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活法》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
百日成长计划第235天
组名:精进利他
姓名:Mary
日期:2021.05.04
书名:《活法》
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
这一章开头谈到谦虚这种美德,现在是论述勤奋的美德。我认为勤奋也是我们应该重新思考重新召唤的精神品格。
近代以来,尤其是第2次世界大战以后,劳动这一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被过度的“唯物化”了。劳动的最大目的是获得物质的富裕,因此,所谓工作,变成了付出时间获取报酬的手段。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
既然劳动是为了获取金钱报酬而不得不干的苦差事,那么少劳多得工作尽量要轻松,钞票尽量要多拿,这种想法就变得“很合理”,似乎天经地义。这样的劳动观蔓延到整个社会,甚至渗透到教育机构。
但是,教师对成长期儿童的人格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必须帮助指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这个职业,超越单纯劳动的概念,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整个人格去面对和影响学生。教师是一种尊贵的职业,是所谓“圣职”。
但是现在老师们,自己抛弃了这种自豪感,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劳动者,不过是机械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不过是出卖自己的时间来换取报酬。他们贬低自己的作用和地位,失去了为人之师的尊严和真诚。现在教育荒废,连课堂纪律都形同虚设,我认为直接原因就在这里。
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我们还保留了勤奋工作的精神。但后来欧美批评日本劳动过头,应该增加休闲时间。日本从官方到民间,连忙做出调整,缩短工作时间,增加节假休息日。
有一个时期社会形成一种风气,把热情工作看成了罪恶。到现在勤奋的价值,仍然低得可怜。欧美派的劳动观认为,休闲才能孕育精神的富裕。对此我无意否定,但对西方这类价值观,无批判的全盘接收,轻视劳动价值的做法,我认为是大错特错了。
同样仅仅把工作当成获取生活食粮的物质手段也是错误的。前面我已经讲过,工作蕴含着磨练心智,提升人格等精神方面的意义。过去的日本,或者说东方,曾经很重视劳动所伴随的精神价值,把劳动看作塑造人性的精进的道场。
第2次世界大战后统治日本的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围绕远东政策,在国会作证时,提到了日本人的劳动观。他说,日本所拥有的劳动力的质和量,无论在哪个方面都非常优秀,不亚于世界上任何国家。而且日本的劳动者认为相对于玩乐,工作更能让人感受到幸福。就是说麦克阿瑟认为,日本人找到了“劳动的尊严”。
过去我们日本人曾经非常珍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懂得勤奋工作能够产生自豪感,带来精神的富足,甚至可以感到整个人生的意义,叫吃完了,劳动更能让人快乐,这种精神的感受,简单劳动也能钻研改进,体会其中的兴味,这种工作的技巧,不是被迫的被动的工作,而是自己作为工作的行为主体发挥作用,这种劳动的智慧,我们日本人确确实实曾经拥有过。
过去拥有,现在却丧失贻尽。从前日本人的劳动观中所蕴含的珍贵意义,难道不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吗?
人在工作中成长,为了提升心性,丰富心灵,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这样做自己的人生就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感恩稻盛和夫老先生!
感恩活着,感恩一切!
笔记 |《活法》: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
仔细想来,我所具备的能力,我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非我不可的必然性。别人拥有同样的才能,扮演与我相同的角色,也没有任何不妥当,没有任何不可思议之处。至今我所做的一切,别人也可以取而代之。
所有这一切,都是上天偶尔赏赐予我,我不过努力加以磨炼而已。我想,任何人的任何才能都是天授,不!才能只是从上天借来之物。
因此杰出的才能,由这才能创造的成果,属于我却不归我所有。才能和功劳不应由个人独占,而应该用来为世人为社会谋利。就是说自己的才能用来为“公”是第一义,用来为“私”是第二义。我认为这就是谦虚这一美德的本质所在。——P104
凡位居人上者,比才干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才能出众的人往往容易做才能的奴隶,把才能用错方向。因此需要有一种力量来控制才能发挥的方向。这就是道德,就是人格。——P107
对于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和辩才,而是基于明确哲学的深沉厚重的人格——谦虚之心、内省之心、抑制自我的克己之心、坚持正义的勇气、持续自我磨炼的慈悲之心——用一句话说,必须牢记并坚持“正确的为人之道”。
“要走人应该走的正道”,这简直像小学里的道德说教——有人或许会嘲笑。但是,正因为我们大人并不遵守小学生也懂的起码的道德,今天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才会如此混乱动摇,人性才会如此扭曲荒废。——P110
