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别人是佛,别人看他是屎(看别人是佛自己就是佛古语原句)

苏轼和法印斗法时,苏东坡说法印像一坨屎,法印说苏东坡像一尊佛,苏小妹知道了怎么说的么
苏小妹说:“心存牛屎,看人都如牛屎;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
意思就是人家禅师心中是佛,看你就是佛,你心中是牛粪,看人家也成了牛粪。这个禅就是心,从自我的心理上建设来的。
苏东坡与法印禅师素为友,常在一起谈论佛法,但苏东坡常输与法印禅师,心中颇不服气。一日,二人又在一起谈论物相,苏东坡忽然说:“我用慧眼看大师象一堆狗屎”,法印微然一笑:“我用慧眼看学士好像一尊佛”。
苏东坡大喜,回到家里,与苏小妹说道“今天我终于赢了法印禅师了”。苏小妹听了事情经过后,笑道:“哥哥,你今天输惨了。”苏东坡惊问其故,苏小妹说:“佛法上讲,物相心生。法印禅师心静如佛,所以看你好象一尊佛。而你却看到了一堆狗屎。”
扩展资料:
苏东坡与法印斗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修行不是逞口舌之能,更不是在语言上针锋相对。修行品质的好坏,决定在心地工夫上,减少比较分别的染习,离却凡夫心,入如来行。
佛陀临涅槃之际,曾留下一偈:“我今境况大好,他人骂时无恼,无言不说是非,涅槃生死同道。一切妄想分别,将知世人不了。寄言凡夫末代,除却心中毒草。”
你看别人像一坨屎,这是谁的问题?
中学学习古文时,读到过苏东坡和佛印的一则故事。
有一天,苏东坡去找佛印禅师聊天。
苏东坡对佛印说:「我最近学佛很精进,你看我现在的坐姿如何?」佛印赞叹道:「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很高兴。
佛印接着也问道:「那你看我怎么样?」苏东坡为了压倒佛印,就答道:「像一坨屎。」佛印听了也笑笑。
苏东坡回去后很高兴,到处宣扬他这回胜了佛印。苏小妹听了以后,却对他哥说:「哥,你不要再四处宣扬了,其实是你输了。」苏东坡不解。
苏小妹继续说道:「佛印心里有佛,所以他看谁都是佛。你心里有屎,所以看谁都是屎。」
苏小妹解释是, 你心里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简言之:心有所想,目有所见。你的眼界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中学时自己对苏小妹的解释不是很理解,现在的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清楚了很多。
这个故事反映出, 我们的视界决定了我们的世界。有什么样的心智模式,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
而往往因为心智模式的不同,最终导致我们的发展结果千差万别。并且,根据吸引力法则,最终这个世界,也将验证我们的假设。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心智能力,扩大我们的视界?
读书学习是提高我们的心智能力的一个方法! 通过高效学习,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进化自己的心智。
如何高效学习,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给出了心法和招式。
对于高效学习,采铜《精进》中的方法和成甲异曲同工。
万物存在即合理,飞禽走兽均有其生存的绝技,江河山川自有其险峻秀丽。游览名山大川,增长阅历,吸纳自然界瑰奇壮丽之气和幽深玄妙之趣,感悟生命的渺小,开阔自己的心胸。
与人交流,让我们洞察人情物理。高手有自己的价值观、思维模型、方法论以及趁手的工具,观察他们的做事,研读他们的作品,以及更直接的向他们请教都是提升我们心智能力的好方法。向身边的牛人学习,定期交流,碰撞彼此的想法,一群人一起交流,在知识和视野的广度上效率比一个人闷头学要高的多。
我们过的生活愈丰富,对于人性的了解愈深广,我们做事情愈踏实,愈能抓住关键,愈能让自己内心宁静却充满力量,看清却依然充满激情!
点亮下面的小红心♡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与支持!!
记录成长,分享干货,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起同行!
有佛的人看什么都是佛,心中有屎的人看什么都是屎
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没觉悟的佛。 心中有佛,所见皆佛,是净观修法,是开悟后,所感知证悟的。心中有佛,恒持光明,生起大智慧。
故事
一说是与佛印者:宋代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也许是气的说不出话)。于是苏轼很得意的跑回家见到苏小妹,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一说是与惠崇者:苏东坡与惠崇和尚戏语,苏东坡说:“我看你像牛屎。”惠崇说:“我看你像如来。”苏东坡不解,这和尚怎么以德报怨呢?问其妹妹苏小妹。苏小妹说:“心存牛屎,看人都如牛屎;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东坡有所悟。
心中有佛,万物都是佛 ;心中有屎,看别人也是屎
据说大文豪苏轼和佛印禅师是好朋友。一 天两人坐而论道,谈到佛的问题。
苏轼问佛印,你看我是什么?
