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精神原则(10大精神)

改善十大精神是什么
改善的10条基本精神:
1.舍弃传统作法上的固定观念。
2.提出不能做的理由,还不如去思考做的方法。
3.不可辨解,首先要否定现状。
4.不要太要求完美,只要有50分就。
可以开始进行。
5.有错误就在当场立即改正。
6.改善不要花金钱。
7.没有遇到困扰,就不会产生智慧。
8.真因追求,问五次为什么后才考虑方法。
9.一个人的灵感抵不过10个人的智慧。
10.改善是永无止境的。
阻碍改善的是十个壁垒
1.不求进步,满足现状。
2.只想到自己的事,只做自己负责的工作。
3.不求改变,认为现在做的方法就是最好。
4.只想到不能做的理由,不想到如何避开它,寻求更好的改善方法。
5.没有掌握事实,不去现场了解就断定无法改善。
6.没有前进的愿望,只有放弃的态度。
7.不从自己可以改善地点着手,把责任推给别人。
8.按感觉来判断,从不以DATA来判断。
9.管理项目或目标不明确。
10.上司没有给予更多的肯定和支持。
狼道精神十大经典原则
一分钟了解狼道精神
3.3万 54"
狼道精神
狼道精神,主要阐述的是一种团队合作,分工明确,不怕牺牲的合作精神。狼的特质几乎代表了成功者身上所必须具备的所有特质。
中文名
狼道精神
精神内容
从狼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积极、主动、坚忍、克制、勇敢、顽强、沉着、冷静、自信、执著、果决、专注、热忱、机智、灵活、目标明确、忠诚负责、严明纪律、团结协作、自知之明。在狼的生存哲学里没有“胆怯”“羞愧”,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只要精诚团结、讲究策略。在狼的面前,任何一本励志书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狼就最好地诠释了什么是“100%执行力”,什么是“积极的心态”,什么是“机智灵活”,什么是“忠诚负责”,什么是“高绩效团队”......
十大军事原则是什么?其精神实质是什么?
十大军事原则是毛泽东1947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原则。
十大军事原则全文593个字,毛泽东用精辟的语言,把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原则讲得清清楚楚,既易懂又易记,全然不同他的对手蒋介石那样长篇大论,莫衷一是。人民解放军灵活运用十大军事原则,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瑰宝,并最终依靠这一瑰宝,彻底打败了八百万国民党军队。
从十六字诀到十大军事原则,标志着人民军队战略战术理论的日臻完善,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①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②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③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④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
⑤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⑥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⑦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⑧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⑨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⑩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十大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大精神的具体内容是
长征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雷锋精神 西柏坡精神 延安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奥运精神 抗洪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 大庆精神
中国妇女十大精神的内容是
1.热爱家庭2.爱老公3.爱孩子4.孝敬父母5.爱做家务6.会做饭7.与邻居和睦相处8.待人和气9.不乱花钱10.不乱搞社交
与精神病相处的十大原则
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病情不同,家属在与患者相处时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区别对待,才能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1.兴奋躁动的病人。对这类患者语气要平和,以安抚为主。不要对患者施加压力,否则会更加激怒患者,正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那么患者也会产生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另外,对患者进行批评或指责也是不可取的,实际上也是无效的。
2.幻觉妄想的病人。对待此类患者既不能过分关心,又不能冷眼视之,要防止患者提出极端要求,如:某女性患者存在言语性幻听,称邻居骂她是“破鞋”,对此患者非常气愤,家人为了显示对其关心,也表示气愤,结果患者反复要求家人找邻居打架。
3.抑郁自责的病人。对待此类患者要态度和蔼,耐心解释以减轻心理压力。家属在了解病情询问患者时可以用问候或提问性的语言,如“你今天心情好吗?”或“你今天心情怎么样?”尽量避免暗示性提问:如“你是不是今天心情不好?”这样会产生误导,不能得到患者的真实情况。如果病人对疾病过分担心、忧虑,要淡化“病”字,以减轻焦虑抑郁的情绪。谈话时多鼓励少打断,尽其宣泄,适时表示同情和理解。
4.反复要求自杀的病人。对待此类患者除态度和蔼外,语言表达也要明确,要敢于和病人讨论自杀,主动涉及症状,不要怕刺激患者。让病人知道家人非常理解患者目前的心情,告诉病人采取自杀行为结束生命将会给家人留下更大的痛苦,是自私的表现。同时,还要加强看护、检查周围环境的安全情况,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5.敏感多疑的病人。对待此类患者要以反复劝说、反复解释或给予适当的保证为主。由于敏感多疑属于一种人格特征,是能够接受劝说的,但不会持久,类似的疑心还会反复出现。因此,要对患者不厌其烦地解释。同时,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讲话时应尽量不要回避患者,甚至要有意识的让患者听清楚,这样可以减少病人的误解。
6.易激惹的病人。对待此类患者要注意谨言慎行,不要激惹病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常常受幻觉妄想等症状的影响,使其心烦、焦虑,从而继发出现易激惹,家属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让病人知道他的感受是真实的,对此表示关心理解,对症状本身不予反驳,也不予辩解,家属在与病人相处时应采取主动回避,投其所好,连哄带夸的原则。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564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