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佛教怎说的,有的人就财为主(佛讲人的财运有定数的)

佛教财富观:你是最富的穷人还是最穷的富人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们:
今天我要和各位讲的是——“佛教的财富观”。
一、佛教的财富观
说到财富,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希望、所喜欢的,但是,财富对于每一个人,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东西。在佛经里面有一段记载说:
有一天,法院法官升堂的时候,有一条狗来向法官告状,法官觉得很奇怪——“狗子为什么要来告状呢?”
狗子说:“法官大人!我因为在外面行走很久,肚子饿了,我走到一户人家门口,想要向那家人要一点饭来吃。我也遵守狗子的礼节规矩,向那人要饭吃,而那人不但不给我饭吃,反而打我。”
法官一听:“咦!狗子要吃,还有规矩吗?狗子你说,有什么规矩?”
狗子说:“我们狗子向人要饭吃,有一定的规矩,我们前面的两只腿,可以趴进屋门内,但是后面的两条腿和尾巴必须要在门外,不可以进入门内。我是以这样子的狗的规矩来要饭的,他们为什么要打我呢?”
法官听了以后就说:“把那个人找来,我要询问这件事情。”
打狗的人经法官一问,坦白的招认,因此罪名也就确定了。
法官问狗子道:“你希望用什么方法来处罚这个打你的人呢?”
狗子回答说:“请法官大人罚他做个大富翁!”
法官听了哈哈大笑道:“你叫我处罚他做个大富翁,不是倒给他讨了便宜吗?”
狗子说道:“报告法官大人!我这个狗子,过去生中就是一个大富翁,因为我为富不仁,愚痴、贪婪、凶恶,不肯喜舍,所以死了以后,堕入畜生道中受种种的苦难,吃人的剩菜剩饭,替人守门,给人棍打脚踢,非常的痛苦,所以我要求法官判罚他将来也做个大富翁。”
我们刚才说财富很好,是大家所喜欢的,但是财富对某些为富不仁的人又是不好的。我们放眼看今日的社会,有很多人是“富有的穷人”,但也有少部份是“贫穷的富人”。既然富有,为什么又说他贫穷呢?
(一)最富的穷人
有很多富有的人,有钱不会用,有钱用到不好的地方,甚至有钱不肯用,如此,虽然有钱,也不就是和穷人一样吗?
佛经中,有一个善生长者,有一天,他得到了世间上最希有、最宝贵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长者就对人宣布说:“我要把这宝贵的东西,赠送给世间最贫穷的人。”
有很多贫穷的人就要来向他要这个金盒子,但是这一个人来要,善生长者就说:“你不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那一个人来要,善生长者又说:“你不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
大家就奇怪了——“你是没有真心要把这个金色盒子送给人?”
善生长者就说:“我这个金色盒子要送给世间上最贫穷的人,谁是最贫穷的人呢?我告诉你们,不是别人,他就是我们的国王波斯匿王,他才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
这个消息慢慢的传到波斯匿王那里去,波斯匿王非常的不高兴:
“哼!我是一国之君,怎么可以说我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呢?去!去把善生长者找来!”
波斯匿王把善生长者带到收藏珍宝的库房里,就问善生长者说: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善生长者说:“这是收藏黄金的金库。”
“那是个什么地方呢?”
“那是收藏银子的银库。”
“那是什么地方呢?”
“那是珍藏珍珠的宝库。”
波斯匿王大声责问道:“你既然知道我有金库、银库……这么多的财宝,你怎么可以在外面散布谣言,说我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呢?”
我们要知道,在善生长者的心中,认为波斯匿王虽然有钱,而不会照顾社会大众,不知道做一些福利人群的事业,虽然有钱而却不会用,这不就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吗?
(二)最穷的富人
世间上有很多“富有而贫穷的人”,世间上也有许多“贫穷而富有的人”。像古代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临死前,他的弟子问他:“老师!你还有什么遗言呢?”苏格拉底突然想起:“啊!我还欠人家一只鸡,还没有还他。”
你看!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到临死之前,连一只鸡也没力量还人,可是他是否真正的贫穷呢?苏格拉底的智慧,几千年来仍然影响着这个世间上的人,所以说,像苏格拉底这样的人,他是不穷的,是贫穷中最富有的人。
我们佛教中的弘一大师,一条毛巾,他一用就是十年以上,已经破烂了,他的朋友夏丏尊见到时,不忍心,就说:“我买一条新的毛巾送给你吧!”
弘一大师回答说:“不用!这一条还很好用呢!”
