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可以解决生死归宿(信仰可以解决生死归宿的收获)

济群法师谈《信仰与人生》
济群法师从六个方面将《信仰与人生》为我们做了开示。
第一:信仰与道德建设。佛教的道德立足于因缘因果和人性论,认为道德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善行造就健康的人格,促使生命良性成长,不道德的心行,则会导致人格堕落。正是基于对当下生命的了解、负责和需要,人们才会自觉遵守道德。
第二:信仰与精神追求。佛教在人的精神世界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是对人类生命永恒的困惑,提供了最为究竟的解决方案,同时可以帮助我们树立高尚的人格,成就圣贤品质。
第三:信仰与超然心态。了解佛教的轮回观可以增加生命的长度,了解心性理论可以扩展生命的深度,了解空性思想可以为我们揭示世界的本质,令我们保有超然的心态。
第四:信仰与慈悲大爱。佛教的无我思想则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对小我的执著,真正体会与六道众生,天地万物一体的大爱,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从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直至成就圆满佛果。
第五:信仰与生死归宿。佛教的轮回思想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上认识生死;涅槃、往生思想则为我们找到了生命未来的归宿,体会生命内在的永恒和无限性。
第六:信仰与找回自我。向外追逐最终会迷失自己,而佛法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找回自己,找到人生的归宿,并通过修行成为真正健康的人。
世界是缘起的;家庭是缘起的;人的生命也是缘起的!当我了解了一切都是缘起的假象,真的没有一个实实在的“我”的时候,长久以来,我紧绷的心,似乎慢慢的松了下来。
从2005年皈依三宝以来,就了解佛经中常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而今的我已经变得没有像过去那样执著了。佛法中因缘因果的智慧更是让我懂得了: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感恩师父!感恩三宝!感恩一切!
《信仰与人生的关系》心得分享
丽程焦点团队,初级4期 赵霞
坚持分享第206天,20211103
第6课《信仰与人生》心得分享
本课法义梳理:
本期法义讲到了信仰对于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以及为人处事的方式。导师立足于佛教信仰,从六个方面开显了信仰对人生的意义:1.信仰可以建立道德准则。2.信仰可以引导精神追求3.信仰可以使人心态超然4.信仰可以培养慈悲大爱,5.信仰可以解决生死归宿,6.信仰可以帮助找回自我。引导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信仰。
学习心得:
这节课中告诉我们信仰可以建立道德标准,这一点我很感同深受,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智慧、幸福、安乐、自在的人,善心所和道德行为可以造就健康的人格,高尚的生命品质,当我知道并意识到善行可以使自己正向成长,而不善行会在生命中留下不良记录,因此,为了对自己负责,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为了追求更高的生命品质,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遵守道德原则,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的道德行为,社会将会多一份安宁!
请相信: 世界上所有的惊喜和好运,都是你累积的人品和善良。人品善良 ,自律努力 ,会带给你想要的人生!
有了信仰之后是否可以解决怕死却不得不死的问题?
有了信仰以后,你确实是可以摆脱这种。生死的问题。其实在儒家的学说里面有这么说,说不知生焉知死。那时是每个人都会遇上的问题。都说你生病的时候而且病得很重,这个时候你确实是很怕死的。所以你要能够善待自己,不要被自己的欲望所牵绊的。因为我们能其实更多的就是被欲望所干扰,导致很多疾病都是自己的欲望所造成的。比如说现在的高血压糖尿病这些都是吃出来的,古人说病从口入。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物资丰富,吃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所以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想吃的这个欲望,那么你就很容易生病。然后现在的人为什么喜欢熬夜,大家都说工作忙需要放松,其实这个放松也是一种欲望,你睡觉不是更好吗?更能补充精神吗?你非得熬夜去追剧去看小说那么这个就是欲望,你就会出现身体问题。所以当你出现身体问题的时候,你是最怕死的时候,这个是有亲身体验的。所以你要找到正确的信仰,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才是最好的一种信仰,它并不是信仰神或者其他的一些能够保佑你的什么。而是让你觉悟,当你觉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生死是一体两面的。这是一个阴阳转换,如果你想要能够摆脱生死的纠缠呢。那么你就要知道要把自己在生这一方面要研究透。所以道家的思想为什么注重于生命就是这个原因呢?我觉得如果你真要有信仰,还是得从中国文化入手,他会告诉你怎样摆脱生死的问题。
信仰一门宗教真的能看破生死,看淡一切吗?例如像道教或者是佛教之类。
各各教义有所不同,要看你信仰什么了,比如印度的行者他们就是修苦行,是外在的修行,他们修的是定,在定中可以移动物体或动作,这是任何一个教派都比不上的。 而佛教不同,佛法修的是内观,从外往内修是门软工夫,超脱了生死轮回,也是其他教派无法媲美的。 当然,是超脱生死重要呢还是在生死轮回里一次次被轮回重要你自己可以选。
信仰与人生
济群法师:
人生是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也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说,我们从小到大的所有学习,最终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即使纯粹出于兴趣的学习,也是在解决精神需求。而对每个问题的解决,又会成为人生路上的足迹,将我们导向不同的未来。
有句话叫作“活到老,学到老”。这种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因为人生总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除非你故步自封,不想提升。事实上,一旦停止学习,人生也就失去了活力。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的大力提倡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概念,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
究竟应该学什么?取决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人生问题林林总总,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现实的问题,一是永恒的困惑。现实问题包括基本生存,及家庭、感情、事业、地位、人际关系等,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但这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作为万物之灵,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在于,我们还会追问生命真相——我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永恒的困惑,并没有随着科技发展找到答案。人们曾经以为,科学会解释一切并最终取代宗教。
事实上,在人类可以探索太空并不断有最新发现的今天,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依然模糊不清,对内心的烦恼依然束手无策,对人生的目标依然无从确定。这就离不开对宗教的了解,因为它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向内寻找的道路——由调心,而安身立命;由修心,而明心见性。
从原始社会以来,信仰伴随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流传至今的,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伊斯兰教、道教及各种民间信仰。据有关统计,在全世界七十多亿人口中,有信仰者约占百分之八十,其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就个人而言,主要在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及为人处世的方式。
以下,重点从佛教的角度,探讨信仰与人生的关系。
一、信仰可以建立道德准则
二、信仰可以引导精神追求
三、信仰可以使人心态超然
四、信仰可以培养慈悲大爱
五、信仰可以解决生死归宿
六、信仰可以找回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573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