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刻于心读后心得(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刻于心读后感100字)

读《活法》有感(5)
时间 :2016-1-7 14:15-15:15
编号: 2015007
书名: 《活法》稻盛和夫(著)
书页: 第三章磨练灵魂、提升心志 P103-P141
书摘:
谦虚是日本人失却的美德之一。
“人生方程式”里的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三要素以乘积表示,思维方式是指人生态度,就是哲学、思想、伦理观等,也可以说是包括上述各项在内的“人格”
西乡隆盛:“德高者升官位,功多者厚俸禄”
中国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呻吟录》中明确指出:“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辨是第三等资质。”这三种资质按顺序来排就是人格、勇气和能力。吕新吾希望领导者同时具备这三种素质,按照重要性排序,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
中国古典中所说的要脱离“伪”、“私”、“纵”、“奢”这四种烦恼。不可虚伪,不可自私,不可放纵,不可奢侈。
言行高洁,严于律己。身居高位的领导者应尽义务,是同他的身份地位相对应的高贵的精神素养。
稻盛和夫利用经验总结“六项精进”,作为磨练心志的指针。
1)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努力钻研,比谁都刻苦。而且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精益求精。有闲工夫发牢骚,不如前进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2) 谦虚戒骄 “谦受益”是中国固话,意思是谦虚之心换来幸福,还能净化灵魂。
3) 天天反省 每天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卑怯的举止,自我反省,有错即改。
4) 活着就要感谢 活着就已经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报。
5) 积善行、思利他 “积善之家有余庆”行善利他,行善之间留意关爱别人。行善积德有好报。
6) 不要有感性烦恼 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让忧愁支配自己的情绪,不要烦恼焦躁。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投入工作,一面时候懊悔。
感谢之心是幸福的源泉,率直之心是进步之母。
只要处于为社会为世人的美好心灵---就一定能实现。
劳动有苦根甜果。 喜悦从苦劳与艰辛中渗出,工作的乐趣潜藏在超越困难的过程中。
开悟就是提升心性,提升心性、丰富心灵、需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比较玩了,劳动更能让人快乐---这种精神的感受;
简单劳动也能钻研改进,体会其中的兴味---这种工作的技巧;
不是被迫的、被动的工作,而是自己作为工作当地行为主题发挥作用---这是劳动的智慧。
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刻于心
在修佛的道上,要接近开悟的境地,就要实行“六波罗蜜”,这回事菩萨道,是磨练心智、净化灵魂不可缺少的修行。有如下六项:
1) 布施 具备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利他之心。先人后己,关爱别人,抱着这种意识度过人生。
所谓布施,本来的意思是施舍。即使付出自我牺牲,也要为众人尽力。没有能力这么做,也要具备这样一颗与人为善之心。
心中充满爱他人的善念,人就能提升自己的心性。
2) 持戒 这一条强调遵守戒律的重要性,作为人不可为的恶行必须戒除。人抱有种种烦恼,很难摆脱“贪、瞋、痴”这三毒的纠缠。必须着力抑制这类烦恼,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不要贪心,不要猜忌,不要妒忌,不要憎恨……抑制欲望和烦恼,就是持戒。
3) 精进 无论做什么都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就是要努力。但这种努力,必须做到“不亚于任何人”的程度。做事应拼命精进,才能提升心性,磨砺人格。古今东西所有伟人概莫能外。
4) 忍辱 不屈服于苦难,忍得住痛楚。人生本来就是波澜万丈,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会遭遇各种艰难困苦,但是绝不能被它们击垮,绝不能逃避,硬着头皮顶住,努力做好该做的事。这就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提升我们的人格。
5) 禅定 浮躁的社会,紧张的工作,快速的节奏,在这样的氛围中,往往无暇深入思考问题。但正因为这样,至少每天一次,我们要静下心来,集中精神,直视自我,将动摇之心镇定下来。不必打坐,也不必冥想,在忙碌之中,腾出片刻功夫,静心养性。
6) 智慧 实行上述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五项修炼,就可以理解宇宙的“智慧”,就是达到开悟的境界。到那时候就能够接近主宰天地自然的根本规律,即宇宙的真理,换句话说,就是接近释迦所说的智慧。