像弘一大师,他不是贫穷,实在说,他的富有——在精神上的富有,是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的。
像孔子的弟子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你不要以为他贫穷,实在说他是很富有的。
像佛陀的弟子大迦叶,放弃庄严堂皇的精舍不住,在坟墓洞穴里,在山林水边间,作种种修行,他是过不起丰富的生活吗?不是!他精神上的富有,已不需要物质上虚伪的享受。
(三)宿因与现缘
有时,财富,在能用是共通的,但是在所有上就有分别了。
例如这一栋高楼是你建的,是你所有的,不是我所有的,不过下雨时,刮风时,我避避风,躲躲雨,在你的屋檐门口站一站、用一用,这总可以吧。
这些树木花草,虽然是你栽的,是你有的,不是我的,不过我闻一下,看一下,心里想一想“好青喔!”虽然这花不是我所有,但我闻一闻,看一看总可以的。
电视机是你的,你在看,我在旁边也沾沾光,我也看一看,虽然这电视机不是我所有的,但是我看一看,总可以吧。
所以世间上的许多财富,虽然都是别人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共同享用。
农夫种田,所种的收成,当然是供应大家生活吃用的,但是小麻雀也去吃一点,这也不要紧,虽然不是要给它吃的,但是它终于吃了一点。
所以这个世间,所有是个别的,但享用有时是能共通的。对世间我们不一定事事物物都非要有所有权不可,只要我们能够共同享用,那也就很幸福了。
(四)用钱与藏钱
过去有一个人储蓄了很多的黄金砖块,由于储蓄了很多,就藏在家里的地底下,一藏就藏了三十多年,却一直都没有去用过。这三十年中,虽然他都没去用过,但是他有时去看一看就欢喜了。
有一天,这些金砖给人偷去了,那时他伤心得死去活来。旁边有人问他说:“你这些金砖藏在那边几十年了,你有没有用过它呢?”
“没有!”
那个人就说:“你既然没有用过,那不要紧,我去拿几块砖头,用纸包起来,藏在同一个地方,你可以常常去看,把它当作金砖藏在那里,这不是一样可以欢喜吗?又何必这么伤心呢?”
所以,世间上所有的金钱都不是我们的,佛经说是五家共有的,金钱要用了才是自己的。聚敛,做一个守财奴,终不是一个善于处理金钱的人。
(五)福报与现缘
有的人看这个世间上有人很有钱,就说:“啊!你好有福报啊!”有的人,也自以为自己很有福报,但是光有福报是不可依靠的,福报固然要紧,但还必需要有现世缘,现世的这个“缘”,才是最要紧的。
银行里的存款再多,没有再继续存款,终会有用完的一日。所以在佛经方面,说明现世缘的重要,有一个很好的譬喻:
有一个男人自以为很有福气,祖先留给他的家产很多,所以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连吃饭也必需要太太来喂他,他才愿意吃。
有一天太太要回娘家,要一个星期以后才能回来,但想到他先生连吃饭都不会,怎么办呢?
经过一番考虑,她做了一个大米糕,套在他先生的颈上,心想你饿的时候,只要张开口就可以吃到,我一个星期后就回来了,这样大概就不会被饿死吧!
这个太太就这样的回娘家去了,但过了一个星期以后回来,发现他的丈夫已经饿死几天了!
为什么他先生会饿死呢?因为这个大米糕套在他的颈上,在他嘴前吃得到的,第一天就全部把它吃光了,但是剩下在嘴旁的,由于必须再用手去拨一下才吃得到,他就懒得用手去拿来吃,所以就这样给饿死了。
因此光是有福报,而现世缘不够,还是不能享受这个福报。
以上我说了佛教对财富的看法,做了一些比喻之后,以下我再详细的把佛教对财富的各种看法,一一向各位介绍。
二、非法的财富
财富,佛教是许可的,但非法的财富,佛教就不许可了。
什么是非法的财富呢?就是这一种财富,在国法是承认的,而佛法是认为不可以的。如:赌场、酒家、屠宰场、渔猎……,在国法里是准许有这些营业,聚财致富,但站在佛法慈悲济世的本怀,这是怎么样都不可以的。
另外有的财富佛法认为可以,但国法认为不可以。宋朝的永明延寿禅师,他为了放生,把国库的金钱都拿来用,虽然放生是可以,但擅用国库钱财是违反国法,也是不可以的。
以非法而致富的钱财有十种,这是我们不可以取的。
(一)窃取他物
如小偷、窃盗、顺手牵羊,或捡到的东西不还人。凡有主的东西,不得到物主同意,就私自据为己有,这都是窃取他物,虽然拥有了财富,也是不合法的财富。
(二)违法贪污
违法贪污所得到的,是不合法的财富。像现在有很多使用不合法的手段,如走私、贿赂、漏税,各种违法贪污的所得,这是非法的财富。
(三)抵赖债物
像经济犯罪、恶性倒闭、标了会一走了之,开了支票不兑现、违反票据法,这种抵赖债务,没有信用,是非法的财富。
(四)吞没寄存
人家寄存在我们这里的东西、钱财,把它没收了。像前不久的名人萧孟能、李敖两人打官司,不就是为吞没寄存而引起的吗?
