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静修大圆满(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收录在哪本书中?)

关于文殊院皈依的问题
皈依主指三皈依,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皈依者需要及其坚定的信心,不是说皈依了有师傅、有法号、披个袈裟、穿个僧衣就是了。皈依修行需要受持众多戒律,活佛所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对于我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真正的修行不是电视中见到的生活多么美好,每天习字练武,没有那样的事情,真正的道场日常的功课,劳作时非常繁重的,所以在皈依前一定要想想,我们为什么要皈依,如果仅仅执着于苦苦修行几十年能够成佛往生的念头,只会陷入我执,哪怕修行亿万劫也无法成就。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泷湶寺佛卡流通处】
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 。 请问有此内容吗?
这是密法,是法王如意宝传承的大圆满法,需要得过灌顶才能修持。
法王如意宝四句祈祷文是什么?
法王如意宝祈祷文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殊胜的四句祈祷文是法王如意宝在五台山取出意伏藏《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后,两位弟子祈请法王为这个极为殊胜的伏藏所造的传承上师祈请文中的四句。后来,丹增活佛祈请法王所造的《法王如意宝上师瑜伽修法仪轨》里也用了这个祈祷文。这也是法王的四众弟子最常唱诵、也是最有感情的祈祷文。
就我个人而言,这四句既是祈祷文、也是心咒、也是佛号、也是修法仪轨。高兴的时候,它是我抒情的表达;痛苦的时候,它是我的安慰和鼓励;低落的时候,它是我振作的力量;碰到危险的时候,它是我最常想起的依怙;无聊的时候,它是我哼哼唧唧的小曲儿;就算堕入地狱,它也是我唯一的指望;看到美丽的事物,或者享用任何物资,它都是我的供养词;人生的每段遭遇,它都是我获得加持的唯一源泉;每当人们碰到状况,问我念什么经咒效果来得最快?其实,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万能的四句祈祷文;就像你们平时去商场超市,总会有个背景音乐不间断地重复,这四句祈祷文,应该就是我生命背景中不断回响的主旋律;因为我的一切,哪怕此时此刻生起最微小的一个善念,都是因为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
文殊大圆满基道果无别发愿文有什么感应
那实际都是大圆满彻却法的窍诀,如果修大圆满的话非常有用,可以开悟见性。功德无量无边。
文殊菩萨如何发心,我亦如何发心
阿弥陀佛,大家好,我一直在跟你们说:佛弟子一定要坚持保有虔诚心。虽然现在是末法时代,但是,并不是说就很难成就了。这个是东北的一个女居士,是另一位仁波切的弟子。她就是对她的上师非常的虔诚,非常的有信心,于临命终时,显现这样的大圆满成就的瑞相。我以前说过,在末法时代女众是很容易成就的,关键是要有真实无伪的虔诚心。
现在,我们马上也是要到五台山朝圣了,也有不少的弟子们发心前往,你们的虔诚心和发心怎么样?这一次我们都是要好好地为了利益天边一切的众生而发心。就是“文殊菩萨如何发心我就是如何发心!”每一个人都是要有这样的清净心!这是真实的成就的种子。
所谓的虔诚心,就是一定要坚定地相信,文殊菩萨的悲心和力量的加持能够成就我们一切善的所愿。其实,文殊菩萨与诸佛是无二无别的,早在久远劫以前已经成佛,只是发愿以菩萨相度众生。文殊菩萨代表的是诸佛的智慧之心,这是所有的众生最需要的。圆满的虔诚心和信心,其实也就是圆满的智慧。拥有文殊智慧的人,不会被世间的小聪明所烦恼。《普贤行愿品》的前面也是首先顶礼文殊菩萨。六度万行的开始就是智慧。善财童子先见文殊而发起殊胜菩提心,之后亲见110位诸善知识,其最终以文殊力而现见如海普贤坛城而宣说《普贤行愿品》。
很多的佛经也是先由文殊菩萨请问,然后佛陀开示,其后众菩萨做集结。从显现上看,文殊菩萨是请法的因,又是圆满的果,其实按照密乘的观点,讲法者,请法者,闻法者,集结者,都是佛陀,同体异相。在世俗谛中这些都是不同的人,而在胜义谛中,佛说:他们都是我。
所以在文殊菩萨面前发愿,实有不可思义之缘起。这样不含任何垢染地具足虔诚心发愿的话,一定能够得到其智慧金刚心的加持,自相续中会种下极其殊胜的种子。
你们看这个女居士也是很普通的一个人,就是因为极具虔诚与信心,得到了这样的成就。她的这些舍利子真实就是大圆满的写照,如果我们是对上师依教奉行,按照佛陀的教言次第修学的话,以我们清净的发心也是一定会成就的。
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有这个自信!清净的发心就是在出离心、慈悲心和菩提心摄持的基础上,为了一切的众生都成就普贤王如来的果位而努力修行。这里要注意:这个众生不只是天边的众生还有眼前的众生。我们不执着众生,也不能把众生给观成一种抽象词语。一定要发愿让众生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利益。最关键的就是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上师是指导者,不同的根基有不同的修行道,所以要听上师的话,自己盲修瞎练的话也是会走很多弯路的。
文殊菩萨的发愿,有[文殊菩萨141愿],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请点击链接查看:文殊菩萨的141愿,教你在生活细节处如何发愿),也有[文殊菩萨10大愿],出自《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1(请点击链接查看:文殊菩萨十大愿),有意乐的道友可以自行查阅一下,这都是文殊菩萨对佛弟子们的实修指导,具信心者以虔敬心常做修习,即身成佛为时不远。
今天说这些,主要是希望大家在出发前往五台山之前要调整好自己的身语意三门,珍惜每一个殊胜的机缘,把握住机会。没能去的人也要在家里观想着文殊菩萨,来同我们一起为了众生而发愿。究竟意义来说,哪里都是密严刹土法界宫,大家没有远近的差别。
愿诸众生都能得到文殊菩萨的智慧金刚心加持与之相应,驱除一切无明垢染解脱大乐,成就普贤王如来之果位。愿我们生生世世都能以文殊智慧成满普贤行愿,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安住于大乐光明之境。
文殊菩萨如何发心,我亦如何发心!