心得:
1. 中国和日本在古时候均对于人的自身修养、德放在首位的说法,对于人的要求必须具备德高者才能升官位、人格才属于第一类资质,勇气、能力则置后位,所以对于现在社会中的缺失其实远不及古人对于德的认知,但对于人类来说修身养性、提升自身素质却成为了首要之选;
2. 稻盛和夫借助自己总结的“六项精进”经验警示世人,磨练心志应崇尚:多于他人的努力付出、谦虚戒骄、时刻注意反省、身携感激之心、多积善行德、多考虑利他、支配自己情绪远离感性烦恼
3. 学习了释迦的“六波罗蜜”,在实施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五项修炼,即可理解宇宙的“智慧”达到开悟的境界。掌握宇宙真理后接近释迦所说的智慧,需要时刻自省、遵循。
想改变你的人生吗?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刻于心
简单说,修行要开悟,就要实行“六波罗蜜”,这样可以磨练心志、净化灵魂,让你的人生更纯粹。
1、布施。
简单说就是利他之心。心中充满关爱他人的善念,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心性。
2、持戒。
摆脱“贪、嗔、痴”这三毒的纠缠。不贪心、不猜忌、不嫉妒、不憎恨……
3、精进。
这点最关键。只有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的拼命精进,才能提升心性。
4、忍辱。
在苦难痛楚面前不屈服、忍得住。人生本就是波澜起伏的,要经得住扛得起,这样能锻炼我们的意志。
5、禅定。
我们要经常至少每天一次,静下心来,集中精神,直视自己内心,洗涤一下自己内心,静心养性。
6、智慧。
也即达到开悟的境界。
“六波罗蜜”铭记于心,真真正正的领悟、修行,你的人生一定会改变。
《活法》之六波罗蜜
最近读《活法》读到释迦的六波罗蜜铭刻于心。这里的六波罗蜜分别是:一布施;二持戒;三精进;四忍辱;五禅定;六智慧。
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便是:
1.存善念,行好事。
2.抑制过多欲望。
3.全力以赴,努力努力再努力。
4.保持正向思维方式,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将之视作磨练自己的机会,而非困苦。
5.每天留出一些时间,一个人静心思考。
6.笃行上述五项,一步步接近真理与智慧。
雨露
三读《活法》将释迦牟尼佛祖的“六波罗蜜”铭刻在心
我是宁波百事达工具/格雷公司/ 宁波盛和塾 诚敬组,格雷读书会同心队何绍成, 这是我每天至少一篇文字的第594篇文字(2021/6/1)
三读《活法》
将释迦牟尼佛祖的“六波罗蜜”铭刻在心
摘要
在修佛的道上,要接近开悟的境地,就要实行“六波罗蜜”,这是菩萨道,是磨炼心志,净化灵魂不可缺少的修行。有如下六项:
1. 布施
具备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利他心,先人后己,关爱别人,抱着这种意识度过人生。
心中充满关爱他人的善念,就能提升自己的心性。
2. 持戒
人抱有种种烦恼,很难摆脱贪嗔痴,正因如此,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不要贪心,不要猜忌,不要嫉妒,不要憎恨……控制以上欲望和烦恼,就是持戒。
3. 精进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古今中外所有伟人概莫能外。
4. 忍辱
不屈服于苦难,忍得住痛楚。
5. 禅定
浮躁的社会,紧张的工作,快速的节奏,人们往往无瑕深入思考问题。
正因为这样,至少每天一次,我们要静下心来,精中精力,正视自我,静心养性。
6. 智慧
通过上述五项修炼,就可以理解宇宙智慧,达到开悟境界。
活法--磨砺并提高心灵 之把释迦牟尼的六波罗蜜铭记在心
所谓六波罗蜜,是指在佛道中,为了一 点点接近醒悟的境界必须进行的菩萨道。即为了磨炼心智,提高灵魂不可缺少的修行。主要有以下六项
1、布施:具备为世间为他人的利他之心,为他人谋利,对他人有怜悯之心。人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
2、持戒:说的是一个人所不可为的恶行。强调遵守戒律的重要性。人类是各种各样的烦恼的载体,很难离开欲望、愚痴、愤怒三大毒素。所以必须自我抑制这些烦恼,控制自己的言行。将贪婪、猜忌、嫉妒、怒恨。。。。这些烦恼欲望抑制的本身就是持戒。
3、精进:全心全意应对任何事情,也就是指努力 。
4、忍辱:不屈服苦难、忍受苦难。人生在世,波澜万丈,将遭遇各种各样的苦难。但是,不屈服,不逃避,忍耐并不断努力才能锻炼我们的心智,磨炼我们的人生。
5、禅定:在喧嚣忙碌社会中,我们常常被时间追逐,没有功夫深刻思考,每天步履匆匆,。尽管这样,有必要每日至少静心一次宁静地凝视自我,集中精神,安定摇荡迷乱的心。不一定打禅或冥想,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点时间,使心灵宁静很重要的。
6、智慧:通过以上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五个修养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宇宙的智慧,即参悟的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584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