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喜悦要直率表露简书(喜悦要直率表露原文)

学佛百科2023-03-3178

读书感悟《活法》01/12-2021

全文共五章,分别内容为

第一章 实现理想

第二章 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

第三章 磨炼灵魂、提升心性

第四章 以利他心度人生

第五章 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

        这是一本励志书籍,初读在2019年,在千人场的家庭大内训上人手发了一册,全篇下来,感觉三观很正,很多点和自己也有契合,但没有太深入的践行。精读的原因是2021年加入了盛和塾这个学习组织,组织推荐了两个阶段要读的书籍,这是首选的一本。再次朗读,有不一样的体会。

        “心不唤物,物不至”,实现理想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但现实往往难成,大多数人,小时候都有梦想,长大后却越来越没有斗志。如果可以先读读这本书,也许会有一样的人生。因为梦想需要我们主动追求,拥有持续强烈的愿望,并且以图像的彩色版呈现,思考达成目标的每个细节,仿佛已经实现了一般,而理想的实现结果也犹如吸引力法则,将心想事成的,一一达成,因为凡事的做到一定是想到开始。

        锲而不舍干到底,结果只能是成功,这是一种橛橛梗梗的态度,坚信自己的可能性,设立高目标,提升能力,开创新事业。走上创业之路,必定是条披荆斩刺之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必要有“我一定能做好,一定能拿下”的坚定信念,因为领导人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也不用“也许”“可能行吧”这种暧昧的字眼。当遇到问题时,你是否已经用尽了你的全部力量。你向神灵祈求了吗?成功需要反反复复,异乎寻常的努力。当我们竭尽全力、全力以赴持续努力时,必会感叹:“人的能力无限!”“我们比想像的更优秀”,这需要我们安在当下,不走捷径,认真踏实的努力工作,持续精进,不走老路,这也是走近成功的秘诀。

        答案永远在现场,想要在现场获得答案,必须对工作要有不亚于任何人的热情,有解决问题的深切期待,用格物致知的态度,才能听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解决办法。注意力的方向产生成果,也是”有意注意“的重要性,人生如果不有意注意就没有价值。慢慢养成这个习惯,我们会具备抓住事物本质和核心的能力,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成功人士的成果无不来源于聚焦。

        当有了梦想后,还要不断的、反复的向更多的员工诉说,久而久之,领导人的梦想进入了员工的潜意识,成为了全体员工共同的理想,最终也会开花结果。梦想和愿望是人生起飞的跳板,有梦想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人生和经营的原理原则以单纯为好,乍看很复杂的事物,不过是若干简单事物的排序组合。大道至简,抓住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本质,这种思考方式极为重要。经营企业的基本原理原则是“作为人,何谓正确?”不是把自己的利益,而是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贯彻这一经营的原理原则最终使我们走向成功。决不随波逐流,死守原理原则,只有额头流汗,靠自己努力赚来的钱才是真正的利润,在巨额利润暴利面前不起贪念,这让我们省却了多少弯路。

        仅是知道不行,贯彻落实才有意义,100个知道不如1个做到!唯有脚踏实地的真干!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方向,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这个方程式关键在于它用乘法,某人头脑聪明90分,但不努力,热情只发挥30分,两者乘积不过2700分,另一个人平庸,以勤补拙,以90分的热情投身工作,乘积为5400分,比有才能无干劲的人高出整整一倍。思维方式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有方向性,所以必须朝正向发挥。

        自己的人生之戏如何编演?第一天都极度认真,无论如何都一定要成功。体验重于知识,榻榻米上学不会游泳,倒不如即刻跳入水中,用手用脚划一阵子再说。吸人亲身参与的体检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拼博在当下这一刻,满怀热情,全力以赴,聚精会神,埋头于眼前的工作,专注于现在的第一个瞬间,就样就能展望明天,开创美好的未来。我从来没有建立过长期的经营计划,过不好今天这一天就没有明天,边明天也搞不清,五年、十年以后的事你怎能看透?无论设定的目标多么远大,没有每一天脚踏实地的努力,没有日积月累的业绩,就没有成功。抓紧第一个今天,极度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人生。“喜欢”燃起热情,成就事业需要“自燃型”即自我燃烧的人。物质有三种类型:可燃性,不燃性,自然性。喜欢就是最大的动力。有情人相会,千里不过一里,爱好才能变能手。只要喜欢、热爱,热情自然涌出,努力也不在话下,就会进步神速。工作很晚到家却觉得没什么,因为喜欢才干,不但不觉得辛苦,甚至连疲倦的感觉都没有,就这是工作的热情。

