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出家人五衣啥意思(出家人服饰)

学佛百科2023-04-02273

佛教三衣、七衣、九衣、祖衣的区分祖衣和九衣?

出家人只能有三件衣:五衣,称为僧伽梨;七衣,称为郁多罗;九衣,称为安陀会,有廿五条、廿三条、廿一条,也称为祖衣。出家人最多只有这三件衣,不可以有几箱几橱衣服,这也是养成少欲知足的习惯。

佛教三衣、七衣、九衣、祖衣的区分

三衣:指僧人所穿的三件僧衣,总称为架缓。“三衣”分别为五条衣、七条衣和大衣。

五衣,称为僧伽梨;此云中宿衣,亦云下衣,亦云杂作衣,凡寺中执劳服役,路途出入往返,当著此衣,五衣的制法,共分五条,每条一长一短,故名五条衣

七衣,称为郁多罗,由七条布缝成,每条两长一短,共计二十一隔。此衣穿在 五条衣之上。因覆于左肩,又称覆左肩衣。行斋、讲、礼、诵等诸羯磨事时,必穿着此衣,故又称入众衣。

九衣,称为安陀会,有廿五条、廿三条、廿一条,也称为祖衣。出家人最多只有这三件衣。

扩展资料:

僧服的特点

梵语叫僧伽服,意译为复衣、聚众时衣。它由九条到二十五条布缝成。此衣穿在最外面,是僧人的礼服。凡说法、见尊长、进王宫、乞讨布施时必须穿着,故称祖衣。

此衣分为三品九种:下品三种分别为九条、十一条、十三条,每条皆两长一短;中品三种分别为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皆三长一短;上品三种分别为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每条四长一短。

大衣的隔数,从九条衣的二十七隔到二十五条衣的一百二十七隔不等。条数、隔数越多,著衣者的身份越高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僧服

出家人穿的衣服就是袈裟吗

出家人平常穿的大褂、小褂不叫袈裟,是中国古代的汉族服装。袈裟是从古印度传来的法服,就是一整块布,分为五衣、七衣、大衣。五衣是平常作务时穿,七衣是作法事时穿,大衣是做大法会、或重大隆重活动时穿。

和尚不同颜色的衣服怎么分等级?

佛教讲究众生平等,所以佛教服装是没有等级的。

根据佛教的制度,僧衣有大中小三件:

一是用五条布缝成的小衣,我国俗称为五衣,是打扫劳作时穿的;一是七条布缝成的中衣,我国俗称七衣,是平时穿的;一是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缝成的大衣,我国俗称祖衣,是礼服,就是那个斜系的大衣,参加活动或见尊长时穿的。三衣总称为袈裟。

扩展资料

三衣的由来

今天我们见到的印度传统服饰,其披披挂挂的穿衣方式仍然很明显。在古印度发家的佛教,穿衣习惯自然受到当地风俗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东南亚国家的佛教徒其穿着方式更接近原始的佛教衣制。

至于佛教为什么规定只能穿三层衣服,有这样的一种说法,释迦牟尼为了规范僧人的穿衣秩序,在印度的一个冬天亲自进行试验:

初夜披一件衣服;中夜觉得冷,于是加上一件;后夜时,还觉得冷,于是再加一件,也就足够御寒了。因此,佛陀制定僧人不得超过三衣,这就是所谓“三衣”的来源。

但佛教在传入我国后,由于气候风俗文化的差异,形成了我国佛教自己的穿衣风格,但大体上还是遵循佛教规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僧服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472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