佛光山有孤儿院,有个父亲年老了将小孩带来给我们抚养,他有房产,银行又有存款,他委托朋友“等我的孩子长大时要交给他”,但是小孩子的父亲死时,他的朋友就把财物都吞没,等到小孩较为长大要去讨的时候,却怎么都不肯还他。
(五)欺罔共财
例如大家合伙股东作生意,赚了钱,应该将所得的利益,由大家平均来分配,但是有的人却大部占为己有,而少部份才分给人。像兄弟姊妹分家,祖先的产业应当大家平均分配,但是就有人自私,只希望自己多分一些,其他兄弟姊妹少分一些。
(六)因便侵占
像假公济私,为了自己的方便,挪用公款,公家的东西,占为己有;还有假报出差旅费,购买物品向商人索取回扣,多报佣金等,这些都是非法的财富。
(七)借势苟得
仗着自己的势力,苟且获得的财富,都是非法的财富。像一些不好的公务员,别人来办事就故意找人麻烦,刁难对方,给人不方便,逼他送红包才肯为他把事办好,这就是借势苟得。还有像许多恐吓、敲诈、勒索等,这些都是叫借势苟得。
(八)经营非法
像现在私造烟酒,或者贩卖吗啡、速赐康、强力胶,或经营地下药厂等都是非法的。
(九)诈骗投机
有关诈骗投机,我在报纸上看过一段故事;但我说这一段话,并不是特意要指某一行业的人而说的,如果说了,有人与这行业相同的,请不要见怪,因为每一种行业的人都有好有坏。
据说,天堂和地狱中间只隔了一道墙,有一天,台风把这一道墙吹倒了,天堂的玉皇大帝,和地狱的阎罗王非常着急,如果这一道墙一倒,这天堂里的人跑进了地狱,地狱的人跑进了天堂,乱了起来,那怎么办呢?所以双方研究,赶快推选出一些代表来,计划再把这道墙筑起来。
研究的结果,天堂和地狱各推出三个代表。第一个代表是银行家,因为要建筑这座墙,必需要财源;第二个代表是建筑师,因为筑墙是一项工程,必须由工程专家来建;第三个代表是律师,因为建这座墙,建好了以后,要研究这座墙的所有权,天堂和地狱各占多少?
地狱中的阎罗王早就派出了三个代表,而天堂里的玉皇大帝,却久久派不出代表来,阎罗王等得生气了,打电话给玉皇大帝:“你再不派出代表来,以后天堂与地狱混乱的后果,你可要负责!”
玉皇大帝非常抱歉的说:“不是我不派出代表来,实在告诉你,我天堂里面找来找去没有这三种人才。因为银行家是专门剥削人的钱财,他们是不会生在天堂的;建筑师偷工减料,那么多的罪过,不会生在天堂;而律师是专门挑拨离间,唯恐天下不乱,所以他们也不会生在天堂里的。”
当然,这只是一段笑话,银行家中的慈善家,工程师、建筑师、律师中的慈善家也是很多。其它行业的像类似银行家、工程师、律师一样营业行为的,也不能说没有,所以一些诈骗行为,营业所得的财富,都是非法的财富。
(十)赌博淫业
像赌场、舞厅、绿灯户,这些也都是非法的财富。
三、佛教发财的方法
刚才说到,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不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佛教里面的发财方法,我提出六点来说明,其中前三点是一般世间所共有的发财方法,后三点是佛教发财的方法。
(一)勤劳
“黄金随潮水流来,你也要提早把它捞起来。”所以财富都是落在勤劳人的手里。
我们中国流传一个故事:老祖母去世了,交代儿女说,我们葡萄架里的地底下,埋了许多的黄金。他的儿女就天天到葡萄架下面去挖去找,虽然黄金没找到,不过葡萄架上却结满了累累的果实。
(二)节俭
节俭可以得到财富。节俭也不是说,只光在金钱上的节俭,所以爱惜时间,你节俭时间,时间就是财富;不要滥用感情,感情要节俭,节俭了感情,就会拥有财富;你的生活上的物欲也要节俭,总之人生的福报是有限的,银行再多的存款,终有用尽的时候,留一点在那里,以备不时之需。
(三)宽厚
说话宽厚会获得财富,处心予人宽厚会得到很多方便,方便就是财富。我们交友宽厚,处世宽厚,所谓居心仁厚,就会获得富贵。“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这不但是我们中国儒家做人处事的方法,也是佛教发财的方法。
(四)信心
佛光山在中国电视公司,每星期四下午十点十五分,有一个“信心门”的节目,开头就说“信心门里有无尽的宝藏”,你有信心,财富就在你的心里。不但对宗教的信仰要有信心,你对事业,对于道德都要具有信心,对于凡是慈善的事情,就是受了委屈,也都要不退失信心。
(五)结缘
结缘是发财最好的方法。我同你讲几句话,就是语言的结缘;和人点头微笑,点头微笑也可以和人结缘;你不认识路,我带你去,和你结个缘;遇到了困难,我来帮你的忙,更是结了个缘。
在这个世间上要有缘才能生存,有很多人他做事方便,是因为他结的缘很多。佛法,主要根本的佛法,宇宙万有所以存在,就是“因缘”的存在。我们要发财、要生存,“结缘”非常的重要。
(六)布施
或者你会怀疑布施既是给人,给人又怎能发财呢?其实我们应该知道,布施如播种,你不布施,怎么又能收成呢?佛教告诉我们,我们做功德就如种田,这块福田一个叫悲田,一个叫敬田。
以慈悲心救济贫苦大众,这是叫做“悲田”,一种是对于长辈、师长、父母、国家,尽忠尽孝,这叫做“敬田”,在敬田、悲田里面播种都会有收成的。
佛教还说到“七圣财”,七圣财就是:信仰、精进、持戒、闻法、喜舍、智慧、惭愧,这就是圣人的财富。
四、怎样处理财富
我们有钱,并不完全达到目的,怎样处理自己的财富,这仍然是主要的课题。
假如你每一个月有一万元的收入,你怎样来处理你的财富呢?在《杂阿含经》里面有一首偈语说:“一份自食用,二份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抚于贫乏。”
我将这个道理把它引伸来解释为十分的财富如何处理呢?就是:
十分之四——经营事业
十分之三——家庭生活
十分之二——储蓄应需
十分之一——作福功德
在《大宝积经》中,告诉我们财富处理的方法,以波斯匿王为例,他的财富,已经不要为生活计算,他处理的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
三分之一——用来供养宗教
三分之一——用来救济贫穷
三分之一——奉献国家作为资源
在《涅槃经》中,对财富的处理方法是说,除了生活所需之外,有四分分法:
四分之一——供养父母妻子
四分之一——补助仆佣属下
四分之一——施给亲属朋友
四分之一——奉事国家沙门
不过各位的财富如何经营,刚才讲的几点,限于时间的关系,我提供出来给你们作为参考。不过你们各位,对你们自己的财富,也总有个自己的处理方法!
