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老师圆寂前的入定(南台静坐)

虚云大师圆寂前的最后一刻是什么情况?
公元一九五一年春,虚云和尚一百一十二岁,拟在云门山大觉寺开坛传戒,
适值全国展开“镇反”(镇压***)运动。
全寺僧人一百二十余人,于四月八日被当地乳源县军警包围,将虚云和尚拘禁于方丈室内,
门封窗闭,绝其饮食,大小便均不许外出,
迫令交出黄金、白银、枪械。虚云答以“没有”,
竟遭毒打,打得头面流血,肋骨折断,他干脆阖目不视,闭口不语,作趺坐入定状,
连续四次遭毒打,军警将他从榻上推倒在地,以为已死,乃呼啸而去。
入夜后,侍者入室探视,见老人倒于血泊中,乃扶其坐于榻上,并侍候汤药。
次日,那伙人见其未死,又予毒打,至四月十五日,老人渐渐倒下,作吉祥卧。
侍者以手试其鼻孔,气息全无,手脉亦停,以为老人已死,唯体温尚正常,面色亦平静。
次日早晨,忽听老和尚微微呻吟,并睁开眼睛。侍者见师傅还活着,十分惊喜,
立即扶师起坐,并告以:入定已八天整。
老和尚答道:“我觉才数分钟而已。”
令侍者法云“速执笔为我记录”,乃从容叙说神游兜率天事。
虚云老和尚以一百一十二岁高龄,受此等酷刑,死而复生,仍能入定神游兜率天,足见其禅悟境界之高深。云门事变后,虚云曾撰一联,以抒感想: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有修施身法的朋友吗?请教一下如何修,观想一定是在入定中才行吗?持咒如何念产?灌过顶,但不会修持。
楼主您好,施身法是密法啊,不是谁都有资格指导的,如果不会修就多请教灌顶传法的师傅。
观想和入定没有直接关系,观想是入定前的方法,入定了什么都没有了哪里还有观想啊!观想是求“止”,止后才有定。建议看南老师关于观想的方法,先想后观,想就是想象影像,观是到达意念专一时,那个想象的图像忽然清晰呈现在眼前。
念产是什么?我没听说过。持咒要心咒合一,如果在观想就把意念放在观上,如果不观想就把意念放在咒上,达到只有咒这一个念头。
楼主是刚开始修行的吗?如果是的话,建议千千万万不要随便修行,可以先明白修行的路线方法,再去实践,不然只是徒然走错路而已。一定要看南怀瑾的如何修证佛法,定慧初修,列子,南禅七日,把基本的搞清楚心里就有数了,密宗和念佛不一样,所以先要高清楚密宗的特点,如何修才不会着魔。
得道高僧在圆寂的时候,肉身都会化作一道彩虹,这是真的吗?
得道高僧在圆寂的时候,肉身都化为一道彩虹这个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虽然后人看到过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说法,而且谣言这种东西一传十十传百,越穿越玄乎越传越没理,所以说,这种东西要么就抱着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的态度或者抱着听听就好的态度去看待这件事情就可以了。
众所周知,每一个而得道高僧圆寂的时候都会有一颗舍利子生成,虽然这是因为他们长期吃素食而形成的,单但是人们却将这个说为他们得道了的表现。而可以在圆寂的时候画作彩虹的这个说法的源头时因为一个名叫阿琼堪布的人首先做到的,先撇开他是不是真的不说,我们先说一下这个谣言的展开的源头:
在一开始的时候,这个叫做阿琼堪布的憎人先是在一九九二年的时候开始进入一种长时间的特别的奇怪的状态,根据他所收入门下的弟子所介绍,阿琼堪布是进入了一种入定的状态,而这种入定的状态是只有修行到大圆满的高僧才可以修炼的,是当他们修炼到很一种很高的境界才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而在一九九八年下半年的时候,在阿琼堪布修炼闭关的禅房附近,发生了很多的令人不解的奇异现象。先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了一只浑身雪白的小鸟,而这只鸟安济宁的不得了,虽然说有的时候它会飞到高僧房间内,但是每当有人进去的时候它就会盘旋在屋顶上面,直到过了七天之后,高僧圆寂了,这只鸟才离开。
但是很多东西我们都应该抱着一种或宁可信有不可信其无的看法去看待,毕竟万一是真的呢?
