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的感(皈依)

皈依三宝的道理 三宝的意义
为什么能成就?因为进行了三皈依,因为有了三皈依戒体才能成佛,没有三皈依戒体不能成佛。佛教区别于外道,就是因为有三皈依戒体。有了三皈依戒体,我们就能破前世的罪业;如果没有三皈依戒体,我们只能做一些行为,得到今生和来生的福报而已,前世的罪业并不能破除。但我们皈依了以后,就能破前世的罪业,所以说不可思议。
前世罪业包括什么呢
包括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是前生的罪业。比如说日本地震,有海啸——海啸怎么来的?海啸是水,水也是我们前生的罪业。如果我们皈依了,就有能力克服水所带来的灾害;如果我们不皈依,就不能克服水的灾害。水没泛滥的时候,我们没有什么感觉,等水要泛滥或形成灾难的时候,我们皈依和没皈依就有很大的区别了。
所以说皈依能破前世的罪业,包括地震等一切灾难,这是大灾难。平时还有一些小灾难,小事情。比如说我们喝水,你没皈依之前喝的水,虽然营养你的身体,但是水同时也给你带来害处。如果皈依以后,我们真心地皈依了,我们喝水不但能解决饥渴的问题,而且水对我们的损害就降低了很多。
佛经曾经讲过,人因为吃大地的食物而不能飞升。人类原来是从光音天而来到这个世界上,因为吃了这个世界上的地肥,和地结上缘分,所以不能飞升。那我们吃着地上的粮食,同样也不能飞升。我们皈依以后就不一样了。所以皈依弟子往生西方也好、生天也好,在等等的善业上就有了希望,就不受地上这种因缘的牵连,或是牵连很少。所以说皈依和不皈依绝对是不一样的。
皈依非常重要,作为一个佛教徒,一定要把皈依戒体保持好
保持好戒体,我们才能成佛。但是有些愚痴的人让我们礼拜外道,礼拜狐蟒蛇仙这些,或是听从外道的教育。他以为这是平等,这是慈悲,实际上是破坏了我们的戒体,使我们堕落,使我们失去了成佛的因缘。这就是愚痴的行为。
我们一定要认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善根、什么是不善根,如果不知道这个,就会堕落其中,而且自己还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是在修行、在努力,实际上我们已经失去了根本的大利益。
在家人首先是三皈依,没有三皈依一切不能成就的,三皈依一直通到成佛为止。表面看是我们学佛第一个是三皈依,不管是五戒也好,十戒也好,比丘戒也好,比丘尼戒也好,菩萨戒都离不开三皈依。没有三皈依,一切戒都不能成就的,所以说三皈依是我们最主要的,持戒的开始,首先我们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比如现在有的人一面信佛皈依以后,又信仙,他认为信仙,也是一种慈悲,和仙和菩萨是一样的,实际上,刚受的三皈依戒体已经失去了,已经失去了,所以说自动就失去了,是很可怕的。只有在三皈依戒体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持戒才能真正地成就。
三皈依,包括我们喝一杯水,都要供佛、供法、供僧的,这个水就成了波罗蜜。如果你这杯水不能去供佛、供法、供僧,你这个水,实际上作为我们佛教徒来讲,就是有毒的,不干净的,不清净的。所以这个,这是个秘密。过去佛在世的时候,有些外道供佛的时候,他就用了一些毒药,去药佛和这些罗汉。佛一看,知道外道的阴谋,并不是不吃,而是告诉大家,念般若波罗蜜。一念波罗蜜,整个这个饭就变成清凉甘露,反而不但不能毒,反而得益处,所以说我们要三皈依。包括吃饭、睡觉、穿衣、喝水,甚至洗手都要三皈依,包括你的干活,做饭烧柴火,一切都三皈依,没有一样不三皈依的,那你就做什么事情都顺利,都能成就,而都得到转危为安,而且把毒药变成甘露,这个应该大家应该知道的。如果一个佛教徒不能做到三皈依,你这佛教徒的资格还不完整,不完整。
皈依我佛都有些什么感应
1、真正学佛的人,是不求感应的。就是有感应,也要若无其事,否则恐招魔障。2、诚心学佛,真干,自然会有感应。3、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必经之路,也是诚心的体现。4、《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什么是皈依三宝,为什么要皈依三宝??
佛教皈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教皈依三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
皈依是佛法的根本,是重中之重,是每个学佛者必须高度重视的。
1.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
成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便是皈依。正如入党需要宣誓,入学需要注册那样,通过相应仪式获得合法身份。皈依,是成为佛教徒必须履行的入门手续,也是远离三恶道苦,迈向菩提之道的开端。
学佛首先应皈依三宝,而且是真切、投入、全身心的皈依,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存在患得患失的反覆。
唯有这样的皈依,才能使我们真正站到菩提大道的起跑线上。否则的话,终究还是在场外徘徊。即使领到一张属于自己的皈依证,也只是拥有了入场的通行证。还需自己走过这段距离,正是靠我们对三宝的信心来跨越。
2.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皈依三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等待三宝庇护,等待三宝为我们安排一切,而是为了使自己最终成为三宝。或许在家居士们会担心:那是否意味着我们都要出家。并非如此。我们所要成就的,并不局限于形象上的三宝,而是三宝具备的内在品质,这才是修行的关键所在。
扩展资料:
佛宝,指彻悟诸法实相,而能教导他人的教主,泛指一切诸佛。平日所见的佛象,因象征佛宝住持于世,而应受行者敬仰。但不可以为佛像就是佛宝。
法宝,指诸佛为教导众生,使其脱离苦海而宣说的教法。平日所见的经书,因象征法宝住持于世,而应受行者敬仰。但不可以为经书就是法宝。
僧宝,指修学佛法的清净和合的教团。出家僧人代表僧宝,应受行者尊重。但不可以为个别僧人就是僧宝。
概括地说,三宝的含义为:佛为觉,觉而不迷。法为正,正而不邪。僧为净,净而不染。皈依三宝的含义是:发心翻旧日恶,依止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佛教正法而得解脱,具足三宝功德,为利众生而究竟成佛。
参考资料:皈依三宝-百度百科
皈依三宝有什么好处?