        战胜自我向前进,人生大变样,如果对自己的工作喜欢不起来,姑且一心不乱,拼命投入工作再说。过程中痛苦会生出喜悦, 喜欢和投入是硬币的正反两面 ,两者之间是因果循环关系,因为喜欢就会投入工作,在投入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喜欢。不管什么工作,只要拼命投入就会产生成果,从中会产生快乐和兴趣,产生好的结果。摆脱私心、利已心的束缚,走出利害和执著的圈子,从光明正大的利他心出发,就能这到抓住本质,复杂问题简单化。

        磨炼灵魂、提升心性。日本人丢失了谦虚礼让这一美德,从而各种问题频发。对领导最高的要求是德重于才,思维方式是指人生态度,是哲学、思想、伦理观等,也可以说是包含上述各项在内的“人格”,问题的产生在于把人的能力、干才放在了人格之上,不重视人品。凡位居人上者,比才干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道德是一种可以控制才能发挥方向的力量。 领导者素质排序:人格、勇气、能力 。保护时时反省,不忘用“六项精进”磨砺心志,提升人性,人生谢幕时的灵魂只要能比开慕之初高尚一点点,我们就算活出的价值,不虚此生。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谦虚戒骄,天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烦恼。经常把这六项精进持在嘴边,提醒实行,一点一滴的实践,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

祸福如同交织的绳索,坏事好事交替发生,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随时准备说“谢谢”,不仅幸运时,即使遭遇灾难,也要说声谢谢,表示感谢,只要实践这一条,就能提升自己的心志,走出开启幸运的第一步。得到相同的东西,有人不满足,有人却很满足,有人所得不多却很知足,有人无论得到多少,永不知足。有人老是忿忿不平,有人却总是心满意足。归根到底,是心态问题。喜悦要直率表露,率直之心是进步之母,如实承认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然后不惜一切努力。就像跑步,真的挺弱,配速不快,但没关系,根据自身身体条件,慢以致远。

        除了感谢、反省之心外,要净化我们的人性,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抑制自身过度的欲望。切断贪嗔痴三毒,尽可能摆脱欲望。想让成功持续,你描绘的愿望,你怀抱的热情,都必须纯洁无暇。劳动的喜悦就是人世最大的喜悦,要成就事业,要充实人生,勤奋必不可少。如果不能在劳动中、工作中获得充实感,即使在别的方面找到快乐,最终也会感觉空虚和缺憾。所谓开悟就是提升心性。

    释迦“六波罗蜜”: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从年青时期干到70-80岁,心无旁鹜,一条道走到底,历经锤炼,这种人物的分量、人格魅力,让人肃然起敬。

    以利他心度人生,贤明的人都会发现,为他人尽心尽力的行为,不只是对他人有利,最后福报会回到自己身上。住在同一个世界里的人,因为有无关爱他人之心,而分出了地狱和天堂。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利他拓展视野。经营企业不光是自己公司要赢利,也要考虑客户的利益,还要对消费者、股东、地区作出贡献。另外与个人比,要更多的为家庭,与家庭比,要更多的为地区,与地区比,要更多的为社会,进而为国家、为世界、为地球、为宇宙作贡献,利他之心尽可能扩大,尽可能提升。

    利润只是受委托临时保管,最终需要贡献社会。把年终奖金分发给员工后提议拿出一部分用于社会捐赠。公益是一直想做的,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心,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求利有道,散财有道。以德立国,以德行来为他国行善,定为国策,公司也好,个人也好,做好德行。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这一章节特别有意思, 主宰人生的两只看不见的手分别是命运和因果 。命运和因果这两项重大原则支配了所有人的人生。人生超脱命运的轨迹,那是因为因果法则这个力量在发挥作用,而另一方面,善行有时并不立即产生善果,那是因为命运的力量在干扰。在这里,关键的因果报应法则要强于命运,这两种力量存在着力学关系,因果力量多少要超过命运的力量,所以运用因果报应法则,可以扭转我们与生俱来的命运,就能改变命运。所以想好事,做好事吧。也不必担心结果,因为因果必报,感谢、诚实、勤奋工作、率直之心、天天反省、不憎恨、不妒忌、先人后已的利他精神,这些善行与善念都是顺应宇宙意志的行为。必然会引导人走向成功,让人的命运变得丰富多彩。 与宇宙之道是否同调,决定了人生和事业的成败 。秉持与宇宙意志相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工作就一定顺畅,人生就一定能幸福。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真正了不起的人往往隐于市井,默默无闻的人更为高尚。

