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主无量光佛是什么意思(怙主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进来看一下,懂得的大师帮翻译一下。谢谢谢谢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一、经文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的经文主体共有一百七十颂。此经是由密自在者金刚手启请后,释迦牟尼佛所开示。藏文本是由Kamalagupta以及Rin-chen—bzang—Po所译,后来又由ShongBlo-gros-brtan-pa所校订,今日流通的藏文本至少有二种,局部的译文略有不同。
此密续的汉译本收集在《大正藏》中有下列四本(编号依次为一一八七至一一九〇):
1、《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 (二卷),宋施护译。
2、《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 (二卷),宋金总持等译。
3、《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 (一卷),元沙罗巴译。
4、《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一卷),元释智译。
以上四种译文,长短不同,其主要的共通部分,有一百七十颂,前三译本的颂文译成每句五字,后一译本为每句七字。值得注意的是,第四本的译者名号为[元讲经律论、习密教、土番译主、聂崖沙门释智],表示此译者释智法师是精通三藏并且修习密教的西藏(土番)翻译师,他翻译时可能是梵文与藏文一起参考,再译成汉文。
此经的一百七十颂如下:
1.祈祷十六颂 (一至一六)
2.回答六颂 (一七至二二)
3、观察六种性二颂 (二三至二四)
4.幻网现证菩提次第三颂 (二五至二七)
5,金刚界大中围十四颂 (二八至四一)
6、清净法界智二十五颂 (四二至六六)
7. 不动中围十颂 (六七至七六)
8、妙观察智四十二颂 (七七至一一八)
9、平等性智二十四颂 (一一九至一四二)
10.成所作智十五颂 (一四三至一五七)
11.赞如来智五颂 (一五八至一六二)
12.结尾八颂 (一六三至一七〇)
此中,第二六及二七颂为密咒,第一六三至一六五颂亦为密咒,唯其中部分可以直译其义。因此,若将此密咒完全不计入,则整个经文共一六五颂。
以下的讨论,以释智法师的七字译本为主,并依藏文略加订正,使与月官的《广释》一致。
二、经文解释
在《西藏大藏经总目录》中,有关《真实名经》的解释及修行仪轨很多,其编号为一三九五至一四〇〇,二〇九〇至二〇九八,二五三二至二五五九等。此中,第二〇九〇号即为月官菩萨的广释,其特色是顺着经文逐句解释,并且以全面的观点,指出密宗的修持方法与各乘的意义。月官于西元六一〇年左右出生,是印度佛教的显密大师。
一般对《真实名经》的解释,大都将注意力摆在[七中围]的安立,此为生起次第的核心,今略述于下:
1.大幻化网中围:依据经文第二十六颂的十二个咒字,生出东方十二天女、南方十二波罗蜜多天女、西方十二天女、北方十二明女:并由首二咒字及末二咒字,生出四方佛(不动佛、赞生佛、无量光佛及不空成就佛)及其佛母(法界大自在母、忙忙机母、白衣佛母及度母)等等。此中围的主尊是四面八臂的妙吉祥菩萨。
2.金刚界大中围:依据经文第二十九至四十一颂,依次代表四佛母、五方佛、十六金刚菩萨、八天女、十六菩萨。此中围的主尊是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
3.法界体性智中围:以不空成就佛为主尊。
4、大圆镜智中围:以不动佛为主尊。
5、妙观察智中围:从经文八十四颂到九十五颂,依次代表五方佛、十六菩萨、释迦佛、梵寂及金刚持。此中围的主尊是无量光佛。
6、平等性智中围:以宝生佛为主尊。
7.成所作智中围:以金刚萨缍为主尊。
以上是依[七中围]来解说此经。月官菩萨则认为整个《真实名经》在于描写妙吉祥智慧勇识这一主尊而已,为了度化根器不同的众趣,智慧勇识以种种中围、种种方法来引导众生灭除烦恼,证得三身与五智。在《广释》中,月官除了逐句解释经文外,还开示二个重要的见解:
1.在一三五颂[种种乘者方便理]的解释中,分析当时内外道的宗派思想,月官认为:(1)外道的见解堕入断见或常见,故不合理,(2)佛教的声闻乘、独觉乘及唯识宗真假二相的主张皆不究竟,(3)中观宗的[诸法如幻派]也不合理,只有中观宗[极无所住派]的宗义才是究竟,(4)密宗的见解完全相同于极无所住派,(5)密宗与极无所住派的差别在于修行方法上的[无愚、方便多、无难、利根]。
2.在一四五颂[十六半半具明点]的解释中,月官将当时密宗圆满次第的修法扼要开示出来:先观想外为阎魔父母之本尊形相,内为三脉四轮,而后拙火燃起,气入中脉,明点于四轮融化并领受大乐。故知月官时期已有脉气点的密法实践。
许多密宗名相之易受误解者,在月官的《广释》中,都可以得到厘清。因此,凡对密宗有兴趣者,值得好好研读这本《广释》 。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广释
一、礼 赞
敬礼世尊妙吉祥智慧勇识
增益损减空,体性大安乐,持乌巴拉及长剑,(1)
孺童前敬礼,辞广密续中,甚深之龙品,于此我分辨。
此处我从[怙主世自在]如所听闻而写出。
二、目的与连系
对具有通达能力的人,若(觉得此密续)没有[目的等]将不进入,是故:
一此密续的内容为何?
