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八步三禅心得(八步三禅的内容是什么?)

学佛百科2023-04-02130

八步三禅上的分享稿

关于法义上说真诚的认识到生命的种种过患要做到离三种过,具六种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作为重病患者来想,这个病原是无明和我执,就拿我以前看到的一典故《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几次三番提醒蔡桓公,比如“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恐深,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将益深”,蔡桓公并没当一回事。或许还没感受到病痛,所以觉得自己没病。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转身就跑,因为扁鹊知道桓公已病入膏肓,非金石良药所能医治。现在我就拿这个典故告诫自己,自己要治病。在之前三礼拜的假期,我提前把八步骤三种禅修的视频和法义给看了一遍,通过法义把思维导图梳理了一下。确定态度模式后,我就打算三个阶段理解接受运用三个阶梯循序渐进的往上递增。八步骤的前三步就是阅读个三遍,做思维导图来理解来找出核心树立正见,然后想循序渐进的到第四步,发现总是跳跃,或者还是只停留在第三步出现了急躁的情况,这周重新看了视频和法义,在老实这方面,就是安住的问题,自修和思维导图的事儿。自修的时候不大定的住,自修时间是45分钟,在这段时间我会插片式,包括做思维导图也这样,导致一直在前三步。我看以后还是要多听慈经和找块安静的地儿来自修和做思维导图,来循序渐进

八步骤三种禅修3

(八步骤和八步骤三种禅修,导师开示,八步骤是方法,建立观念,思考人生,不断重复心态,也是需要有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记得第一次打坐时,腿不自在,就放下不盘,说明不真诚,看到班组共修时其它师兄都盘着腿坐着,我也只能老实盘腿,现在也养成了习惯,每天也能认真的坐着盘腿,听慈经做定课。)八步骤三种禅修,禅修在一般人眼里以为就是在闭着眼睛,盘腿打坐,实际上是一种心底功夫,怎样用心就会怎样改变我们的心,就会有收获,打坐只是一种辅助方式,只要保持正念,带着正确的观念正确的心行,随时随地都可以禅修。比如观想,运用观想修行改变观念。净观或者不净观,净观帮助我们远离贪嗔痴,通过想来改变环境,改变环境来改变自己的内心,环境对我们影响很大,心念产生和境界有关系,境界变了,心念也随着改变。还有一种内观的修行,偏向于觉知力,培养我们的知觉,获得关照力量,也是比较重视的观察修,完成对世界的建立,一种正确的认识,运用理性的思维,这种修行佛教里面比较重视,因为人有理性,能够跳出自己的经验,跳出自己的感觉,如果没有理性思维的话只能永远活在自己的感觉和自己的经验里面,所以要用理性思维开放,看到自己的不足,理性跳出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对自己的关注,和关注更多的人。理性的文化和接受的文化程度也不一样,接受到觉醒的文化,智慧的文化就会开智慧,开真理,找到生命的真理。如果没有接受文化就会设定在狭隘的生活里面,跳不出自己的感觉,不清楚自己是谁?生命是怎么回事,没有接受到佛法的智慧,就会有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认识,就会导致不良行为,成为危害自己,危害社会的人。导师为我们施设了很多教法,让我们不走弯路,现在有缘进入三级修学,就要兼用理性认识,时时观察,提醒自己,安住在书院好好修学,对生命,社会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去认识,帮助我们找到方向。