南怀瑾老师讲“入定与出定”
南怀瑾老师讲“入定与出定”
三禅“离喜妙乐”,离喜即离心境上的喜悦,只有定境之乐,浑身十万八千个毛孔无处不乐,故大乘经典说菩萨内触妙乐,然后才可舍欲界粗触之乐,不到达此地步,休妄言无情色之欲。要知此欲界中众生,哪个不是因欲念而来的?
中国人综合经验,谓三禅为脉住(这在佛经上是看不到的)。心脏脉搏接近停止了,此与瑜伽术之勉力使心跳停止不同。后者是用妄想之念力控制,使之停止,而三禅是妄念不起,自自然然地就达到的,此是大关键,不可不察。 故访道要有眼光,世俗以为有道者,其实此道非彼道。
脉虽住了,然身上暖寿不减,到三禅后,出入息停止,渐渐心脏脉搏接近停止了,但全身暖而柔软,连筋骨都软化了(此时不可碰它),如婴儿之体,如老子所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即如婴儿之体,内触妙乐,可以返还童真天地的境界。
《习禅录影》
-----------------------------
“眼耳身三二地居”: 前五识如果以禅定的境界来讲,进入初禅的时候,鼻、舌两种识还有轻微的作用,到达二禅以上,就完全停止作用;而眼、耳、身这三种识,二禅还有作用,三禅以上就停止了。
道家在静坐中要打通任督二脉、奇经八脉;密宗要打通三脉四轮,都是为了要进入初禅的准备。这些气脉打通以后,才可以在定中达到停止呼吸。 怎样才算真的停止呼吸呢?我们可以把灯草或鸡毛,放在入定的人的鼻子前面,灯草与鸡毛都不动了,才算是真的停止呼吸。
在定中停止呼吸,并不死亡,他与死亡最大的区别,就是身体非常软而带温暖,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修道的人,要恢复到婴儿的状态,婴儿就表示柔软。一般没有实际修证工夫的人,误把入定中停止呼吸的现象,当做死亡,这一类公案很多。
《禅学讲座》
-----------------------------------------------
真正入定的人不会冷的。所以真正入定了,暖是存在的,寿当然有,所以真正一定,三大阿僧祇劫、起码定个几十年,这个肉体摆在那里,身上还是暖的,还有温度的。不过同我们现在的体温不同,这是真的!他绝不同于死人的那个肉体--他是暖的,有寿命存在,不吃不喝几十年甚至更多年都没有问题。因为识不离身,他的阿赖耶识还在这个身上。
所以《八识规矩颂》中说的“眼耳身三二地居”,鼻、舌二识暂停,眼识、耳识、身识都还存在,此为“眼耳身三二地居”。入定的人拿前五识来讲,舌识--嘴巴不说话了,当然你们现在打坐还咽口水的,这个不算入定。到那个时候已经是口水不需要咽,津液是直接下降通全身的脉管了,不需要舌头动了,所以是舌识暂停作用。 鼻子的呼吸暂停,但不包括毛孔的呼吸,毛孔的呼吸还是轻微存在,只是鼻子的呼吸暂停。
这个问题,在我们讲到《八识规矩颂》的时候已经提起你们注意了。现在这里说“岂不经说识不离身,既尔如何名无心位?”既然是这样,怎么叫做无心位呢?因为识还存在。换句话说,现在提的问题是:真正入定是有心还是无心?应该说,入定是有心入定,不是无心。那么我们大乘佛法同一般中国禅宗所讲,真的得了道入定的无心,有个道理——无妄想心,并不是讲无真心。所以你们学禅的看了《六祖坛经》,六祖说:吾宗以无念为宗。但是,六祖对无念两个字有个解释,“无者,无妄想;念者,念真如”——这是无念为宗。“如何名无心位”是指这个道理。因此这个地方尤其你们下面在专修的人更要注意,下面两句话特别重要:
“彼灭转识,非阿赖耶。”
真正入定的时候,是灭除了一切动相的转识,阿赖耶识这个功能当然存在在这里。入定的时候,念、一切的转识,六、七、前五识,甚至阿赖耶识一部分的功能都宁静下来,不得轮转,但是阿赖耶识还是存在的。
*****
“眼耳身三二地居”,眼识、耳识、身识(身体的感觉、感觉到有身体)这三个是“二地居”。怎么叫“二地居”呢?第一地:五趣杂居地。地狱、畜生、恶鬼、人、天。阿修罗包含在天里头。天人与我们世界不同,可以说是外星球另一个世界的人;天人同我们人、这个地球上人类,乃至畜生、恶鬼、地狱同属第一地,叫“五趣杂居地”,普通的凡夫。
那么我们人,当然在“五趣杂居地”以内的。当然有眼睛、耳朵、鼻子(呼吸)、舌、身前五识都有。如果到了初禅的境界,初禅就是“二地”了,超过了“五趣杂居地”到了色界天的初禅天了。这个时候,鼻识、舌识两个不起作用,只有眼睛、耳朵、身体三识还存在。怎么讲法呢?入了定的人、初禅的人,呼吸没有了、停止了,所以鼻识不起作用了。嘴巴当然不吃东西,连口水都不咽了。你们初学打坐的还在咽口水啊咕噜咕噜的,到了真正入初禅定以上,连口水也不需要咽了。那么呼吸自然停止了,鼻、舌两识不起作用了,不是没有哦,潜伏了、不起作用了。只有眼识还存在、耳识还存在,所以入定的人,你叫他,有时候听不见。你拿引磬,这个引磬“叮——叮——”这么一敲,他就可以出定了。
有时候定了自己出不来的时候,你们学打坐的注意哦在家里。万一瞎猫撞到死老鼠的时候,你们在家偶然入昏沉定,出不来定了,就拿着这个东西,(提前)吩咐(好)旁边人千万不要碰你身体,千万不要碰,更不能摇动。那么,就拿这个引磬,在耳朵边上慢慢地敲,慢慢地敲,他就会出定了。所以这个叫引磬。也就是通“官印阀门”,是什么道理呢?讲物理的道理,这是中国的医学,中国道家“耳通气海”,所以“官印阀门”效果大,其理由如此。拿物理的、生理的道理,“耳通气海”。那么这是附带告诉大家的。
所以“眼耳身三二地居”,这眼、耳、身三个识还都存在。如果超过了二禅以上,那前三识也慢慢退化了。所以真得眼神通的不是这个肉眼了,所以叫“天眼通”,不是这个肉眼。得天耳通也不是这个耳朵了。所以你们注意啊,你们一般打坐修道的,这个眼睛闭起来打坐,实际上脑神经没有休息。脑神经属于什么?身识。脑神经没有休息,在昏沉境界里头看到什么,自己以为是眼通,你还正在眼识那里玩呢!哪里是眼通哦!那是神通的兄弟,叫做神经。千万注意啊!有时,打坐觉得耳朵边上有菩萨跟你讲话,教你什么,也是耳神通的老弟,也叫做神经,不要搞错了。换句话说,在这个时候,前三识没有离开。所以入定,我们讲唯识这个识,你们注意哦,千万注意!要记得! 识是三种东西一定连在一起的,心物一元的道理:暖、寿、识。暖、寿、识三样连在一起的。
