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不妄言我佛(佛说不妄语)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光明、无量妙色、无量福藏、无量乐藏、无量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辩才之藏、一切无著无漏之法。舍利弗,何等为四?一者、谓如来应正徧知,得尸波罗蜜具无量戒;二者、得禅波罗蜜具无量定;三者、得波若波罗蜜具无量慧,及广智慧、观达慧、如性慧、无数慧、决定慧、毕定知见;四者、得无浊心、善胜作心,具妙解脱、第一解脱。是为四种胜妙善法。
「舍利弗,是佛如来应正徧知,于一切恶皆悉远离,一切善法皆悉成就,众行备满具如实见,远离闇冥能为光曜,具足无量福智资粮,隐蔽世间不为世间之所映夺,获得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得一切诸佛法力,能具诸佛法力,得具诸佛大慈悲力及辩才力,本愿方便皆悉满足,善修本业具智慧宝,精进无量终不休息,离诸忧戚无有逼恼无有取著,能善调伏为大龙王,无有余习,为一切众生无上福田。
「舍利弗,若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发清净心为求福故,为爱乐福故,思念如来,无上方便本行满足,尽未来际一切生死,于现在世成就无量无著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乃至念佛一种功德;念功德已,于无量亿那由他百千劫中,所习善根三明福田所、清净戒所、无等等戒所、无量真实功德所,或于塔庙诸形像前,而设供养故,奉施灯明,乃至以少灯炷,或酥油涂燃持以奉施,其明唯照道之一阶。舍利弗,如此福德非是一切声闻、缘觉所能了知,唯佛如来乃能知也!
「舍利弗,求世报者福德尚尔,何况以清净深乐心,不求果报安住恭敬,相续无间念佛功德,善男子、善女人等所生福德!舍利弗,照道一阶福德尚尔,何况全照一阶道也,或二阶道、或二阶道、或四阶道,或及塔身、一级、二级乃至多级,一面、二面乃至四面及佛形像!舍利弗,彼所燃灯,或时速灭,或风吹灭,或油尽灭,或炷尽灭,或俱尽灭。譬如诸龙以瞋恚故,出云垂布于中起电起已寻灭。舍利弗,如是少时于佛塔庙奉施灯明,若彼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若复余人不受戒者,为乐善故,护己身故,信佛法僧,如是少灯奉施福田,所得果报福德之聚,唯佛能知!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乃至声闻、辟支佛等所不能知。如是燃少灯明,所受福报不可得说!舍利弗,诸佛境界不可思议,唯有如来乃知此义。
「舍利弗,彼施灯者所得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算数,唯有如来乃能了知。舍利弗,燃少灯明福德尚尔不可算数,况我灭后于佛塔寺,若自作若教他作,或燃一灯、二灯乃至多灯,香华、璎鬘、宝幢、幡盖,及余种种胜妙供养。舍利弗,有四种法应当信受。何等为四?一者、佛法无量应当信受。二者、少修善根获无量报应当信受。三者、若于三宝深生敬信,善修业行所得福报,汝等声闻现得见我,尚不能得具足知之,亦复不能思惟测度,况我灭后声闻弟子远离我者,能得现知及能测度?若有能知及测度者,无有是处,应当信受。四者、是诸声闻不能得知及能测量,一切众生所有作业及业果报。
「舍利弗,汝等声闻于此事中不须思量。何以故?舍利弗,如来常说,一切众生业行果报不可思量;过去诸佛应正徧知已如是说,众生业报不可思量;未来诸佛应正徧知当如是说,众生业报不可思量。众生心信及心自性,亦不可知不可思量,如是之义应当信受。舍利弗,汝等声闻住圣种者,于一切众生业报之中,无有实眼及巧方便,况余轻微薄劣心者,离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者,失正念者,无明闇冥厚翳目者?于自己身内外诸法而不能知,我竟是谁?我是谁许?我住何处?我之功德为大为小?我当云何为与戒相应,为与戒不相应?我为正念戒,我为失念戒?我所作业为作智人业,为作愚人业?为从何来,为何处去?舍利弗,诸凡夫人颠倒见者,于自己身如是等事尚自不知,况能得知一切众生种种业报?若能知者,无有是处。
「舍利弗,如来应正徧知,戒无减、定无减、智无减、解脱无减、解脱知见无减相无减。舍利弗,如来应正徧知,无量戒、无碍戒、不思议戒、无等戒、究竟戒、清净戒。彼如来于一切众生若业若业报,皆如实知。舍利弗,云何如来于一切众生业报得如实知?舍利弗,佛如是知:或有众生善业尽不善业增,或有众生不善业尽善业增,或有众生善业当生不善业当灭,或有众生不善当生善业当灭。舍利弗,如来如是入一切众生业及业报,种种差别皆如实知。彼彼众生或有无知,或有愚闇,或有善者,或不善者。舍利弗,我有如是智,有如是善巧,于诸众生不可思议种种业报,皆能记说。舍利弗,若有众生成就信心,彼能信我。若复众生无有信心远离我法,不信我语,诽谤于我,彼于长夜无义无利坠堕苦恼。