五、佛教认可的财富
我在前面曾说过,有些财富是佛教认可的,有些财富是佛教不认可的,什么是佛教认可的财富呢?佛教认可的财富:
(一)是身体的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的财富。梦窗国师说:“知足第一富,无病第一贵,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俗语也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说健康的身体是佛教认可的财富。
(二)是生活的如意
有财,烦恼很多,生活不如意,那不算真正的富有,就算不是大富大贵,如果生活得称心如意,那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人生。那怎么生活才能如意呢?感恩和知足是最好的妙方,所以梦窗国师说知足第一富。
(三)是前程的顺利
人生,在坎坷不平的命运里奋斗,固然也是有意义有力量的人生,但终不若前程顺利的人生能更多做些有意义的事业。如果要前程顺利,这就不得不注意人际间的善因善缘了。一个人能够有好的因果,前程一顺利,那自然就是最大的财富了。
(四)是眷属的平安
家财万贯,难比平安之人,所以我们在佛光山提倡,每年春节举行平安灯会,美丽而热闹,可见平安人人喜欢。
(五)是合法的钱财
佛教不完全否定钱财,黄金是毒蛇,黄金也是弘法利生修行的道粮,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合法的钱财,能用来作福利人,可以说越多越好。我们佛教要赞美合法的财富,不要有排拒财富的想法,因为信徒越有钱,信徒才有力量护法;佛教有钱,佛教才能复兴。
(六)是内心的能源
佛教认为最好而又最实用的财富,是心内的能源。地下的石油和煤,一般都说是能源,海底的石油和矿藏也是能源,虚空里的太阳能也是能源,其实真正的宝藏之源是我们心里的能源。
像弘一大师,物质那么贫乏,他不以为苦,像大迦叶,那么刻苦修行,他不以为少。古今中外,在佛教里多少苦行僧和修行者,他们那么一无所有,仍不以为穷,因为他们享受着心内能源的富有啊!
这以上六点,都是佛教所认可的财富。
六、佛教最究竟的财富
最后,我向各位介绍我们佛教讲的最高究竟的财富是——般若!
金钱再怎么的多,也有用完的一天,我们中国俗语说:“万贯家财,不及一技随身。”学会了一样技能,比拥有任何财富都好,假如有了般若智慧,那又比金钱、技能更高更好。
《金刚经》里有说:“若有人受持四句偈,其功德胜过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这就是宝施虽多,终是有限;法施虽少,功用无穷。四句偈,就是四句佛法般若,它的功能胜过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之多,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话说有一个人在外面做生意,因为年关将近,急急忙忙的想回家过年,回家前突然想到要带些东西回家给太太,在街上走着看着,这一样家里也有,那一样家里也有,突然看到一个老和坐在那儿,身旁写着“卖偈语”的招牌。
“咦!什么叫做卖偈语呢?”
老和尚回答说:“你要向我买偈语,本来我的一首偈语是二十两黄金,看你是有缘人,打对折卖你,一首偈语十两黄金好了。”
“喔!偈语是什么呢?价值十两黄金?怎么这样贵啊!好吧,就跟您买一个偈语吧!”
这位老和尚就说偈语道:
向前三步想一想,
退后三步想一想,
嗔心起时要思量,
熄下怒火最吉祥。
“你记住:以后你若忿怒生气的时候,要把我这一首偈语拿出来念一念。”
“就这四句话值得十两黄金吗?没价值!没价值!老和尚!你太欺骗人了!”
老和尚哈哈一笑,这个商人觉得对方是个年老的出家人,也就不和他计较。
他就这样子回家了,回到家正好是深夜的时候,门也没有上锁,随手一推就推开来了。想要叫太太,但太太已经睡着了,但是床底下怎么会有两双鞋子呢?一双女人的,一双男人的。
他想:“你这不要脸的贱人,我不在家,你就作这样的坏事。”一气之下,立刻到厨房里拿了把菜刀,想要杀死这一对奸夫淫妇。
正当举刀要杀下去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那个老和尚卖给他的偈语,于是他就开始念起了那首偈语:
向前三步——想一想,
退后三步——想一想,
嗔心起时——要思量,
熄下怒火——最吉祥。
他就在那里进啊退啊的,退啊进啊的,有了声音,就把太太给惊醒了。
太太一醒来,看见丈夫站在床前,就说:“唉哟!你这个人,怎么这样迟才回来?”
丈夫怒道:“你床上还有什么人?”
“没有啊!”
“这双鞋子?”丈夫指着鞋子责问。
“唉哟!今天过年啊呀你都还不回来,我好想念你啊呀为了图个团圆的吉利,只好把你的鞋子摆在床前啊!”
丈夫一听,大声道:“有价值!有价值!就是黄金一百两,一千两,一万两也有价值!”
所以“智慧”能使你冷静下来处理事情,不会冲动,不会出纰漏的。
佛教的般若智慧,怎么会是财富呢?