皈依三宝的好处:
皈依三宝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现世乐,可以求得后世乐,更可以由此而得到涅槃寂静的究竟乐。综合起来,约有八种:一、成为佛的弟子,二、是受戒的基础,三、减轻业障,四、能积广大的福德,五、不堕恶趣,六、人与非人均不能扰乱,七、一切好事都会成功,八、能成佛道。
一、人若皈依三宝的话,将来所得的福报之大,大得不可穷尽。譬如有一个宝藏,全国人民,搬运七年,搬之不尽,三皈功德,比这还要大到千千万倍。(《优婆塞戒经》,大正二四•一○六三上)
二、过去,有一位三十三天的天子,天福尽了,还有七天,就要死了,昔日的欢乐,都离开他了,美丽的天女,不再亲近他了,本来是威威堂堂的相貌,现在变得毫无气色了,他的身体,既衰弱,且垢秽不堪,两腋之下,整日流著臭汗。他也看到,他将生到猪胎中去,因此躺在地上,哀伤、流泪、诉苦。此事给天主知道了,指示他诚心皈依三宝,教他口念:“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他便照著天主的指示,皈依了三宝。七天的本限一到,他便死了。天主想知道,他死后究竟生到何处去了,但是以他的能力看遍了所能看到的所在,都无法看到那个天子的下落。只好去问佛陀,佛陀告诉他说:“已经由於皈依三宝的功德,转堕为升,升到兜率陀天去了,你们天人,只能看下面,看不到上面的。”(《嗟袜曩法天子受三皈依获免恶道经》,大正一五•一二九中至一三○上)
三、如果东西南北的四大部洲之中,全数都是二乘果位的圣人,有人尽形寿供养,乃至为其一一造塔,那个人的功德之大,是不可计量的,但远不如皈依三宝功德。(《校量功德经》,大正一六•七八三下至七八五中)
四、过去有一位莎斗比丘,专诵三宝之名,经过十年的岁月,便证得了初果斯陀含,如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木木患子经》,大正一七•七二六中)
从上面所举的四例,便可知道皈依三宝是极为难得的事。同时,佛陀也曾说过,只要有人皈依三宝,便有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护持。
已经做过一次佛门的三皈依了,可是感觉那一次的皈依不太正式害怕没有作用,而且有一次迷外道的东西,害怕
可见世人对佛法的误解太严重了!三归依(归依佛、归依佛法、归依贤圣僧)不是一次两次的仪式,而是生命的唯一归宿和心灵的终极依靠。三归依是把自己的生命彻底交托给三宝,好比把一滴水彻底投入到佛法大海中去!这哪里是归依某个人、某个师父?!哪里是一种简单的仪式可以胜任的?所以每天都要提醒自己、每天都要在佛像前念诵三归五戒!单是念诵三归依就有很大功德,何况从心灵深处彻底的归依!
所以,奉劝大家如果哪里有传授三归五戒或菩萨戒,都要去随喜参加、以坚固自己的戒体和信愿。至于法名或法号,选择自己最初、最喜欢的那个,以后只受归受戒,不必另取法名或法号。
结论:一生信愿念佛,发愿求生净土,就是最殊胜的归依!南无阿弥陀佛!
三皈依对女人的好处
女人皈依的好处:可以修身养性,潜心佛法,行善积德,净化身心。为了皈依或依靠,受三宝加持。三宝指佛、法、僧。佛是觉醒者,法是教义,僧是续佛的智者。男女在皈依上没有区别。皈依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可能有人会疑惑:佛教学者也讲究利益吗?其实学佛不是为了排斥利益,而是用一颗没有收获的心来看待这一切。
但不执着于利益并不影响应有的利益。其实学佛本身就有很大的利益:一是一时的利益,也就是人的福报;第一,利益是什么,就是成佛。在《金刚经》、《普贤许愿》、《华严经》等大乘经典中,有相当多的篇幅是关于学佛的兴趣的。尤其是《华严经》中,学佛立功的叙述浩浩荡荡,蔚为壮观,震撼人心。当然,你不能对这一切有丝毫的眷恋。因为执着的心是有限的,容纳的功德自然也是极其有限的。
转换的好处可以总结为八点:
1,佛教徒的数量,2,戒律的基础,3,减少和消除障碍,4,聚集广大的福报,5,不陷入邪恶的利益,6,人和非人类不能是灾难,7,随心所欲,8,迅速成为佛教徒。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53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