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层次(念佛层次与四果罗汉的对应)

十八层地念佛还有用吗
在佛教中,念佛是修行的方法之一。十八层地念佛是指通过念佛修行,依次达到十八个层次的境界,以实现解脱和超脱的目的。虽然十八层地念佛并不是所有佛教派别都采用的修行方法,但它仍然被许多信徒奉为重要的修行方法。
念佛修行可以帮助我们在思想、情绪和行为上达到更高的境界,也有助于净化心灵,使我们更加内心平静。虽然有些人可能认为十八层地念佛已经被淡化或不再流行,但它仍然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修行方法,能够帮助信徒达到自我提升和超脱的目的。
念佛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念佛当然有最高境界。
念佛的境界次第就是:
念出声音
默念
忆念
见佛或佛像
确定自己在哪一劫见到的是哪一尊佛
直到确定所见到的佛陀是那一尊,自己当时什么情况的众生,这就是念佛的最高境界
念佛最高境界?
念佛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心不乱。佛说阿弥陀经中对此有明确的叙述:“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念佛功夫成片
明证法师:什么叫念佛功夫成片
念佛功夫成片:念佛有三个层次,即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功夫成片可往生凡圣同居土;事一心不乱可往生方便有余土;而理一心不乱则可往生实报庄严土。净土除此三土外,还有常寂光土。常寂光土,唯佛住,余者皆不能住。
功夫,指念佛已有一定成效,已可使妄心安住于一句佛号,如持名念佛;或安住于佛之庄严形相,如观相念佛;或安住于极乐世界之依报庄严,如观想念佛;或安住于无形无相、无名号之佛,如忆佛念佛(即《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之根大圆通法门)。功夫成片,有成小片,成大片,成全片之不同。成小片,即在固定时段,如早晚课各一小时的念佛中,心不散乱,余时则不能保证。成大片,即不但在固定时段,其它时间如工作,学习,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也能念佛,心不散乱,只是有些情况下还不能确保,如与人谈重要事情时,在专心操作计算机时,遇到突然事情时,或在重病之中等。成全片,即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遇任何事都可念佛,不昏沉,不夹杂,不间断,乃至在睡梦中亦可念佛;很少做梦,即使做梦,也与修行和念佛有关,已接近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多属欲界定。而事一心不乱当在初禅之前的未到地定,甚至在初禅以上,极乐世界之方便有余土,皆是具事一心不乱功夫之念佛人所居。然以上仅就禅定功夫而言,往生西方之品位还有种种其它因素,不可一概而言。比如功夫仅达未到地定,然由忆佛念佛转而看话头,参话头,乃至起疑情,疑团打破而明心见性,虽未证到初禅,却可上品上生,由阿弥陀佛愿力加持故,到极乐世界即成初地菩萨,顿超十行、十回向二十或二十三个位次,解脱功德相当于慧解脱阿罗汉,必在实报庄严土。
持名念佛的五种层次如何念佛
◎散心念佛:知道自己在念佛,一边念佛,心里还是有一些妄想和杂念,杂念还满多的,但心里知道自己是在念佛,许多人把念加上口字成为念,好像对又好像不对,如果没有用口念,默念算不算念佛呢?应该是算,散心念有出声念与默念,出声念用口,默念用心。事实上念佛的念是念念不忘的意思,每一个念都想着佛,都跟佛相应,这才叫念佛。◎专心念佛:心无杂念妄想,不断的在同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上面,每一句每一字都清清楚楚,没有妄念,如果有妄念,马上高声、大声念佛,用耳根听到自己细细的声音,也注意听大众的声音,渐渐地妄念就会消失,自我执着心也会慢慢减少,烦恼也会慢慢平息。念佛就能念得非常舒畅、没有阻碍。这种舍己从他的态度是修行的基本态度,也是消除业障的好方法。◎一心念佛:念佛念到不念而自念,念念相续,继续在念,不管有声无声,心里有佛号或没佛号,都没有离开「阿弥陀佛」的佛号,白天念、晚上念、走路念、吃饭也念,有时候佛号在口中或心里,但有没有念出四字或六字佛号,己不是重要的,而是心不断的都在阿弥陀佛的佛号上。◎无心念:这己经开悟了,不管心中有无佛号,念念时时处处都跟佛的悲愿与智慧完全相应。禅宗叫开悟,净土宗叫亲见自性弥陀。快速念佛止静后,还是继续不断的默念,虽然这时已经没有人在念,但要记得刚才大众念佛的声音,心里继续不停的念,不要分心或打瞌睡。如果默念时,心里妄想很多,那就要数数念佛了,念一句佛号数一个数目字,从一数到十,念十句佛号,数到十以后,再从一开始,念一句佛号数一个数目。如此反复的知道自己在念佛,知道自己在数数目字。如果快速念佛停下来以后,心还是非常集中的、稳定的快速念佛,就不用数数念佛。
如缘老和尚于阿弥陀佛圣诞日为四众弟子开示:如何念佛今天下午我还讲如何念佛,因为大众念佛还不明白这一法门的殊胜,也不明白这句圣号的真实意义,正信生不起来。整个佛法,不离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净土法门至简易,至直捷,至圆顿,横超三界。三根普被,一生成就,速证菩提,不可思议,难信之法。净土法门,唯有持名念佛最为方便。一句圣号全体佛果,广大无边,量同法界十方虚空,悉皆包容。十方诸佛皆以此门出。华藏龙世界的法身大士、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普贤菩萨是表行持法门。菩萨念佛方法是自念自闻,摄六根不乱。《楞严经》上有四句话,是文殊菩萨讲普贤菩萨的修持方法,也是大势至菩萨的法,观世音菩萨的行。《楞严经》上的四句话是: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这是讲念佛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心闻方法,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声音,念着要听,从心上念,耳朵听。普贤菩萨念佛是自念自闻,念佛的声音能振动十方,能生于大因力。大因力是什么呢?是因地修行是他的大愿心,大勇猛心,大志向。所以口念着,耳朵听着,声音能洞彻十方,因为他有这种大愿力,自念自听,是菩萨的行持,他的声音融贯十方。“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初发心学佛的人,达不到这个标准,得不到圆通,你的声音也不能洞十方。闻声在心,自念自听,逐渐功夫上升,必须有大的愿力,才能念好这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大愿力,产生不出大定力,有了大定力,才能念好阿弥陀佛,念念与佛相应。
要时时保持一心念佛,就在道上,散乱心念,没有定力,心不在道上。要一心办道,在这个道上,功夫才能逐渐上升。所以在念阿弥陀佛时,个人有个人的念法。齐声要统一步伐,人多念佛要敲木鱼,敲引磬,齐声念佛,不可思议。个人念好处也很大。出声念佛的能形成一种振波,不能愤怒的念,忧愁的念。必须无我的念,才能功效大。如果心烦恼念,心里在紧张状态下,周身脉结在收缩之下,这样念佛不能打开身上的个个结,念佛首先打开顶门,其次是打开喉轮,逐渐从上向下打开全身业结。这样念佛会念了,功夫才能上的快。
念佛声音,它是一种振动作用,必须持之以恒,声音保持有节奏,一口气一口气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四字都可以,念时要把身心忘掉,耳能听到自己念佛的声音,而不住声相,要心气相合,无有我相。一般初发心念佛的人,没有功夫,念佛都在嘴上念,声音再好,不是真功夫。有功夫念的人,声音发自丹田,从小腹发出。声音宏亮,能振动空间,无论怎样念,口也不渴。没功夫只是嘴念,效用不大,力量小振动不开,这是功夫上的事。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558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