因为这个“般若”是无价之宝,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般若是永恒的真理,是无量无边的自我,可以说证悟般若,就是有了无限的拥有。
般若是什么?般若可以用“空”来解,简单说,虚空里面包含了森罗万象,不空就没有,因为空,才能有啊,你拥有了般若,就好像虚空拥有了万有。
般若,就等于虚空万有一样,其实这一种“般若财富”都在我们的心里,因为这个般若可以给我们证信真理,可以给我们知情识理,可以让我们认识真我,可以让我们获证永恒的生命。我们有了般若,就等于有了光明一样,在光天化日之下,所见到的一切,不都是我们的吗?
诗云:“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你穿衣、吃饭、事业、财富,一旦有了般若,你的穿衣、吃饭、事业、财富就不一样了。般若是我们的自性真如,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记得从前流行的一首歌:“蔷薇蔷薇处处开。”我现在姑且将它改编如下:
花儿花儿处处开;
人儿人儿处处在。
般若般若处处开;
生命生命处处在;
要想富贵的人儿,
大家都到佛前来。
财运总是差一点怎么办,为什么有的人财运好有的人财运不好? 佛教
提起财运总是差一点怎么办,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最近总是差点运气怎么解决,另外,还有人想问当一个人财运一直不好的时候,该怎么办?有什么办以改变?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财运一直不好怎么办财运差的人怎样转运?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有的人财运好有的人财运不好?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财运总是差一点怎么办
大体而言,世间人所最先追求的是财富。因为没有财富,生活会过得很苦,所以财富是第一个努力追求的目标。其次是追求聪明智慧。人除了不喜欢呆头呆脑之外,还想要追求长命百岁、健康长寿。这三大目标人人都追求不舍,古今中外,没有例外的。是要满足我们的愿望、希求的,这三样东西能不能得到?能得到。常言说得好:‘氏,有求必应’。为何有人求不到?是因为他不明了事实真相,不懂得追求的方法。事实真相就是道理,如果懂得道理、方法,就没有一样得不到。给我们讲明原理、原则,就是帮助我们有求必应。因此,这重要的原理、原则,我们要细细的体会。最近财运特别差怎么办。
告诉我们,财富、智慧、健康长寿都是属于。要想得到这个,一定要先修因。善善果,恶;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有人发财了,财从何而来?绝对不是他很聪明,或他的方法很多,就能赚钱。比他聪明的人很多,比他方活的人更多,为何那些人不发财而他发财?告诉我们,财富之得来,是前生种的因。种的什么因?财。所以,中,列在第一。‘财’得财富;‘法’得聪明智慧;‘无畏’得健康长寿。因此,想得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三种,一定要修财施、法施、无畏施这三种因。世间人今生得这种的,大多数是前生的,少数人是这一生的。这一生如果很积极,这一生就得,不要等来生,这就是。一定要靠修因,这是永远不变的定律。最近财运特别不好怎么办。
(《认识》—)
财运总是差一点怎么办:最近总是差点运气怎么解决
最近总是差点运气怎么解决?
答:佩戴挡煞开运的法器就能平安无事,甚至还能化凶为吉行大运。我的财运一直不好怎么办。
我手上戴手链,小叶紫檀,脖上狼牙项链,钱包里放财神,家里挂六帝古钱,十八子,手机挂巨招财的l狼髀石这些,我的运气一向很好。我绳跟狼牙是在T宝的KK法居请的,他家辟法器很多的,店家也是信的人士。我个人比较信这些,心诚则灵。一位跟我说过:随身或挂在家一串真古六帝钱,钱包里面放一张,然后再戴手链就很好了,还有,平日里多行善积德好运会相随一生的。祝你一切顺利。
最近总是差点运气怎么解决?
财运总是差一点怎么办:当一个人财运一直不好的时候,该怎么办?有什么办以改变?
财运财运特别不好怎么办。
现在求财的人很多。实际上求财它也是有的,并不是你求了财就能得到财,因为财神也是要看你有没有在过去生中和今生果,也要看你们是不是在过去世和今世有施财的种子。要明白,你有没有财和你有没有福气,是要看你有没有这个因。如果你今天有福气是因为你了这个因,你今天这个人有财运,是因为你了福田,所以你才会有这个果。总是差一点运气的人。
比如你有一块田,但你呢没有把种子去,然而你天天就在这个福田上浇水,施肥,把它保养得很好,但最后怎么长得出果啊?明白了吧。就等于你前世没有去,没有去做善事,没有去做好事,没有钱财,这就等于这个种子没有了,那你现在看见财神,“,财神,让我发财啊!”你没有这个种子,你求的时候等于你在浇水,但你没有种子怎么长得出善果?怎么收割啊?你虽然给它水,给它阳光,相当于求供水果,但是你能得到财运吗?因为你没有种子啊,再求财神都没用的,对不对啊?但是,如果你同样有种子,但你没有阳光、没有水,那你这个种子就长不好、长不快。明白吗?道理都是一样的。你没有因,不管你怎么求,你也不会有这个果。因为的果是从的到的。
把福分成三种,叫三福田。福田是什么?就是可以生出你有福的缘分叫福田。你这个人有没有福气,有没有福分,就是要看你的“三福田”。怎样得到这个福田呢?首先要恭敬地。讲给你们听,首先要、法、僧。比方说我们、拜、烧香、供水果,这叫。法是什么呢?比方说我们印书,去帮助人家等,都是法施,对不对啊?僧,比如,、尼姑,包括那些、之人,还要父母亲,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如果你是用心去,你就可以得到和得到福田。首先告诉你们怎么样得到这块田,如果你不用心去,你得到的是福德,你就没有。你做的每一件善事,都具有福和,那么怎样能得出你是福德还是?是要看你的发心。如果你发心特别好,可以把福德转为,听得懂吗?