二目的为何?
三最终目的为何?
四连系为何?
(答:)
一内容只是妙吉祥智慧勇识。
二目的是通达各种乘的意义。
三最终目的是能证得三身及五智。(2)
四连系是以方便及方便所生的义相连系而安住。
此密续是等同虚空的密续一事续、行续、二俱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及一切续的[解说续],此由颂文[一切本续殊胜主]可明显看出(3),也是一切乘的枢要,此由颂文[种种乘者方便理]可明显看出(4)。
有很多不同的教典,都从自己的想法方面来解说,彼等对此密续的部份外,并未通达,因为对各自的分别,执为真实之故。
三、摄 义
于此,且先解说摄义:一缘起圆满。二密续本身,三随喜。
一缘起圆满(分三)
1、眷属 2、大师 3、开示圆满。
二密续本身
1、是一字的密续,因为[阿]字为主的缘故。(第二十八颂阿者一切字中胜)
2、以[外道恶兽皆怖畏]及[诸义三种功德性]开示外道的见解。(分别见第四十七颂及第一四〇颂)
3、以[于彼四谛宣说者、不还之中复不还。]开示声闻的见解。(第五十颂及第五一颂)
4、以[引导独觉麟喻理、种种出离中出生。]开示独觉的道与果。(第五一颂)
5、以[亦种种识具色义、于心与识具相续。]及[具种种色意中生”开示瑜伽行的见解。(第一二三颂及第七九颂)(6)
6、以[于无二中说无二]开示双运的体性如幻。(第四七颂)
7、 以[二谛理趣住于中] [住于真实边际中]开示最上安住的意义。(第五三颂、第四七颂。)
8、以[即是真际无有字]开示无上密咒究竟的意义。(第七七颂)
9、以[二种资粮积集者]开示积集福德及智慧资粮。(第五七颂)
10、以[一刹那中正等觉]开示以一刹那忆念圆满生起本尊天。(第一四一颂)
11、以[金刚吽者吽声吼、器中执持金刚箭、以金刚剑无余断、众持金刚具金刚]开示用三仪轨生起(本尊天)。(第七一、七二颂)
12、以[金刚坐者具无余]开示生起(金刚)坐。(第一一四颂)
13、以[胜智灌顶具头冠]开示灌顶的仪轨,及其支分。(第八四颂)
14、以[一切恶趣悉清净]开示烧尸的仪轨。(第一一九颂)1
15、以[智火炽炎光显威]开示火供的仪轨。(第一一八颂)
16、以[静虑支分皆遍知]开示彼等宗义务各的修法。(第一四六颂)
17、以[亦无支分超于数,即四静虑具初首]开示无相的圆满次第。(第一四五颂)
18、以[十六半半明点具、普具行相无行相]开示有相的圆满次第。(第一四五颂)
19、以[大中围者是广大]当通达此一切中围的意义。(第三三颂)
20、以[正觉遍照大事业]指种性的主尊,开示五种性的中围。(第四二颂)
21、以[彻妙净住乔答摩]开示释迦牟尼的中围。(第九四颂)
22、以[怖畏金刚能怖畏]开示怖畏金刚的中围。(第六六颂)
23、以[忿怒王者具六面]开示六面童子的中围。(第六七颂)
24、以[哈拉哈拉具百面]开示百面妙吉祥的中围。 (第六七颂)
25、以[死主害者障之主别开示害阎摩(大威德金刚)的中围。(第六八颂)
26、以[五面具有五顶髻]开示妙吉祥容颜的中围。(第九三颂)
27、以[具祥星宿具中围]开示具祥星宿的中围。(第一。四颂)
28、以[自在之天]开示遍入(毗纽天)的中围。(第一四八颂)(9)
29、以[天中天]开示梵天的中围。(第一四八颂)(10)
30、以[天中主]开示带释的中围。(第一四八颂)(11)
31、以[非天自在]开示罗怙罗的中围。(第一四八颂)(12)
32、以[天之师]开示木曜的中围。(第一四八颂)(13)
33、以[作坏]开示净心天曜的中围。(第一四八颂)
34、以[作坏] (后者)开示罗刹王楞伽十颈的中围。(第一四八颂)
35、以[自在者]开示摩诃提婆的中围。(第一四八颂)
36、以[智慧为剑持弓箭]开示妙吉祥智慧勇识本身的中围。(第一五〇颂)
37、从彼积聚资粮者:由地、道及解脱之门,开示对妙吉祥智慧勇识之赞扬。
38、以[具禅定身身中胜、圆满报身一切胜、化身即是殊胜身]开示果。(第一四六颂,第一四七颂)
39、[彼等]以及[五智]与此所摄,当知是广大的赞扬。
三随 喜(藏文此句略)
[尊者我等亦随喜] (第一六八颂)
注1:此段的藏文前二句标出[空乐]。[持长剑]是妙吉祥的名号。
注2:三身是法身、报身及化身。五智是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
注3:见本续第一一四颂。
注4:见本续第一三五颂。
注5:藏文为[二谛通达者],今改正。
注6:藏文为[于种种识具相续]。
注7:藏文此二句互换。
注8至13:此处的引文依密续本身的次第调整。
解释:观世音的六字真言意义是什么?