    灾难消“业”,该庆贺 ,灾难来临,不可消沉,要高兴才对。灾难能把长期以来依附在灵魂上的业障消除。心是存在都有价值,踏着人生的正道,走向光明的未来。只要按照本书中所阐明的生活,一个人的人生也好,家庭也好,企业也好,甚至国家也好,一定能向好的、正确的方向前进,就一定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第二次的细读完全书,比预定的时间快,刚好是10天的时间,这期间每天书不离手,家里一本,公司一本,一有空闲坐定就看,就做笔记。这10天走访了三家塾生企业,不论各行各业,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状态,很庆幸2021年加入了盛和塾,开始认真的读塾长写的书,感觉很赞,无论未来如何,坚信越来越好!

思想是画笔,人生是画布,人的思想不同,人生的画卷也不同,改变你的心态,你人生的色彩可以绚烂夺目!

喜悦要直率表露的理解

因为喜悦要直率表达不管什么小事,只要开心,只要感激,就要率直地表达出来,不绕圈子,不装深沉。把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感恩之心直率地表达出来,可以成为一种动力,激励我们持续努力。

指喜欢,好感。

明 张居正《女诫直解》:“若不得公婆的喜悦,则为夫主者,亦岂敢违亲而见容哉!”

译文:如果得不到你公婆的好感,那丈夫的,难道敢违抗父母吗。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愉快(yú kuài)是指快乐,适意。

引证解释:

刘半农《敲冰》诗:“结着七十里路的坚冰,阻碍着我愉快的归路。”

(2)快乐(kuài lè)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是从内心由内到外感受到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比喻人的一种开心、高兴的状态。

《活法》稻盛和夫

第三章 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日本人为什么丢失了“美好的心灵” 谦虚是日本人失却的美德之一。颔首低头以示恭敬,功劳让与别人,得意时不忘形,互相礼让,秉持一颗审慎谦卑之心。

才能和功劳不应由个人独占,而应该用来为世人为社会谋利。就是说自己的才能用来为“公”是第一义,用来为“私”是第二义。我认为这就是谦虚这一美德的本质所在。

因为他们把才能据为己有。他们认为才能纯属私有,而非从上天借来之物,不必用之于公,心安理得地把才能用于满足自己的私利私欲。

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

思维方式是指人生态度,就是哲学、思想、伦理观等,也可以说是包括上述各项在内的“人格”。而谦虚这项品德也是其中之一。

中国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他所著《呻吟语》一书中明确提出:“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时时反省,不忘磨砺人格

因此,对于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和辩才,而是基于明确哲学的深沉厚重的人格——谦虚之心、内省之心、抑制自我的克己之心、坚持正义的勇气、持续自我磨炼的慈悲之心——用一句话说,必须牢记并坚持“正确的为人之道”。 这同中国古典中所说的要脱离“伪”、“私”、“纵”、“奢”这四种烦恼是一个意思。不可虚伪,不可自私,不可放纵,不可奢侈。

正确的为人之道绝不是什么复杂难懂的东西,它就是孩童时代父母教导的极其简单的、理所当然的道德心——不可说谎,要为人正直,不能骗人,不可贪心——重新思考这类单纯的规范中包含的意义,严格遵循这些道德规范,在现今这个时代显得格外重要。

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

这就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我们的人生无非就是提升人性、提升心志的过程。 那么,所谓提升心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不难,这并不是指要达到参悟的境界。我想,带着比呱呱落地时稍稍美好的心灵告别人世,这就够了。 死亡时的灵魂比出生时略有进步,就是心灵稍经磨炼的状态。抑制自我放纵的情感,让心灵宁静,让关爱之心萌芽,让利他之心滋长,哪怕是一点点。让我们与生俱来的灵魂向美好的方向变化,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目的。 诚然,相对于浩瀚宇宙的历史长河,我们的人生不过是一闪而过。但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稍纵即逝的人生中,我们的灵魂在终结时的价值必须高于降生时的价值,这才是我们生存的意义和目的。这是我的人生观。进一步说,朝这个方向努力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人的高贵,就揭示了人生的本质。

