞行而得名。
佛教密宗也有此术,称为 “拳法” 。由此而成的仙名 “空行” ,谓能腾空凌虚,佛教密宗所谓得 “飞行悉地” 是也。
第五 “天行仙” ,修炼之道是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 。此即咽津纳唾,《黄庭经》所谓 “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 者,亦属道教独擅之术。今气功界亦甚流行。经谓由此所成之仙名 “天行” ,盖升天之意。
心经的最后一句是什么?
《心经》的最后一句为:“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的最后一句意思为:“揭谛”者,此处为“去”或“度”之意,这也就是深般若的本有功能,度众生于彼岸;重复“揭谛”二字,无非是自度度他的意思;“波罗”意为“彼岸”;“波罗揭谛”者,“度到所欲之彼岸”的意思。
至于“僧揭谛”的“僧”,意为“总”或“普”,因而"波罗僧揭谛”的意思便是“普度自我及他人都到彼岸”;“菩提”为“觉”;"萨婆诃“即”速疾“也,意谓依此心咒,速疾得成大觉。只要默诵此密咒,就在不觉不知的状态下超凡入圣,所以才说,此咒即般若,而般若即是咒。
扩展资料:
《心经》的含义:
《心经》一卷,说尽了《大品般若》六百卷的义理。佛教化众生,随机引导,由凡夫至佛界,修行的法门因人而异。若众生有迷于色法远甚于心法的,佛为之说五蕴合色而开心法门;若有迷于心法而远甚于色法的,则说六入十二处合心而开法门。
若有众生迷于色法与心法二者不能自拔的,则为之说十八界的虚妄义;若众生有不迷于色法及心法的,又为之宣说一切诸法因缘而生,因缘而假,因假而得中道的含义。
一部《心经》可再浓缩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几句可再浓缩成“观自在菩萨”五个字;再浓缩就只是一个“照”字。六百卷大般若经全入一个“照”字,是多字入一字,是一多相即。
一个“照”字开展为六百卷大经,正是“破微尘出大千经卷”,大千经卷中每一字又含无量经卷,是重重无尽。所以般若功德不可说、不可说。普愿有情般若为导,净土为归,“南无阿弥陀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音心经
为什么称五度如盲,般若为导,为何如此说
如本法师答:六度万行是菩萨修证佛道的阶梯,六度圆满,就是佛道之圆满。
六度就是布施(梵语dana)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梵语dhyana)、智慧(般若)是也。为什么称前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呢?因为般若如大明灯,能普照黑暗天地,使天地光明,走路才不至于走错方向或跌倒碰伤;同样的理由,在修证佛法的过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若无智慧牵引,往往会修错了,走入歧途,甚至盲修瞎炼,不得其门而入,多费周折,始终无法证成菩提。
五度如足,般若如眼,有足无眼易失事,有眼无足不成事,有足有眼登彼岸,无足无眼处忧戚。
庙宇对联横批
有关寺庙的对联横批都要 横批: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光照江山千古秀
清净土显花木四时春
横批: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
千处祈求千处应
万里无云万里天
横批:南无阿弥陀佛
知福?惜福?再造福?才最有福
忆佛?念佛?又作佛?终必成佛
横批:南无阿弥陀佛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念佛恩?思佛慧?修佛法?成佛觉
横披:世之真谛
养天地正气,三宝为最;
法古今完人,佛陀至上。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真佛不从心外觅;
此身即是真道场。
横披:作人至宝
心有慈悲添福寿;
知因识果得吉祥。
横披:佛光普照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津人;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横披:开佛知见
常乐柔和忍辱法;
安住慈悲喜舍中。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世间有三宝,九界众生大欢喜;
心地常健康,昼夜六时恒吉祥:
横披:断惑证真
看破有尽之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
悟入无念之境界,一轮之心月顿明。
横披:德行至上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
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横披:千古明灯
佛法能除世间苦;
法音香彻九霄云。
横披:宝筏普渡
大觉世尊,讲经说法,阐明真谛理;
九界众生,法喜充满,仰止沐佛恩。
横披:无住生心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四无能令心常净
如露、如电、如梦幻、如泡影,行者应作如是观
横披:宝筏普渡
大觉世尊,讲经说法,阐明真谛理;
九界众生,法喜充满,仰止沐佛恩。
横披:般若为导
常观四念住,能令心定神安妄念息;
远离一切相,即是金刚般若波罗密。
横披:命随心转
人莫欺心,自有造化相辅佑;
欲得好命,唯有好心能招至。
横披:明因识果
欲除烦恼须无我;
各有因缘莫羡人。
横披:般若为导
一切有相皆虚幻;
佛法无我始能学。
横披:般若常照
妙道长存,一尘不染;
圆通自在,万境皆空。
横披:般若常照
五蕴皆空度苦厄;
一切如幻大寂默。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殊胜至极。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横披:欣厌俱足
日轮西去,娑婆光阴有限,百年寿命转眼即到;
