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受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的诗句)

各位师兄,法供养应该怎么做
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殊胜。所谓法供养是指下列七种供养:如说修行、利益众生、摄受众生、代众生苦、勤修善根、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
一、如说修行供养:依照佛所教导的种种方法去修行。
二、利益众生供养:到处去做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这也是佛的教导。
三、摄受众生供养:摄受一切众生,不排挤众生,把众生都争取过来,只有这样才能度化众生。与他交往、对他讲好话、给他利益、帮他忙、如是建立良好关系。
四、代众生苦供养:众生有苦,你去代替他受苦。
五、勤修善根供养: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要有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六、不舍菩萨业供养:不舍弃修菩萨道所该做的一切事。遇到违缘不放弃,不对众生起嗔心。
七、不离菩提心供养:发菩提心者,念念思量,我要成佛,度化众生,不是我要赚钱,我要成家立业,我要有一辆车子......,而是处处破除我相,破除私心,为了大同,奉献生生世世。
最殊胜的法供养是不离菩提心供养!
佛教中说德佛摄寿是什么意思
摄受,又叫摄取,即佛以慈悲心去摄取众生,通过相应的方法,使众生向善,使其得到生命自由解脱的利益,称为摄受。胜鬘经曰:“愿佛常摄受。”唐华严经二十八曰:“普能摄受一切众生。”止观十曰:“夫佛有两说:一摄,二折。”
摄受,有四种,又作四摄利益,略称四摄,即「佛摄受、天摄受、福摄受、智摄受」,指护持正法者所受之四种利益。(一)佛摄受,谓护持正法而得佛摄受之利益。此中有四种最胜法:⑴得常亲近瞻仰如来,⑵一切魔众不得接近,⑶得无尽陀罗尼门,⑷速具神力住于不退转地。(二)天摄受,谓护持正法而得天摄受之利益。此中亦有四种清净法:⑴以天众之神力,其菩萨之众会得以清净。⑵其会众得一心专注听受正法。⑶遣除一切之魔、外众。⑷由天之威神而使一切大众悉得净心。(三)福摄受,谓得福德之摄受庄严依正二报。此中亦有四种庄严:⑴身庄严,即相好圆满。⑵语庄严,谓凡所演说,众生皆乐闻。⑶国土庄严,谓诸所施作悉能显示。⑷所生庄严,谓所生之处皆受大种姓,如梵王、帝释、护世天等。(四)智摄受,谓得智慧摄受之利益。此中亦有四种照明法:⑴照明一切众生之根性,随其根机而为说法。⑵照明一切烦恼之病,积集法药,随其病而予以治疗。⑶以神力照明,能遍往余佛之刹土。⑷照明法界,于一切法得如实了知。
摄受的两种释义
⑵犹享受。章炳麟《五无论》:“佛说 郁单越洲 人,无妻妾田宅车马财物资具诸摄受,清宁耆寿,殊胜三洲。” 章炳麟 《五无论》:“有所昵爱则妬生,有所摄受则争起。”
关于摄受,《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折伏摄受】为‘折伏’与‘摄受’二语的复合词。指教化引导众生的二种方法。略称伏摄、折摄。此中之‘折伏’,系折破摧伏之义。即以摧伏的方法,调伏众生之心;‘摄受’,为摄取容受之义。即以摄受的方法,以教法教导正善之众生,令得利益。”即通过相应的方法,使众生向善,使其得到生命自由解脱的利益,称为摄受。摄受也是摄度的意思。它和“折伏”都是教化引导众生的方法。唐《华严经●二十八》:“普能摄受一切众生。”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摄受】又曰摄取。佛以慈心摄取众生也。”所以,佛又称为“大摄受”。《赞阿弥陀偈》:“稽首清净大摄受。”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三页云:摄受者:谓无染心,以亲教师及轨范师道理方便,无有颠倒,与作依止。又即于彼发起种种别供事行。谓看病行,给施如法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资生具行,除遣忧愁及恶作行,除遣烦恼随烦恼行。如是等类,皆名别供事行。
二解此即异熟因。杂集论四卷十一页云:摄受者:谓不善及善有漏法。能摄受自体故。即是异熟因。由此能引摄当来一向不相似无覆无记自体所摄异熟果故。即摄受义、建立异熟因。善有漏言,为简无漏。由违生死故,不能感异熟果。
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 编】
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指的是什么
三聚净戒:
一、摄律仪戒
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云:‘摄律仪者,要惟有四。’
一者、不得为利养故自赞毁他。
二者、不得故悭不施前人。(即外人也。)
三者、不得嗔心打骂众生。
四者、不得谤大乘经典。
持此四法,无恶不离,故名摄律仪戒。
二、摄善法戒
摄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行一切善法也。谓身口意所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无不聚摄,故名摄善法戒。
