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龙树菩萨的故事(龙树菩萨的故事是真的吗)

学佛百科2023-04-12116

龙树菩萨怎么死的

龙树菩萨的死因:被具力太子用吉祥草砍掉了头颅。

龙树菩萨的壮举,使佛法越发兴盛,也使魔王波旬及其眷属火冒三丈、嫉妒万分,甚至到了不堪忍受的境地。他想不出其他高招,只好钻入乐行王后的胎腹中(伺机作恶)。不久王后临产,生下一名为“具力”的太子。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具力太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了。一天,)母后将一件世间珍稀难得的无缝衣赠与(爱子,太子告诉母后:)“我现在先把它收藏起来,等到有朝一日我继位登基、治理江山之时再穿它。”母后无奈地告诉儿子:“你的父王与龙树阿阇黎已经成就了等寿金丹术,在阿阇黎没有圆寂之前,你父王是不会死去的。你这辈子恐怕没有希望继位执政了。”

(母后的一席话,使)具力太子生起了极大的忧伤,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失望,禁不住悲从中来、号啕大哭。母后连忙安慰道:“你用不着哭泣,(我倒有一个主意)。因为阿阇黎是一位安住于广大菩萨行境界的菩萨,如果你向他索要头颅,他必定会慨然施与的。(如果他圆寂,)你的父王也会因此而命终。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稳坐王位了”。

(听完母后的“高见”,具力太子踌躇满志、跃跃欲试,)他迫不及待地赶到龙树菩萨身前,提出了索要头颅的要求。

大圣者龙树菩萨思索道:大悲世尊在因地时,也曾行持过布施头颅等菩萨难行。我也应当如此追循佛陀的足迹,继承佛陀的事业。为了慑服魔王波旬,为了利益后代众生,为了诸大佛子能生起勇气,我应当行此布施。想到这里,尊者爽快地答应了索要头颅的要求。

(王子喜不自禁,立刻挥起)宝剑,向尊者的头颅砍去,然而头颅却并没有被砍掉。尊者和蔼地向目瞪口呆的王子解释道:“往昔我在刈割茅草时,曾割断过一只小虫的脖颈,因为这个罪过,所以用吉祥草便可以砍断我的头颅。”王子遵言而行,果然如愿割断了尊者的头颅。

拓展资料:

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论师,传说寿高一百五十(或说二百),著有大量的大乘论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中论》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大智度论》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论》则以深远的见解来宣扬菩萨之大行。

然而,龙树菩萨年轻时,因自负多智,而破僧团和合,毁坏正法戒,令弟子皆着黄袍,以示所带领之僧团与众不同,又向国王夸耀自己已经圆满了佛果,这在鸠摩罗什著的龙树传里面都有清晰明确的记载,后来,龙树菩萨幡然醒悟,精进修行,为大乘佛教的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龙树菩萨-百度百科

龙树菩萨简介 龙树菩萨简单介绍

1、龙树菩萨(梵文:Nāgārjuna bodhisattva),又译龙猛、龙胜,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他发展了空性的中观学说,是领导大乘佛教复兴的伟大论师。

2、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论师,传说寿高一百五十(或说二百),著有大量的大乘论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中论》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大智度论》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论》则以深远的见解来宣扬菩萨之大行。

3、然而,龙树菩萨年轻时,因自负多智,而破僧团和合,毁坏正法戒,令弟子皆着黄袍,以示所带领之僧团与众不同,又向国王夸耀自己已经圆满了佛果,这在鸠摩罗什著的龙树传里面都有清晰明确的记载,后来,龙树菩萨幡然醒悟,精进修行,为大乘佛教的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龙树菩萨的出家因缘

龙树菩萨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入龙宫而悟道,故以‘龙树’为名。龙树菩萨年少聪慧,于襁褓时即听闻梵志们诵持《四韦陀》;该典籍广博,共有四万偈,每偈三十二字,龙树菩萨皆能了解其中涵义,其才学远近驰名。二十岁时,对于天文、地理、星象、图谶及各种道术,无不通达熟练。他的三位好友都是天资聪颖者,在一次谈话中讨论到:‘对于天地间种种义理,我们皆已知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娱乐?’又说:‘世间以追求美色、纵情欲乐,为一生最极快乐之事。’其中一人言:‘若不用妙策,此乐无法达成。我们应求隐身之药,此愿方可达成。’其余三人皆表赞同,于是前往一术师家求隐身之法。

术师心想:‘这四位梵志都是聪明有才能者,骄纵高傲,看不起他人,今日只是为学习隐身之术,才屈身求教于我。若倾囊相授,待其学会后,我将不再被他们看重。姑且先给其他药,等到药用完后,他们必然会再向我求教,这样就可延长教导的时间。’因此,术师交给他们每人一颗青药丸,并且告诉他们要将药丸和水磨细,涂在眼睑的地方,即可隐身。这四人即遵照术师所教导的方法去做。

四人当中,龙树菩萨闻其药味即能辨识当中的各类药草,他不仅知道药丸内含有七十种药,连药名及所占的铢两都分毫不差。术师听了非常惊讶,问他如何得知?龙树菩萨回答:‘每一种药都有其特殊的气味,因此知道这件事有何奇怪?’术师闻言,深为赞叹,心想:‘要听闻有此种人尚且不易,何况我今日亲自见到,怎可吝啬而不教他隐身之术?’便将法术传授予四人。