净主安养,极乐寿命无穷,只此一生即成佛道。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扬般若波罗密多,利国利民;
修净土宝莲正行,自度度人:
横披:因果不虚
一切遵循因果律,自有吉祥常随身;
切勿自我常卑视,欲转命运多修心。
横披;行菩萨道
发一片慈心,愿度众生达彼岸;
照五蕴皆空,行深般若观自在。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福慧庄严成无上道;
慈悲广大度有缘人。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金刚降魔护三宝;
弥陀慈光照大千。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法门,带业往生,方便至极;
弥陀宏誓,九界全收,其大无外。
横披:心作心是
念念弥陀佛,佛教观佛,观自佛;
心心极乐天,念佛佛念,净性天。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看世间,苦海无边,唯有放下一切,信愿持名求往生;
信佛法,迷津有岸,朝夕勤撑宝筏,净心念佛到彼岸。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圆满佛法,以五戒十善为基础;
求生安养,视信愿有无为决定。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九界众生,离求生净上,上不能圆成佛道;
十方诸佛,舍念佛法门,下不能普利群萌。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我佛如来,见一切众生,皆大欢喜;
弥陀慈父,建极乐世界,何等庄严。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回向偈
愿我命终时,再无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佛教寺庙对联,佛教寺庙对联横批,佛教寺庙对联 中国佛教寺庙对联集锦
布袋无双,破颜垂笑尔等莫待龙华三会;
法门不二,大腹能容来人全凭念佛一心。 浙江杭州灵隐寺天王殿
慈悲心切,虽救苦以寻声,常住楞严大定;
与拔情殷,纵逗机而说法,圆彰寂灭真宗。 印光大师:观音联
大道无私,但能色相俱空,何须别求南海;
迷津广济,若使婆心继世,此处即是西天。 湖北松滋灵济寺
发一心全心最大菩提心,要为众生造福;
守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方能佛国超凡。 福建连城性海寺――当代・罗心如
悖〖痹缡招模莫把迷津当作波罗乐境;
哎!快些转性,须知孽海原为地狱愁肠。 湖南平江东山古寺哼一声,诸鬼卒心惊胆战,难躲天王宝殿;
哈两下,众神仙笑逐颜开,环瞻佛祖金容。 安徽阜阳资福寺
结大欢喜缘,只这笑呵呵,收拾囊中宝物;
除真烦恼障,看他腹坦坦,鼓吹世上春风。 云南通海涌金寺(弥勒殿)
金银似粪土,十方宏法不生不灭成大道;
名利如烟云,三界度生无去无来证金身。 四川巴中玉佛寺(大雄宝殿)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大畅如来度生胸怀;
弥陀弘誓九界全收,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横批:求生安养
九界众生离求生净土,上不能圆成佛道;
十方诸佛舍念佛法门,下不能普利群萌。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看他怒目攒眉,却是一片慈悲要人醒悟;
到此清心涤虑,请将万念消化与佛皈依。 四川乐山凌云寺(天王殿)――现・张泉清
你看这般人,以假作真,才上台就变脸色;
他同那件事,非名即利,未出脚煞费苦心。 贵州贵阳吉祥寺戏台
孽海总苍茫,问居士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佛门真广大,渡众生脱无穷苦积无穷功。 四川乐山大佛寺(大殿)――当代・刘济川
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受持皆得成就;
不可称,不可量,不可思议,功德即证菩提。 浙江鄞县天童寺――现・圆瑛(大雄宝殿)
舍西归,捷径九界有情上何以圆成觉道;
离净土,法门十方诸佛下不能普利众萌。 印光大师:弥陀联
深信因果律,今生命运来自前生所种因;
切莫信鬼神,欲转孬命唯有努力多修心。 横披:命随心转
唯期五浊顿空,任他香无人焚地无人扫;
倘得一真共证,自尔愿令我满心令我安。 佛教通用联/印光大师:弥陀联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定之含笑,动之含笑,开颜含笑相见有缘。 浙江奉化雪窦寺――当代・光德大
修上乘行,面向未来,初入山门先参弥勒;
诵下生经,心依内苑,待随海众三会龙华。 上海龙华寺(天王弥勒殿)――当代・赵朴初
一悟觉前非,遁迹空门,且向o园闲种菜;
宿因期空仰,多情古佛,也看春色笑拈花。 湖北黄梅一宿庵
鱼鼓响时,打点钵孟问天,谁识饭是米做;
象龙集处,咀嚼菜根有味,方知舌在口中。 福建福州涌泉寺香积厨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是其非,请看现实;
行善报善,行恶报恶,乃真乃假,希察古今。 广东雷州福田寺(檀林阁)
关于庙宇对联大全 灯烛明亮香烟缭绕
庙宇壮观信善绵延
寺院贴对联有横批的吗人 横批: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光照江山千古秀
清净土显花木四时春
横批: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
千处祈求千处应
万里无云万里天
横批:南无阿弥陀佛
知福?惜福?再造福?才最有福
忆佛?念佛?又作佛?终必成佛
横批:南无阿弥陀佛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念佛恩?思佛慧?修佛法?成佛觉
横披:世之真谛
养天地正气,三宝为最;
法古今完人,佛陀至上。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真佛不从心外觅;
此身即是真道场。