三、摄众生戒 摄众生戒者,谓能摄受一切众生也。能摄之行,即是慈、悲、喜、舍。
慈名爱念,能与众生乐故。
悲名怜愍,能拔众生苦故。
扩展资料
佛家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第一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有杀意,慈念众生,不得贼害,动之类,不加刀杀,念欲利安,莫复为杀,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二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贪取意,思念布施,当欢喜与、自手与、洁净与、恭敬与、不望与、却悭贪与,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三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 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四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妄语意,思念至诚,安定徐言,不为伪诈,心口相应,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五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不饮酒,不醉不迷乱,不失志,去放逸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六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著华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七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八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奉法时食,食少节身,过日中后不复食,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佛前供灯八句偈
供灯偈:燃起佛前灯,灭除心头火,愿以大智慧,照破众无明。
弟子众等今于佛前虔诚供灯,所得之功德,悉与一切众生共之。以是因缘,令诸众生,光明无量,安住佛法。为欲利益一切众生。为欲摄受一切众生。以此善根如是回向:
愿一切众生。得无量光。普照一切诸佛正法。
愿一切众生。得清净光。照见世间极微细色。
愿一切众生。得离翳光。了众生界空无所有。
愿一切众生。得无边光。身出妙光普照一切。
愿一切众生。得普照光。于诸佛法心无退转。
愿一切众生。得佛净光。一切刹中悉皆显现。
愿一切众生。得无碍光。一光遍照一切法界。
愿一切众生。得无断光。照诸佛刹光明不断。
愿一切众生。得智幢光。普照世间。
愿一切众生。得无量色光。照一切刹示现神力。
愿一切众生。具足五眼。悟诸法相成无师觉。
愿一切众生。悉得大乘大般涅槃微妙光明。示悟众生真实佛性。
我等如是施灯明时。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故。以此善根随逐众生。以此善根摄受众生。以此善根分布众生。以此善根慈愍众生。以此善根覆育众生。以此善根救护众生。以此善根充满众生。以此善根缘念众生。以此善根等益众生。以此善根观察众生。是为菩萨摩诃萨施灯明时善根回向。如是回向无有障碍。普令众生住善根中。
供灯的十种功德:
一、照世如灯。供灯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间的明灯,转生为人也是人中之王,就像上师如意宝一样,慧灯照亮整个世界。
二、肉眼不坏。供灯者肉眼非常明亮,不会变成盲人,也不会成近视眼。
三、得于天眼。供灯者将来会获得五眼中的天眼。
四、善恶智能。能辨别善法和恶法,懂得一切因果取舍。现在世间上许多人极为盲目,不知善恶取舍,而供灯者的智慧超越其他人。
五、灭除大暗。具有超胜的智慧,能灭除自他相续中的一切愚痴黑暗。
六、得智能明。自己的智慧超群众人,不受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辨别取舍的能力。
七、不在暗处。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在邪见或者黑暗的地方,住于光明的殊胜之地。
八、具大福报。转生为具有大福报的众生。
九、命终生天。命终后不会堕入恶趣,而会转生天界。而供灯的话,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到这种家庭中。
十、速证涅盘。很快的时间中能证得圣者的果位。《佛说施灯功德经》中说:“彼施灯者所得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算数,唯有如来乃能了知。”人死了以后,务必要在尸体旁放一盏灯或七盏灯,这样亡者会获得解脱。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570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