「舍利弗,若彼众生于佛塔庙奉施灯明,以此奉施所作善业,能获安乐可乐之果。彼施灯明作善业时,欣喜相应从信心起,于现在世得三种净心。何等为三?彼诸善男子、善女人作是念:‘我于如来已设供养,知身不坚摄坚身想,知财过患摄坚财想。’舍利弗,是名供养佛塔第一净心。复次,舍利弗,彼诸善男子、善女人起如是心:‘我于如来无上福田、最胜福田,能受最胜供养者所,已作供养。我今不畏堕于地狱、畜生、饿鬼。我此善根已作人天善道之因,得于妙色资生众俱,又得智慧安隐快乐,乃至能得菩提之果。’舍利弗,是名供养佛塔第二净心。复次,舍利弗,彼诸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想:‘我于诸佛已作舍施,已作福德,已舍悭贪,已除悭过。’作是念已,施心、无悭施心增长。舍利弗,是名供养佛塔第三净心。
「复次,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塔庙施灯明已,临命终时得三种明。何等为三?一者、彼善男子、善女人临命终时,先所作福悉皆现前,忆念善法而不忘失。舍利弗,是为一明,因此便能念知自己先于佛所植诸善业。复次,舍利弗,彼善男子、善女人,于命终时得如是念:‘我于佛像塔庙等前,已曾供养。’作是念已心生踊悦。舍利弗,是为二明,因此便能起念佛觉。复次,舍利弗,彼善男子、善女人,于命终时见余众生奉行布施,见他作已起如是念:‘我亦曾于佛支提所奉施灯明,我今亦当复行布施。’念于布施得欣喜心,得喜心已无有死苦。舍利弗,是为三明,因此便得念法之心。
「复次,舍利弗,佛塔庙中布施灯明,彼善男子、善女人,于临终时更复得见四种光明。何等为四?一者、于临终时,见于日轮圆满涌出;二者、见净月轮圆满涌出;三者、见诸天众一处而坐;四者、见于如来应正徧知坐菩提树垂得菩提,自见己身尊重如来,合十指掌恭敬而住。舍利弗,是名于佛塔庙布施灯已临命终时,得见如是四种光明。」
尔时,世尊说此义已,复说偈言:
「无上法王大仙人,若人奉施彼塔庙,彼智慧者作业已,获得无边最胜乐。
临命终时不失念,能见自昔布施灯,得四种喜离诸罪,于彼死时不惑乱。
临死时见十方明,现睹日月从地出,见天千万那由他,为彼天众说佛法。
父母妻子及亲属,皆悉围绕大悲号,死者不念亦不视,彼人正念常不乱。
现前得睹天宫殿,对诸天女心安隐,复见庄严诸园林,是中具足胜五欲。
又见佛座菩提树,天人修罗悉围绕,自见合掌住佛前,于胜牟尼修供养。
既见导师深敬重,其心欣喜请如来,世尊见彼心欣喜,于是不违受彼请。
是人称愿喜充遍,于舍命时无苦恼,彼于佛所心喜已,无有临终大怖畏。
临命终时不失念,彼睹十方皆大明,见未曾有胜妙色,此是施灯之果报。
死已必得生天上,自见己身坐天床,有诸天女围绕之,供养佛故得此果。
「复次,舍利弗,于佛塔庙施灯明已,死便生于三十三天;生彼天已,于五种事而得清净。舍利弗,云何彼天于五种事而得清净?一者、得清净身,二者、于诸天中得殊胜威德,三者、常得清净念慧,四者、常得闻于称意之声,五者、所得眷属常称彼意心得欣喜。舍利弗,是名彼天于五种事而得清净。」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彼天获得光明身,具足功德他尊重,与千天子为上首,以灯施佛支提故。
所闻天声常称意,哀美殊妙胜余天,具足第一胜念慧,复得最上胜眷属。
随彼天子所行处,一切诸天皆钦仰:本昔修习何等业,今得如是炽燃身?
有树皆名上欢喜,周匝光照犹如月,彼天感得是妙树,持此庄饰天宫园。
无量诸天皆惊怪: 今此树华名何等,犹如灯明光照曜,普出如意妙熏香?
彼天所有诸眷属,以彼树华庄严身,彼于无量亿天中,光明照曜犹如日。
「复次,舍利弗,于佛塔庙布施灯明,生三十三天已。彼天自知,如是时中我住于此,如是时中我当命终。彼胜天子临命终时,于其眷属及余天众,说法劝化令其欣喜,于彼天宫舍寿命已不堕恶趣,生于人中最上种姓信佛法家。是时世间若无佛者,亦复不在轻取吉凶邪见家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彼天生得如是智,知尔许时天中住,彼天亦复能自知,我今未几当命尽。
五种死相出现时,彼天寿命临欲绝,即为亿天众说法,远离愚痴心不忧。
于天众中作是言: 诸有无常亦无乐,或有生者或有死! 不念将死说是法。
彼诸眷属皆悲恼,无量天众亦复燃,虽复见已五种相,自念功德不忧愁。
在彼天宫命绝已,寻即下来人间生,住胎出胎念不乱,常受快乐无苦恼。
生已便得宿命通,悉能忆念本来处,念人中苦不贪乐,须臾死来见逼切。
彼念天中果报已,于此人间不为乐,天中尚苦况复人? 诸有不坚常流动。
彼人及其成立已,必当舍家而出家,心常不行恶觉观,彼当获得如是果。
世世恒得宿命通,亦常不作诸恶业,必定出家持净戒,此是彼施灯明果。
恒常不盲及挛躄,眼一切时不闇昧,身亦无病无恶声,心常黠慧不愚惑。
又复恒常无眼患,所在受生眼不眇,不无一眼及瞎眼,彼眼亦常不浊乱。
眼目修长黑白分,犹如净妙青莲叶,眼净能见微细物,如彼明彻摩尼珠。
无量阿僧祇劫中,得净肉眼不失坏,彼亦常无眼诸病,此是奉施灯明果。
善印善根善诸论,于诸工巧悉究了,彼有智人善观察,妙慧能见第一义,
善观诸有不自在,于佛法中得照明,普见一切佛世尊,见已恭敬修供养,
生生得胜端正色,亲戚眷属皆敬爱,得大财宝力自在,及得不坏诸眷属。
如彼灯明能破闇,炽燃照曜遍诸方,彼人光明亦如是,不为闇冥所隐蔽。
若于佛塔起信心,施胜灯鬘及璎珞,施灯明时心清净,获得人中最胜尊,
端正殊妙甚可爱,一切世间所喜乐。心不轻取于吉凶,亦不乐于世左道,
世间所有诸恶见,及邪道等不信受。若为国王恒知足,不贪他土兴战诤,
常无苦恼亦无忧,亦复无有诸恼热,彼无一切诸退失,复无恶名无衰恼。
若为王臣所发言,王及国人无不信,身常无有羸瘠病,不作黄门不非道。
身相具足安乐住,患苦不能著其身,亦复不见诸恶梦,卧觉一切常安隐。
生生能得诸伏藏,供养一切佛支提,诸佛功德无有边,彼人所得亦如是。
「舍利弗,若有众生于佛塔庙施灯明者,得于四种可乐之法。何等为四?一者、色身,二者、资财,三者、大善,四者、智慧。舍利弗,若有众生于佛支提施灯明者,得如是等可乐之法。」