度脱六道众生,破除六种烦恼,修六般若行,获得六种佛身,生出六种智慧。
六字真言分别是:唵、嘛、呢、叭、咪、吽。唵:消除傲慢;嘛:消除嫉妒;呢:消除贪欲;叭:消除愚痴;咪:消除吝啬;吽:消除瞋恨。
藏文“六字真言”是梵文的转写,开头的嗡(aum)是代表众佛“身密”的种字,是多数密咒共有的前置词,也称“持宝”字。
结尾的吽(hum)是代表众佛“意密”的种字,共有五个部分组成此字,象征五种佛智。
中间嘛呢(mani)叭咪(bedmei)是“珍宝”、“莲花”或“宝莲”。这两个词是并列的观音名号。全文的意思是:具足佛身、佛智的观世音观照。
扩展资料
六字真言
又称六字大明,即观音六字明咒,史书记载于松赞干布时期传入藏区。传说六字大明是观音菩萨见众生遭受如此苦难折磨,大悲心起,落下六滴泪水,凝成咒语晻嘛呢叭咪晬。佛教信徒,特别是藏信教群众,不分男女老少,都会念诵六字大明。
汉区早在吴承恩著《西游记》里就出现过此真言,佛祖用此咒贴在镇压孙悟空的五行山上,后由唐僧遵观音之旨摘去,救出孙行者。据说,六字大明是佛教秘密莲花部之根本真言,只要循环往复持诵思维,念念不忘,就能功德完满,可得解脱。
晻,表示佛部心,谓念此字时,自己的身体要应于佛身,口要应于佛口,意要应于佛意,身、口、意与佛成一体,才能获得成就;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据说此宝出自龙王脑中,若得此宝,入海能无宝不聚,上山能无珍不得,故又名聚宝。
叭咪,梵文意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以此比喻法性如莲花一样纯洁无瑕;晬,表示金刚部心,祈愿成就的意思,意为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成就一切,普度众生,最后达到成佛的愿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字箴言
解脱幢译『龙萨破瓦法(精要版)』
《破瓦(迁识)法—光明金刚藏(龙萨多杰宁波)无修成佛迁识法门》
皈依发心:
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永皈依,
以我所修诸善根,
为利众生愿成佛。
正行观想:
舍。
自己顽迷此蕴身,
观为大悲观世音,
心间智慧中脉道,
大乐顶门敞开处,
导师世尊无量光,
诸佛菩萨悲摄受,
心轮八瓣莲花上,
心识神鸟圣蛋般,
颤动光芒往上射,
弥陀心意无二合。
贺、贺、贺 (三遍)
阿弥陀佛圣号(藏语):
炯丹迪得因夏巴,札炯巴央达巴,作波桑吉,滚波奥华德美巴拉香擦洛,巧多嘉森且奥。
顶礼供养皈依薄伽梵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怙主无量光佛。
顶上世尊无量光,
化光融入于自身,
由此刹那顿变成,
吾即如来无量寿。
长寿咒:
嗡格热阿依斯德吽舍,阿玛冉那则弯德耶所哈。