八步骤三种禅修就是修正观念,调整心态,运用正确的观念重复正向心态,造就高尚的生命品质。第一到第四部是观念禅修,通过将近三个月时间每天看书,观听视频,做辅助材料理解法义,做分享稿.记得本月上旬晚上在宾馆自修时,隔壁好友叫我一起去看广场舞,这个我喜欢的,当时心动了一下,也是我这个凡夫心无明的错误观念造成的,后来婉言谢绝,讲没时间去了,我要看法义,看书。也是第五第六步心态的禅修,处理问题,要考虑一下,心静下来,安住在宾馆内自修。稳定心态看书做法义,怕分享不好,打了草稿读一遍感觉不够精进,再修改重新整理,做分享心得,直到感觉满意落实正稿,收获满满,也是第七第八步生命品质的禅修,重复正确的观念和心态。现在学了10篇教材,对书本做法义的理解,养成了习惯, 丛刚自修时用了2小时,现在4到5小时,甚至一天时间看书,法义,重复看观听视频,学习,时间觉得还不够,摆脱错误观念,通过观察修和安住修的心里基础,开智慧,见真理,看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变,正像《道次第》所讲的围绕凡夫心,菩提心的展开,帮助我消除错误观念,建立正确认识,同样也离不开八步骤的十八字方针和十六字诀窍,(真诚,认真 老实,理解接受并运用,观念心态品质的改善 ,树立正见,认清真相,摆脱错误,重复正向)。学会认识观修,以前喜欢买买买,现在好久没有这个念想了,安住了我这个以往贪嗔痴的错误观念,走向了觉醒。运用八步骤离三种过,具六种想,用法器来敲醒自己,八步骤的三种禅修,取决于有效的方法,落实修学是关键,自修共修看教材,观看影像内容,每天重复看观听,脑子里有妄念时反过来再观察,观察后再安住修学,安住了就不用再观察,安住在修学里面就是轮番修,每一课都传承着智慧内容,修学效果都得到收获,皈依三宝,观念得到了改变,把法义带到生活中调整心态,对座上修的落实,检验巩固,也是座下修的修行,帮助自己和身边的亲人随缘接受佛法的善知识,学习佛菩萨的精神,按照闻思修的佛法修行次第,从迷惑走向觉醒,心态越来越健康,对人处事用智慧相处,融合,运用所学的法义运用到生活中处理问题,来导向生命品质的改变,效果非常好,关键在于我们要真正的落实八步骤。以上是八步骤禅修的法义和分享。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四课修学心得感悟

百法第四课(法义梳理)

一、依他起相(唯识中道见的中心)

(一)心与世界的关系(目的是成立诸法唯识)

1、什么是心:心就是念头。如喜欢、讨厌、自卑、自大、嫉妒、嗔恨等心理。心像动物园,储藏着各种心理力量。

2、心产生作用的过程和因缘:当我们的心产生作用,从潜意识上升到我们能意识到的心灵平台上,是要有因缘的,这个因缘可能是内因也可能是外缘。通过内因或外缘,把我们无始以来潜在的形成的生命中的各种力量,在这些因缘的触动下就会一个一个上升到我们心灵的平台,产生作用,影响着我们、推动着我们,我们都是在这些心理的作用下形成各种生活、心情、快乐、痛苦,做什么不做什么。

3、心产生活动时的结构:心与世界到底是什么关系?唯识讲心产生活动时都有四部分组成: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心当它活动时都有这样四个部分。最容易感觉到的是相分和见分。

(1)相分:每一种心理产生作用时,一定有一个对象,在心灵上都会投射一个影像,这个影像就是相分,即所缘。

(2)见分:对影像产生一种感知的心理作用叫见分,即能缘。如看见一个人不舒服的感觉,。

(3)自证分:如果你知道自己不舒服就是自证分。有的人没有发挥出自证分的作用和能力,不觉察,觉察力差就陷入到情绪里。

(4)证自证分:

4、心与世界的关系:每一种心理在产生作用时都有见分和相分,见分相分就是能缘和所缘。我们的世界哲学来说就是主和客的世界,佛法来说就是能缘和所缘、认识和被认识。

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世界。眼识、眼睛——看到的世界;耳识、耳朵——音声的世界;鼻识、鼻子——香臭的世界;舌识、舌头——味觉的世界;身识、身体——触觉的世界;意识、丰富的心灵——精神世界。认识能力像认识的仪器一样,精确程度取决于能认识的仪器是不是很精确。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能认识到什么程度、如何去认识,取决于我们的认识能力。

每一个心理活动都有一个相应的影像,然后我们的心再反过来去认识这个影像(我们认识的这个影像是我们内心所投射出来的)

本期法义使我更意识到,师父在《百法》开篇。为什么要讲心理活动的四个结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破我知见,立佛知见。

为何要破我知见呢?因为我的知见都是错误颠倒的。我记得《盲人摸象的故事》。就象我们现在的人,那一个不是盲人,在没有看清大象的真象时,摸着大象的某一部分,执著于我的感知,并固执地认为我所感知的一切都是对,事实上我们的知见就跟肓人一样错得可怕可笑。还有我们误认为我们没有感知到的一切就是不存在的,就如眼睛看不到紫光与红光之外的光线,便无明地认为世界就是如此等等。人在没有了悟空性之前的所有知见都荒唐可笑大错特错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要相信我们个人的知见,一定要破除我们的知见。

为什么要立佛的知见呢?因为我的知见错误了,那么正确的知见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佛法的智慧即正知正见。如何用佛法的知见代替我们的知见,应该如何做呢?那就是师父讲的八步三禅的前四步,把每课的正见立出来。然后在我们日常心理活动的自证分中,保持觉察,用正见照破错误的见分和相分,把正见带入生活,改变心态情绪乃至生命品质。

 附散文:

知足与感恩

劳累一整天,不过为三餐。

轻松或艰难,苦辣酸与甜。

素食心愈安,宁静可志远。

自由需信念,暖心亲密谈。

规划好明天,经营好今天。     

昨天已翻篇,朋友们晚安!

