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修行(死亡是生命的终点)

佛教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佛教不害怕死亡,认为死亡只是一个轮回,认可因果的观点。
佛教认为,世界是一个流转循环的过程,人生在世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现世是前世的结果,后世是前世的延续,一世转一世,没有穷尽。一个人只要未得究竟解脱,则他必将在六道中轮回不息,即在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的流转发中进入下轮的生命历程。
正如《心地观经》所说:"有情轮回六道生,犹如车轮无始终。"至于人死后究竟入哪一道,要看他今世修行、积德如何。前世决定今世,今世决定来世,三世因果环环相连。
扩展资料:
轮回学说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它是佛教对事物本质、事物变化等的看法,以及佛教的伦理道德、人生解脱等的观念紧密相关。轮回学说起源于佛教之前的印度古老宗教,最初解决的仅仅是人死后去向的问题。
佛教创立者吸收了轮回学说的基本理念,把它改造成了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轮回论认为众生由于恩爱执著、迷惑造业的影响,而在三界六道之中流转生死,受诸苦恼不能解脱。犹如车轮旋转,循环不已,故名轮回。所以,解脱轮回之苦,也就成为人生的一件重要大事,更是救护众生的指导方针了。
参考资料:佛教——百度百科
《道德经》里的什么秘密,说明了死是人最好的归宿?
为什么说死是人最好的归宿?《道德经》里天人合一的秘密令人彻悟
最近很火的一部剧——《三十而已》,其中孩子“死胎”之后的钟晓芹开始反思自己是人生:到了年纪就赶热闹结了婚,有一份得过且过的工作,没有上进心;生活没有目标,也没有什么自己非去争取一把才会觉得痛快的事情。
然后,她反问自己的丈夫:“你有吗?”
其实这句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一问自己:你这一生,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你即便明天就死,也想去做的事情?如果没有,可能就说明我们的生活过得浑浑噩噩,长此以往,蹉跎岁月,很可能会白活一生。
01 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古往今来,无数的哲人都想破了头,但是谁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如果非要说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人生有没有意义,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你怎么去定义它,怎么去度过它,就决定了它是否有意义。
人生是必然中的偶然。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父母,也无法决定自己生在哪个时代,但是生活中每天都有无数个选择,这些“偶然性”由我们自己决定,是你自己说了算。
我们常常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什么呢?修的是身心,怎样才能做到身心安泰、心神合一呢?那就是“致虚极,守静笃”。
不要执着前人的经验和告诫,不要在意父母所谓的“人生哲学”,不要在意自己经历过什么,是什么出身、什么学历,长什么样子,高不高,漂不漂亮。你要把这一切都“虚”化,都“解构”掉,把它们当成实验室的尸体一样一件件解剖了,摊开了,看看他们的本质。
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尤其是你特别在意的一些东西,比如长相,比如出身,这些正是你要用一生都去“破”掉的东西,不破不立,什么是自立?只有当你看清了自己生命的本质,才算是真正的自立。那些都是加在你灵魂上的枷锁,打破了,你也就圆满了。
致虚极,就是要把心中的执念都“空”掉,守住那种纯净自然,安之若泰的“静笃”。你才会发现人生的真谛,原来自己从来都是圆满和自由的,是自己的心绊住了自己手脚,是作茧自缚。所以古人才会提醒我们: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02 死亡是人生最大的奖赏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世间万物,纷繁复杂,人间冷暖,形形色色,但是他们都逃不过一个结局,那就是死亡,那就是“归根”。
有生就有死,生就是出去,死就是回来,就是“复”。落叶归根,人生于尘世,归于尘土,然后就是迎来新生,重头再来,重新开始。“复”既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很多人非常怕死,很忌讳谈死,甚至连和“死”谐音的东西都怕得要死。楼层不能带“4”,重要的事情不能选在逢“4”的日期,似乎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把自己的脑袋一头扎进沙坑里,自己就会躲过死神的通缉,像孙猴子一样长生不死。
这种心态和做法很可笑,既不可能也无必要。生生不息,新陈代谢,这是大自然最常态的规律,我们躲不过也没必要去躲。人最可怕的不是死,而是没有好好活过。
当人生谢幕,这场注定悲喜交加的大戏落场的时候,回顾我们匆忙又短暂的一生,你可曾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有哪些时刻是你这一生都难忘的事情,你有没有取悦过自己,让自己感动过?疯过狂过痛快的活过?
宇宙大道的本质就是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时间到了就该换场了,也该换人了。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对“前浪”最好的奖赏,忙完了一生,他们也该歇歇了,休整之后再选择不同的剧本,如果同样的剧情一直重复,人生就要味同嚼蜡了。
这对于“后浪”来说,也是最好的机会,他们熬过了青春,熬过了成长,终于可以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肆意地一展风采。
03 哪里有什么公平?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守住本性中的那份静,我们就抓住了自己生命的根,只要根在,时机到了,自然就会再次发芽,再次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所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就是大自然的“常道”,我们要做个明白人,认识并学会理解、欣然接受这种常道,把它看做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这样心理才会平衡,生活才会安乐。否则,就只能在惶惶不可终日的焦虑和恐惧里度过。
如果看不清这个道理,就会产生各种妄念,进而做出各种荒唐的妄行,让自己的人生一塌糊涂,然后还会怨天尤人,好像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这样的人生,就不会有大的凶险。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变得包容,心胸更加敞亮,看待世间的一切也会心平气和地多。这就是“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
老人有一句话:和人交往,如果你觉得自己吃亏了,说明那才是公平的,才是合理的。其实人生根本没有什么公平可言,只有公正。你看称量东西的天平,只有上上下下不停晃动的时候才有意义,如果总是停在零点,那会有什么用?