结行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观修要点,此为三识破瓦法,一识:‘目的地’为阿弥陀佛心间,又即为极乐世界。二识:自身为观世音菩萨,身颜白色,一面四臂,双盘跏趺坐,第一双手合十持如意宝当胸前,第二双手右手持水晶念珠,左手持白莲花,报身装束圆满庄严,内外透明、晶莹通彻。三识:自身为观音本尊,观想本尊身内中脉——明空体性、外白色、内红色、中蓝色,上端在顶轮梵门敞开之处,头顶莲台上安坐——上师无量光化身佛,身颜朱红色,双手定印,右边站立观世音,左边站立大势至,周围历代传承根本上师与诸佛菩萨海会云聚,前来接引往生。下端于脐轮(四指)下封闭,心轮八瓣白莲花上,神识犹如神鸟圣蛋般,具五色光芒,微微颤抖振动,念“啊”声时,观想此豌豆大小之光点,疾速犹如流星般,念“呸”声时,送往融合无量光佛之心间,念“扎”声时,返回融入心间基位明点,又“呸”声反复修观三次。中脉四相:直如芭蕉、薄如莲瓣、明如油灯、蓝如石青皮。迁识三要:神识如旅客、中脉如道路、无量光佛心间即为目的地。多洛尊者之传承观想时乃如豌豆大之明点中,射放出一颗火星般的小明点,直射入无量光佛心间。然而,查朗寺堪钦班玛洛珠上师之传承,观想光点先射入喉轮,再射入顶轮,最后才射入无量光佛之心间,仅念“贺”、可以不用念“啊呸扎”,念“贺”时、声气从丹田发出,连续“贺”三声,第一声“贺”、观想心轮明点发出光星冲至喉轮,第二声“贺”、火星又从喉轮冲至顶轮,第三声“贺”、火星从顶轮冲至头顶的无量光佛之心间。念诵无量光佛名号数遍后,又接着观修及念诵“贺”,如此反复实修。最后诸佛菩萨融入无量光佛,弥陀通过中脉融入心间明点,尽力安住。尔后,观想四瓣白莲白色金刚杵茎盖住梵门,自身观为长寿佛,随意修诵长寿佛心咒,如此获得长寿加持之缘起。】
吉祥词:
一切吉祥之吉祥,十方吉祥诸天尊,
吉祥义利前敬礼,恒常吉祥愿繁荣。
万物本净天然成,安住十方吉祥刹,
三宝圣众佛法僧,我等遍礼愿吉祥。
嗡,耶打嘛黑德札把瓦,黑敦得堪打他噶多,霍雅巴达,得堪杂约尼若打,诶汪把德,嘛哈夏嘛呢,(耶)所哈。
西藏佛教都有哪些佛
藏语“桑结巴窝顿洞”,佛教神话传说在释迦牟尼以前就已有六佛,加上释迦如来则共为七佛:即毗婆
佛(胜观佛)、尸弃佛(宝髻佛)、毗舍浮佛(一切胜佛)、拘留孙佛(灭累佛)、拘那舍牟尼佛(金寂佛)、
迦叶佛(燃灯佛或饮光佛)和释迦牟尼佛(能仁)。其中拘留孙佛又称贤劫第一佛,拘那舍牟尼佛又称贤劫
第二佛,迦叶佛又称贤劫第三佛,释迦佛又称贤劫第四佛。
五种姓佛
藏语称“该哇惹阿”或“德银协巴惹阿”,称五部佛或五方如来,常作为佛教密宗本尊佛,即中央毗卢
佛(大日如来)、东方不动佛(不动如来)、南方宝生佛(宝生如来)、西方无量光佛(无量光如来或阿弥
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如来)。藏传佛教密宗进行灌顶时所戴五佛冠上的佛像即指此五佛。
六种姓佛
简称“六佛”,指五种姓佛以外再加金刚持佛而言。参见“五种姓佛”。
多杰羌
意为“金刚持佛”,为释迦牟尼鹪谏�烤固熳�艹朔�质背坪牛�嗉次�湾确鹪谘萁裁芊ㄊ彼�稚硐?