诚然,相对于浩瀚宇宙的历史长河,我们的人生不过是一闪而过。但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稍纵即逝的人生中,我们的灵魂在终结时的价值必须高于降生时的价值,这才是我们生存的意义和目的。这是我的人生观。进一步说,朝这个方向努力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人的高贵,就揭示了人生的本质。——P113
六项精进:
①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努力钻研,比谁都刻苦。而且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精益求精。有闲工夫发牢骚,不如前进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②谦虚戒骄
“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话,意思是谦虚之心唤来幸福,还能净化灵魂。
③天天反省
每天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卑怯的举止,自我反省,有错即改。
④活着就要感谢
活着就已经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报。
⑤积善行、思利他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行善利他,言行之间留意关爱别人。行善积德有好报。
⑥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让忧愁支配自己的情绪,不要烦恼焦躁。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后懊悔。——P113-114
祸福如同交织的绳索——坏事好事交替发生,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因此,好也罢,坏也罢,晴天也好,阴天也好,一概怀抱感谢之心。——P118
你的愿望——只要出于为社会为世人的美好心灵——就一定能实现。因为最高尚的愿望一定能带来最理想的结果。相反,基于私利私欲的“污浊的愿望”,即使一时能实现,一时能成功,最后必然以失败告终。——P129
我们强烈祈求某种愿望一定要实现,并为此拼命奋斗,而这种愿望是摆脱利欲之心的高尚的理想,那么它就一定能实现,而且能够长盛不衰。——P130
如果你想获得成功,想让成功持续,那么,你描绘的愿望,你怀抱的热情,都必须纯洁无瑕。——P131
劳动获得的喜悦是特别的喜悦,玩耍和趣味根本无法替代。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克服艰辛后,达到目标时的成就感,世上没有哪种喜悦可以类比。
人类活动中,劳动带来至高无上的喜悦,工作占据人生最大的比重。如果不能在劳动中、在工作中获得充实感,那么 即使在别的方面找到快乐,最终我们仍然会感觉空虚和缺憾。认真工作带来的果实,不只是成就感和充实感,它还起到修行的作用,磨炼人格,奠定我们做人的基石。——P133
我们要提升自己的人格,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艰难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好社会赋予自己的角色,或者对于己应该做好的事情——公务、家务、学习——都要尽心尽力,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
也就是说,就在日常的劳作之中,就有一条磨炼灵魂、提升心志、通向悟境之路。——P136
要到达名人高手的境地,缺乏地道的精进,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要从内心喜爱自己的工作,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神贯注投身于工作,通过这条道路——也只有通过这条道路——我们就会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磨砺心志,提升人格,领悟人生的真谛。——P138
教师这个职业,超越单纯劳动的概念,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整个人格去面对和影响学生。教师是一种尊贵的职业,是所谓“圣职"。——P139
欧美派的劳动观认为,休闲才能孕育精神的富裕。对此,我无意否定,但对西方这类价值观无批判地全盘接受,轻视劳动价值的做法,我认为是大错特错了。
同样,仅仅把工作当成获取生活食粮的物质手段也是错误的。前面我已经讲过,工作蕴含着磨炼心志、提升人格等精神方面的意义。过去的日本,或者说东方,曾经很重视劳动所伴随的精神价值——把劳动看作塑造人性的精进的道场。——P140
津夜书目:《活法》,[日]稻盛和夫著,曹岫云译,中信东方出版社,2013年版。PS:,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三读《活法》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
我是宁波百事达工具/格雷公司/ 宁波盛和塾 诚敬组,格雷读书会同心队何绍成, 这是我每天至少一篇文字的第598篇文字(2021/6/3)
三读《活法》
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
摘要
二战后,劳动被过度物化,劳动的最大目的是获得物质富裕。
教师对成长期儿童的人格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教师必须帮助指导孩子们健康成长。
应该以自己的整个人格去面对和影响学生。
教师是一种尊贵的职业,是所谓“圣职”
欧美派的劳动观认为,休闲才能孕育精神的富裕。我无意全盘否定,但拒绝全盘接受。
劳动是塑造人性的精进道场。
较之玩乐,劳动更让人快乐。
活法的作品目录
自序
推荐序一 稻盛哲学的原点
推荐序二
稻盛拯救日航的意义
序言