什么是公正呢?存在即合理,你得到的一切,都是你应该得到的,包括别人给你的伤害和欺骗。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这一切都是你应该去承受的。即便你心里不公平,也得自己受着。
朋友是你自己选的,孩子是你教的,你反过来觉得他们是你的冤家,你觉得不公平,这对他们公平吗?
04 什么才是真正的“长生不老”?
孔子说:“不知死,焉知生?”老子说:“死在生前方为道”。什么意思呢?人在活着的时候,不能只是傻傻地活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在生前就要把自己死后的事情想清楚,安排得妥妥的。这才能真正过好一生。
这一点秦始皇就做得很好,虽然很多人嘲笑他怕死,到处寻仙访道,找不死仙药。但是他知道自己死后要死在哪里,要和自己的创造的伟大帝国在一起。我们现代人虽然对他口诛笔伐,但是谁又能否定掉他的千古功绩,谁又不为他留下的旷世奇迹而赞叹呢?
就像保尔柯察金说的那样,当你死的时候,回顾自己的一生,您能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呢?你可有勇气拍着自己的胸脯说自己的一生没有虚度吗?
当你做到了“致虚极,守静笃”,看到了人生的常道和世间的无常,看清了生命的全貌,还能遵循天地大道,践行宇宙大道,这就做到了“天人合一”,与天道合一,这就是老子《道德经》所说:“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就像老子本人那样,“没身不殆”,即使他的肉体已经消亡了几千年,他却一直留在人们的心目中,依然活在这片天地里。这才是真正的长生不老,永垂不朽。
你如何理解死亡?
死亡是什么?
是呼吸开始变得平缓,是生命中所有故事都开始收回,如同血液从四肢开始流回心脏,留给旁人的只有冰冷的发黑发青的双手双脚和回忆。最终,没有一丁点挣扎,带着不知道是遗憾、平和、满足、或者是不甘心去到下一站,那一站的坏处就是不论你是哭是喊是吼叫,都不会对活着的人带来一丝丝影响,不论你多么歇斯底里,死神也只允许你在梦里,与你以前深深爱着的人进行一个短暂的会面。而那个人,也必须得是爱着你的才行。
当然,或许你一直都在,你站在世界的另一个维度去守候你的亲人。你可以把自己分成很多份,给每一个你爱的人一份守护,你也可以像你生前那样这段时间去陪着这个人,另外的时间去陪着另外的人。当然,你怕你会错过他们生命里某些重要的时刻,你还是决定要把自己分成很多份。
于是,你时而盘着双腿,时而飘在空中,下一站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摆脱上一站里各种各样只对于活着的人的各种人为的或是自然的条条框框。然而不论你疯狂暗示或者目不转睛的盯着你爱的人,他还是看不到你,刚开始你为此无奈、抓狂,最终你又哑然失笑,是啊,你还能要求什么呢。
你看到你的离去带给你亲人莫大的痛苦,不只是他们将你肉体变成一把白灰的时候,也是日后你守护他们的每个日日夜夜。你发现每次在梦里你和他们相聚之后,他们总是在早上醒来后变得沉默,变得双眼失神空洞的望着某个地方。有时候他们也会把自己的梦告诉身边另外亲近的人,这时候你可能会得意自己的造梦能力,却也看到了他们脸上的失落。是那种无力挽回的,后悔没能为你做到更多的失落。你知道每当这时,他都会回忆起你早已收起的和他曾经经历的时光,即使那时光早已残破、败落、只剩下星星点点的片段,而且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少,他还是会回忆。你听到他说他好后悔,后悔没能在你活着的时候给你更多,没能陪你更久,没能带你去经历更多你未曾经历过的他觉得有意思的事,他后悔甚至都没能带你坐趟飞机,没能在你最后病倒在床上的时候为你好好做几道菜,你知道他甚至有时候都在怀疑自己有没有真的好好爱过你,或者说,他把你的爱当作肆无忌惮,当作自己可以挥霍可以一味索取的东西。
看他如此失落,你好想告诉他你并没有离开,告诉他所有你没经历过的他去经历就好了,因为你一直陪着他啊,所有他经历过的那些美好的事物都有你一份的啊。你好想告诉他,孩子,别难过啊,从他刚踏入那个世界开始你对他的爱就已经发自内心不求回报了,回报是什么,你甚至都没有想过。
当然,也是在你踏入这个世界之后,你才发现原来守候他的不止你一个人。和他们相遇的时候,你们都会然一笑,不管你们生前有过怎样的曲折纠结,你知道,至少现在你们的目标一致。
就这样,你们陪伴着他,守候着他。在他很多人生重要的时刻,他会无助不知所措,会在心底默默祈求你们的保佑,你们总是会比他看的更远,为他铺平每一块前进的道路;在他因为某件事而难过、失意、沉迷在烂醉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你们也会着急、会冲他大喊会恨铁不成钢,但最终你们只希望他快快睡去然后在第二天醒来的早晨忘掉这一切。
很多年以后,他也终于长大、变得成熟,变得能自己撑起一片天。可是每当看到别的老头老太太和儿女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你们还是能从他眼里看到失落,你知道他一定会想,人都是活一辈子,为什么你没能享受到那些。
你笑笑不说话,依旧守候着他。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624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