佛印笑着说到:“我看你是佛”。
苏轼听了不免沾沾自喜,心有飘飘然。
佛印又问苏轼,那你看我是什么?
苏轼打算捉弄一下佛印,就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坨屎”,说完哈哈大笑。
佛印禅师愣了一下,也跟着苏轼哈哈大笑。
苏轼回家后,向苏小妹吹嘘,自以为占了大便宜。
苏小妹看着自得的大哥,笑着告诉他“并不是你占了便宜,而是你境界低了。佛印禅师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看别人也是一坨屎。”
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
心中有屎,看别人也是一坨屎。
一直很喜欢苏小妹,大概是因为自家小妹身上有着和她相似的那么一股彪悍劲吧。其实我并不信佛,自然也不懂什么禅理。我总觉得,所谓的理,就是说出来之后,大家普遍认可的东西;所谓的禅,也不外乎是一种心境。不记得曾经听哪位朋友说过类似的话:终生皆佛像。我终究是没有慧根的,自然也悟不出什么高深的佛法。不过能从中品味到一丝清明的心境,也不失为一种所得吧。
丹霞禅师是唐朝的一代高僧,却背着美女过河,这是为什么呢?
丹霞法师是唐代著名禅师,他法号天然,因曾驻锡南阳丹霞山,故称丹霞天然。丹霞禅师的俗姓和籍贯至今仍不为人知。
丹霞禅师是广东高要石头希迁禅师的二十一个法嗣之一,也深受和四川什邡马祖道一禅师的启发,这两位禅师是六祖慧能之后,对禅宗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石头希迁和马祖道一分别在湖南和江西开设道场讲禅,当时天下学禅者趋之如骛,一时盛况空前,两位法师被称为“并世二大士”,在禅宗法脉传承中被尊为“八祖”。
丹霞天然的禅学,融合了石头希迁和马祖道一的思想,既有圆融优雅又兼狂放激越。丹霞天然强调“保护一灵之物”,即注重人的天然本性,反对人为造作,主张从内心生出“善巧方便慈悲喜舍”但又不能执着于此,也即“不从外得,不著方寸”。
丹霞禅师原本是个读书人,自幼学习儒家和墨家典籍,希望通过科举博得功名。
他在进京赶考途中,经过汉南,投宿于一家客栈,遇到一个在此下榻的和尚。他邀和尚一起品茗,和尚问他要到哪里去,他回答说:"求选官去。"和尚说太可惜了,"何不选佛去"。天然问如何去选佛,和尚诉他说:"江西马祖今现住世说法,悟道者不可胜计,彼是真选佛之处。"丹霞听后,心有所动,于是放下学业,立即改道,去江西参谒马祖。
丹霞见到马祖后什么也没说,就是用头巾一直拍打自己的额头,马祖看了他好一会儿,明白他是想要出家学佛。思索片刻后马祖对丹霞说道:“南岳庙的石头希迁禅师才是你的师父,你去找他吧。”
见到石头希迁禅师后,丹霞说明了来意,石头希迁收留了他,但没有给他剃度,而是让他去干杂活。丹霞毫无怨言,干得既卖力又认真,这样过了三年。直到有一天,
石头禅师对大家说: “来日铲佛殿前草。”丹霞立刻领悟了石头禅师意思。
第二天,大家都拿着锹、锄头等工具,准备除草。只有丹霞与众不同,他端来一盆水,洗净了头,来到石头面前跪下。石头禅师见他果然有慧根,感到非常高兴,于是就给他落发,度他为僧。石头和尚随后又为他说戒,丹霞却嫌他太唠叨,捂着耳朵一边说“太多也”,一边跑出门去。这在旁人看来是不尊师长,顽劣不可教的行为,可是石头希迁却不生气,反而感到欣慰。他知道弟子这是在向他表明自己已经去了贪嗔痴,戒律对他没用了。这种心意的传达不是语言文字所能表现和描述的,但石头禅师却能感知丹霞的内心,这就是“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禅机。
丹霞禅师注重本心、佛性,主张保持平常心,接引出于自心的巧善方便。一次,丹霞禅师和一位同门师弟一起外出,经过一条小河时,河上的木桥被水冲坏了。岸边有有位美貌的姑娘被河水所阻,正望水兴叹。丹霞禅师见状,就背起这个姑娘涉水过了河。
他的师弟对丹霞禅师的行为感到错愕,一时又不好说什么。两人默默地继续赶路,又走了好久,师弟终于憋不住了,开口问道:“师兄,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么可以抱那姑娘过河呢?”