,故为密宗之秘密主。其形象为身呈青金色,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执金刚铃,表示金刚部菩萨摧毁敌魔
之坚毅智力。
八大菩萨
随侍如来的八大随佛子。指文殊菩萨(江白央)、金刚手菩萨(恰那多吉)、观世音菩萨(坚热叟)、地
藏王菩萨(塞宁保)、除盖障菩萨(知巴南木赛)、虚空藏菩萨(南喀宁保)、弥勒菩萨(强巴)、普贤菩萨
(贡都桑布)。其中文殊为智慧第一,观音为慈悲第一,普贤为大行第一,地藏为大愿第一。金刚手汉语
中又称大势至菩萨。
冈金贡保
藏语意为“雪域怙主”,指观音菩萨。藏传佛教以为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最能救渡苦难,普渡众生,
故以之作为西藏的救世怙主。同时许多神话传说都和观音菩萨联在一起,如说西藏的族源是由观音菩萨
点化一个神猴和岩洞魔女结合而来;著名的藏王松赞干布和嘉瓦仁波切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等。值得注
意的一点是藏传佛教在塑造观音像时都是男身。
三怙主
又称密宗事部三怙主,指佛部文殊、金刚部金刚手和莲花部观世音,此三尊为藏传佛教各派所共同信奉
四臂观音
大悲观音化身像之一。一般造型为一面四臂,第一双手在胸前合掌,右下手持水晶念珠,左下手持八瓣
莲花。在作为密宗本尊时的形象为:有四头,为蓝、红、白、灰四色;有四臂,身为蓝色,脚踏仰卧男
身像。
十一面观音
大悲观音化身像之一。一般造型为前方三面为静相,右方三面为半静半猛相,左方三面为猛相,后一面
为笑相,顶上有无量光佛(阿弥陀)相,共为十一个头面。
文殊怙主
藏语称“绛贡”,为藏族佛教徒称赞自己所崇拜的对象(如某法王或上师活佛)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时所用
尊称。还可进一步称作“绛贡喇嘛”(文殊怙主上师)或绛贡却吉杰保(文殊怙主法王)。
怙主
藏语称“贡保”,含义有二:一为保护者,佛书译作怙主,如众生怙主、怙主观世音;二为一类护法神
,如六臂护法、四臂护法。藏传佛教密宗中还有五种护法神,藏语叫“贡保柔阿”,即身怙主(古依贡
保)、语怙主(桑格贡保)、意怙主(吐及贡保)、德怙主(云丹贡保)、业怙主(成烈及贡保)。藏传佛教各
寺院皆有依怙殿,名叫贡康,内供本寺怙主和护法神像。
文殊菩萨
佛教八大菩萨之一,为藏传佛教主要信奉对象之一,也为密宗三怙主之一,被视为智慧之神。在藏文重
要译著之中(《甘珠尔》除外),开首都有“顶礼文殊妙音”一句,以示崇敬。文殊在藏语中称为“江白
样”,意为“妙音”或“妙吉祥”。据传文殊的“体相集诸佛菩萨之色,表相现十地菩萨之形,言辞无
粗恶之过,语言有美德之妙,具此自性,故称妙音”。塑像为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坐
骑青狮,表示智慧威猛。又有黑、白、红黄之别,呈白色身形者为白文殊,呈黑色身形者为黑文殊,呈
红黄色者称为五字文殊。另外呈威猛形象者叫忿怒文殊。
五字文殊
为红黄身色的文殊菩萨,以“啊、喏、吧、扎、呐”五字为其心咒。
红、黑二护法神
红色护法神即乃琼寺护法神,这是格鲁派(黄教)特有的护法神。该神有多种名称,如:乃琼响寺大法王
、颇拉那木帖嘎布、白哈尔王、多吉昌丹等。解放板前格鲁派握有西藏地方的政教大权,所以原西藏地
方政府遇到大事难以决断时,都要请求该护法神给予预示。此护法神供于拉萨市西郊的乃琼寺内,所以
平时被称为“乃琼护法”。原西藏地方政府举行重大仪式时,由骑士举着一个红色牛毛法幢,作为该神
的依止物,故亦被称为红色护法神。
黑色护法神,即吉祥天母,藏传佛教各个派别都以其为护法神。因法力高深,且有威猛、慈善多种形相
,所以也有多种称呼,例如:玛吉.三界胜母、玛吉.欲界主母、百名母、千名母等。原西藏地方政府
主要奉其威猛相的吉祥退胜母为护法神。吉祥天母像及其所依止的牛毛法幢皆为兰黑色,故被称为黑色
护法神。以上二护法神的依止牛毛法幢现放置于布达拉宫的立体坛城殿内。
色拉寺的马头明王像
该像位于色拉寺切扎仓内,是一怀拥明妃的双身像。该像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及门弟子贡钦洛
追仁钦僧格于公元15世纪塑造,色拉寺僧众将其称为“本尊白玛旺”。此外,根据马头明王像的不同颜
色和所执法器,还被称为“莲花黑鲁伽”、“铁鬃马头明王”、“金刚药叉身”、“白莲马头明王”等
。色拉寺切扎仓内的马头明王是双身大密马头明王。藏族群众对该神十分信仰,凡去色拉寺进香拜佛之