人生谢幕时的灵魂只要能比开幕之初高尚一点点,我们就算活出了价值,就算不虚此生。

我从自己的经验中归纳出如下的“六项精进”,作为磨炼心志的指针,我认为十分重要,并向周围的人介绍。 ①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努力钻研,比谁都刻苦。而且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精益求精。有闲工夫发牢骚,不如前进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②谦虚戒骄 “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话,意思是谦虚之心唤来幸福,还能净化灵魂。 ③天天反省 每天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卑怯的举止,自我反省,有错即改。 ④活着就要感谢 活着就已经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报。 ⑤积善行、思利他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行善利他,言行之间留意关爱别人。行善积德有好报。 ⑥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让忧愁支配自己的情绪,不要烦恼焦躁。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后懊悔。 我经常将这“六项精进”挂在嘴上,提醒自己实行。虽然字面上平凡之极,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必须一点一滴去实践,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不是把这些道理当成摆设,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

将感谢刻于童心的“隐蔽念佛” 现在这个时代物质富裕,可是人心贫乏、精神空虚。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前文“六项精进”中的“感谢”之心也日益淡薄。我认为,进入物质充裕的时代,对“知足心”、“感谢心”需要重新审视。

南无南无谢谢

。“好事!那是我该得的,理所当然。”——人往往这样想。“这点好处怎么够!”——还一心想得寸进尺。人一起贪念就把感谢丢在脑后,也从此远离了幸运。

喜悦要直率表露 如果说感谢之心是幸福的源泉,那么率直之心可以说是进步之母。让自己心里不舒畅的逆耳之言,照样认真倾听。如果自己有错,那么不是等到明天,而是今天立即纠正。这样一颗率直之心能够提高我们的能力,提升我们的心志。

而是抱着谦虚的态度,如实承认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然后不惜一切努力奋斗。具备一对虚心聆听他人意见的大耳朵,具备一双真诚审视自己的大眼睛,耳聪目明,充分发挥耳朵、眼睛的作用。

他这一席话犹如一盆冷水,让我从头到脚感觉一阵冰凉。 我稍稍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这样反驳他: “你的说法或许有道理。但我认为,研究出了成果,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果,也应该把自己喜悦的心情直率地表达出来。即使看起来有一点轻浮,但是,把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感恩之心直率地表达出来,可以成为一种动力,激励我们持续这种枯燥的研究和单调的工作。”

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疏忽、失误,每当意识到这一类过错的时候,给自己一个认真反省的机会,重念严格自律的紧箍咒。只有坚持天天反省的人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心志。

托尔斯泰的感叹 除了感谢之心、反省之心以外,要净化并提升我们的人性,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抑制自身过度的欲望。“贪欲”之念最难对付,它牢牢地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不易拔除,而且它的毒性最强,它能腐蚀人的灵魂,把人引向歧途。

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 上述故事中的“蜂蜜”是指满足人类欲望的各种各样的快感和享乐。而等待旅人落下的“龙”,是人们心造之物,它如实影射人们丑陋的思想和欲望。 红龙比喻恼怒,就是“瞋”;黑龙比喻欲望,就是“贪”;蓝龙比喻忌妒、憎恨、发泄不满,就是“痴”。佛教称这“贪、瞋、痴”为“三毒”。三条恶龙就隐喻这三毒。按释迦的说法,这就是“糟蹋人生”的三大要素。 据说人的烦恼有108种之多,特别是其中的“贪、瞋、痴”这三毒,是使人痛苦不堪的“元凶”,是死死缠住人心、不肯须臾脱离的“毒素”,人们即使想摆脱它们却总是摆脱不了。 人这种动物,每天每日都要受这“三毒”的影响乃至控制。想比别人生活得更好,想早日出人头地。这一类物欲、名利欲潜藏在每个人的心里。当这种“欲望”无法实现时,就转为“恼怒”:为什么自己不能如愿

以偿?同时又反过来“妒忌”那些有钱有名的人——大多数人都会受上述情绪的支配和摆布。

因此,重要的是尽可能“摆脱欲望”。要完全消除三毒不可能,但可以努力去抑制它们、控制它们。在具体做法上没有捷径,但只要将诚实、感谢、反省这一类“简单易行的修炼”持续实践就行。另外,平时养成用理性判断事物的习惯也很重要。

控制住欲望,也就是抑制了私心,利他之心就会抬头。先人后己的利他心,是人一切德行中最美好、最高尚的品格。 忘我利他,把自己放在后面,先为世人为社会尽力。当这种利他心呈现时,人就不再为欲所迷。而且有了利他的想法,烦恼的三毒就开始消解,原本“纯洁的心灵”就能从庸俗的欲望中解脱出来,重新描绘美好的愿望。