尔时,如来欲重宣此义,复说偈言:
「身佣圆满具大力,不与他人共战诤,遍游诸方无恼者,由灯奉施佛支提。
生于大富上族家,具足功德人所敬,生生恒得宿命智,由灯奉施佛支提。
于诸众生常悲念,发言眷属皆敬受,心无损害恒调柔,常不造作恶道业。
「复次,舍利弗,若有众生供养佛塔得四种清净。何等为四?一者、身业清净,二者、口业清净,三者、意业清净,四者、善友清净。舍利弗,云何得于身业清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彼彼生处,远离杀生无杀害意,亦常远离偷盗、邪婬。于己妻所尚不邪行,况余 *** ?亦不饮酒放逸自纵,不以刀杖及余苦具加逼众生,离不善法及诸恶业。舍利弗,远离是等,是名身业清净。
「舍利弗。云何口业清净?是人世世常不妄语,若不见闻终不妄说,若见若闻合时咨问然后乃语,为利自他不作异说。设若有人教令妄语,为护实语终不妄言,不以此语向彼人说,不持彼事向此人道,二朋先坏不令增长,有所发言能善和诤。若痛心语、若粗语、若苦恶语、不喜语、不乐语、不爱语、不入心语、恼他语、结怨语,悉皆远离。有所发言,润语、软语、意乐语、不粗语、悦耳语、美妙语、入心语、多人爱语、多人乐语、可爱语、可乐语、能除怨语,恒作如是种种美妙语。复离绮语,不作异想异语,不作异印异期覆障实事,不烦广说,不非时语,恒究竟语。舍利弗,如是远离不清净口业,成就清净口业。舍利弗,是名口业清净。
「舍利弗,云何意业清净?于他所有珍宝资财,不起贪著,不起嗔心,远离害心,又离邪见无诸恶见。舍利弗,远离是等,是名意业清净。
「舍利弗,云何得善友清净?若诸善友远离妄语,亦不饮酒,离诸粗犷,调伏正见,往诣其所亲近咨受,又诣诸佛、菩萨、缘觉、声闻等所,亲近供养咨受未闻。舍利弗,是名第四善友清净。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支提施灯明已,得如是等四种清净。」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为欲照塔故燃灯,身口意业善调伏,远离邪见具净戒,由是获得如意眼。
犹如净日照十方,速能获得于漏尽,彼大智慧具威德,得净天眼离尘漏。
智者能了众生意,亦得通明及辩才,求二乘道得不难,由施佛灯获是报。
若求无上佛菩提,天眼智慧及财物,于此三事恒无减,由灯奉施佛支提。
「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住于大乘,于佛塔庙施灯明已,彼世世中得于八种可乐胜法。何等为八?一者、获胜肉眼,二者、得于胜念无能测量,三者、得于胜上达分天眼,四者、为于满足修集道故得不缺戒,五者、得智满足证于涅槃,六者、先所作善得无难处,七者、所作善业得值诸佛能为一切众生之眼,八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彼善根,得转轮王所得轮宝,不为他障,其身端正,或为帝释得大威力具足千眼,或为梵王善知梵事得大禅定。舍利弗,以其回向菩提善根,得是八种可乐胜法。
「复次,舍利弗,住于大乘善男子、善女人,复得八种无量胜法:一者、得于无量佛眼,二者、得于无量如来神通,三者、得于无量佛戒,四者、得于无量如来三昧,五者、得于无量如来智慧,六者、得于无量如来解脱,七者、得佛无量解脱知见,八者、得入一切众生心所乐欲。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塔庙奉施灯明,能摄如是无量胜报。
「复次,舍利弗,若有众生见说法者作如是念:‘云何令彼常得宣说显示佛法?以灯施彼,施油灯故,令说法者得施法灯。’作是念已,持灯奉施,以此布施灯明善根,得于八种无量资粮。何等为八?一者、得于无量正念资粮,二者、得于无量大智资粮,三者、得于无量信心资粮,四者、得于无量精进资粮,五者、得于无量大慧资粮,六者、得于无量三昧资粮,七者、得于无量辩才资粮,八者、得于无量福德资粮。舍利弗,是名施灯八种资粮,亦复得于四无碍辩,乃至次第得一切种智。
「复次,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前见他施灯,信心清净合十指掌起随喜心,以此善根得于八种增上之法。何等为八?一者、得增上色,二者、得增上眷属,三者、得增上戒,四者、于人天中得增上生,五者、得增上信,六者、得增上辩,七者、得增上圣道,八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是名八种增上之法。舍利弗,何故能得此等八种增上胜法?舍利弗,佛有无量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故,供养彼者,所得果报所得利益亦复无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造作出离行,勤修于佛法,弃舍死军众,如像碎华林。」
尔时,佛告慧命舍利弗:「有五种法最为难得:一者、得人身难,二者、于佛正法得信乐难,三者、乐于佛法得出家难,四者、具净戒难,五者、得漏尽难。舍利弗,一切众生,于是五法最为难得,汝等已得。」
尔时,世尊欲重宣前义,劝舍利弗等,而说偈言:
「如来支提修布施,为利众生求菩提,智者造作此胜因,生生常得最胜报。
于天人中受胜生,为人天等修供养,譬如须弥安不动,光明普遍照十方。
彼天众见皆恭敬,亦复爱乐生信心,彼兴供养亦赞美,一切皆喜数数见:
‘奇哉是天福德相,犹梵天光照梵宫!此天曾作何等业,身光明炎得如是!
