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上师和根本上师的区别(金刚上师是佛吗)

活佛,喇嘛区别
活佛是“再来者”,也就是前世有所成就,乘愿再来的转世者。他与一般凡夫是不同的。活佛因愿力而来,凡夫因业力而来。活佛中有能胜任上师的,也有不能胜任上师的。活佛也需要修证自己。虽然前世获得证悟,今世现凡夫相还是要修证,因为我们每个人接受众生相时,都是有挂碍、有染垢的。当然活佛降生时会与其他众生不同,如出现天降甘露、出彩虹信激坦、冬天开花等瑞相。他的悟性也比一般众生高,他有资格摩顶、加持灌顶,但需要修证才有资格传法灌顶。活佛须经大成就者、传承的认定,确认是某某成就者的转世,举行坐床仪式后才可以称“活佛”。
在中国,从元朝开始,法王被当成是一个特别的官方头衔,用来封赏蒙藏地区的佛教僧侣。通常这些僧侣都兼有转世祖古的身份,因此,法王逐渐被当成是活佛的同义词铅镇。最早拥有法王封号的是萨迦派的僧侣,元代的八思巴。此后,朝廷以法王之名来策封蒙藏地方的重要僧侣,用来彰显他们政教合一的独特地位,但在元朝时,法王仍是非常设的荣誉职衔。
明朝永乐年间,对蒙藏地区设置僧官制度滑桐,分成法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等不同等级。在西藏设置了三大法王(大宝法王、大慈法王、大乘法王)及五大国王(阐化王、护教王、赞善王、辅教王、阐教王)。自此,法王成为常设性的官衔,只有少数高级的佛教僧侣能够使用这个头衔
上师有传法上师和金刚上师的不同。传法上师具有一定的修证,可以传法,但没有灌顶的资格。
金刚上师必须具备相当的证量,并经过大成就者或传承的认定,不是“自封”的。只有金刚上师才具备灌顶、传法、引导的资格。藏传佛教认为金刚上师就是佛所现的凡夫相。
什么是上师?什么是本尊?什么是空行母?
上师,藏传佛教对具有高德胜行、堪为世人轨范者之尊称。又作金刚上师。西藏人称为喇嘛。喇嘛,为藏语bla-ma 之汉语音译,本为 bla(上)与 ma(人)之复合词,意指上德之人。西藏佛教特重喇嘛崇拜,于藏人之日常生活,举凡诞婚寿丧、疾病灾害,乃至旅游迁徙,皆特别延请喇嘛为之祈祷而后行事,至于出家之修行者,于皈依佛法僧三宝之外,特重对喇嘛之皈依,而有四皈依之作法;并以自己之身口意,悉数供养归投上师;认为奉侍喇嘛,即等于供事三宝。
以‘法统’而言,西藏密教最重视师承关系,认为金刚上师乃师师相承中的大日如来之代表,故凡遇传受密法,必经金刚上师之灌顶,修持密法之仪轨亦须先请金刚上师加持之。又因密教强调心法相传,故密法之传授,必须由上师与弟子秘密授受。 依密乘之规定,堪任轨范师(阿阇黎)之上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一)须有正统传承的根本金刚上师之密法灌顶。(二)从金刚佛至自己的根本上师,其间所有密法之传承灌顶皆须圆满无缺,不可间断。(三)须受本尊大灌顶(阿阇黎灌顶),精通显密佛法及菩提心学,并具备火供、坛城等修法材料,熟习诸经轨所说之修法。(四)自己有能力传授密法时,须经根本金首派蠢刚上师许可,方能担任上师阿阇黎,为人传法灌顶。圆具上述条件后,依照西藏之习惯,即可称为‘仁波切’,意指转世佛爷。
本尊,佛教用语,指的是"本质自我"。密乘四部的每一部都有各自的精神宇宙模式,即坛城系统,这个系统有一密乘主神与一些眷属神灵组成。坛城中的主神就是人们所称的本尊神。每个修习密乘者都要以一位各自的本尊神作为观修的对象。围绕本尊神灵的眷必神相互之间只是形体和显现标志不同,实际上眷属神是一类神,并且与本尊神保持一致。
虽然密乘有无以计数的本尊神,但可以将其粗分为三大类,即善相本尊;怒相本尊;善、恶相兼具本尊。较为著名 的善相本尊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度母、无量寿佛等等。大威德金刚、金刚橛、马头金刚(或称马头明王)、金刚手(亦称恰那多吉)是较为著名的怒相本尊神。善、恶相兼具本尊神有密集金刚、胜乐金刚、喜金刚、时轮金刚和金刚亥母。
上述本尊被描绘成各种形体,有时候与常人形相一致:一面、二臂、双腿;有时又描绘成多面、多臂、、多腿的神灵。