所以真正入定的人,刚才为什么告诉大家,吩咐家里人真正入定的时候不要碰呢?真正入定了,身体整个的骨节、整个的经脉,软得跟棉花一样、跟面粉一样的。你就拉拉他的手,算不定把手拉出来一丈多长,因为这个柔弱无骨了。所以入定了以后,他身上的温暖、温度,低温,没有退的。甚至温度还有高温的。你看到很低的温度,摸到还有一点暖,可是你拿别的东西,拿物质的东西一接触到,假定你用个小茶壶,放在他身边,肚子、胸口这么一放,算不定过了个把钟头,那个茶壶开水会滚起来了。生命活着,暖气永远存在的。死亡就冷冻了,就僵硬了。所以暖气在的时候,生命在,它一定有暖,有暖气在就越来越柔软。所以我们晓得, 经典上有时候翻译,善行功德到了,“软地”,又翻译成“柔地”,那么我们讲教理的人啊,“软”的解释啊,这个恶业轻了叫做“软”。实际上“软”也讲真正功夫的境界,禅定功夫证到了,这个肉体你不要练什么武功、不要修什么气脉,它自然柔软,越来越柔软。
那么说“暖”一定存在。寿,凡是暖、没有冷却以前、没有冷冻以前,它生命仍然存在的。所以真正入定的人,纵然一定八万四千劫,乃至于说十二万年,他只要体温还存在,他并没有离开;第八部分的阿赖耶识没有离开过身体。
那么这里又有人要问了,道家所说的出阴神、出阳神,那是第几识啊?这里是个问题,你们去研究研究看。有没有这回事?那是第几识的作用?第几识带什么作用?第六意识带质境。出阴神是第六意识带质境;出阳神不同了,假定修到了,几乎近于佛所说《楞伽经》佛法所说的“意生身”的境界。等于“意生身”的境界。所谓“意生身”的境界呢?报身、化身两个合在一起的。这都是实际的功夫。
所以暖、寿,暖寿存在,识的作用就在那里。识,这个要注意。这个是“眼耳身三二地居”,这个作用。
《唯识与中观》
-------------------------------------------
憨山大师入定后,叫不醒他也喊不醒他,最后是靠引磐才能出定,这又是什么道理呢?你们现在也学了一点佛法了,也要买把磐,作个准备,万一什么时候会需要,也能帮助人家,否则,人家告你麻醉,告你引导自杀,你还要去法院,还要消灾呢!不过,我想你们是不会入定的,你们那是五漏之身,是个漏得一塌糊涂的破房子,怎么会真正入定呢?
如果真有人打坐入定了,千万不要摇动他,否则,他出定后身体会受伤。中国古代的《神尼传》里有很多这样的记载。比如说,徒弟不知道师父入定了,拉师父的手叫师父起来吃饭,结果手像面筋一样越拉越长。当然,放开以后,手还会自然收回去,但是出定以后就受伤了,不过,这是可以治的,重新入定后气脉还可以重新转过来。
还有一个故事,是唐朝时候的事。有一位禅师是修水观的,徒弟去看师父打坐,结果看不见人,只看见房间里一池水,徒弟好奇,就往水里丢一个小瓦片。师父出定后身体就有问题了,于是问徒弟:“我刚才打坐,你来看过我吗?”“我来叫师父吃饭”,“那你做了什么?”徒弟回答:“我见都是水,就丢了一个小石头进去。”师父吩咐徒弟说:“我再打坐入定,你把那块石头捡走就行了。”这样以后就没有事了。
这时,色身的四大、气脉都已经转变了,这些人修行都是很有功力的。那位禅师进入水观境界的时候,已经没有身见了,我就是水,水就是我。所以看不到人,只有水。所以说物可以变心,心也可以变物。《神僧尼传》中记录的很多高僧尼姑都很了不起,隋炀帝的父亲杨坚,就是神尼带大的。除了水观外,还有人作树观、入“树观定”以后就变成树了。另外,修光明定的人作火观,入火观的时候人就看不见了,只能看见一团亮光。如果在房子里打坐,房子也不会烧,只是房子也看不到了,只见到一团火光。中国古时候这种记载很多,有人以为着火了,跑去救火,到地方才知道没有起火,只是有人入定了。但是这个火观的火也真能烧起来哦!