[文殊礼赞]·能海上师译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谁之智慧 离二障云 犹如净日极明朗
所有诸义 如实观故 胸中执持般若函
诸有于此 生死牢狱 无明暗覆苦所逼
众生海中 悲同一子 具足六十韵音语
如大雷震 烦恼睡起 业之铁索为解脱
无明暗除 苦之苗芽 尽皆为断挥宝剑
从本清静 究竟十地 功德身圆 佛子最胜体
百一十二 相好庄严 除我心暗 敬礼妙吉祥 !
[文殊菩萨心咒]
嗡 阿惹吧杂呐德
[文殊开智偈]
大悲尊以极遍智光明
尽除我心愚痴诸黑暗
契经及论教典皆证得
愿赐智慧辩才咸显现
大圆满的见修行果
晋美彭措
如果各种分别念没被调伏,那显宗里所讲的功德也不能得到,我们的心若起执著,那分别念就像毒蛇一样,会变得越来越粗暴。因此对分别念我们应强迫制止,不要有任何思念,应该把心安住在自己的本性当中。
在调心时,将心自然安住,可以现前它的本性。如果依靠分别念来改造,那心的本性永远也无法见到。因此安住的时候不能着急,应当自然安住。比如清净的水面可以呈现影像,但当我们摇动它时,水中影像始终不会显露。同样,心自然缓慢安住的时候,可以显现它的本性。
如果我们依靠勤作和分别念,就不可能照见心的本性。因此,心必须要放松,自己不能担心现在心没办法调伏,或在自心稍微得到安住的时候,就生起欢喜心。像这样的欢喜和担心,就是修行中的一种障碍。
虚空始终没有动摇,这颗虚空一样的心,通过安住或静坐的方法,可以见到它的本性,如果我们依靠各种分别念的狂风,则始终无法看见其真面目。因此对于自己身心的本体,应当像虚空一样安住,而不应该由各种分别念来操纵它。
图片
虽然修寂止有观想文字、佛像等各种教言,比如修大手印的人,首先是不起心动念一心一意地观想白色阿字,但麦彭仁波切在某些大圆满教言当中讲,观想外境的任何相状都不如以心观心为殊胜。如果心自然安住,就会现前它的本性,就像水自然澄清一样,这是一个殊胜的方便法。请勿分辨五根识和意识之间的差别,让心自然安住,也可以说现在六根的显现虽然存在,但不要跟随这些分别念,或者说要将六根同时安住。
意科喇嘛(法界自解脱)的上师是安章珠巴和伏藏大师列绕朗巴,在当代意科喇嘛是位非常了不起的瑜伽士,他在一个教言中开示,修大圆满时,首先必须要六根同时安住,这个窍诀与大手印的教言基本相同。以前安章珠巴仁波切的一些大圆满,比如杰珍大圆满的前行与大手印的修法也几乎都是相同的,按他的要求,在前行阶段必须修持三年的寂止。
六根自安住的方法跟大圆满的窍诀基本上相同,这是在阿赖耶识当中安住,如果没有上师的教言,也不能以此认识法性的本面。这种教言实际上是不分境和有境的一种方便法,也不要分别未来过去而自然安住;这是不分痛苦和安乐的方便法,是对痛苦和安乐平等而住的教言;它也不分寂止和胜观,要同时直断而安住,不要想我现在修的是寂止还是胜观,不要作过多的观察,否则对认识本性也有点障碍;这种教言实际上也是不偏于取舍而安住的教言,也不要想我现在所修的是阿赖耶还是法身,不作这样的分析,总之,自己的心自然而安住。
图片
这些教言在《直指心性》中讲得比较广。这种安住方法,是智慧和意识安住的方便法,也可以说是既不偏于意识、也不偏于智慧的一种教言。不分别伺察而自然安住,也不遮挡六根意识而自然安住,因为在大圆满和大手印当中都没有要求遮挡六根意识。大圆满中经常这样讲:“无分别不用破,分别念必须要破。”帝洛巴也有类似的教言:“显现不会束缚,只有执著才会束缚,我们必须要断除执著。”因此六根自然安住就可以了。
自己的心不要起分别念,身体也不要动,就像毗卢七法的要求那样端坐。身体端直,则脉端直;脉端直则心端直;心端直,则禅定自然会现前。修大圆满本来清净者,也特别需要如此静修。到一定时候,如果自己的境界已相当高深,这时再修大圆满本来清净,不管依坐式修还是睡着修,都没有很大的差别,但在《杰珍大圆满》中指出,初学者的身式非常重要。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没有必要作如此许多的观察。
心起分别念时,不应故意去破它,无分别念也不必故意去建立。全知无垢光尊者说:“前面和后面都不是觉性,那中间哪里还有一个觉性?”因此按照无垢光尊者的教言,无分别念不要故意去建立它。有些学大圆满的人认为,无分别念并非大圆满的觉性,无分别念以后还有一个觉性,这种说法也不正确。安住的时候,心里高兴,起分别念的时候,自心就痛苦,这种执著也是一种歧途。修大圆满的人不应如此,因为你若没有认识本性,无论怎样做都没有什么意义,若是认识了本性,则无论安住还是起分别念,这二者都没有任何差别。