描绘本尊神所依的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是该本尊所有的菩提心的无限知识,一是本尊的智慧特征。正是这个原因,人们将所有的本尊归入佛皈依的范围。
空行母,梵音译为“荼吉尼”(DAKINI),意为在空中行走之人。空行母是一种女性神祇,她者陪有大力,可于空中飞行,故名。在藏传佛教的密宗中,空行母是代表智慧与慈悲的女神。空行母有很多种类,分类不一,有俱生、刹生、业生“三身”之说。根据其形貌,通常可分为人形与兽面空行母两大类;
根据其愿力和特质,有些可作本尊,有些可作护法。也有根据其证悟空性与否,可简单分为出世间空行母和世间空行母,也即胜义层次的智慧空行母,和世间供赞护法类的女性神祇两大类别。佛母、度母、本尊明妃、金刚瑜伽母等均为出世间羡拿的智慧空行母,在“三身空行”中属于俱生空行大佛母。但必须注意的是,在此的智慧空行母并非一般所世俗认定的“女性”概念,而是所有众生都具有的空性智慧的表诠。因为在密乘,尤其是无上瑜伽中,行者修习一个法门去开展其潜能,尤其是净光根本心,从每个人都拥有根本心的观点看,是没有男女之别的。
上师和师父有什么区别?
“上师”一词来自于古印度文化(与现代的印度无关),有亲教师、导师的意思,后来被佛教界借用过来,专门用来定义教学、引导学人,学修佛法的师长!到了现代在藏传佛教中把上师又定位在传承佛法中大乘密法中,有灌顶(一种授权修学密法的仪式)资格的人,并且认定这种余乱上师位的人,是佛、法、僧三宝身口意的具体执行人,学人必需象尊重佛法僧三宝那样的去尊重上师。为此在藏传佛教中的皈依称:皈依弊毁祥金刚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密法不同于法理,就好比医术不同于药理一样。药理可以通过自学,医术则不可以自学。所以在修学密法上,上师比佛法僧三宝都重要,就象得了急性阑尾炎,近处小医院的普通外科医生,要比远在美国最高明的外科教授还要重要那样!
而“师父”,是师傅一词演化过来的,师傅是中国文化的词汇,各行各业教自己论理、技能的人都是自己的师傅,后来中国的佛教界也借用了这一词,来专指教自己学修佛法的出家人!后来又演化成把所有的出家人都统称为师傅。近代藏传佛教传到了汉族地区,便把师傅改为师父,有恩师如父的租搏意思,师父就是自己成佛的父母;这与汉传佛教中的把剃度师认作自己法身佛的父母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师傅和上师有什么不同,本质上一样?
何谓金刚上师和如何观察上师,请具体看慈诚罗珠堪布写的《金刚上师与灌顶》一文,就应该明白了。
我这里先简单摘抄一点吧。合十祝吉祥,阿弥陀佛。
作金刚上师的条件
做金刚上师只具备上述的最低标准是不够的。无垢光尊者的弟子智悲光尊者,是宁玛巴一位非常伟大的成就者。他著的《功德宝藏论》里收集了很多显宗、密宗对金刚上师的要求。之后,他作了一首偈子,其中讲到:因为现在是末法时代,众生的福报浅薄,要找一位非常完美橘答、如佛陀或大菩萨一样的金刚上师,恐怕难而又难。故尊者说:且不谈很高的要求,对金刚上师比较低一点的要求是:
第一,三戒一定要清净。三戒是指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
1)别解脱戒清净。别解脱戒分为在家和出家两种。故从这个角度而言,金刚上师既可是在家人,也可是出家人。在家的金刚上师首先要具足圆满、清净的居士戒。
2)菩萨戒清净。作金刚上师一定要有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说到菩萨戒,我要强调汉地存在的一个问题。现在,汉地很多学佛人都认为,我曾在某法会上受了菩萨戒,所以我肯定有菩萨戒。但实际上,他们得到菩萨戒了吗?很难说。问题在于,获得菩萨戒的关键是什么?若举办一个非常隆重的法会,并邀请一些高僧大德,由他们为大家举行一个授菩萨戒的仪式,是否就得到菩萨戒了呢?从外缘上讲,很多条件都具备了:传戒上师是有菩萨戒的高僧大德;他懂得怎样传菩萨戒;仪轨也准确无误;我们去参加了;法会也非常隆重,种种外缘十分圆满。但得菩萨戒的关键是内因而非外缘。内因就是我们从心灵深处是否发过菩提心。