混乱的时代中追问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单纯的原理原则就是不可动摇的人生指针
人生真理在勤奋工作中领会
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将发生180度转变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
不断带给人类睿智的“智慧的宝库”
严格自律的“王道”人生观
第一章 实现理想
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一条人生法则
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
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
只要思考达到每个细节,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成功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
生病领悟真理
心态决定命运
锲而不舍干到底,结果只能是成功
持续努力,变平凡为非凡
天天钻研创新,孕育巨大飞跃
倾听工作现场的“神灵之声”
人生要时时“有意注意”
描绘梦想使人生飞跃
第二章 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
人生和经营的原理原则以单纯为好
迷惘时的航标——“人生哲学”
决不随波逐流,死守原理原则
仅是知道不行,贯彻落实才有意义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方向
自己的人生之戏如何编演
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
拼搏在当下这一刻
“喜欢”燃起热情
战胜自我向前进,人生大变样
抓住本质,复杂问题简单化
国际问题也不妨单纯化
与外国交涉,“正当性”重于常识
第三章 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日本人为什么丢失了“美好的心灵”
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
时时反省,不忘磨砺人格
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
将感谢刻于童心的“隐蔽念佛”
随时准备说“谢谢”
喜悦要直率表露
托尔斯泰的感叹
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
拔“正剑”成功,拔“邪剑”灭亡
劳动的喜悦是人世最大的喜悦
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刻于心
每天的劳动磨砺心志
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
第四章 以利他心度人生
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
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
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
利他拓展视野
参与新事业的动机每晚自问自答
为社会为世人勇于自我牺牲
利润只是受委托临时保管,最终需要贡献于社会
日本应将“富国有德”定为国策
怎能忘记珍贵的美德
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
从自然界学习“知足”
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
第五章 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
主宰人生的两只看不见的手
懂得因果报应法则,就能改变命运
不必担心结果,因为因果必报
宇宙的意志促进森罗万象生生不息
“伟大之物”向一切事物注入生命
我为什么皈依佛门
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
心中存在真理的“内核”
灾难消“业”该庆贺
与其追求开悟,不如运用理性和良心去磨砺心志
凡是存在都有价值
踏着人生的正道,走向光明的未来
后记 代序
前言
第一章 成功的配方
人生如戏效仿前辈
寻找人生的目标
找准定位
脚踏实地
成功的配方
与稻盛和夫谈“成功的配方”
第二章 论能力
承认自己有所不及
强迫自己追求卓越
超越自我
大胆敏锐
驾驭你的本能
以才智为中心
提升能力的高度
品格培养
与稻盛和夫谈“能力”
第三章 论努力
为何工作
突破障碍
开创新纪元
爱你的工作
专心致志
开创自己的道路
健全的心灵,健康的身体
在悔悟中生活
让好书拓展我们的视野
用你的活力鼓舞他人
认真过每一天
与稻盛和夫谈“努力”
第四章 论态度
永怀希望
追求正义
切勿选择捷径
天堂,还是地狱
发自内心的信赖
以平常心看待事物
注意细节
依靠你的潜意识
跟着道理走
真理与原则
与稻盛和夫谈“态度”
第五章 企业成功之路
追求成功的热情
名为“企业”的戏剧
热情引领你迈向成功
单纯的心,单纯的热情
“阿米巴”式管理
与稻盛和夫谈“热情”
第六章 论利润
不要追逐利润,要让利润跟着你跑
企业的目标
追求合理的利润
企业的本质
使顾客满意
定价是一种管理方式
市场决定价格
每天盯着资产损益表
无私看利润
滋养我们的企业
制定恰当目标
在场中央角力
把公司放在自己之前
未雨绸缪
泡沫经济
与稻盛和夫谈“利润”
第七章 论野心
野心:怀抱雄心壮志
让自己充满光和热
做涡流的中心
不断地梦想
告诉自己:我能
我的动机是善良的吗
制定更高的目标
运用天赋
使目的更崇高
与稻盛和夫谈“野心”
第八章 论真诚
真诚带来爱与和谐
以心为根基
赢得顾客的尊敬
目标一致
决策标准
做个谦卑的领导者
兼容并蓄
大爱与小爱
评估、指派任务和追踪观察
以大爱为指引
用关怀赢得信赖
用心沟通
填平代沟
与稻盛和夫谈“真诚”
第九章 论力量
力量:用勇气来领导
牺牲的勇气
