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因生大果(小因生大果的例子)

佛语中的业力是什么意思?想听听大家的理解。
业力,梵文叫做Karma(古译羯磨)。Karma(或Karman)之字根是Kar,是去做或去行的意思。所以业力之“业”原是作业或行为的意思。但是今天佛教徒心目中的“业力”,却代表一.个极端复杂的多方面思想。在这丛如多角的思想中,最根本的是说:“业力者,即控制一切自然界和道德界现象之因果律也。”此一界说看似简单,但若进一步检讨,则发觉业力思想之极端复杂性和含混性。为便于了解起见,兹从六个角度来研讨业力论之思想。
(一)佛教传统相信“一因常生多果”;例如,某甲于酒后杀人,此为一业力之因。酒醒后某甲即觉其良心不安,不但无故断送了一人之性命,而且被杀者之妻眷儿女将孤苦无依。此极度之良心痛苦,是杀人业因之第一个结果。不久事发某甲被捕,定谳入狱,这是第二个结果。因此某甲之事业及前途皆一笔勾销,家庭亦为之破碎等……是第三个结果。除了这一串连锁反应以外,此杀业还会使某甲来世受被杀者的报复和多病及短命之报,这在佛学上称之为异熟果。
近人阅读佛经,论及因果报应时,可能会感觉其有过分夸张之嫌。例如,某经中说,于往劫时,有一人,在佛陀经过路街时,曾用几粒米投洒佛身作为供养及敬意的表示。经过若干劫之后,此人即因供养此数粒米之功德,感得转轮圣王之报,为世界之主,其国土、城堡、妻眷、珠宝、车乘……不计其数云云。又如佛经中常说,作恶业之报应亦大得不可思议。《贤愚经》中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婆罗门,因其母之教唆,侮辱比丘以百兽之名咒骂之。以此恶因,多生多世,竟感得一个鱼身,且有百兽之头,苦不堪言。教唆此婆罗门之母,亦堕入无间地狱中云云。这样的故事,在佛经中极为众多,近代人对这类的说法,可能认为不过是劝人行善的教化之言,把善恶果报特别加以夸张得极大,则能使人止恶向善,全属宗教之实效主义,并不一定代表真理确是如此的。西藏有个民间故事说,从前有一个老太婆去参加一个法会,听大喇嘛讲业力的故事。讲完之后,老太婆趋前对大喇嘛说:“说到因果报应,若按照佛经所说的善业果报之大,非但你这位大喇嘛可以成佛,就是连我这个平凡的老太婆也可以成佛。说到恶业果报之大,不但我这个老太婆会堕地狱,连你这位大喇嘛也会堕地狱!”这是一个极了不起的故事,是西藏佛国平民心中,由人本主义之直觉所引起的衷心共鸣。这一段话,虽令人发生无限之同情,但就业力论之中心思想而论,则不必轻易予以同意。因为在业力现象中,果量确是常常大于因量若干倍的。如前面所举之杀人之例即是。佛经中对小因生大果亦确有其哲学根据,此点容后再谈。再从宗教学的眼光来看,则这一类的话,除了能够影响宗教行为,发挥实效主义之目的外,还有其更深之象征意义存在瞎郑亩。佛经中讲业力故事时,常有人和兽类及异类之兽,说话交谈之记载。在《杂宝藏经》中,白香象养育父母之故事中,并肯定“上古畜生,皆能人语”。这一类的故事,今天看来,除具有象征意义及教化作用外,实难承认其为不折不扣的事实。《杂譬喻经》之命名为“譬喻”,亦是说明经文具有象征之意义。话虽如此,佛经中所说的小因能生大果之记载,就业力哲学之观点而论,则是确定不移之真理。业力思想是“同类相应论”,而不是“同量相应论”。就业力因果的现象来说,果的量确是常常比因的量来得大的。佛教徒常以自然界的现象来说明此理。例如,一粒麦子所结的麦粒果实,何止十百?曾记得一本杂志上说,今天纽约市之中心,价值万亿的曼哈顿岛,据说两百年前是从一个红印第安人手中,以两块美元买来的。今天曼哈顿岛之价值和当年两块钱之售价,当然不成比例。但有人说,如果在两百年前,把两磨森块钱存入银行,以复利计算,两百年下来亦成为一极可观之天文数字了。果量大于因量之事实,于生物界中亦极为普遍,如细胞之不断分裂,成长而形成各种个体:一个精虫与卵子结合,分裂成二,又分裂成四,如斯不断分裂形成人体,合有万亿细胞。如果一个细胞的因,能够结成亿万细胞的果,则果量大于因量的事实,可能本来就是宇宙之一种常理了。