人,皆去叩拜该神。
忿怒文殊
藏语称“坚白戳卧”,据传大威德(作怖金刚)、红阎摩敌,大黑阎摩敌,六面童子等都是文殊菩萨所
现的威猛之相。
文殊三化身
藏族佛教僧徒除一致称中国皇帝为文殊菩萨化身之外,还将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1182-1251)、隆钦
饶绛智美沃色(1308-1363)和宗喀巴.洛桑札巴(1357-1419)等三位著名的藏传佛教大师、大著作家并称
为“文殊三化身”。萨班为萨迦派祖师,隆钦为宁玛派祖师,宗喀巴为格鲁派祖师,都有大量著作传世
三世佛
藏语称“兑松桑杰”,指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佛。过去佛指迦叶等过去六佛,塑像中一般以迦叶
佛(燃灯佛)为代表,现在佛指释迦牟尼佛,未来佛指弥勒佛。藏传佛教寺院一般都建有三世佛殿,藏语
称兑松桑杰拉康。有条件的寺院还单独建有十分高大的弥勒佛殿。
燃灯佛
即迦叶佛,藏语称“玛尔美宰”,为佛教所谓三世佛中之过去佛。在过去佛中为第六佛。据传此佛出生
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名。传说是释迦牟尼前世之师,其塑像往往骑一狮子。
药师佛
藏语称“桑杰曼拉”,简称“曼拉”。佛书说是救度众生疾苦的如来,居东方净琉璃世界,故称药师琉
璃光如来,为藏传佛寺中曼巴扎仓(医明学院)的主要供养对象。
妙音天女
藏语为“央尖玛”,或译为妙音佛母,被藏族奉为赐予智慧的女神。据传说,远古时南海被微风吹拂,
海中的水草鱼虾都发出悦耳动听的乐音,大梵天王谛听多年,十分欢愉而心醉,后来这美妙的众多声音
合成一体,化为仙女是为妙音天女。妙音天女在塑像中作弹奏琵琶状。
救度佛母
藏语为“卓玛”,简称度母,佛教为救度众生脱离轮回灾难而立的一本尊佛母。传说为观音化身,在藏
民女性中依此命名者颇多。度母依身色不同有白度母(藏语称“卓噶尔”)和绿度母(藏语称“卓姜”),
依姿态和职能不同,又分为二十一度母。
救八难度母
为度母之别称,意为能救狮子、大象、蟒蛇、水害、火灾、盗贼、非人、镣铐等所造成的八种灾难的救
度佛母。藏语称作卓玛吉巴该觉。
二十一度母
藏传佛教密宗依身色、姿态、职能所分立的二十一尊救度佛母名。她们是:奋迅度母、威猛白度母、金
颜度母、顶髻尊胜度母、吽音叱咤度母、胜三界度母、破敌度母、摧破魔军度母、供奉三宝度母、伏魔
度母、解厄度母、烈焰度母、颦眉度母、救饥度母、大寂静度母、消疫度母、赐成就度母、消毒度母、
消苦度母、明心吽音度母、震撼三界度母。
披甲六佛和六佛母
藏传佛教密宗中作为守护密宗行者根门的神,像现威猛状。披甲六佛藏语称郭恰拉雅初,指金刚萨埵、
遍照佛、莲花妙舞自在王佛、黑上乐金刚、金刚日佛、马胜佛;披甲六佛母在藏语中称为郭恰拉雍姆初
,指金刚亥母、阎罗王母、愚蔽母、守护母、威慑母和簪芝噶佛母。
吉祥天母
藏语称“班旦拉莫”,为藏传佛教密宗中妙音天女化现忿怒形像的一尊女护法神名。旧日西藏拉萨市居
民于每年藏历十月十五日举行天母节,人们从大昭寺抬出吉祥天母像绕行八廓街。
金刚亥母
藏语称“多杰帕莫”,为藏传佛教密宗一本尊神。头现猪形,女身,属上乐金刚明妃,其像呈与上乐金
刚拥抱之形。据说为噶举派修习密乘时的主要本尊。也称光明天女。
手印母
藏语称“恰加玛”,藏传佛教中指活佛之妻及瑜伽咒师所依止的明妃。
明妃
藏语称“柔玛”(日玛),为佛教密宗本尊明王的阴体。一般也称活佛之妻为。
护门四天母
藏语称“郭玛希”,指佛教密宗中守护坛场的九举玛、秀巴玛、九捉玛、直五玛四天母。
外供四天女
据藏文记载,在佛教密宗所修坛场外层有四位供养本尊娱乐的美女称外供四天女,其名称是:苟巴玛(
娇姿天女)、昌娃玛(花鬘天女)、鲁玛(歌咏天女)、呷日玛(舞蹈天女)。
密宗十六供养天女
藏语称“却白拉姆居周”,为藏传佛教密宗所修坛场四周专供本尊神佛娱乐和奉献供品的十六美女。按
其所居方位和所司职能来分,东方有琵琶天女、横笛天女、扁鼓天女、腰鼓天女;南方有笑谑天女、嬉
戏天女、歌咏天女、舞蹈天女;西方有供花天女、烧香天女、涂香天女、燃灯天女;北方有色金刚天女
、味金刚天女、触金刚天女,法界金刚天女。
珠穆朗玛五仙女
藏语称“策仁切阿”,意为长寿五姊妹。藏族神话传说在喜玛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上居有长寿五仙女,
名叫札喜策仁玛(祥寿仙女)、廷及协桑玛(翠颜仙女)、米尧罗桑玛(贞慧仙女)决班珍桑玛(冠咏仙女)和