见是谁不修习善? 谁不修学圣种戒?谁见牟尼生厌心? 谁闻妙法而放逸?
彼昔在于人间时,常以灯施如来塔,曾佛法中设供养,善得福利生天中。
愿我恒得于人身,于佛法中生净信,常不放逸住佛道,宁弃身命不舍法!
获得人身最为难,愚人云何不为福?徒费资财不为法,死已便堕大崄坑。’
天见无垢威德已,心自悔责发愿言:
‘愿我常得人间生,精勤修习于梵行!愿我最后临终时,于佛法中得净信!
愿得正念不忘失,得见无量诸如来!’为千亿天所供养,与诸天女相娱乐,
诸天女众皆敬爱,天女庄严戏园林。诸方天香皆来熏,耳闻一切妙音声,
是天随所游行处,恒得睹见上妙色。所可见色皆可爱,彼常不睹诸恶色,
亦复常得胜妙触,皆由持灯施支提。从彼没已生人道,正念处于父母胎,
生已忆彼天中事,智慧之力不退失。彼人造作如是业,得于大力转轮王,
其王形貌极端严,施灯获得如是报。由彼业故得命长,一向清净安乐器,
其身无有诸患痛,燃灯获得如是果。无有王难怨贼难,他人不敢侵其妻,
不为恶人之所恼,由持灯明施佛故。安隐丰足无所畏,豪富自在饶财宝,
得胜璎珞及园林,斯由燃灯奉施佛。当得睹见佛世尊,见已心便生敬信,
以欣喜心供养佛,弃舍王位而出家。佛无量智究竟智,具可叹德能化人,
于此佛塔施灯已,其人身光如灯照。牟尼牛王清净眼,以好灯明照彼塔,
得于无漏无上道,其身光明照十方。见四真谛具十力,不共之法亦究竟,
得遍见眼成善逝,此果皆由布施灯。设令一切诸众生,昔曾供养无量佛,
具大威德见实义,亿劫来成缘觉道,十方所有诸世界,悉布灯鬘无有余,
以是世界诸灯鬘,若人信心供养彼,是人如是修供养,于无量劫常不断;
若人一灯奉施佛,得福过前无有量!灯油譬如大海水,其炷犹如须弥山,
有人能燃如是灯,徧照一切诸世界。是人深心怀敬信,其志惟求缘觉道,
十方遍置如是灯,一心恭敬而供养。若人发于菩提心,手执草炬暂奉佛,
是人得福过于彼! 我见实义作是说。十方一切诸众生,一一供具皆如上,
然经无量恒沙劫,其心唯求缘觉道;若有人于佛塔庙,燃于一灯或一礼,
求无上道为众生,此福过前无有量!难见难思佛境界,智者闻即生欣喜,
无信心者闻不乐,彼愚痴魔坏正法。证净法界甚为难,一切世间独善逝,
是故汝等应欣喜,于佛功德当愿求!」
尔时,世尊说此法已,慧命舍利弗等,无量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闻佛所说,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欣喜无量作礼而去。
为什么佛说不妄语?
