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知妄心即是真心(妄心若起,知而勿随什么意思)

什么是妄心,真心和妄心的关系是什么
妄为不实,是相对真而说的。
严格的来说,真心所生出的一切念都是妄念。找到真心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通过妄念去寻找真心。
在海量的妄念里,提取某一念设定成“正念”,其他的统统就是“杂念”。通过正念与杂念之间的运行关系和运行特点,去窥测真心的样子。
杂念太强太乱,覆盖压倒了正念,这时就是掉举了;正念太强,压死了杂念,慢慢的正念就失去了活力,于是进入了昏沉;让正念占据上风,保证杂念在正念控制之内,同时不去压死杂念,保证杂念的活性。正念与杂念,共而不同,动而不乱,搏而不害,明明朗浪,交替有序。如同天地间阴阳二气的和谐的运转,万物活泼生机勃发,有序不乱。
(仅供参考)
佛学,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真心和妄心的关系是什么?这是鄙人的一点知见,希望高人验证我的对错,谢
“如果妙明真心和我们的身心(妄心)可以互相转化,那么就不叫自性如如不动了!所以真心是水,妄心是冰这样并不对。不知道我这样说对吗?”这句话有点不对,古人有几种比喻:
1、真心比身,妄心比影。
2、真心比天上明月,妄心比水中明月。
这就说明妄心虽然是从真心现的,但只是现得扭曲了,而不是说真心扭曲了。真心还是原来那个真心,没有扭曲,这是我们被妄心迷惑,没看到真心。同样拿上面两个比喻,影子是身的扭曲相,但相扭曲了你不能说身扭曲了,身没有扭曲,只是我们只看到扭曲的相,而没看到身,身本身还在那里没有变化。同样,我们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这个影子随水波的波动而动,随水质的清浊不同而明暗不同,与天上不动的月相比是扭曲了,但是扭曲的那个是妄相,真的并未扭曲,只是我们没抬头看到。
“我们其实就是那个虚妄相续的相。”这个也有点问题,我们这个概念,浅说是我们的身相,深点说,是我们还未觉悟的灵魂。从最初的那一念不觉,就产生了妄心,即妄想(自然现象、业相、能量),接下来就产生分别,就有识(精神现象、转相、信息),再下来就产生执着,特别是我执这个根本烦恼,就跟着起了我爱、我贪、我慢等四大常相随烦恼,也从此产生了我们的身相和世界(物理现象、境界相、物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有形,形皆有识。身相是妄心所产生的形,灵魂是没觉悟的自性真心,是识,佛法中称为神识。这两个结合就像是大海里的水泡,大海是自性,水泡因为妄心所现起了我执,认为自己不是大海。如果觉悟了,完全回归自性了,水泡就是大海,大海也是水泡,是一不是二,识就转为智(转八识为四智)。
不过我们毕竟还没明心见性,理解的这些都是不准确的,希望你到净宗学院网站多听经闻法,想详细了解可以听比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的讲解,或者直接听《2012净土大经科注》里面都会解释得很明白,以经典为准,以四依法来辨别。
真心和妄心
什么叫妄念?有所住着就叫妄念。起个念头,心定在那里,有所住、有所著,这就是妄念;念起无所住、无所著,才是真心的妙用。这了了灵知才是真心,它不是死的。坐在那里不动,死压念头,一个念头不起,那就变成大石头、大木头了。因此,了了灵知,不着、不取、无爱、无憎,这就是真心的妙用。有所住、有所分别那就是妄情。但是有一点要弄清楚:不是不可以有分别,而是有分别而不住。即这个人好我知道,那个人坏我也清楚,不是好坏不分,成糊涂虫了。糊涂虫就是真心吗?不是的。好坏要知道,但是无憎、无爱、无取、无舍。不是见好人就喜欢,见坏人就厌憎。坏人我们也不舍,为什么?对坏人我们要教导他,要怜悯他,帮助他,使他转过来,这才对。真心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真心、妄心蛮好分别的。我们时时刻刻不要认妄心为自己,要晓得灵知了了而不住相才是真心;才有所住,即成巢臼,就落到相里去了。
释迦牟尼佛的讲经顺序是什么?