代嘎尔卓桑玛(施仁仙女)。她们依次为执掌福寿、先知、农田、财宝和牲畜之神,其中翠颜仙女为珠穆
朗玛峰的主神,故此峰又名“翠妃雪峰”(藏语称岗童婷该莫),居五仙女之首。据传这五仙女还是藏
传佛教噶举派(白教)所供奉之五尊护法女神。
长寿三尊
藏语称“策拉南松”,指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白度母和尊胜佛母,为佛教密宗中之三位长寿本尊。
喜金刚
又称“呼金刚”,为佛教密宗无上部一本尊名。喜金刚造型有二十四只手臂,其具双身者为双身喜金刚
大威德
又称“怖畏金刚”,或作怖金刚,藏语称“久谢”,为佛教密乘无上瑜伽宝生部之本尊佛。据传为文殊
菩萨化身,以凶暴威猛的姿态慑伏一切魔障。其形象为单身者,称独雄大威德金刚,又称独勇能怖金刚
。其形象为双身者为双身大威德。其造型为九头,代表九种镇压阎魔王的经咒,三十四臂左右各十七手
,代表菩萨成佛三十四路,十六足,压阎王十六城,裸体,拥抱明妃罗浪杂哇,像下踩一牛,牛下仰卧
一男人体。为藏传佛教格鲁派所修本尊之一。又因大威德多系双身裸体,也被一般人误称为欢喜佛。
十一忿怒明王
佛教称密乘坛场中现示威猛形相的护法神为忿怒明王,有十和十一之说。所谓十一忿怒明王包括:妙损
、阎魔敌、无敌、马头、甘露漩、欲帝、蓝杖、大力、不动、顶髻转轮和地下金刚。其中马头明王(又
称“马头金刚”),据传为观音菩萨之化身,故多有所见。
大密九尊马头明王
藏语称“当增央桑拉”,为藏传佛教宁玛派一本尊。
一切九尊诸神
指不动佛九尊、大密马头明王九尊和长寿佛九尊。
噶当四本尊
藏传佛教噶当派所修习的四位主要本尊佛,即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不动佛和圣救度佛母,藏语合
称“噶当拉希”。
四大天王
俗称“四大金刚”、“护世四天王”,佛书称为“四王天”、“四天王天”或“四大王众天”,是镇守
四方的药叉大将。藏语称作该钦日希,凡藏传佛寺皆将四神像绘于大经堂门外两侧。东方持国天王(藏
语称“玉科松”)脸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藏语称“帕吉布”),脸蓝色,持宝剑;西方广目天
王(藏语称“剑米桑”)脸赤色,持蛇绳套及宝塔;北方多闻天王(藏语称“南推色”)脸黄色,持宝幢及
吐宝兽(犹鼬)。
八护方神
保护四面八方之神。佛教神话传说无量宫外之八塔中居有八护方神,保护着四面八方。他们的名称及形
象是:东方帝释天(大自在天),白面,手持金刚,坐骑大象;南方焰摩天(阎罗),青面,手持颅杖,坐
骑水牛;西方水天(水神),手握蛇绳,坐骑水怪;北方夜叉(药叉),黄面,持杖骑红马;东南方为火天
(红火神),手持净瓶念珠,坐骑白山羊;西南黑罗刹,手持宝剑,坐骑起尸;西北青风神,手持飞幡,
坐骑鹿;东北白自在天(小自在天),手持三尖剑,坐骑大鹏。并说以上各神均饰有各种庄严,居于塔之
左方,明妃从左侧拥抱。
十护方神
即:帝释天、焰摩天、水天、药叉、火天、罗刹、风天、部多、梵天、地母。
十五护方神
十护方神之外另加近释天、象鼻天、日天、月天、净心天。
八大天
藏语称作“拉钦杰”,系指大自在天、帝释天、梵天、遍入天、欲自在(他化自在天)、象鼻天(毗那夜
加)、卜加哩帝和六面童子。原为印度婆罗门教及印度教所信奉的天神,后作为佛教之护法神。其中梵
天、自在天和遍入天又被尊为三天王,为诸天神之首。
誓愿法王
藏语称“丹金却杰”,佛教一护法神名。也称“辛杰却杰”,故又名“阎罗护法神”。
丹金多杰勒化
藏传佛教宁玛派开派祖师莲花生收伏的一护法神名,因坐骑青狮,故又名骑狮护法。
护法五主
藏语称“该保古阿”,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和格鲁派寺院所供的五种护法神。据说是由五种姓佛所变化成
的五本尊化身。即身本尊门乌布扎,功德本尊木乌罗刹,语本尊无二战神,事业本尊白哈尔,意本尊帝
释天。其中事业本尊白哈尔则是格鲁派著名寺院青海塔尔寺和甘肃拉卜楞寺的主要护法神。
十二永宁地母
藏族宗教信仰及神话中的地祗女神名。藏语为“十二丹玛”,简称十二地母,或十二女护法。据传原是
本教神祗,被莲花生大师收伏后,曾立誓要永远保佑藏土,不受异教侵扰。即:金刚遍称地母,金刚岩
佑地母,金刚普贤地母,金刚魔后地母(以上合称四魔女神);金刚独眼地母,贤德明妃地母,刚烈尊胜
地母,白衣龙后地母(以上合称四药叉女神);护佑藏土地母,太一济世地母,丽质冰心地母,翠璁绿炬
地母(以上合称四女医神或四助益母)。
五守舍神
藏族宗教信仰及神话中的神类名,藏语意为“郭维拉阿”,据传经常守护人体而形影不离的神或非人,