^_^
虚妄不实的说话,叫做妄语。有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四种不同的性质。
口业如果能守得清净,功德是无限量的,其果报美好难思议,略提五点:
1.口业守得好,在大众人群,能让大众信赖,一言九鼎,真诚故。
2.口业清净,讲话口齿伶俐,辩才无碍。
3.口业清净,成佛道之后,32相中牙齿可饱满40颗,是三大阿僧只劫修来的。
4.口业清净,口内之唾液,呈现甘美,清爽自得。
5.口业清净,演说佛法,梵音嘹亮,远近无碍,众生喜悦。
依照佛经的开示,我们放远目光来观察妄语业对今生后世所造成的后果。
即生之中,如果常以妄语欺骗、诽谤他人,必然会遭受到受害者的回报。因在凡夫世界,一般人生来就有保护自己的本能,除了已降伏自心的圣者,人都有“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如果我们骗人,受害者出于自尊,不甘被人欺骗,会在人群中揭露我们的恶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恶名迅速传播开来,我们将会因此威信扫地、信誉一落千丈。从此之后即便我们说说的是真话,也会被视为谎言,人们都提防着以免上当受骗,谁都不会信任我们。这样,在无人信任的困境下,总会感受到孤立无援的痛苦,生命将会因此萎缩,事业也会因此衰败。
而在后世,随着妄语黑业的牵引,必将堕入三恶道中。等到恶业消减,脱生人中,这时由于妄语余业的影响,反映在身心上则有种种语言方面的俱生报障,比如舌根不具,说话结结巴巴、口齿不清。在等流果方面,仍然有着爱说妄语的习气,有时即使想说真话,也会不由自主地说成妄语;与人接触时,会经常遭受他人的诽谤和欺骗,而且所说虽是实话,别人也不信受,即便是说正法,他人也不愿听闻。
thinks a lot ...
大愿法师:如何持不妄语戒
印光大师---佛将妄语作为根本重戒,目的就是防止虚伪心,这才能得真修实证。
自古高僧,无论是古佛再来,还是菩萨示现,都以凡夫自居,决没有说我是佛、是菩萨的。佛在楞严经上特别强调:“我灭度后,一切菩萨及阿罗汉,化作种种形像,示现降生,度脱众生。不允许自己说自己是真菩萨,真阿罗汉,以此泄漏佛的密因,除非临终前留下遗嘱说明。”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临终时尚且不说破,目的要让后学励志精修,不至于有点成就自以为是,以凡滥圣。如今的魔徒,胡说自己得道、开悟、得神通,说自己是菩萨;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吸引无知的人效法,他们就是坏乱佛法、贻误众生的大妄语人。这种大妄语的罪,比五逆十恶要严重百千万倍。大妄语师徒,当永堕无间地狱,永受极苦,不得出离。何苦为了一时的虚名浮利,承受长劫的惨罚酷刑?修行人必须韬光隐德,发露罪愆。倘若虚张声势,充假场面,纵然有些修行功夫,也被虚伪心所磨灭。所以佛将妄语作为根本重戒,目的就是防止虚伪心,这才能得真修实证。修行人不可向任何人夸耀自己的工夫。
《文钞增广卷一-与林枝芬居士书二》、《文钞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佛陀为什么不说妄语
佛陀说法在《宝女所问经》中,佛陀说:
口寂然,护于言语,所说无缺,口辞真谛。在于独处,若大众中,言常至诚。不以国故而两舌也,不以珍宝具足货业而欺虚言,不以父母亲族贪财惜宝而两舌也。
——善护清净口业,凡所说的话,应当没有缺漏,言谈措辞符合佛法真谛。如果独处,或处于大众中,所说说言应保持至诚至信。不因为国事而说两面三刀的话,不为了做生意获得更多的财宝而说欺骗别人、虚夸不实的话,不因为父母亲族贪财惜宝而搬弄是非。
宁死守信的国王
从前,有个名叫“须陀须摩”的国王,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平日遵守佛门教诫,做人老实诚恳,从不说谎言或无意义的话。
有一天早晨,国王乘车与宫女们一起到御花园里赏花。走出城门不久,看见迎面走来一个修行人,停在国王的銮驾前向国王化缘。
当时,国王身上正好没有可以供养修行人的物品或食物,便向修行人说:“我现在身边没有供养品,请您先到宫中等候,等我回宫后,一定供养您。”说完,就和宫女们一起到花园里赏花并嬉戏游玩着。
当时,有个身上长着一对大翅膀的魔王,名叫“鹿足”。他飞行于天空,已经绑架了印度境内九十九个国王。
正当国王玩兴正浓时,忽然鹿足魔王拍着大翅膀从天而降,宫女们还吓得不知如何反应时,鹿足魔王已经把国王捉了起来,飞驰而去。
大家见国王被妖怪掳走,顿时惊恐万分,哭成一团。宫女们的啼哭,惊动了举国上下。国人见国王不知去向,人人恸哭不已,十分悲伤。
鹿足魔王背负国王腾空而行,回到了魔王的住所,把须陀须摩王安放到被他掳来的九十九个诸王之中。这时,只见须陀须摩王泪如雨下,非常伤心。
鹿足魔王见了,很不以为然,嘲笑他说:“我说大王啊!你可是一国之君,人的生死,自有天定,你何必像小孩子一样地哭哭啼啼呢?”
须陀须摩王回答说:“我不是怕死啊!而是悔恨对别人失去了信用。我有生以来从没说过谎,没做过失信于人的事。可是今天早晨有个修行人来向我化缘,我当时答应回去后就会供养他。没想到现在出了变故,因此失信于他,犯下了欺人之罪,我是为了这个原因才啼哭啊!”
鹿足魔王看了须陀须摩王声泪俱下的说明,不免为之动容,觉得须陀须摩王这种诚实十分难得,于是对他说:“你不用害怕失信于人。你干脆回去,七日之内办完供养修行人的承诺,然后再回到这里来。如果过了七日不回来,我就再飞去把你抓来,反正这对我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你快去快回吧!”
须陀须摩王返回本国后,连忙广为布施,同时立太子为国王,向大众表示忏悔和谢罪:“我的智力迟钝,天生愚笨,治理国务不得其法,请大家多多原谅。我现在已经是身不由己,性命也不由自己掌握了,将要远离你们,到不知有多远的地方去。”
举国人民和国王的眷属都来向国王叩头,不让国王离去。大家都说:“请大王留下来吧!留下来保护我们和治理国家,不要怕那个妖魔鬼怪。他要是飞来,我们可以准备铁屋、设精兵,与他决个胜负!”