横披:作人至宝
心有慈悲添福寿;
知因识果得吉祥。
横披:佛光普照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津人;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横披:开佛知见
常乐柔和忍辱法;
安住慈悲喜舍中。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世间有三宝,九界众生大欢喜;
心地常健康,昼夜六时恒吉祥:
横披:断惑证真
看破有尽之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
悟入无念之境界,一轮之心月顿明。
横披:德行至上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
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横披:千古明灯
佛法能除世间苦;
法音香彻九霄云。
横披:宝筏普渡
大觉世尊,讲经说法,阐明真谛理;
九界众生,法喜充满,仰止沐佛恩。
横披:无住生心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四无能令心常净
如露、如电、如梦幻、如泡影,行者应作如是观
横披:宝筏普渡
大觉世尊,讲经说法,阐明真谛理;
九界众生,法喜充满,仰止沐佛恩。
横披:般若为导
常观四念住,能令心定神安妄念息;
远离一切相,即是金刚般若波罗密。
横披:命随心转
人莫欺心,自有造化相辅佑;
欲得好命,唯有好心能招至。
横披:明因识果
欲除烦恼须无我;
各有因缘莫羡人。
横披:般若为导
一切有相皆虚幻;
佛法无我始能学。
横披:般若常照
妙道长存,一尘不染;
圆通自在,万境皆空。
横披:般若常照
五蕴皆空度苦厄;
一切如幻大寂默。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殊胜至极。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横披:欣厌俱足
日轮西去,娑婆光阴有限,百年寿命转眼即到;
净主安养,极乐寿命无穷,只此一生即成佛道。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扬般若波罗密多,利国利民;
修净土宝莲正行,自度度人:
横披:因果不虚
一切遵循因果律,自有吉祥常随身;
切勿自我常卑视,欲转命运多修心。
横披;行菩萨道
发一片慈心,愿度众生达彼岸;
照五蕴皆空,行深般若观自在。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福慧庄严成无上道;
慈悲广大度有缘人。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金刚降魔护三宝;
弥陀慈光照大千。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法门,带业往生,方便至极;
弥陀宏誓,九界全收,其大无外。
横披:心作心是
念念弥陀佛,佛教观佛,观自佛;
心心极乐天,念佛佛念,净性天。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看世间,苦海无边,唯有放下一切,信愿持名求往生;
信佛法,迷津有岸,朝夕勤撑宝筏,净心念佛到彼岸。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圆满佛法,以五戒十善为基础;
求生安养,视信愿有无为决定。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九界众生,离求生净上,上不能圆成佛道;
十方诸佛,舍念佛法门,下不能普利群萌。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我佛如来,见一切众生,皆大欢喜;
弥陀慈父,建极乐世界,何等庄严。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回向偈
愿我命终时,再无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求一副寺庙对联,不要从网上搜,但要横批 横批:有求必应
上联:师尊师傅善解人意
下联:信男信女应尽至诚
庙宇的庙宇对联 上联:东土耶,西土耶,古木灵根不二;下联:风动也,旄动也,清池碧水湛然。上联:自在观,观自在,无人在,无我在,问此时自家安在?知所在自然自在;下联:如来佛,佛如来,有将来,有未来,究这身如何得来?已过来如见如来。上联:莫道是空门,要进来须踏着实地;?下联:紧防有叉路,走错了便堕入深坑。(此又舍字面而说理,提撕警觉,足代晨钟暮鼓。)上联:吾道非耶,岂复出山为小草;下联:此生休矣,乃知阅世尽沧桑。上联:能渡众生,岂独潭龙知听讲;下联:愿闻一喝,长教海水不扬波。上联:你眉头着什么焦,但能守分安贫,便收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下联:我肚皮这般磁大,总不愁穿虑吃,只讲个包罗万象,自然百事放宽心。成都宝光寺名联:上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下联: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禅机盎然,佛的宗旨就是一颗平淡心,得失何计?不了了之。)成都武侯祠名联:(清:赵藩)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兵之计,攻心为上!)
关公庙对联大全横批在内 碧眼紫须孙仲谋 妹子被骗 啊呀气恼
枣面长髯关云长 脑袋被砍 呜呼哀哉
道教庙宇对联 关于道教庙宇的对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横批 敬畏天道 算遍乾坤
庙的对联 尼姑有色情人广
和尚无儿孝子多
庙小妖风大 胆大色大贪心大
池浅王八多 钱多鬼多骗局多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97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