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难得的佛法开示(佛教说人身难得)

佛经中关于「人身难得」的譬喻
在短暂的人生中,有的执著于事业、有的执著于爱情、有的执著于财物、有的醉生梦死等等,可谓人生百态。在众生中能转为人身非常之难,听闻到佛法者更加的稀有,因此才有「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在佛教经典中有种种的比喻化导大众感悟「人生难得」之真理。比如将人身比作:穿针、捞针、龟木、爪土、鸽身、日月、猪羊、洪水、朝露、囚徒、屠牛……这些故事你都听过吗?你是否真正明白「人身难得」的道理?
1、高山穿针
《提谓经》中说:「如有一人在须弥山上以纤缕下之。一人在下持针迎之。中有旋岚猛风。吹缕难入针孔。人身难得甚过于是。」
就像一个人在须弥山上用细线垂向山底下,另一个人在山下用线来穿针,中间狂猛的飓风,这细线进入针孔的非常难,得到人生之难也是如此。
2、大海捞针
《菩萨处胎经》经中说:
一针投海中,求之尚可得。
一失人身命,难得过于是。
人身的难得,难于大海捞针。
3、盲龟浮木
据《杂阿含经》记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佛陀告诉各位比丘说:比如大地也都变为大海,有一个盲龟寿命无量,一百年在这样的大海中伸出水面一次头,大海之中漂浮着一块木头,中间有一个孔,在海浪中随风飘荡,盲龟百年一出头,能正好从这个空中伸出头吗?
经中的比丘说,当然不能了,木头在浩瀚无边的大海里东西南北飘动,小小的乌龟从木孔中伸出头的几率是在太小了。在六道轮回的众生转生人身的几率或难度,也就如盲龟浮木一样的微乎其微。
4、爪上尘土
在《杂阿含经》中,佛陀用无量无边的大地之土和指甲缝中微量的土相对比。
人间的众生命终之后转生人间者,就像指甲缝里的尘土那样的极其微少。转生到地狱道中的就像大地土一样无量无边。饿鬼、畜生道众生也是如此。
5、万劫不复
得到人身非常难,但是失去人身非常容易。再复得人身的话,需要漫长的时间,乃至数万劫都难以恢复人身。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释初品中舍利弗因缘第一六(卷第一一)记载一则佛教故事:
有一只鸽子飞过来,佛用宿命通观察它,发现八万劫之前是一只鸽子,再往后的八万劫还是鸽子,转不到人身。
因此,在《梵网经菩萨戒序》才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6、念念近死
《罪业报应经》中说:
水流不常满,火盛不久燃 。
日出须臾没,月满已复缺。
尊荣豪贵者,无常复过是。
人身难遇而容易失去。人身念念之间都在接近死亡,就像猪羊被牵向屠宰场一样。
因此,《涅槃经》中说:
观察众生的寿命,常被无量的冤仇所围绕,念念损减而没有增长,就像一泻千里的洪水一样无法停歇。也像朝露一样只有短暂的停留。也像囚徒走向刑场步步逼近死亡。
《摩耶经》中说:
譬如旃陀罗,驱牛就屠所 。
步步近死地,人命疾过是 。
就像旃陀罗驱赶牛到屠宰场一样,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人的寿命快速的终结同样如此。
佛经中"人身难得如大海盲龟"的典故说的是什么意思
佛经中"人身难得如大海盲龟"的典故说的是,人生际遇之难得就好比盲龟浮木般难得一次,不知道要多少个轮回才能修来,所以我们要珍惜、守护、善用人生际遇。
佛陀有一次问阿难说:“如果整个大地都变成了大海,有一只盲龟它的寿命是有无量劫,它一百年才把它的头伸出来一次。海中有一块浮木,浮木上有一个孔,这一块木头随着海浪漂来漂去,这一只盲龟一百年才伸出它一次的头,那它能够刚好遇到这浮木的孔吗?”
阿难跟佛陀说:“这可困难!为什么呢?因为,盲龟它可能游到大海的东方,这个浮木可能随着风到西方,然后东西南北四处漂,不一定能够遇到。”佛陀就说:“盲龟浮木是这样的一个情形,是这么样的困难!但是,我们要得到人身这样的一个目标,是超过了盲龟与浮木之间的偶遇!”
扩展资料:
凡夫众生被贪、嗔、痴、慢、疑、邪见蒙蔽了心眼,就像盲龟在爱河欲海之中漂流轮转。不知能拥有人身已是千载难逢之因缘,更何况还能得遇佛法与大善知识,这比盲龟每百年浮出海面,能嵌入浮木孔中更加稀有难得。
因此,若今生能得人身、听闻佛法,要珍惜此殊胜难得的因缘,精进行道早求解脱,方不负此生胜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盲龟浮木
佛经上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信心难起。”是什么意思?
佛经上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得人身如何能学习,懂得佛法。不生在中国如何能碰到佛法。即使得了人生,生在了中国,又有多少人,能信佛法,并且听到讲法那。即使听到了,又有多少人可以信佛的教导,按佛说的去做到那。所以我们如果能信,能行,真是大幸运也。
佛陀曾告诉比丘们:“譬如所有的大地都成为大海,大海中有1只瞎眼的海龟,它的寿命长达无量劫,每隔1百年,盲龟就把头浮出水面1次。大海中有1截只有1个圆孔的木块随着海水漂流,随着风浪忽东忽西。像这样,海龟每1百年把头浮出海面1次,它能够恰好穿过浮木的圆孔吗?”
阿难回答:“很难!佛陀!因为这只盲龟如果游到大海东边,也许浮木此时已随着风浪漂到大海西边。如此东西南北,漂流不定,盲龟与浮木能够相遇的机会实在是很渺茫。”
扩展资料:
佛自觉和凡夫是不同的,凡夫是不觉。二乘人他能自觉,自己觉悟了,所以和凡夫不同。二乘人虽然能自觉,而没有觉他,你若再能觉他,这又和二乘人不同,这就是菩萨了。菩萨既能自觉,又能觉他;既能自利,又能利他。
佛看一切众生都平等,所以他自己觉悟了,也愿意一切众生都觉悟,这叫觉他。菩萨虽然能觉他,可是没能做到觉行圆满。佛是既能自觉,又能觉他,觉行都圆满了,因为三觉圆满,所以就成佛。
但是,佛并不是在一个专门的法会上说的,而是在佛涅槃以后,由他的弟子们,把他一生所说的一些警句,择要系统编集而成。也就是宣化上人所说的“佛的语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说四十二章经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570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