共有五种,即乡土神、父族神、母族神、战神、生命神。
护教八部鬼神
藏族宗教信仰及神话中的神鬼名,又称“八部鬼众”、“冥部八众”、“天龙八部”,藏语称“拉森德
杰”,简称“德杰”(八部)。据《舍利弗问经》载为:天众、龙众、药叉、寻香、非天、金翅鸟、人
尽相同。
我记得好像有一本画册,上面有藏传佛教的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图片以及介绍
怙主是什么意思
怙主就是俗话说的保护神,大意是:能做依靠而保护我一生的是佛法僧三宝。
供佛灯的赞偈
「皈依」(念诵三遍)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发心」(念诵三遍)诸佛正法圣贤僧 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施等诸资粮 为利有情愿成佛
「四无量心」(念诵三遍)愿诸有情具乐及乐因 愿诸有情离苦及苦因 愿有情不离无苦之乐 愿有情离亲疏悉平等
嗡啊吽,愿灯器等同三千大千世界,愿灯芯巨如须弥山王, 愿油汁多如周边大海,愿灯数于一一佛前各亮一亿,
愿灯光驱除有顶直至无间地狱一切有情的无明黑暗而现见十方诸佛菩萨刹土。 嗡班则达玛阿罗给阿吽 诶玛吙!
稀奇稀有光明灯 贤劫千尊佛陀等 浩瀚十方无余刹 师尊空行及护法 坛城尊众前供养 父母为主诸有情 愿今生及世世中 亲睹圆满佛净土
无别怙主无量光 依于三宝三根本 尊重谛实之威力 发愿速成祈加持 (念诵三次)
我们将这些自己原始智慧——法身——所化现,无边如虚空的,实质与观想的供养, 云奉上予一切上师、三宝及和上师不二的佛像、佛塔、佛典。
由于发菩提心,布施六道众生,供养实质明灯给上师、三宝、十方圣物,我们累积了无量功德。
惟愿以此功德,五智光明,当下净除:
一切我答应回向功德的众生,一切为我回向功德的众生,
一切别人请我替他回向功德的众生,一切在世或已往生的六道众生所犯过的三昧耶戒! 惟愿三趣众苦当下息灭!惟愿生死三有当下成空! 惟愿一切秽心、障碍净除!惟愿一切不净相净除! 惟愿五身、五智自然生起!(念诵三次)
回向文:(一次)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 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 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 班赞哲雅 阿瓦波达 呢耶所哈
无边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更灭众生苦,天灾人祸劫,悉皆尽灭除。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所有绿度母群里的师兄以及与我相识的师兄们,愿消除所有违缘业障,早日圆满福慧资粮,早成佛道。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堂上祖先,七世父母,过去所杀所吃物命,堕胎婴儿,一切六道冤亲债主,被屠杀众生,意外遇难众生,永离三涂,得生净土。
愿以此功德回向现世父母,六亲眷属,消灾免难,身心自在,一切吉祥。
愿一切过去、未来、现在,未觉悟的众生,无论僧俗、男女、任何种族,种种有情六道众生,见闻听闻心闻者,共同惭愧累世因贪嗔痴所犯的身口意,而至诚惭愧,后不更做!
至诚祈愿:尽虚空法界一切正觉慈悲 威力加持 万源苦众 清净自性 离苦得乐 究竟解脱 灾障消除 祸患不生 天地祥和 世界和平 风调雨顺,国土安宁 社会和谐,家家和睦 人人安康 同生极乐!
南无佛陀释迦牟尼授记师燃灯古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智文殊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至诚顶礼一切见闻听闻心闻者 共沾妙法 法喜充满 六时吉祥 心开意解 走向解脱 成就佛果。
愿一切人以及三界六道众生 见闻心闻者,悉发菩提心,同证悟觉本性,共证佛道。
南无尽虚空遍法界 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尊法 一切贤圣僧 龙天护法 一切觉悟者摩诃萨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535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