再比如说,大阿罗汉有神通,但平时一般不会示现给大家看,等他现十八变给你看的时候,说明他快要死了。十八变就是左边出水右边出火,或者左边出火右边出水,身体下面出水上面出火,或者下面出火上面出水。他会把虚空变成实体,实体变虚空,可以在虚空中行、坐、飞行,等这些示现完了以后,就一阵火光走了。这些大阿罗汉走的时候不用柴火,仅用自己的三昧真火就可以燃烧了。所谓三昧真火,就是说在定中,他调动火大把自己焚化了。如果他调动的是水大,他就会变成水了,如果调动气大,就会变成风了,如果调动空大就会空了,没有了。这些佛法都需要实证的,没有那么简单。有的修行人走的时候会化成彩虹,这种情况与上面讲的差不多,不过道理不同,境界又不同了,这就是所谓百千三昧。
有时候,我们身体一边是冰的痛苦,而另一边却在发烧,或者下面寒上面却发炎。我们的情绪有喜怒哀乐,我们的身体每分每秒都不同,都在变。如果你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思想、身心,那就是很大的定力了,很难做到哦!这个定与前面讲的定又不同了。大家不要以为打坐、念佛、拜佛就是修行,不要以为懂了理论就是修行,那样的话,你连修行的影子都没有呢!所以我常说,只有两个人是真修行,一个死了,一个还没有投胎。所以研究教理固然重要,但光研究教理而不修行也没有用。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南怀瑾老师:修行如何做到一心不乱真入定
“顽空定”的念佛法 当年我在大陆喜欢跑庙子,杭州一带的寺庙都熟得很,认识很多和尚朋友。像杭州的花坞,在当地也算是著名的风景区,密布了大小庵堂。很多富贵人家的小姐出家,或是带发修行,都集中在这一带。一个尼姑一个庵,顶多两三个姊妹朋友住在一起,像个公馆,生活不靠化缘。里面布置得窗明几净,格调优雅,不准闲人随便进去。 就在杭州灵隐寺旁的一间小庙,我同一个和尚交情很好。有一次,我问他有没有好办法,可使念佛或者打坐容易入定?和尚说:有啊,但是我不能教你,因为当年学的时候,在师父面前跪着发过誓,这个法不能讲的。我说那跟外道有何不同?他连忙说,不是不是,不能讲是因为你根器好,教你这种法,怕耽误了你。这位和尚太爱护我了,这些话等于替我戴高帽子。我说算了,你别把我看得那么高,我这个人人小、眼小、鼻小、心更小,成不了大事,你就将这小法教给我;况且大由小做起,积小自然成大,何必藐视小法呢? 最后这位和尚朋友拗不过我,只好脸色一正,很严重地说,这叫顽空定,虽能得定,但等于冥顽不灵一样,类似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年跟外道所学的无想定,不能随便教人,现在既然你这么讲,教你无妨。于是慎重地上香供养,我也跟着在佛前顶礼磕头。然后要我坐在佛前盘腿而坐,我说这干嘛?他说打坐念佛。怎么个念佛呢?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声音在体内由头顶往下沉,每个字音稍稍拉长。南——,念南时声音开始感觉下沉,身体放松;无——,更下沉,更放松;如此,阿——弥——陀——,接连下来,到了陀声音差不多降至腹部。然后,佛——(以两唇轻而松作呼音),有如放长气一样,由腹部放下去。这一放,放到地下,放到十八层地狱,放到地藏王菩萨那里,一路直透下方世界,无比虚空之处。 我一听,认为有理,便依法行事,照念不误,不消一会儿,便达忘我之境。此法虽是顽空定,当时这位和尚认为不可以传人,但后来我倒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尤其有益于现代人常患的高血压症。现在他人已涅磐,我就代他转做功德,告诉大家作为助道法。 依此法修行,万一念到佛字时,觉得声音和气沉下去又溢回来,那便重新再来,反复练习,直至意识澄清平静,然后再以一般方式念佛。那么,这样念佛能否达于一心不乱呢?还不能。
南怀瑾能入定几天,嘴上挺能说,不知可有人证实他能入定几天不吃不睡
严格的说,没有人能证实。因为没有人有条件住在南家不离开。再说,监视者也要睡觉,在其睡觉期间,也无法得知被监视者是否进食。
如果是科学试验,会把南请进密封的玻璃房中,上下左右前后都装上探头和各种试验仪器,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监测。这样的结果才会令人信服。不过,你认为谁会接受这样的监测?没人会为了某个素不相识人的一个好奇心,就去接受这类试验的,对不?
南氏是否能长久入定,与旁人真的无关呢。你管他做怎么呢?
中国历史上,确有统制者为杜绝邪门歪道而大开杀戒的作法。五台山南山寺有一个和尚,在大清国时宣称自己可以入定七天,被当时统制者活埋入土,七天后挖出来,仍然活着。这件事是五台山导游指着一座和尚圆寂塔给游客讲的。该故事是否真实可信,俺懒得去查资料,你听着玩玩儿吧。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552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