接下来给大家讲“三福田”。第一福田是、法、僧,这叫敬财,就是恭敬的财,是供给的财。敬财就是恭敬的的福田,是最大的。第二福田是父母、、老师,叫做恩田。恩田就是的福田。第三福田是贫困、贫苦、生病的人、的人,是属于悲田。悲田是什么?就是心。所以有三福田的人就能很快地得到回报。敬田、恩田、悲田称为“三福田”。财运非常差怎么办。
如果在心中经常父母、堂、穷苦的人,实际上在你的心中就种上了三福田。做了这三种的人,福分就会随之而来了。有时我们种了福分的种子,如果我们没有给它水,我们没有让它照到太阳,善果会没有完全成熟,但是你有了这个种子,你迟早会发芽的。意思是说,你只要去帮助人家,你早点晚点会得到回报;你只要去,你只要去对父母亲孝顺,你早点晚点会得到这个芽——开花结果。
如果像刚才说的,求而自己没有种三福田的种子,你再怎么求是求不到。而你本身已经有这种了,你这个芽已经去了,当时你太阳不足,水分不够,但是早点晚点这颗芽会慢慢地长出来的。如果你这个种子去之后,你看它还没有发芽,还没有长大,那个时候你去求求,为什么有些人一求就灵啊?这个人一求财就发财了呢?实际上他过去对人家很好,帮助了很多人,他拜,他见就拜,他做……他想发财,他一求,“我,给我点财运吧,让我这个生意做成吧。”“啪”一下生意做成了。因为他求的时候是阳光和水全浇下去了,那么这个芽一下子发开了,边上人一看,“哇,他怎么一求就灵了?我求了一辈子都没灵啊?”因为你没有种子啊,人家有种子去了。讲得还不够透彻啊?难道偏心吗?是人家有种子种在里面啊。所以要明白,福分汇聚善果显前。福分要把它汇总、聚在一起,这个时候,福分越多,你善良的果实才会结果啊。
人学为什么要有智慧呢?因为智慧它是通的。有智慧的人懂得敬师、重法、,所以教你们成为有智慧的人,你们要懂得尊敬老师,要懂得尊敬我们学的,不该做的不能做,要实实在在地修,不是假心假意地修。如果你想智慧更多一点的话,你要懂得行者知错。你想一下,智慧越来越多,你就越要懂得要,因为你把身上的错误光了,你的智慧才会散发出来啊。你心中的性,本来是很有智慧的,但你把性在累世弄脏了,你每一天就等于你每一天把这个性擦亮啊,你越擦得亮,它的光就越能照出来啊。
想要有智慧的人就是要不停地,要知错啊。用现在的话讲,知错能改,改掉了不就是干净了吗?干净了不就是能装好的东西了吗?身上全是脏的东西,好的东西怎么进得去啊?孔夫子讲过:“一日三省吾身。”“省”就是来自己,“吾身”就是自己的身。就是每一天要三次想一想我今天做对了没有?我像不像?我做错了没有?我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每一天要三次啊。“三省吾身”这是我们的孔老夫子讲的啊。请问财运不好怎么能。
要消障,把自己转成空的。把事情转成空,把人转成空,这就是空性。因为如果你不把自己放在心上,自己都没了,你就可以消。在里面是和他们的牧师去。你们跟着学,跑到这里来跟,实际上这就是很有智慧的一种方法。很多人做错事情“对不起,我做错了”,接下来他就会得到的帮助,他就会得到——他讲给听了,反而倒了。
比如小时候我们不懂事做错事情了,拼命地瞒着爸爸妈妈,天天难过,天天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有一天“爸爸,我做错了……”爸爸就会帮你把这个事情摆平了,就是这个道理啊。有一个人在山上了43年,因为他了,而且他是误杀,在山上他天天过的日子苦不堪言,他说:“我当时要是讲出来,我最多判个20年,我43年过得像野兽一样在山上躲避的生活。我现在关在里了,反而心里踏实了。而我却在山上像个野人一样天天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所以懂得的人就有智慧。
财运一直不好怎么办财运差的人怎样转运?
跟自己的可以消,中叫“还净”。还净,就是还你一个干净。后你心里就干净了,就舒服了,听得懂吗?还净能得到,因为你还净之后,你得到了。你经常,你就能守住戒,你就能得到光普照,而且还会有一种“戒光”出现。就是当你经常就会有一种光出现,这个光就是戒律的光。你想想看,“,我再也不喝酒了,我今天喝过酒了……”你在的时候不就是干净的吗?你是不是会戒这个酒啊。“,我再也不会做这个事情了”,你是不是以后就会戒这个事情了——戒的光就出来了。这都是很精彩的学哲理,是讲的。听得懂吗?
