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不惹众生起烦恼的简单介绍

学佛百科2023-03-3075

不起烦恼便是修行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修行的目标,是熄灭贪瞋痴烦恼。因此,若能做到烦恼不生起,便不用着意于修行的细节,这种以目标为本而提倡「一日不起烦恼,便是修行的见解,本来是合理的:然而若错解烦恼的定义,则会衍生流弊。

有一个譬喻,说把欢乐带给他人,就像向人洒香水,自己也会沾上一身香气,让自己生活在愉快的氛围之中,所以弥勒菩萨亦以大慈兴乐作为其修行法门。然而,有一种狭隘的看法,认为能不动嗔念、保持心境愉快,就等于不起烦恼、就不用修戒定慧,却是一种谬误。

诚然,若动念起嗔心,是烦恼的表现:如能为周遭的人营造愉快的环境,则是一种功德。可是,这种看法只讲求不起嗔烦恼,而忽略了贪、痴烦恼。若只需心境愉快、嗔心不起便算是修行,则悉达多太子在宫廷中已过著这样的生活,何需舍弃王位、过六年的苦行生活呢!

在佛世时,有一种思想,不相信有来世,认为人只有一生,应尽量的享受,才不枉此生,佛陀指出这种想法没有考虑因果业力,是一种断见。所以「一日不起烦恼,便是修行」,不单指嗔烦恼,还包括不起贪烦恼和痴烦恼。如果放纵自己的行为,只求一己的顺心而任意行事,甚至引导他人过放逸生活,还以为这样就是不起烦恼、就是在修行,便走错了方向。

一日不起烦恼,是要连贪烦恼也不生起、痴烦恼也不生起,才算是修行。比方说,面对美味的食物,若没有节制地开怀大嚼、也没有受到旁人的阻止,则虽没有嗔烦恼,欲不是修行,因为自己已被贪烦恼所迷了:同样地,如果贪一时之快而罔顾因果,则是与痴烦恼相应了!

再与五戒相对照,五戒要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婬、不妄语、不饮酒,如果一个人任意伤害众生、随便把公物据为己有、贪享众人之福、满口媚言绮语或过著醉生梦死的生活,虽看似不起烦恼,实是没有惭耻之心,更惶论修正自己的行为了。

所以「一日不起烦恼」,要包括贪瞋痴三方面,一日之中,乐行布施、谨慎持戒而不被贪烦恼所转,安受忍辱、勇猛精进而不被嗔烦恼所动,摄心禅定、住于般若而不被痴烦恼所迷,这样不起烦恼,才是修行。

进一步说,横向的「一日不起烦恼」是要令自他不起烦恼,若因自己的行为而侵损众生,把烦恼转嫁给别人,则这一天已不是不起烦恼了:例如自己不做家务,只沉迷于电脑或电视之中,把家中杂务推给父母或配偶,虽然他们不会因此而起嗔心,这种放逸行为便没有修行了。

纵向的「一日不起烦恼」则包括当日的不起烦恼和来日的不起烦恼,如果先使未来钱,胡乱花费以满足一时的购买欲,因而入不敷支甚至债台高筑,则只是把烦恼的后果推迟,来日所承担的烦恼将更大!

总括来说,「一日不起烦恼,便是修行」是意味着自己不因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际遇而起贪瞋痴等烦恼,自己和其他众生也不会因自己这一日的行为而于当日或来日生起烦恼困扰,则这一闩的所作所为才与戒定慧三学相应:能如是行,便是修行。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只要自己烦恼了,就应该马上反应过来。

念佛,诵经,最基本,你越来越有兴趣,精进心起来了,如果是越来越烦恼,那就不是修佛是修烦恼了。

佛法是解脱法,就是让我们解脱身心烦恼的成功之道。

《在工作生活中实修》之【如何调御众生的烦恼?】

《在工作生活中实修》之【如何调御众生的烦恼?】

行者:普我(朱格麟)

2019年3月31日

居士:阿弥陀佛!师父,如何调御众生的烦恼?

行者:阿弥陀佛!请问用脏水能洗干净衣服吗?

居士:不能。

行者:为什么?

居士:脏水越洗越脏。只有清水才能洗净衣服。

行者:是的,烦恼如脏水,当我们自己还有烦恼迷茫,又如何去调御别人的烦恼呢?

居士:弟子受教了。那请问:用什么法门才能除去自心烦恼呢?

行者:佛法如清水,藏含八万四,因缘而对治,能除众垢恼。

居士:什么是佛法呢?

行者:平等即佛法。《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者,觉也,觉即平等。平等者,无分别也。心无分别,名为佛法,亦名正法。是故,心若平等,烦恼不生。

居士:烦恼即菩提又怎么解释呢?

行者:烦恼菩提性,等无差别意。平等与分别,皆同出一心。迷时烦恼起,悟时烦恼去。安住当下觉,六时皆清净。一念分别迷,一念平等悟。分别即烦恼。平等即菩提。

居士:阿弥陀佛!那怎样去除分别心呢?

行者:欲除分别心,先将我执去,我执心一破,分别无处立。“我执”是烦恼的根源,因为有“我”,执才产生。我执生分别,就有“我的”、“你的”、“他的”之别,继而生“是非、得失、对错”,稍有不顺心,坐卧不安宁。无明烦恼起,造业不消停。《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离一切相,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者无我相,平等见真心。我佛与众生,三无差别意。心无分别意,光照于大地。烦恼云散去,遍地尽无余。

居士:阿弥陀佛!感恩师父!弟子依教奉行。

佛子生惑疑,

云何调众恼?

行者答疑惑,

且把道歌唱。

以垢水洗衣,

云何能洗净?

欲除众生恼,

自心先清净。

云何除自恼?

且听行者道。

佛法如清水,

八万四千藏。

因缘而对治,

能除众垢恼。

云何为佛法?

平等即佛法。

云何心平等,

先除分别心。

心若无分别,

烦恼即菩提。

烦恼菩提性,

等无差别意。

平等与分别,

皆同出一心。

迷时烦恼生,

悟时烦恼去。

安住当下觉,

六时皆清净。

一念分别迷,

一念平等悟。

分别即烦恼,

平等即菩提。

欲除分别心,

先将我执去。

我执心一破,

分别无处立。

我执恼根源,

执从我生起。

我执生分别,

是非得失计。

稍有不顺心,

坐卧不安宁。

无明烦恼起,

造业不消停。

金刚经中云:

无我人众相。

行者无我相,

平等见真心。

诸相皆绝离,

当下即菩提。

我佛与众生,

三无差别意。

心无分别意,

光照于大地。

烦恼云散去,

遍地尽无余。

佛不恼害众生 这句话什么意思

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这是出家人每天早晨都念的。总之不伤害众生,也不让他们生烦恼,即使他们伤害到了你,也不生气,要随顺众生。这里的一切诸有情,是指天、人、鬼、畜等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421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