四人依术师所教导的方法隐身,并且自在游走于后宫,侵犯宫女。百日之后,不少宫女因而怀孕,于是向国王禀告此事,请求恕罪。国王听了甚为不悦,不知为何有此不祥之事,便召集群臣商议。有一大臣告诉国王:‘发生这样的事,有二种可能:不是鬼魅所作,就是采用道术,国王可命人在各出入口铺上细沙,并派人守卫,不让人随意出入。如果是道术,必然会显露踪迹;如果是鬼魅所为,则不会留下痕迹。如果是人为因素,可以用兵刃除之;如果是鬼魅,可以用咒术除之。’国王听信臣子的建议,果然发现有人从门而入,即命数百位士兵向空中挥刀,结果斩落了其中三人的人头。龙树菩萨因知刀兵不得靠近国王周围七尺,所以紧临王身站立,才躲过此祸;也因此了悟 *** 为诸苦之本,败坏德行,危害自身,且污梵行,于是立誓:‘若能脱离此难,即前往沙门处求出家。’后来龙树菩萨真的免除此难,于是舍离欲爱,出家修行。

典故摘自《付法藏因缘传·卷五》

省思:

《四十二章经》云:‘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财、色、名、食、睡五欲境界的快乐,看似真实,却不能恒久。然,人们往往因为一时的迷惑而无法自拔,陷入困境,甚至危及宝贵的生命,后悔莫及。是故,诸佛菩萨示诸世人安身立命之方,唯有少欲;避世险道,只此佛智。

龙树菩萨???

1

龙树是“大乘佛教”的创始人。

“龙树”这个人,据说小时候,和几个男同伴学会“隐身术”,常常潜入王宫,恣情取乐,对宫女和公主进行了性侵害。百余日后,宫中的一些美女,竟有人怀孕了,被国王查觉,派出大内密探锦衣卫,设计捕杀了其它几人,唯有龙树逃脱……

据说后来一位叫“大龙”的比丘,把龙树领入“龙宫”。他在“龙宫”待了很久,把所藏的“经典”反复细阅,几乎能背诵了。“大龙”长老又授予他一些“神通术”,他才别师出来,从此宣扬大乘佛教,由此把上座部僧侣对立面称为小乘佛教。

(印度佛教所说的“龙”,和中国的“龙”是两码事。它的“龙”实际是一种大蛇,能喷毒火,没有腿和角。翻译者好心地把它写成“龙”)

那么,龙树的“佛经”就不同释迦牟尼的的教诲了。

2

公元5世纪时龙树思想传到了中国,成为中国佛教宗派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宗的立论根据,因而龙树又被尊为“八宗祖师”、“第二佛陀”,成为佛教史上几乎和“佛祖”并肩的重量级人物。 

但令人奇怪的是:“龙宫”来的大乘佛经,它书中的神鬼故事,怎么几乎全系综合婆罗门教、印度教、耆那教、希腊正教、回教或波斯……之类神话或寓言故事、轮回、因果报应、多神、大自然事物信仰的翻版、整合版?

这却是传到中国的大乘佛教的主要思想、经书的来源。

3

根据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记载:

某王子因父亲长寿而欲求父亲快点挂掉,好让自己早日登上王位,于是他要杀掉令父亲长寿的龙树菩萨,从而使父亲死去,龙树随其意愿,取一片草叶,自刎断头。

(按完整点的故事版本,据说当时龙树菩萨是不怕刀剑杀的,而草对龙树有宿业的因缘而能杀之)。

龙树的自杀是献身还是绝望?能给别人什么样的榜样呢?可至今还有成千成万的大乘佛徒,执着地走在龙树所指的路上,这是一条通向何方的路呢?

求有关龙树菩萨的传奇故事

龙树菩萨(梵文:Nāgārjuna bodhisattva),又译龙猛、龙胜,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大约活跃于公元一五〇年至二五〇年之间,他首先开创空性的中观学说,肇大乘佛教思想之先河。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论师,传说寿高一百五十(或说二百),著有大量的大乘论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中论》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大智度论》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论》则以深远的见解来宣扬菩萨之大行。 龙树菩萨的主要立场,见于《中论》的主张,核心思想即在《中论》第一品第一颂的“八不偈”中:“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八不偈”是基于缘起法的本质而说,所以称为“八不缘起”或“八不中道”。因为缘起法的本质是空,空即无碍,不落入空有二边,即为中道,《中论》之名即是以其阐明中道而得。一般人观察世界的状态,皆用生灭、常断、一异、来出作为固定的观念,所以有外道的常见及断见,凡夫的我执与小乘的法执;中道则基于缘起法为第一义谛,了知世间的真相莫不依因待缘而起,所以是空无自性的。然而,从俗谛上看,依旧呈现缘生缘灭的现象,却不知一切法空无自性。凡夫若执著缘起幻有的世界为实在或虚无,便落入外道的境界;又若以缘起的世界虽为幻化不实,不能如实知缘起性空,反而以为观缘起法而入涅盘境界为另一种实在,便落于小乘境界。龙树菩萨开创的中观学说,令小乘学者大为折服,大乘学者也都奉为圭臬。他的学说由鸠摩罗什翻译、介绍到中国来,大乘空宗的思想因而得以弘扬、光大,影响深远。中国大乘八宗,都一致尊奉龙树菩萨为共同的祖师。诸位大德都曾用“彻见甚深义之圣者龙树菩萨”之美称向尊者表示过由衷的赞叹!

龙树菩萨的由来

龙树菩萨圣诞在农历七月二十四。龙树菩萨,又称龙猛,是公元三世纪著名的大阿阇梨,出生于南印度案达罗王朝的婆罗门家庭。

大乘佛教认为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论师,传说寿高一百五十(或说二百),著有大量的大乘论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中论》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大智度论》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627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