愿今日所修功德,全部回向给三界众生,愿与师兄们共成佛道,感恩三宝,感恩书院,感恩师兄们。

八步骤三种禅修1

(前天和师兄们在一起吃饭,红梅师兄还没进入书院,但是她在寺院开始了义工生涯,她讲每次听课师父都讲八步骤,八步骤到底是怎样的?于是我讲我们正好学这课,我写好了八步骤的分享心得,分享给你们听)可以删除。

记得刚进书院,第一次小班共修,辅助员净呗师兄给了我一张八步骤的三种禅修应用对照提示表,叮嘱我这个八步骤的三种禅修方法,每天要定课,读一遍甚至10遍以上,看法义时要对照一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八步骤,当时觉得很模糊。八步骤三种禅修导师为我们总结了真诚,认真,老实,理解,接受,运用,态度,方法,效果,十八字方针,树立正见,摆脱错误,观念,认清事实,真相,重复正确,十六字窍决的重要话题,让我们来改变观念,心态品质的转变。

通过教材已学了八课内容,八步骤三种禅修我到底学的怎样?做到真诚,认真,老实了吗?讲一下每天定课,一起进班的师兄规定每天早上6点开始定课,可我有时偷懒要到7点才起床开始定课,说明我不够真诚。如何完成对教材法义的理解?我觉得很认真,都要看书3遍以上归纳法义,回顾自修过程,《人生五大问题》《佛教的财富观》《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佛教怎么看世界》佛教(认为人生是有惑业苦组成,因为有无明障碍,使我们看不清生命真像,对幸福观念模糊不清,了解自我,避免我执,要有无我思想透彻生命真像,生从何来,死往何处,何为命运,要从未来做出真正的规划,使生命健康的发展,活着的意义,不要耽着于眼前的小利忽视生命价值,要把握当下把握未来,开发自身的高尚品质,探讨解决现实问题,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可以删除不讲)做法义后分享给师兄们听,师兄们提出意见,我反复老实修改,先从草稿到真正落实正稿,真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重复正确,才能完整准确理解接受运用。

理解接受运用和八步骤有何关系?理解接受运用是态度模式,对法的受益程度,通过学佛完成观念心态和生命的改变。八部骤是方法论,把书本的道理变成生命品质的方法。八步骤和18字方针有何关系?18字方针是在修学运用上的概念,八步骤是方法,同时蕴含了结果。对照八步骤第一第二第三步是落实基础,闻思,要完整准确透彻地理解法义,获得正见,第四步是关键,建立正确的认识,观念的禅修,包括理论和实际,认识两部分,理论是佛陀讲的因缘因果,无我无常等道理,实际是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第五第六步是提升,运用观念,建立正向心态,完成心态的改变,心里的禅修,以前自己脾气很急,啥事情都要快点,急于求成,现在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思考一下,安下心来做。第七第八步是圆满,重复正向心态,改变生命品质。我打算怎么做?接受修学模式,对照八步骤三种禅修,通过自修共修认真的传承修学佛法,一遍一遍地学习,不四处攀缘,从身边做起,时时关注欣赏发生的事情,支持重复,学习佛菩萨的智慧,摆脱贪嗔痴,用传灯方式传播需要的人,用善知识感化身边的人,在参加读书会时引进有缘同事,在外旅游时把佛教财富观小丛书结缘给宾馆管理人员,希望她能通过书本内容加深对佛教的了解,通过寺院网站,走进书院。结合自己为什么要学佛?10年前一次工作中的不愉快,心里有疙瘩,后来有缘碰上西园寺罗汉寺老菩萨的开悟,遇事都有因缘因果,从那以后走进了寺院,当时只是拜佛,放生,印书,点灯,现在有缘进入了书院,进一步对佛法的了解非常必要,现在接触到八步骤,先把自己看成是重病患者,法师是良医,要用佛的法器来医治自己,真诚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调整心态,反复训练自己,摆脱不良串习,对自己过去经过的事情的检核,真实不虚,用佛法落实到内心,走出迷惑,走向觉醒,智慧看问题,看待人生,消除错误观念不必要引起的烦恼,老老实实的修学,八步骤的三种禅修方法虽然文字不多,不管现在未来都能派上用场。以上是八步骤三种禅修的理解和分享 。

整个过程讲为什么,是以社么方式表达,

无明表达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观念?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473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