起分别念时,也不要跟随它,就让所有的分别念在虚空中消失而应该法喜充满。我以前在一个大圆满的见歌中说:分别念自然解脱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些人的说法并不符合传承上师的教规。所谓的显现自解脱,是当分别念显现时自己解脱,这是一个显现自解脱的窍诀。必须要同时认识其本性,并不是说先前一刹那的分别念是有法,后一刹那才是法界。
图片
一切分别念显现的时候,知道它是无生无灭无来无去,对此没有任何执著,并依靠一个正知正念来护持,如此显现就安住于当下的本性当中,并认识它,这就是密法中最深的一个境界。麦彭仁波切说:“我们首先需要具备一个坚固的见解,之后是稳固的修行,见和修不能分离,然后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不取舍的行为,这就是密宗的深道。”
有些人特意去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有特意去想修行的这种执著,这也是无勤大圆满修行上的一种障碍。荣索班智达在《入大乘论》的大圆满窍诀中,也是讲过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无垢光尊者也讲过。这里意思是不要特意去执著,在讲见解时有执著并不合理。对自己的分别念,不要去改造,也不要去思维,让它自然放松、自然安住,这时一切执著的绳索就会全部自然而然地断尽,然后自己心的本来面目就会自然显现,此时的状态即是明然、了然或豁然。
认识了自己心的本性后,虽然没有任何执著,但这是一种境界,我在这里不作广说。概括而言,即是本性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这些教言,在《直断要诀》中比较广讲,有关认识大圆满本性的教言,则在《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中讲得比较细致。
有些续部中,对证悟的觉性,以虚空中升起太阳来作比喻。一方面虚空当中没有什么黑暗和光明,但在虚空中升起太阳,从比喻上面可以理解。通过上师的教言,自己的心是如何证悟,在这方面有时候依靠比喻来通达了知也是极为容易,但若自己没有一点体会,有时也比较困难。这方面《大圆满手中持佛》中也讲得较细致。这时候远离一切无形黑暗,安住于显现之中,明然而了然,在大圆满当中,也可以使用这些法语来表示。但实际从意义上来讲,一切诸法的本性我们从语言上无法表诠,因为它远离一切戏论和言语,也没有任何能取和所取,就像是虚空一样,但又跟虚空有绝大的差异。
图片
通过如此精进修持,将自己的分别念渐渐灭尽,心中的智慧也逐渐生起,安住的寂止和了知本面的胜观双运,在短时间内也会成就。所以在《杰珍大圆满》中经常讲:六个月当中可获得金刚持如来的果位。有时,在我们休息间隙也应该安住于这种境界之中。我相信一个人精进修持无上大圆满六个月,则大圆满自宗所讲的禅定就会成就,对此我们根据自己的修行体会也会非常清楚。这些道理,当自己以心观心的时候非常明白,当时,对大圆满的胜观与寂止无二的意义,从心坎深处会生起坚定的信解。
大圆满的修法比较简单,所有的胜观和寂止以及生圆次第,都是自然而成。在大手印当中修禅定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能成就,而在大圆满,如果日日夜夜精进修持六个月,基本上能把自己的分别念断掉,并自然现前其本性。尤其是对上师和对大圆满有强烈信心的人,仅修持七天也能获得殊胜的感应和证相。
安住的自然觉性,通过上师的教言和自己的修持彻底了悟的时候,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恍然大悟。这种境界本来即无生无灭、生灭平等,住与不住离一切言思,这时已经现出了本来安住的法身本面。没有较此更容易的法,没有如此更重要的事,也没有比这更殊胜的道了,因此对于一个有信心的人来说,大圆满的法异常方便,也极为容易成就。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566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