释迦牟尼佛讲经,分为五个时期:一、华严,二、阿含,三、方等,四、般若,五、法华. 五时:第一华严时。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得道以后,用妙观察智、观机施教,对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以及宿世善根成熟的天龙八部,就在雪山一乘寂灭场中,现出千丈卢舍那佛圆满报身,说圆顿修多罗的大教的《华严经》。一共说了七处九会,教导菩萨因地发心修行,一定要以十度万行的因华,来庄严最上一乘的佛果,这是《华严经》的中心思想。佛得道后,最初说《华严经》,譬如太阳初升,先照高山。《华严经》佛共说了三七二十一天。
第二阿含时。阿含经是佛对小乘圣人说的。华严大法不契合于小乘根机的人,罗汉、辟支佛二乘人,虽然在座闻法,教大机小,有眼不见舍那身,有耳不闻圆顿教。佛不得已隐大施小,到鹿野苑去。为五比丘说四阿含经的小乘教法,主要有苦、集、灭、道四谛、十二因缘等小乘教法。譬如太阳照到幽谷。四阿含经就是《中阿含》、《杂阿含》、《长阿含》、《增一阿含》,一共说了十二年时间。
第三方等时。众机普被曰方,四教并谈曰等。佛看到罗汉、辟支佛,对于四谛,十二因缘教法,都能领悟。也能够依教修行,断了见、思烦恼之惑,得证偏真涅槃之乐。他们以得小为足,不肯再去上求佛道,下度众生。不肯从空出假,涉俗利生。沉滞到化城之中,不肯再求进步。所以再说方等《解深密经》、《维摩经》大乘教法。维摩诘居士,善说不二法门,对小乘人呵斥了一顿。使罗汉、辟支佛自耻小乘,仰慕大乘,发菩提心,引小乘人,入大乘道。繁兴六度万行,趋向佛果菩提。就象太阳普照大地一样,方等教法,共说了八年时间。
第四般若时。般若就是智慧的道理,《大般若经》共有六百卷,分为八部般若。阐述实相真空妙理。因为小乘人虽然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可是还有许多疑情和偏见的妄执、不能够顿时泯灭,所以佛再广谈般若妙慧,予以淘汰。《金刚般若经》是《般若经》的节本,使二乘人断疑生信,绝相超宗。《般若心经》教二乘人以观音菩萨为榜样,修学甚深般若波罗密多时,能够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能够度一切苦厄。《智度论》说:般若象大火炬一样,四边都不可相触,触之则烧,撄之则烂。它能将二乘圣人所有疑情妄执,偏见执着,统统消除干净。回小向大,发四弘誓愿,修六波罗密,直趋无上菩提,就象正中的太阳普照一切。《般若经》共说了二十二年。
第五法华、涅槃时。佛最后说《法华经》与《涅槃经》。经过华严、阿含、方等、般若四个时期的说法,发生了很大的功效,许多罗汉、辟支佛以及诸大菩萨,他们根机都在不断的提高和成熟。佛此时可以在灵山会上畅谈本怀,称性说法,使二乘人会权乘归于实教,了知妄心即是真心。说出过去长劫以来的早已成佛的远本,显示幽微不可思议的甚深妙道,令上中下三根众生都能得到殊胜的利益。佛给他们授记作佛,同时佛又说明他过去所说三乘教法,都是随机说法的方便法门。《法华经》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佛说完《法华经》看到还有少数众生末曾得度,所以接着再用一天的时间,说了《涅槃经》阐明遗余的教法,使应度众生,皆能得度。机薪既尽,应火潜辉。佛说完《涅槃经》后,就入大涅槃,证得不生不灭常寂光净土。《法华》、《涅槃》共说了七年时间、对佛一生说法的内容和时间,概括为四句偈:最初《华严》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七年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518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