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想换的内涵是什么(自他相换就是自作自受)

想除苦,修“自他相换”就行
想除苦,修“自他相换”就行
寂天菩萨说:“若想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就,让自他从苦海中解脱,最为秘密的窍诀,就是修自他相换。”
常有人对我说:“堪布,请您给我传一个窍诀吧!”其实,真正的窍诀就是修“自他相换”,把自己的快乐施给他人,他人的痛苦由自己代受,这也是换位思考的一种更深层的修行。
那么,自他相换该如何修呢?要依靠呼气、吸气进行修持。
呼气时,观想自己的快乐、善根、健康、福报等变成白气,从鼻孔呼出,融入众生的体内,令他们获得圆满的安乐;吸气时,观想众生所有的痛苦、烦恼、魔障等变成黑气,从鼻孔吸进来,融入自己的身体,由册肆自州辩轿己来代受这世间的一切不安与痛苦。
这不仅是殊胜的大乘修法,也是消除痛苦最快速、最实用的窍诀。
作为凡夫俗子,我们不可能一生中完全一帆风顺,没有任何违缘。有时会不幸患上肺炎、肝炎、癌症等疾病;有时会遭遇到人或非人的魔障侵害;有时心情沮丧,觉得每个人都看不起自己、歧视自己;有时候心中的烦恼特别猖狂……
当我们身心感到痛苦时,《修心七要》中告诉我们:修自他相换,是上上下下最根本、最唯一的窍诀!
转自《做,灶宏才是得到》
什么是修行中的自他交换、断法、般若空性
自他相换是发姿氏心悉乱愿以自己代迹陆散他人受苦,而他人能因自己之功德受乐。断法是以身体布施非人众生而证得无我。般若空性是真空。
自他相换修法
自他相换是发起菩提心的另一种修法。来自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属于文殊菩萨、龙树菩萨深观体系的传承。《道次第》中关于自他相换的修行分三个方面。一自他相换的意义。二是自他相换的原理。三是如何修自他相换。好举
把追求个人快乐的心转到一切众生身上,不再在乎自己的快乐,而是在乎众生的快乐;把漠视众生的心转到自己身上,不再漠视众生,而是漠视自己。这就是自他相换的主要思想。
修行就是对心的一种健康训练。正因为心是可以训练的,所以只要通过正确修习,自他相换的心是可以训练起来的。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虽然我学佛多年,我觉得还是很难把握其要领。想当初我学佛的发心就是离苦得乐。可学来学去却发现痛苦的成分一点也不少,而快乐的感觉却不多。反观同期进班的师兄们,他们的改变之大尤其是洋溢在脸上的那份发自内心的法喜,确实让人很羡慕。学完这节课,再来对照我的病症,对于病因我也能略知一二。
算命先生说我是个主观意识很强的人,原话记不清了,记得有这么几句“双鱼座的人主观性太强,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听不进不同意见……”当时我表面上点头称是,可内心腹诽不已“你懂个锤子,我可是佛教徒,佛教徒的命运一般人是算不准的”。现在看来他说的也有几分道理。我容易活在自己的感觉或情绪里。很多时候还执着于喜欢或讨厌的东西。由于过多的在乎自己的感受,反而对他人的痛苦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冷酷无情。假如没学这节课的话,我还会在固有的串习里轮回。
这个假期虽然疫情肆虐我却过了一把扑克瘾,这一打就是一个多月。自从大学毕业后我还从来没这么放肆。说起牌局有三个要素,时间地点还有人物,我们这个牌局区别于其他的地方就是时间地点人物都是固定的,假如频繁换人换地点弊端太大。一很难融合在一起。二玩的不尽兴。二月下旬,有个小伙伴缺席,少了一个人就玩不起来了。坦袜世我记得当时给他打了通电话,等问明了情况,原来他牙疼的厉害确实没心情玩,我非但没安慰他,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他,最终他也没去,对于他这种撂挑子的行为我很不高兴在电话里责备了他一通。最后弄的很不愉快。
反观我这种行为不正是漠视他人痛苦,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吗?我这种做法既增加了他的痛苦也增添了我的烦恼。假如我把他的痛苦当作我的痛苦,积极地帮他想办法,并好言劝慰,虽然不能代他受痛,最起码他内心是温暖的,我们的关系是融洽的。我发现要想让自己真正快乐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人快乐。就像父母的快乐来源于孩子的快乐一样。
我之所以不能做到自他相换,就是把我以及附着在我身上的一切看的太真实。要知道这一切了不可得,这是一种错误设定。宗大师在法义中说“五蕴体就是无常与众多的关系,而我就是父母的精血与五谷精气和合而成。”弄通的这一让肢点。我就想既然所谓的“我”是一种错误设定,那么非我也是一种错误设定。既然之前的设定是错误的,当下就要改正。
我是父母精血与五谷滋养而成,同样他也是父母精血与五谷滋养而成,都是父母精血与五谷滋养而成,所以说我和他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我可以是他,他也可以是我。只因为我执着于我和我所,才有了亲疏,高下和不平等。才有了分别对立。当撤掉这些设定时,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我觉得自他相换是可以修起来的。
菩提心之自他相换“意义和原理”修学心得
菩提心之自他相换“意义和原理”修学心得
1、自他相换:谁有于自他,欲速为救护。于自他当换,是即密妙行。——想让自己快速得到快乐和利益,那就去关注众生的快乐和利益吧;想要帮助他人快速得到解脱和快乐,那就把自己追求快乐和解脱的心,转换成去帮助众生追求快乐和解脱吧。这是最秘密最殊胜的教法。
2、怎么才能得到安乐?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尽世间苦恼,由欲我乐生。——世间上所有的安乐,都是从希望他人快乐当中生起的;世间上所有的痛苦,都是从追求个人快乐中生起的。——要得到快乐,那就把为自己追求快乐的心转为为他人追求快乐,把对他人的漠视转为对自己的漠视。
3、我不这样做行不行?(不进行自他想换的过患)
(1)(对比自利与利他的结果)愚人作自利,能仁为利他,依此二差别,何须复多说。——一般的人就为自己追求利益,佛陀只为他人追求利益。从这两种做法和两种不同的结果来看,还需要再多说什么吗?——一般的人为自己追求利益,成就的是自己的凡夫心,成戚冲就的是我执,贪嗔痴,快乐没有追求到,反而让自己痛苦不堪;佛陀纯粹为众生追求利益,彻底无我利他,断除我执和烦恼,成就大解脱大自在,也就究竟地成就了成等正觉。
(2)(不进行则含自他相换的过患)我乐与他苦,若不正相换,即不能成佛,亦无世间乐。——自己享受快乐,众生受苦煎迫,如果不进行自他相换,就不能成就佛陀的生命品质,也不能获得世间的快乐。——不进行自他相换,那就惨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4、确定要换吗?谓我爱执者,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为一切圆满之处,当思惟之。——执着于我和我所,以自我为中心,是一切不幸、灾祸、痛苦、不快乐等衰损的根源;以众生为中心,无我利他,是一切幸福、快乐、利益等圆满的根源。应当好好想清楚,高盯歼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看来自他想换是必须的了,不换,根本就没路可走。
5.好,自己相换的原理是什么?将自作他,视他如自。怎么可能?自身与他身都是由父母精血,加上五谷杂粮食,成现在这样子。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657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