首先要舍弃私心,用清澈的心灵思考问题,依据这种思考拔出“正剑”,事业就能成功,人生就会幸福美满。

劳动的喜悦是人世最大的喜悦

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克服艰辛后,达到目标时的成就感,世上没有哪种喜悦可以类比。

认真工作带来的果实,不只是成就感和充实感,它还起到修行的作用,磨炼人格,奠定我们做人的基石。

只要全身心投入,也能进入开悟的境界。 所谓开悟,就是提升心性。磨炼心志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开悟。而开悟的方法,就是释迦所开示的“六波罗蜜”。

念,人就能提升自己的心性。 ②持戒 这一条强调遵守戒律的重要性,作为人不可为的恶行必须戒除。前文提到,人抱有种种烦恼,很难摆脱“贪、瞋、痴”这三毒的纠缠。正因为如此,必须着力抑制这类烦恼,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不要贪心,不要猜忌,不要嫉妒,不要憎

恨……抑制上述欲望和烦恼,就是持戒。 ③精进 无论做什么都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就是要努力。但这种努力,必须做到“不亚于任何人”的程度。在序言里,我介绍了二宫尊德的事例,像他那样拼命精进,才能提升心性,磨砺人格。古今东西所有伟人概莫能外。 ④忍辱 不屈服于苦难,忍得住痛楚。人生本来就是波澜万丈,我们活在这世上,会遭遇各种艰难困苦,但是决不能被它们击垮,决不能逃避,硬着头皮顶住,努力做好该做的事。这就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提升我们的人格。 ⑤禅定 浮躁的社会,紧张的工作,快速的节奏,在这样的氛围中,往往无暇深入思考问题。但正因为这样,至少每天一次,我们要静下心来,集中精神,直视自我,将动摇之心镇定下来。不必打坐,也不必冥想,在忙碌之中,腾出片刻工夫,静心养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⑥智慧 实行上述布施、持戒、

精进、忍辱、禅定五项修炼,就可以理解宇宙的“智慧”,就是达到开悟的境界。到那时就能够接近主宰天地自然的根本规律,即宇宙的真理,换句话说,就是接近释迦所说的智慧。

每天的劳动磨砺心志 六波罗蜜中的六项修炼,是踏入悟境之道。其中“精进”——不惜努力、拼命工作这一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实践,也是提升心性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换种说法,我们要提升自己的人格,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艰难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好社会赋予自己的角色,或者对于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公务、家务、学习——都要尽心尽力,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

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 这一章开头谈到谦虚这种美德,现在是论述勤奋的美德。我认为,勤奋也是我们应该重新思考、重新召回的精神品格。

较之玩乐,劳动更能让人快乐——这种精神的感受;简单劳动也能钻研改进,体会其中的兴味——这种工作的技巧;不是被迫的、被动的工作,而是自己作为工作的行为主体发挥作用——这种劳动的智慧;我们日本人确确实实曾经拥有过。

喜悦要直率表露

       本章节中稻盛先生表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信条,“ 不管什么小事,只要开心,只要感激,就要率直地表达出来,不绕圈子,不装深沉 ”。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习惯带上厚厚的面具,说话更是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有些话不敢说,怕得罪人;有些话不愿意说,会伤害自己的利益;有些话故意不说,唯恐丢了面子。

       正是没有率直之心,所以丢失了进步的机会。“ 率直之心可以说是进步之母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率直让我们“ 不是盲目顺从,而是抱着谦虚的态度,如实承认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然后不惜一切努力奋斗 ”。

       平时工作生活中,我们肯定存在着“ 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疏忽、失误,每当意识到这一类过错的时候,给自己一个认真反省的机会 ”,承认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人就会自我反省,就会每天进步一点点。

        直率也是得道之人的一种表现,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说:“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意思是有道之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其中讲到的“ 直 ”体现了人格修养中的真诚不虚伪,表现出来的品质就是真挚、坦诚、直率。

        总之,保持直率大有裨益,可以让我们踏上修身和悟道之大路!

喜悦要直率表露读后感

如今爱上了欢快愉悦的歌声,不再偏食那些悲情感伤的音乐,也许现在的我确实不需要那些基调来配合伤怀的情绪了,不想再像一个文艺女青年似的矫情地描述生活,不想再过那些寻找各种意境来同情自己的日子了

这些大概源自我欣喜地接受了“吸引力法则”吧,生活态度也逐渐趋向一种正面的力量,我追求发自内心的喜悦,而不是外在事物才能带来的快乐,我希望宇宙能为自己带来心仪的美好——全家平安健康,我和我的爱人幸福一生,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好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437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