树立道德典范
言行一致
开创自己的未来
准备迎接挑战
咬紧牙关
把自已奉献给企业
与稻盛和夫谈“力量”
第十章 论创新
时时创新
领导者,有创意一点
简化思考
使能量爆发出来
提升精神层面
面对困难
不要忘本
形成真正的创造力
依靠自己
日本式管理
与稻盛和夫谈“创新”
第十一章 论乐观
乐观:保持正面的看法
清晰的远见
放飞梦想
摒弃失败的恐惧
制造是一门艺术
挣脱常识的束缚
正面取向
乐观地思考
与稻盛和夫谈“乐观”
第十二章 绝不放弃
绝不放弃:比别人更卖力
提升你的欲望
追求无穷的可能性
严格的要求
决定抽身而出
有意义的任务
追求完美
点亮自己的路
大公无私地领导
质疑组织形态
集群智慧
猩猩教我们的一课
与稻盛和夫谈“坚持”
后语 推荐序
无私——西乡和稻盛共有的精神境界
序言
为了提升人的品格作为人间正道的普遍性真理
第一章 无私
领导者应舍私利、断私欲、行正道
成功后骄傲自大——一当今经营者之通病
任用人才的关键在于相信人的成长
第二章 考验
克服苦难,树大志
后方坐镇不如前线战斗
成功也是考验,一时的成功不能保证一世的成功
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杰出的经营者游刃于两极之间
第三章 利他
利他是现代社会的“灵丹妙药”
以意志力除贪、嗔、痴
如日中天的企业家面前亦有陷阱
成功难,保持成功则难上加难
要将事业做大,不仅要用“君子”,更要用好“小人”
具美德而不露锋芒者居高位
爱己绝非善行
第四章 大义
京瓷的社训——敬天爱人
确立经营理念
以策略取胜的成功难持久
常扪心自问“动机善否,私心有无”
第五章 大计
未经深思熟虑的施政危国殃民
提出明确的方针
领导者应展示国家之大计
第六章 觉悟
“不惜命、不图名、亦不为官位、钱财之人”
掠夺创造财富的国民,实乃本末倒置
国家公务员是国民的公仆
第七章 王道
依循正道、鼓足勇气进行外交往来,
遣韩使节论——对西乡真实意图的误解
成为高素质的富裕之国,可得世界之尊敬
第八章 真心
持纯粹之心,做至诚之人
第九章 信念
规章制度完善即可杜绝不当之行?非也
人生方程式——心态、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从知识到见识、从见识到胆识
第十章 立志
一切始于“思”
行正道忌圆滑
凡人须行正道
第十一章 精进
一心埋头工作可磨炼灵魂
经营依赖踏窦努力的积累
败而不馁真英雄
日日反省,认真处世
第十二章 希望
托钵行乞以自知
老师的教诲——地狱天堂之别在于人心
西乡南洲的教诲是心灵的明灯
现代亦适用的“遗训”
西乡隆盛略年谱 自序
推荐序 像菩萨一样的企业家
第一章 我的人生轨迹
第一节 一封读者来信引起的回忆一位工会负责人的报纸投稿
进入松风工业的前后经过
全力投身于研究开发工作
让员工彻底明了工作的意义
颁布禁止加班令
毅然违反企业员工总罢工的决定
遭到公开批斗
第二节 作为经营者的起航
拥有“philosophy”
辞去松风工业的工作
创建京都陶瓷
确立经营理念
第二章 我的人生观与思想源头
第一节 我的成长过程与我的父母
被人讥笑为“爱哭虫”的幼年时代
作为“孩子王”的少年时代
对不公正的反抗
父亲对于我的正义给予理解
自以为是厄运不断的人生
我的第一份工作
我的父母
第二节 西乡隆盛与大久保利通
西乡隆盛与庄内藩
《南洲翁遗训》所展示的无私胸怀
向大久保利通学习
第三章 为什么哲学对于经营必不可少
基于原理原则进行判断
人生与事业的方程式
逐利有道
内村鉴三的《代表性的日本人》所展示的寓意
探求人的本质
个人的才能应为世间和人类服务
梦想必定能够实现
善念召唤幸运
用理性驾驭我们的本能、感情和感觉
构成心的四个世界
关键在于为人的基本原则
上天的眷顾
第四章 追求人间正道
第一节 65岁时的决断
接受胃癌手术
正式出家
做好迎接死亡的准备
努力净化心灵
发掘人生的真正目的——我的出家仪式
获得信仰
拖钵修行
接受喜舍
第二节 努力践行“利他”之心
彰显伟人——京都奖创设与发展
培养年轻企业经营者——盛和塾的开设与发展
以体谅之心探讨国际关系——举办日美21世纪委员会
第三节 我的一些思考以及为人之道
抛弃了自律的日本人
探寻心灵——路人与虎
奉行六项精进
每时每刻都追求灵魂的净化
结语 自序推荐序一 稻盛哲学的原点推荐序二 稻盛拯救日航的意义序言混乱的时代中追问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单纯的原理原则就是不可动摇的人生指针
人生真理在勤奋工作中领会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将发生180度转变“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不断带给人类睿智的“智慧的宝库”严格自律的“王道”人生观第一章 实现理想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一条人生法则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只要思考达到每个细节,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成功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生病领悟真理心态决定命运锲而不舍干到底,结果只能是成功持续努力,变平凡为非凡天天钻研创新,孕育巨大飞跃倾听工作现场的“神灵之声”人生要时时“有意注意”描绘梦想使人生飞跃第二章 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人生和经营的原理原则以单纯为好迷惘时的航标——“人生哲学”决不随波逐流,死守原理原则仅是知道不行,贯彻落实才有意义“思维方式”决定人生方向自己的人生之戏如何编演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拼搏在当下这一刻“喜欢”燃起热情战胜自我向前进,人生大变样抓住本质,复杂问题简单化国际问题也不妨单纯化与外国交涉,“正当性”重于常识第三章 