国王听了之后,对大家说:“不能这么做啊!大家的心意我心领了,但请你们听我的劝告。”
接着国王念了一首偈语:
“实话第一戒,实话升天梯。
实话小人大,妄语入地狱。
我今守实话,心中无悔恨。”
念完这首偈语,国王就独自出发前往鹿足魔王的住所。
鹿足王看看七日之限将到,遥遥望见须陀须摩王果然如约赶来,心中十分敬佩也十分欢喜,于是对须陀须摩王说:“你真是个讲实话、守信用的人啊!茫茫众生,谁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你已经从我的手里逃走了,还回来履行约定,恪守信用,真是个伟人啊!”
须陀须摩王说:“我并不伟大,我只是遵守一个身为人应该遵守的信条。说实话,是佛教的戒律教导我诚实守信。佛教有五条根本戒律,就是不杀生、不妄语、不饮酒、不邪淫、不偷盗。如果失信于人,就是犯了妄语戒,说谎骗人。”
须陀须摩王接着更与鹿足魔王分享了许多他修学佛经的心得,让鹿足魔王受到了感悟。
鹿足魔王对须陀须摩王忏悔说:“谢谢您让我听闻到这么珍贵的佛法。我现在决定把掳来的九十九个王都安全送达他们的国家,让他们自由。”
从此,再也见不到鹿足魔王的踪影,大家都说鹿足魔王去深山修行了。
只因前世诬谤人
往昔罽宾国有阿罗汉离越,在山中坐禅时,有人失牛,循着足迹来到他的住处,当时他正在煮草染衣,以宿业力,只见法衣自然变作牛皮,染汁自然变作牛血,所煮染草变作牛肉,所持钵盂变作牛头。见此情景,此人就将离越捉缚交付于王,王即付狱。
狱中一晃就是十二年,其间,离越常为狱监饲马除粪。离越有五百位得阿罗汉果的弟子,他们观觅师父,但不知所在。
在业缘将尽时,有一弟子观见师父原来在罽宾狱中,就来告王:“我师在狱中,愿王裁决处理。”
王即派人去狱中核查,使者到了狱中,只看见一人容颜憔悴,须发极长,在为狱监饲马除粪。使者返回后向王禀报,未曾见有沙门离越。
弟子又对王说:“愿王下令:凡是比丘都允许出狱。”王即如是宣布。离越听到此话,顿时须发自落,袈裟披身,踊出虚空显现十种神变。
王见此情景,五体投地,对离越说:“尊者,愿您接受我的忏悔。”且问:“尊者以何业缘,感得狱中受苦?”
离越答道:“往昔,我也曾失牛,跟踪寻牛,当时诬谤他人偷牛,经一日夜。后来堕于三涂,受苦无量,余殃未尽,今日得罗汉果,仍受报应被人诬谤。”
因为离越前世所谤的是辟支佛,以此因缘而感得此报。
堕入无间地狱的法师
一天,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以神通去地狱,见一众生身长数由旬,在无间地狱里受苦。以其业力显现,有很多狱卒拖出它的舌头铺在燃烧得通红的钢板大地上钉住,许多农夫在其舌上驱牛耕犁。有时火焰炽燃,整个舌头与身体都被焚烧烬尽,一会儿又复活过来;又有许多农夫在舌上驱牛耕地。耕牛与农夫的脚踏下去抬起来,每步都有一个兵器现出,把舌头割成一块块的碎肉。它痛苦难忍,辗转翻滚,大声哀号。
目犍连目睹此景,就用声闻智慧入定观察它前生究竟造了何等恶业,以致今生感受如是之苦,结果在其智慧所能观察的生生世世中,只见此众生一直都在无间地狱受苦,而且此狱坏时即转生他狱,无有出期。
目犍连思忖,只有无所不知的佛陀才能彻见究竟,于是刹那间返回舍卫城,将所见之事禀白世尊,并问上述业报的宿世因缘。
佛陀告曰:“此众生曾造极大恶业。往昔无失心如来出世之时,王宫中里一位三藏法师,为王宫上下及内外城人民恭敬供养承侍,衣食药物非常富足。后来,一位是罗汉比丘率五百眷属先在王宫小住,后安住于宫外。此罗汉相貌庄严,具圣者之德行,很多人对他渐生敬信,恭敬供养承侍。宫内的三藏法师失去了往日的名闻利养,心生苦恼,欲作损害。于是他在很多人面前对罗汉作无因诽谤:‘那位罗汉已破根本戒,他行持的不是佛法,是外道,邪知邪见,你们切莫依止,恭敬供养也没有什么实际利益……’听了这些诽谤,很多人信以为真,之后不再恭敬供养罗汉。罗汉因此决定离开当地,以免他继续无因诽谤造更多恶业。宫内的三藏法师自然很高兴,名闻利养也恢复如前,但他死后却堕入无间地狱。诸比丘,当时的三藏法师即今正在地狱中受无间痛苦的众生。因他无因诽谤罗汉比丘,自无失心如来至现在我的教法下仍未得到解脱。”
目犍连复问:“世尊,这个众生到何时方得解脱?”