比如说,参加授戒法会后,我们应扪心自问:现在我做的一切,是为了利益自己,还是为了利益众生?若是为了利益众生,就要有为了度众生而成佛的念头。若大部分修法的动机是这种念头,就可以得到菩萨戒。反之,若处处都是为了我自己的解脱,那你根本没有菩提心,又怎么会有菩萨戒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这时,首先要煅炼、调整自己的内心?也就是按加行里讲的发菩提心的方法,先修四无量心,再发菩提心。佛法再三强调,所有行持要从内心出发,从内心开始。内在没有任何基础、没有菩提心,只是参加授菩萨戒的法会有什么用呢?传戒法师虽是高僧大德,福德、智慧都很圆满,但是他的圆满对我们有什么用呢?我们自己不发菩提心,他也没有办法强迫把我们变成菩萨,如果有这种可能,释迦牟尼佛早就这样做了。所以得菩萨戒也没有那么容易。一旦得了菩萨戒,就要护持使之清净。
3)密乘戒清净。获得密乘戒需要得到真正的灌顶。现在,我们也会说:我是受了灌顶的,有密乘戒。但是否真正得到要看三个方面:第一、给你灌顶的人有没有灌顶的资格和能力,再进一步说,他自己有没有密乘戒。第二、你本身有没有受灌顶的资格。第三、举行的灌顶仪式是否如法。如果能保证这三个方面都没有问题,才可以说我已经入了金刚乘。否则,是不是金刚弟子还是值得怀疑的。
做金刚上师的第一个条件是三戒清净。第二,要广闻佛法。例如,有些修行人(以前某些在山洞里修行的老喇嘛),修行相当好,戒律清净,又很虔诚,对上师非常有信心。在智慧上,他还是多多少少了解一些,但是,要给别人传法就很困难。因为佛法跟世间学问不同。比如,虽然你只精通世间所有学问的一部分,但在这个圈子里,你就是权威。而佛法不是这样,只有精通了整个佛法后,你才可以融会贯通,了解佛教的真实意趣,若只看了一两部经典,是很陆差难做到这一点的。因为佛法可分为了义和不了义两种。佛传法时,要考虑听众的根器,传对他们有利的相应之法。如果讲实话,而有人不能理解,佛是不会这么做的。假如实际上不是这样,但若暂时这样讲,可使大家都能理解,都很开心,又由这个开心,都能够走上解脱之道,那么,佛就让大家开心,先讲一个方便法。这难道是佛打妄语么?不是,佛要观察众生的根器,应机施教。众生的根机各种各样,因此佛说的法也各种各样。而所有这些法中,真正的佛的思想是什么呢?这只有在精通了很多经论后才会明了。这是佛教与其它学问的不同之处。所以若要给别人传法,就必须广闻多学。
第三,要有大悲心。因为,作为金刚上师就要以悲心摄受其他人。若某修行人戒律清净,又懂得一些显密教法,但他只是独自在山洞里修行,拒绝跟所有的人接触,不愿意摄受他人,那么,他虽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却不具备做金刚上师的条件。
第四,要精通显密仪轨早伍皮。特别在密宗里,有很多事业法,它们是度化众生的方便,可以遣除修行的障碍。但这些全是依照仪轨来做的。若什么仪轨都不懂,就缺少了许多度生的方便,所以要精通这些仪轨。
博通经论和显密仪轨是从学识方面讲的,但更重要的一点是:
第五,要有证悟。譬如要灌一个大幻化网的灌顶。在大幻化网中有一百位本尊,其中有五十八位忿怒本尊,四十二位寂静本尊。授灌顶者不但要将所有的本尊都观想清楚,甚至连每尊佛的手里持有什么法器、结何手印、身上有何装饰也要清晰地观想出来。若做不到这一点,他怎么给人灌顶呢?所以做金刚上师一定要有证悟。又如,给别人传讲大圆满,首先自己必须证悟大圆满。如同为人带路,他首先要把路了解得清清楚楚,才可能引人走上正确之路。若带路人都是糊涂的,他怎么为人带路呢?同样,若上师自己都没有证悟,他讲什么大圆满呢?所以传大圆满、传窍诀的人必须是证悟者。
这里的证悟,不要求断掉所有的烦恼,也不要求证悟圆满的智慧,只要求或多或少地断除了烦恼、证悟了智慧。这个智慧不是世智辨聪,也不是文字上的知识,而是通过修证得来的。
第六,要懂得四摄法。即四种大乘菩萨摄受众生的方法。若不懂四摄法,也没有办法度化众生。
对金刚上师较低的要求,就是以上六点。具备这些条件的称为俱德上师。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649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