丹霞禅师诧异道:“你说那个姑娘吗?我早把她放下了,难道师弟你还在背着她?”在这件事里,丹霞禅师就是凭着从本心中生出的巧善慈悲来为他人行方便的,他眼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遇到了困难的人,而不是一个美貌姑娘,他的本心就是一颗“不著方寸”的平常心。可他的师弟显然并未到这种境界。
一次,一个女尼来请丹霞禅师开示疑情,她问道:“如何才是道的真谛?”丹霞禅师一语不发,用手在女尼臀部轻轻掐了一下。
女尼又羞又惊,怒斥道:“原来你心里还有那个!”丹霞禅师淡淡地答道:“不是我有,是你有!”又道:“道不远人,人自远道。”尼姑顿时开悟。
一个小和尚碰巧看到这一幕,就对人说:“我们师父原来是个色鬼,居然当众调戏前来求道的小尼姑!”
有个老和尚立刻训斥道:“马贵四条腿,人贱一张嘴。你这个小和尚懂什么,一边站着去!”
上晚课时候,有人把这件事报告了丹霞禅师。丹霞禅师听罢倒头就拜那个小和尚。连喊:“我佛慈悲,我佛慈悲!”
小和尚被吓得不知所措,连忙大叫;“你认错人了,我不是佛!”
“我没认错人啊,我拜的就是佛祖。是佛祖肉眼凡胎,不仅认错别人,也认错自己了。”丹霞禅师说道。
小和尚猛然醒悟了:师父这是在开示自己啊!须用真心来识人辨事,仅以肉眼去看,是绝对不能明了事物真相的。
丹霞禅师以这两件事揭示了一个禅理:本心具备一切,自心即佛,而佛性平等,男女无别。执着男女分别之心的乃是凡夫,内心不得解脱,而修佛就是修心,坐禅的目的在于破执。
佛、法、僧被称为三宝,向佛之人必须礼敬三宝,这是佛门弟子谨守的法则,但在六祖惠能之后,“呵佛骂祖”却在禅宗里成为一种风气,最著名的要数宣鉴“骂佛”。
德山宣鉴是六祖慧能的五世法孙,曾有弟子问:“什么是佛?”
德山回答:“我这里,佛也无,法也无。达摩是个老臊胡,十地菩萨是担粪汉,等妙二觉是破戒凡夫,菩提涅盘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点鬼簿,拭疮纸,佛是老胡屎橛。”
这意思是:达摩是个浑身骚臭的胡人,十地菩萨是担粪的汉子,等妙二觉是破戒的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驴的伽锁,十二分教是点鬼簿账,擦屁股的手纸,佛就是一堆屎。
按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出生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可是云门宗的祖师,云门文偃禅师说,如果当时我在场,一棒把他打死喂狗,求个天下太平:“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云门宗要杀佛,临济宗也要杀佛,临济宗的开山始祖义玄禅师,惯用“喝”的方式接引学人,从而成就了机锋凌厉、棒喝峻烈的“临济喝”。
在一次参禅中,义玄见众僧念经之时,有口无心,便大喊一声:“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众僧心中顿时凛然,心志得以聚集。
临济宗弟子,日本镰仓幕府执权北条时宗听说元军大举进犯时,就大吼一声“喝!”,以此破除心中的恐惧和迷茫,坚定战胜敌人的信心。他的师傅,来自中原的祖元禅师当即赞道:“真是狮子儿,能做狮子吼!”
禅师们的言行看似荒悖,其中却蕴含着禅机,他们就是要以此让修行者破除执着,并且让他们明白,对佛的膜拜也是凡夫的执着之心,也是要破除的。
作为当时的高僧,丹霞禅师也不例外,以行为狷狂怪诞见著。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494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