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受五戒和菩萨的区别(菩萨受五戒哪五戒)

学佛百科2023-04-01122

佛教中的五戒、八戒、十戒各是什么?

佛教中五戒、八戒、十戒分别为:

五戒,一不杀生戒,不杀生物也。二不偷盗戒,不取不与也。三不邪淫戒,不犯有看守者也。四不妄语戒,不为无实之言也。五不饮酒戒,不饮酒也。

八戒,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八支斋。亦单云八戒。依俱舍论之说,则一杀生,杀有情之生命也。二不与取,取他不与之物也。三非梵行,男女之媾合也(与五戒中不邪淫不同)。四虚诳语,与心相违之言说也。五饮诸酒,饮酒也。六涂饰鬘舞歌观听,身涂香饰花鬘,观舞蹈,听歌曲也。七眠坐高广严丽床上,坐卧于高广严丽之床上也。八食非时食,食非时之食(午后之食)也。离此八种之非法为八戒,

十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著华鬘好香涂身,七不歌舞倡伎,亦不往观听,八不得坐高广大床上,九不得非时食。十不得捉钱金银宝物。小乘沙弥沙弥尼戒也。

戒者,防禁身心之过者。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璎珞本业经下曰:“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玄应音义十四曰:“戒亦律之别义也,梵言三波罗,此译云禁,戒亦禁义也。”涅槃经三十一曰:“戒是一切善法梯橙。”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四级,为戒之四位。是小乘戒之分相也。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为戒之四科。戒法者,如来所制之法。戒体者,由于受授之作法而领纳戒法于心脐,生防非止恶之功德者。戒行者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三业也。戒相者其行之差别,即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也。一切之戒,尽具此四科。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欲达四科,先须略示。圣人制教名法,纳法成业名体。依体起护名行,为行有仪名相。”补助仪上曰:“戒科总有四重:谓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中略)戒法者,舍那佛三聚净戒功德是也。戒体者,师资相传,作法受得,心中领纳法体也。此受持法体一一行彰以云戒行,其行有开遮持犯,名云戒相也。”

佛教中的五戒、八戒、十戒是什么?

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佛教中的八戒是: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佛教中的十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扩展资料:

十戒与五戒、八戒的异同:

1.十戒之前五项戒与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大致相同,而其中不邪淫提升为不淫(没有任何性行为)。

2.十戒与八关斋戒仅差在捉金银戒。是以八关斋戒亦称“近住戒”,为在家人近阿罗汉而住(近清净僧侣而住),戒律上亦近于沙弥、沙弥尼十戒。然而在家人之八关斋戒受持仅一日一夜,隔日清晨戒体即自动舍去;在未舍戒的情形下,十戒为出家僧人尽形寿受持(一生持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戒(佛教戒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戒(佛法)

受三皈五戒念佛堂和寺院有区别吗?

授三皈五戒,举行仪式,在念佛堂和寺院并无区别,主要的是在佛、法、僧三宝现前的地方,重要的是由僧人来主持仪式,在家人是不能主持的。在僧人很容易礼请的情况下,自己自誓皈依受戒,是不如法的,也是不尊重三宝的体现。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462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