磨炼灵魂、提升心志日本人为什么丢失了“美好的心灵”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时时反省,不忘磨砺人格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将感谢刻于童心的“隐蔽念佛”随时准备说“谢谢”喜悦要直率表露托尔斯泰的感叹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拔“正剑”成功,拔“邪剑”灭亡劳动的喜悦是人世最大的喜悦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刻于心每天的劳动磨砺心志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第四章 以利他心度人生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利他拓展视野参与新事业的动机每晚自问自答为社会为世人勇于自我牺牲利润只是受委托临时保管,最终需要贡献于社会日本应将“富国有德”定为国策怎能忘记珍贵的美德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从自然界学习“知足”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第五章 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主宰人生的两只看不见的手懂得因果报应法则,就能改变命运不必担心结果,因为因果必报宇宙的意志促进森罗万象生生不息“伟大之物”向一切事物注入生命我为什么皈依佛门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心中存在真理的“内核”灾难消“业”该庆贺与其追求开悟,不如运用理性和良心去磨砺心志凡是存在都有价值踏着人生的正道,走向光明的未来后记
劳动和勤奋的价值
# 学习笔记
《活法》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
【我的学习笔记】
劳动这一行为被过度“唯物化”,让劳动的目的是获得物质的富裕。那么很多就会有少劳多得的想法。稻盛先生认为如果老师把自己当作劳动者,机械传授知识,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换取报酬,他们贬低自己的作用和地位,就失却了尊严和真诚。那么教育就会变得荒废。老师对儿童的人格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老师是一种尊贵的职业,是"圣职“。
工作蕴含着磨炼心志、提升人格等精神面的意义。相对于玩乐,工作更能让人感受到幸福。勤奋工作能够产生自豪感,带来精神的富足,从而感受到整个人生的意义。人在工作中成长。为了提升心性、丰富心灵,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人生就会更加美好和幸福。
反思:很多女性都不愿意因为家庭失去了工作。但是现实是往往生儿育女后,女性会面临全职妈妈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纠结和痛苦,比如,女性在家庭的地位因为看不到的成就而被贬低。男人可以通过工作创造自己的价值。而女性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是没有办法能看到成绩的,甚至会在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遇上问题而被伴侣指责。让男人感同身受理解女性,这并不容易。就好比男人没有经历过怀胎十月,哺乳期,你要让一个男人去讲述这个过程,这很难。女性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的劳动、收拾卫生、做饭,带娃,有时会让女性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感。
希望有存在感,所以女性会求得伴侣的认同、希望被伴侣理解,如果身边有这样一个理解和支持的伴侣,那么女性的价值感会被激发出来,她会因为做这些劳动而感到有幸福。反之,一个女性长期低声吞声地面对伴侣,没有任何的存在感,经常被指责,不被理解和接纳,很多女性就会活得委屈而痛苦。夫妻之间靠的是合作关系而非竞争关系。如果一点小事就要争对错,那么赢了对方却输了关系。
我认为不管是工作还是全职妈妈,其本意应该都是我们如何面对自己当下的生活。工作上的劳动和生活上的劳动本意都是一样的,全职妈妈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干净整洁,这样的劳动也能产生自豪感的,从而带来精神上的富足。如果过度的物化,就会总盯着结果看,希望有对等的回报,忽视了过程。而把劳动看作是磨炼心志、提升人性,就会不计输赢,不计成败,努力的去做好,这才是劳动真正的意义。
【我的行动计划】
不管从事任何职业,都要努力付出劳动,不以结果为导向,享受勤奋工作的过程,认真把手上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相信一定也会有好的收获。
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
这一章开头谈到谦虚这种美德,现在是论述勤奋的美德。我认为,勤奋也是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应该召回的的精神品格。近代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劳动这一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被过度的”唯物化”了。劳动的最大目的是获得物质的富裕,因此,所谓工作,变成了付出时间过去报酬手段。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
本文属摘抄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485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