世尊告曰:“将来正觉师如来出世时它才能得到人身,在其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位。得到阿罗汉果位时,也是受很多人诽谤。以他无因谤罗汉比丘,以后生生世世会受很多人诽谤。”
人生活法
妄语戒是佛制五戒之一。妄语指的是心口不一、言不称实,以达到欺骗他人、蒙蔽事实真相的目的。可见,五戒中的“妄语”并非仅仅指向别人说假话、谎话,只要是以欺骗他人、蒙蔽事实为目的而所用的一切手段,都可称作“妄语”。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人心浮躁、唯钱是瞻的社会里,物质条件的改善与精神活动的缺氧极不均衡,妄语更是遍及一切,虚假广告,伪劣产品,甚至不实的新闻,哪一个与妄语无关?
佛陀告诫世人,妄语有五种:
一者妄言:谓口是心非,欺诳不实;
二者绮语:花言巧语,伤风败俗;
三者恶口:骂辱毁谤,恶语伤人;
四者两舌:向此说彼,挑拨是非。
还有一种大妄语,自己不是圣者,却跟人说自己是阿罗汉或是初果圣人;或者说自己是某位佛菩萨的化身,叫人来膜拜与供养。这都是大妄语,就是破戒,非堕地狱不可。
在当今人类的贪欲急剧膨胀的时代,为了获取名利造妄语业非常普遍而严重。
在商界,不法商人不择手段地吹嘘夸大商品功能。譬如一种很普通的食品,却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被吹嘘成具有益寿延年、包治百病、开发智力等无所不能的功效,让千家万户上当受骗,撑圆了奸商的腰包!本来令人智识昏昧的酒,在酒类广告画面上展示为有益健康、清净、高雅的形象,刊登和播放这些广告的报刊、杂志、电视、网站等,为了赚取广告费,扮演帮凶的角色。
没有职业道德的某些记者编辑,收受贿赂之后,写出不符事实的所谓有偿新闻,为人树碑立传。由此,很多骗子摇身一变,成为社会名流、成功人士,再借这个吹响了的名声,大肆行骗。
有些医院,在不具备真实医疗水平、设备条件等情况下,拼命在各种媒体上作广告,声称医疗条件如何先进、专家的医术如何高超,治愈率吹成几乎是百分之百。招来病人后,又以低劣的医疗技术敷衍了事。患者在付出成千上万元的巨额医疗费、几乎倾家荡产之后,病情却毫无起色,这时院方又以种种借口推托责任,将病人一脚踢开。
文艺界的谎言更是铺天盖地,所谓的纪实文学、电影、电视剧,完全不顾历史事实,颠倒黑白,任意篡改。
学术界本来以探求真理、严谨求实而自居,但是今天弄虚作假的现象也触目惊心。譬如为了评上职称,为了使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随意编造实验数据。或者,在收受不法商人或单位的钱财之后,在未经严格考核的情况下,就开出虚假的鉴定报告。这些完全违背了一位科学工作者基本的求实、诚信的职业道德。
在职业场上,为了求职升职,花钱买假文凭、假学历,编造虚假的工作简历、技术特长。
某些娱乐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极尽巧舌之能事,一出口就是妄语、绮语、不堪入耳的下流语,人们却听得津津有味,神昏颠倒,把不惭无愧的主持人奉为偶像来崇拜效仿。
某些旅游景点,为了招揽游客,把穷山僻壤描绘成文化胜地、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大作宣传,引人来上当。
某些气功师,胡编一套功法,吹嘘修他的功法能强身健体,开发各种人体特异功能,结果很多人不仅没有炼出什么来,反而造成出偏,诱发出精神问题,不仅未能健身,反而使身体更加衰弱……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妄语业很严重,妄语似乎是家常便饭,为人们经常运用,并不以为是一种罪恶。三十六行,行行都有妄语,原来人们引以为耻的恶业,现在是铺天盖地的普遍现象。现在信息社会,电视台、报刊、网络上登载的一些广告,受众数以亿计,影响非常巨大;传播的方式,不是某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去说,而是幕后操纵者以媒体作为途径,以文字来陈述,以种种的画面形象来显示,以各种的手法、各种声光去渲染;它的次数不是一次,而是在电台电视等媒体上密集播放、狂轰滥炸。
这样前所未有的妄语业,根源在哪里呢?就在人们没有因果正见,不以妄语为罪业,所以一激发起来,人人趋向造恶。只有树立了因果正见,这铺天盖地的谎言,无休止的相互欺骗才能消失。
佛教所说的不妄语,是要人们深信因果、言真语切、诚实有信,认为不合时宜或没有分寸的言辞都是人们解脱的障碍,对于求解脱道没有任何利益可言。要知道,妄语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为妄语的行为将导致许多众生误入歧途。他误导了众生,他自己也将为此而付出巨大的代价。《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
《大智度论》上说,妄语有十种罪:
一、“口气臭”。
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就是对妄语者,善神会远离,不愿意亲近他,一些非人乘虚而入干扰他的身心。如果一个国家国民普遍都缺乏诚信,这个国家就没有正气,邪气容易侵入。
三、“虽有实语,人不信受”:就算自己说的是真实语,别人也不相信。当今时代,人与人普遍缺乏相互信任。
四、“智人谋议,常不参预”:被妄语习气推动,只习惯生存在妄语纷纷的世界中,智者谛实的言论、能让人心得安乐的言论,却避而远之,不去参预。妄语盛行时代,人们津津乐道的都是一些具有欺惑性的法,在那种场合中会觉得很相应,而真正清净正法的交流场所,却不愿意趋入,而是要避开。