所以吾人读佛经时,除应晓其宗教目的和象征意义之外,还要了解其象征意义后面之哲学基础,不可因其表面之奇特,而遽断之为怪诞不经之说。
(二)业力虽一因可生多果,但不能生无限果。一粒精虫细胞可以分裂成长为人体,含有万亿个各种不同的细胞,但此一精虫之因,至完成一人体时,其果实就算全部完成。此人以后再生之子女,就应该从另一重因果关系算起。
因此,此原始之一粒精虫,对以后繁衍之子女,只有间接之关系,而无直接之关系。所以说,一因可生多果但不能生无限果。
换言之,有限的因不能生无限的果,否则就和“同类相应”的原则相抵触了。有限因不能生无限果的宗教意义是,众生的恶业不管多么大,亦不至召来无限的苦果,所以佛家不承认有永恒的地狱。即使那最长最可怕的无间地狱,亦不是永恒的。同理,有漏的善业不管多么大,亦不能使人生入永恒的天堂。
所以传统佛法的三界宇宙观中之天堂亦有若干等级,且不是永恒的。
佛家中除“常寂光土”或报身佛之净土外,其他化身佛之净土亦非永恒的。因为前者是无限因所生之无限果,而后者则仍是各有限因果的范围。
基督教之天堂或神之天国,究竟是一种处所或是一种境界,说法不一。若是一种处所,具有无限生命之天国,于道理上,亦可能说得通。因为承认神是无限的,则有限之人仰仗无限的神之恩宠,亦可能使有限达成无限,进入永恒之天国。
但佛教则因为对于同类相应原则之看法颇为严格;所以只承认,唯无限之因始能产生无限的果。所以说,那相对的,有执着的和有能所的善业,无论如何伟大,亦只能算是有漏之善业,不能导致解脱。唯有那超越能所、相对及我执之善业,才能算属于无限之范围,才能产生无限或永恒之解脱果报。在思想之渊源上,佛教重自力,可能与业力之同类相应思想,有密切之关联。
小因诱大果的心理
你的想法没错啊.蝶翅效应,你肯定也知道.不过就算有龙卷风了,那又怎么样呢.人不是地球主人,就算地球人都死了,地球依然在.所以勇敢的面对,一切挑战吧,就算航天飞机拿配是因为你的失误爆炸了,那又怎么样呢.损失了几十亿美圆,又如何,人们不是可以再制造第二架么,这样又使多少人可以有工作了,你可以帆袭说拯救很消轿指多人呢.有时候,害怕什么,就仔细想想这样后果最严重什么程度,在把这个后果和全人类比较一下,就显的微不足道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蝴蝶效应看小因如何生大果 | 稻秆经系列 · 89
第四个,“云何小因而生大果。”一个很小的因可以产生很大的果,这是因果的规律。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农夫愿意种地。如果播下去的和长出来的一样大,那就没有必要种地了。所以小种乎迹子就会生大果。
“从小种子而生大果。是故从于小因而生大果。”一颗芝麻一样小的种子可以得到一个像西瓜这么大的果。比如有些很高的树,它的种子是一颗很小的种子,有了这个种子以后,逐渐逐渐地发育,最后就变成又高又大的一棵树。这些都叫作小因生大果。
气象学里面有一个蝴册州蝶效应。蝴蝶效应就是在南美洲亚马逊的热带雨林当中,一个蝴蝶扇了几下它的翅膀,因为这个原因,两周以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龙卷风,这个叫作蝴蝶效应。一个蝴蝶的翅膀扇一扇,它周边的空气产生了这么一点点的变化,然后这个变化最后变成了一个龙卷风,这叫作蝴蝶效应。这个蝴蝶效应也是这里讲的从小因生大果。这里面有一个我们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在做的任何一种善或者岁姿并恶,它是一个很小的善或者恶,但是它的果到时候确实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善和恶都一样!
