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如如不动,召唤本初的觉醒(如如不动召唤本初的觉醒)

学佛百科2023-04-0584

如何回答我是谁这个哲学问题

先对这个我进行一些解释。

我,是一个相对性的称谓,对于不同的人来讲,可以有不同的我,也就是无限个我。

但是这种回答丝毫没有意义,我们需要找到的是相对中的绝对。

我,并不是一个实在的物体,作为一个概念来讲,它是寓于一切的个体的人之中的,普遍性即体现在我思,这是绝对的。这个我,它本身并不能被自我感知,而只有我在思考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我的存在,其实在逻辑上来讲,如果我不思,那么我确实不存在,听起来似乎有点唯心主义的色彩,但这毕竟是有理可寻。

包括近代唯理论先驱笛卡尔就是这一思想。在构建自己哲学体系之前,首先确保一个我思的存在,否则,谈不上对自我的感知,连我都没有,何谈认识呢?

有人或许会说,你自己碰触自己的身体,碰触自我的手臂,这不就是在感觉意义上的感知吗?

可是,仔细思考,这并不是碰到我,而是碰到我的手臂,我的身体,而对于我本身,这个实体,你碰到了吗?你感知到了吗?并没有。所以只能在理性的层面进行把握,也就是唯理论的路子。

现在把问题拉回来,站在现代的角度来回答,这个我,就是一切思维活动的承担者,物质化也就是大脑的神经。但是得知这种答案难免会有一种落差。

哲学里说的我从哪来,到哪去是什么意思

有两个层次的意思,

在意识层次,我是自己的灵魂确认自己的意识。这种意识如何产生的,我从哪里来。高度分化的意识境界中,能够感应到独立于本体的生命力,整个身躯为之抓举,是很奇妙的感觉,如何能够保持这种感觉,保持生命力,我要到哪去,哪里才是灵魂的归宿。

现实层次,岁月蹉跎,随波逐流,忘记了故乡的美好回忆,时过境迁的变化,再也找不到故乡,像永远的过客,无所留念,无所憧憬。用一生的时间也没有获得意义永恒的成就经验,没有确立自我,苟且而活,没有真我风采,开始迷惘,惶惶不知所终。带着这样的不解,有人遁入空门,也许尘缘的终点会有另外一种圆满,有人真的圆寂,至少他们自己感应到了不朽。我从哪来:尘缘中来,到哪去,放下那一时刻的任何地点!

什么是心念

心念:有心中思念;意念,思想等的意思。

1、心中思念。

示例: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译文: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久别重逢欢宴畅谈,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2、意念;思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乌苌国即是北天竺 ,佛所到国也。佛遗足迹于此,其迹长短,在人心念。”

译文:乌苌国也就是北天竺 ,佛祖所到国家。佛祖遗留的足迹在这里,痕迹的长短,在于人的思想。

扩展资料:

《心念》同时也是空政著名青年歌手汤非演唱的歌曲,由陈涛作词、王备作曲,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的片尾曲。歌词如下:

瑟瑟霜风不息,脸颊横飞冻雨,

止不住乡愁油然而起,

雨声淅淅沥沥,

我在天的这边,你在天的那里,

沉吟中故乡青山剪影,

心心念念不已总是在万家灯火闪亮,

我知道我将终老他乡,

舍不得乡愁离开胸膛,

明月重升,已天凉,

相见如梦,应无恙。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523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