因为你了某一件事情,你就不会再去做了,你不,你说不定以后还会再去做这个事情。举个例子,一个女人嫁了一个男人整天和这个男人吵架,到了最后说:“我就不相信全世界就你这一个男人,我再找一个。”她不肯,她就继续再找,找到了一个,因为她不改脾气,她最后还是这个结局,对不对啊?她哪来的戒光啊?所以你守得越好,你的身体就会产生一种力量叫戒力。戒力,就是的力量。也就是说,一个人整天地、,常说我这个地方做错了,我那个地方做错了,你下次就不会做错了,这个戒力就会越来越强了,就会产生一种光,这种光会去除你见愧的光,就是说去除你不认为自己很惭愧。否则让你慢慢觉得很惭愧的这种光照着你,你会觉得很丢脸,自己会觉得我做错多少事情。觉得最近财运很差怎么办。
为什么这么多的人跟着学学法之后,他们自己会说:“台长,我真的做很多的错事情。”广播里面还少吗?每一个来看的人都说:“我做了很多的事情,我做了很多对不起人的事情。”因为他了,因为他了,因为他知道他做错了,他下一次才不会去做。这就是一种力,就是渐渐感到自己羞愧的力量,是一种自我的光。实际上这是什么?因为我戒了,我了,你就会自己了,而且你就会得到的。就像一个小孩子说:“老师、家长、爸爸妈妈,我做错了,我下次再也不做了。”老师会说:“好孩子,下次不要做了。”妈妈会说:“好孩子,放心吧,爸爸妈妈会对你更好。”你不是得到光了吗?得到亮了吗?你在那里有什么错啊?硬咬着,“我就是对的,我就不买帐。”你最后就被人家淘汰被人家唾弃,最后被人家在背后骂一文不值。把的东西硬拿在身上当宝贝,还不肯扔掉,你不就是个桶吗?你把所有的东西全部抱在身上作为你的宝贝,不肯丢掉,那你身上散发出是那种无限的臭气。无论做什么都是差一点运气。
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要感恩给我们传下来这么好的。大家要懂道理,一定要,懂。
以上就是与为什么有的人财运好有的人财运不好? 相关内容,是关于最近总是差点运气怎么解决的分享。看完财运总是差一点怎么办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有的人财运好有的人财运不好? 佛教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对于贫富,都是因果的显像,种善因必能得善果,种恶因必会遭恶报,这是尘世间的永恒法则。财富亦复如是,是根据个人的因果而定的。下面为您转一些关于贫富的因果缘由。
先说说贫穷: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卷第五节选白话简述:
观世自在菩萨问世尊说,既然菩萨有一切的资财,可以任意使用且没有穷尽。而且菩萨又有大悲心,为什么世间仍然有贫穷的众生,受种种贫穷的苦恼?
世尊告诉观世自在菩萨,这都是因为众生自己的业障罪业所致。
菩萨大慈大悲,总想着给一切众生无尽的财富,总是怀着一颗怜悯之心而不动摇。
如果众生没有罪障,世间就没有贫穷的众生。
比如一切饿鬼饥渴难耐,原本看见各种河流或者大海充满解渴的水,但跑过去一看,却都已经干涸!这并不是河流或者大海的错,而是因为这些饿鬼的罪业所感啊。
菩萨都给了众生一切的资财,就像前面的大海一样没有过错。所有受贫穷苦的众生,也是和饿鬼一样因为自己的罪业所受到的报应,而不是菩萨的过错!
由此可见:贫穷是罪业而招致。而什么罪业会招致贫穷呢?而什么善业又能使人获得财富呢?
有十件事情,能够让人得到少资生报,即种种财富资具缺少、贫穷的果报。
一是自行偷盗、二是劝他偷盗、三是赞叹偷盗,四是见到偷盗十分欢喜。
这四条并不难懂。偷盗的果报就是贫穷,所谓偷盗,经典上有过解释:若他物、他物想、若重物、盗心、举离本处。
那就是本来是他人的东西、或者你知道认为这是别人的东西,这个东西还是有价值的,起了据为己有的心,并且实施行动,将其取走。
这就是偷盗。另外偷盗还有不同的方式,不仅自己做是偷盗,让他人、派遣他人偷盗都一样。
另外劝人偷盗、称赞偷盗、见到偷盗心中欢喜,都是贫穷的因。
不偷盗是佛教的根本戒律之一,没有一个偷盗者,越来越富有的。
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
对于父母减少生活上的供养,本来应该负担的责任,却不去履行。对于圣贤居所,侵夺其资产。这是贫穷的果报。
其实这个现象,我们很容易观察出来。社会上十分富有的人,很多对于自己的父母是十分孝敬,对于父母是尽力供养的。
对父母不好,却很富有的,不是没有,很少。而且他的财富也很难能保持的住。这样的人的财富就像长了翅膀,不知什么时候,就突然飞走了。
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
见到他人得利,心中不欢喜、不高兴。
这一点有些普遍性,我们经常是这样的,别人赚钱了、获得利益了、得到好处了。
心理不平衡,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其实这个世界很公平,因为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贫穷的因!不脱离这个思维定式,想要富有有点困难。
为什么别人得利,我们不高兴呢?就是妒忌、嫉妒嘛。
这个情绪很隐蔽的。不容易发现。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思维情绪。
它可以有很多方式,甚至以十分正式的面目出现。比如看到他人赚钱,说这个财富不一定是好事情呢,将来很可能因此而造罪。
道理讲的不错,不过我们反观自己,是否真的是这么想?真的是视金钱如粪土?如果这笔钱摆在自己面前那态度还是如此吗、心理真正的情绪是什么?起心动念是骗不得因果的。
如果有这个情绪习惯,是很难摆脱,每天随时随地,都可能处在这种状态中。对我们的福德有极大的影响。
别人有了利益,我们要知道,一定是从前其有相应的善因,才有如此福德的果报。这个是我们该替人高兴的。