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当今时代,有人赚了很多钱,却常常被人诽谤,这不是无缘无故的,我们看到几乎是尽是名人、大商人受诽谤,越是公众人物,越会遭人随意批评,恶名比谁都传得快。他今天有点什么事,就会被记者炒作,编出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瞬间就传遍了全球。
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妄语者,人们不再恭敬他,他虽然站在上面说一些教言,但无人听受奉行。
七、“常多忧愁”:妄语者心地不坦然,所以忧愁,害怕别人揭穿他的谎言。虽然广告上吹得很大,但吹嘘得越厉害,越怕真相暴露。
八、“种诽谤业因缘”:即便没有被人诽谤,但未来决定要受人诽谤。
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
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最后两条是讲后世的异熟果和领受等流果,以妄语业命终会堕入地狱,从地狱中脱生为人,也常常被别人诽谤。
要不犯妄语,就要随时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说别人坏话的习惯?自己是不是经常在不知不觉中打妄语?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否属于佛法“八正道”中的“正命”?正如济群法师所说:“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符合法律和戒律的规范,在原则问题上切不可掉以轻心。由此类推,与偷盗、邪淫、妄语等戒律所禁止的行为有关的职业都是不如法的,不属于正命的范畴,学佛者不应盲然从事。”
在当今社会,受持妄语戒,个人之间不说谎话,不进行欺骗,提倡人际之间的诚信关系。应当发挥佛教教义和戒律在提高人们的精神情操中的作用,以推进人类文明更加健康的发展。
佛家五戒十善里有不妄言,怎么解释
妄语是指欺骗的语言,也就是谎话。
说假话当然是欺骗咯,但您可以选择默然不说话,没有人教导您在不适当的时候说不适当的话吧??
人不一定要说谎欺骗他人,其实我们可以保持沉默的。
当了适当时机的时候在说也不迟。
您保持沉默,他还是一样快乐,不一定要您说谎之后他才会快乐。
五戒弟子受五戒约束,因此有破戒一词出现。
但您并非五戒弟子,因此没有破戒可言。
只能说您在言不善。
无论破戒与否,只要是不善业自然有不善果报。
佛教戒律中所谓的“不妄语”是什么意思?
和实际不符合的语言, 言东而西, 言南而北。
下面摘自“未曾有因缘经”, 白话翻译。很好, 看看吧。
释妄语戒
这时国王的只陀太子向佛请教,说:十善戒法是有差别品级呢?还是就一个标准。例如妄语的含义,是唯一的呢?还是有多种不同区别。如果只是一个标准,凡是说谎的都是妄语,那么恐怕无法受持。如果有差别品相,请佛讲解。世尊告诉他说:妄语有两种,有轻有重。一是大妄语,如果受戒的人,不修习智慧,愚痴无智,不能教化他人,兴隆佛法,因为这个缘故被他人轻贱怠慢,没有人来恭敬供养。为了摆脱-贫困的缘故,外表伪装为精进,而内里却行为邪浊。并且到处宣传其比丘苦行精进。有什么样的境界。或者说我见到什么佛,见到什么鬼神龙王,这样的人叫作大妄语。如果违犯了这个罪过,那么将来会堕落到阿鼻地狱。
另外如果妄语让人因此丧命,或者破坏他人家庭,破坏他人和睦,或者妄语为了违背契约,最后让他人嗔恨。这样的妄语是下妄语。这样的行为是犯戒的。堕落到小地狱。至于其他的调戏玩笑,个人言语喜好,或者藏匿之事,或者有的说无,无的说有,并不犯戒。只陀太子听候便在佛前,立誓受持十善道法。向佛说道:弟子今天疑问已经消除,在此发三菩提心,请佛证知。世尊说:好阿,这是应当随意的大好事情,正是时候。
波斯匿王向佛请教:如佛所说,十方圣贤,明了众生的因缘果报。那么我的父王,奉侍外道,并且随其受持禁戒,不吃肉,不喝酒,断绝五种辛菜。并且能供养梵天,祭拜日月水火,经常布施,以求福报。多次以千头奶牛布施婆罗门。这样有四十年。共计大概有四万头牛。诸位婆罗门享受其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等美味。这样的功德现在会生到什么天界呢?请佛教导明示。让我们这些行善业者都知道一下。世尊告诉说:您的父王现在正在地狱受苦,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遇到好的时候,没有善知识教导,也没有方便善巧。虽然修习功德,但是却没有灭除罪业。布施的功德却也没有消失,等到罪业完毕,才会享受福报。
大王应当知道人修善业,不能和罪业相抵消。因为不能抵消,所以想要灭除罪业就要有正确的方法。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呢?那就是善知识。什么是有正见的人呢?就是能够以正教调伏妄心的人。什么是正教呢?就是修观无常、苦、空、无我四法印还有十二因缘,牵缠生死,修习四种真谛,见苦、断习、证灭、修道。修行六婆罗蜜,四无量心。这是能够调伏我们诸根的正确方法。诸根调伏就可以成就定慧。有了智慧其心自然正直,能够精进,戒慎究竟,定慧明了。这样所行所作通达无碍。通达无碍才叫作解脱。解脱心即是涅盘。这才是善知识。大王应该明了,明师是大因缘,不可轻视。大王现在能够遇到佛法教化,都是由于前世的因缘果报。听闻正法,又能为他人解说的缘故。所以我说,明师善师是十分难遇的,其出现的地方,周围的人都会得到很大利益。故此应当修习般若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453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