恶因果,永远都不会错乱 | 稻秆经系列 · 101
然后就开始观察,观察的时候就不需要念。尤其是我们开始刚刚修的时候,边念边观察,可能有点不适应,所以这个时候念诵停下来,就认真地去思考。
首先是通过因缘的五个规律,前面的不常、不断、不移颤携这三个去思考,但是更重要的是后面两个。观察的时候,通过不常、不断、不移去思考。尤其是思考“从小因生大果”,我们可以举很多很多的例子,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知道的,这些当中,一个很小的因,最后就会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果,就把这些一个一个去思维,思维了以后,最后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很小的因,可以产生非常大的果。然后对因果产生信心,深信茄闹伏不疑。
然后,更重要的就是“与彼相似”。“相似”,因和果是相似的,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比如说有情众生,鸡生鸡、狗生狗等等。然后植物的话,就是花弯神、草等等,它们也是有自己的因,才会产生它自己的果,这些因和果永远都不会错乱。所以,通过这个方法思考,最后相信,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善恶因果,它永远都是不错乱的,而且,很小的善或者是很小的恶,可以有很大的果报。
种小因得大果
有一天,佛陀走出王舍城,到多根树村。村中有一个妇人名叫藏喜,她看见佛陀远远地走来,身影散发也如同太阳般的光芒,他的相貌庄严美妙。
藏喜心想:「世尊以前是尊贵的王子,舍弃王宫里的荣华富贵,出家学道。如今以乞食维持生活,如果他来向我乞食,我应该将面茶供养他。」佛陀知道藏喜的心念,便走过去向藏喜说道:「你可以施舍一钵面茶给我吗?」这时藏喜感觉到佛陀能知神燃道她的心念,心生欢喜,恭恭敬敬地布施满钵的面茶给佛陀。佛陀接受了藏喜的面茶,微笑了起来,并从眉间射出一道光芒来。
阿难尊者看见了,就问佛陀说:「世尊,从古以来,诸佛微笑,必有因缘。可以请世尊为我 们说明这次微笑的因缘吗?」「你说得对啊!阿难!诸佛如来微笑必定是有因缘的,我今天就为你说这段因缘吧!刚刚你看见一位妇人供养我面茶吗?」「有的!」「这位妇人因为这个善根,将于往后十三劫中,不堕恶道。这段期间会在人道或天道轮回,最后一生转生为人,自己悟道证得辟支佛果,名号叫善愿。」
藏喜的丈夫名叫如优,他从树林中砍材回家的途中,听说码凯自己的妻子只因为供养佛陀面茶,佛陀就授记她在十三劫后,可以证得辟支佛。如优觉得佛陀胡说八道,心中很气忿,就去找佛陀了。
如优见到佛陀后,用质询的语气对佛陀说:「听说你今天到我家去了?」「是的!」「听说我妻子供养你面茶,你就授记我妻子将来可以成为辟支佛?」「是的!我的确说过这样的话。」「你乔达摩,从转轮王种族舍弃富贵出家,今天竟为了乞得面茶,说这么大的谎话。谁会相信种这么小的因,会得那么大的果报!」「如优啊!今天由于这样的因缘,我们就来随意谈一谈好了。现在我问你一些问题,你随意回答就好。你曾看过很稀有的事吗?」「有啊!别的不说,就说我们村子名叫多根,这村名的由来很是特别:因为在我们村里的东边,有一颗很大的蕠瞿陀树,这棵树长得很茂盛,每天大概都有五百辆牛车会同时停在这棵树下。因为村里有这么一棵大树,所以大家都把这个村庄称为多根树村。」「如优啊!你看到这棵树这么大,你知道当初用了多大的种子去种它吗?可能要像一亩田那么大,也许要牛车才载得下吧?否则怎能长出这么大的树呢?」「不!不!它的种子只有小小一粒,大概是一颗芥子的四分之一大而已。」「你这么说,谁会相信!小小一颗种子,居然可以长出这么大的树?」「不管你信不信,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事实,而且那片土地虽然被种下了树的种子,但毫无损伤。种子虽然小,只要土地肥沃,把它埋入土壤里,给它充分的水,种子就会发芽、长大。」
「如优啊!一颗小种子变成大树是你亲自所见,你的妻子因为供养迟瞎唤我,种下了小善因,将来证得辟支佛的圣果,也是我亲自所见啊!为何你不相信呢?」佛陀说完便示出广长舌的庄严相给如优看,并说道:「我从来没有说过谎话啊!所以今生能得此好相,你该相信我所说的话真实不虚。」
如优听了佛陀的话,又亲眼看见庄严的长舌相,生起大欢喜心,佛陀进一步为他说四圣谛法,如优听后,就证得初果,欢喜地说道:「从今以后,我愿皈依三宝,遵守五戒,再为佛陀的弟子。」顶礼佛陀后,欢欢喜喜地回家去了。
省思:
看了以上这个故事,大概就能了解佛陀为什么教诫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对于种小因会得大果的道理,有些我们可以亲眼所见,有些是我们现在还看不到的。看不到并不代表没有,了解了这种定律,即使是小小的一件善事也会拚命去做;相反地,虽然只是小小的一件坏事,我们也要小心避免犯错。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654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