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
对于他人获利的事情,进行阻碍。
这个情况也是不少的,别人做某件事情会有利益,那么用各种方式取阻止、阻碍他。给他设置困难。
这个过程可以是一句风凉话:赚这么多钱,贪呢,没良心。
也可以是具体行动,就是不让他那么顺。都属于这个范围。有这样的言行,想要富有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个种子是贫穷的种子,不会长出富有的果实的。
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
见到他人布施,没有随喜心。或者说,见到他人布施,反而不高兴、不赞叹。
见到他人布施,无论是法布施、还是财布施,没有随喜的心,因为各种原因,觉得不高兴。可能是不顺自己的心,可能是觉得自己被比下去了。等等。
这是非常不好的。本来随喜是最容易、最迅速积累福报的方法,如果我们没有做,不仅丧失了大利,还种下了贫穷的果报。
只要法布施,讲的是正见,财布施,不是布施的毒药枪炮之类,那么我们都该随喜赞叹。
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
见到世间有饥馑灾祸,心中不怜悯,甚至欢喜。这是贫穷的因。幸灾乐祸的心态是要不得的。这个有损福德。不厚道啊。
以是十业。得少财报
因为这十件事情,会得到贫穷的果报。
又有十业。能令大家得多财报。一者自离偷盗。二者劝他不盗。三者赞叹不盗。四者见他不盗。心生欢喜。
那么想要财富该怎么做呢?把上面的几点,反过来就可以。
同样十件事情可以得到财富的果报:
首先就是不偷盗、不劝人偷盗、不赞叹偷盗,见到他人不偷盗,而生欢喜心。
五者于父母所。供奉生业。六者于诸贤圣给施所须。
对于父母尽力供养、不要放弃自己的责任。
这一点不仅这部经典,还有很多经典都说过,供养父母等同供佛,放着现成的在世之佛不供养,却远道去烧香磕头,实在不算明智。
对于圣贤僧众,同样要恭敬供养,解决其生活的困难。
七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
八者见求利者。方便佐助。
这个其实也是老生常谈,助人之利,成人之美,喜人得益。
不过实行起来需要自己去认真观察自己的心念。看看自己的心念到底是什么,这会得到什么果报。
佛教其实就是让我们自觉觉他。那么自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首先要做的,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改变。
帮助他人获得财富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这也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富有,何乐而不为呢?
九者见乐施者。心生忻悦。
见到他人布施,心中喜悦,随喜赞叹。无论法财布施,心中一喜、口中一赞,就是获得了富有的种子,这样的事情因何不做。不做亏大了。
当然前提是法布施是正见,财布施是善物。这才可以。
十者见世饥馑。心生怜愍。
以是十业。得多财报
见到世间的饥馑灾祸,心生怜悯,不要幸灾乐祸。
这十件事情,是富有的因,不做这十件事情,想要富有,就比较困难。没有种子是出不来果实的。
愿我的解答能给您帮助,阿弥陀佛!
我感觉信佛教就是脑残,迷信佛教,很多信佛教以为信了佛教就会发财有好运,被严重的洗脑,正所谓三分天注
窃以为楼主过于偏激了,楼主根本不了解佛教呢!且容我慢慢道来。
1、“信了佛教就会发财有好运”,这个观点,接触佛教三天的人,都不会说这个话呢。迷信的本义,就是道听途说,不加分析抉择。因此,楼主可能有些迷信了。
2、“有些命好天生出生在高官贵族的人可是没能力只会吃喝玩乐败家,最好把家败掉了,一个没能力不努力就算有几亿几十亿照样会破产。”楼主您请看,这不正是佛家所说的因果吗?没能力、不努力,坐吃山空,当然会破产了。
佛教是讲因果的,这个世界的一切都不能离开因果。离开因果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就根本不存在。科学家凭什么有所发明?不就是因为有种种规律的存在吗?一切的自然规律、科学规律,都统摄在因果律当中。如是因,如是果。你爬山往上走,最终会到山顶,这就是因果!你吃东西会饱,这就是因果。
当然,还有大量的因果规律,人类还认识不到,科学家也正在努力。楼主只要肯认认真真地阅读佛教原典,不要道听途说,脚踏实地,博学审问,审思明辨,相信最终您也会开启人人本具的大智慧光明,明白何为正信的佛教。
佛教关于发财的道理!!!
佛在《优婆塞戒经》、《善生经》等佛经中,明确说明了修布施的前提:1.先留下自己的生活费用,2.先留下供养父母的费用.
佛经中有一个故事,有个穷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布施了一碗饭给一个人吃,正好这个接受的人是一位辟支佛,这个穷人当天就在自己的菜地捡到金子,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富大贵,生生世世大富大贵。
我们去布施,这个种子种在哪里很重要,如果是肥沃的土壤,结果就很快。否则,就没那么见效快,。虽然佛教提倡平等布施,但《四十二章经》等佛经中讲了布施修行人功德更大。
布施有一个关键,要注意,我们去修布施,发心要正,我们是要发心让穷苦的人度过难关。而决不能准备布施后自己发财,这种发心不正,很难长成富贵的果实。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479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