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法义心得(法律意识心得体会500字)

学佛百科2023-03-1178

智慧学会修学心得

智慧学处心得:

本课修学的是智慧学处、学行四摄以利他。结合本期法义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1、世间的智慧通过精进的学习可以达到五明的通达,但确实不能解决我们凡夫的各种烦恼;

2、般若智慧可以指导生命方向,了解到自己之前生活和工作、即使是做义工都是一颗凡夫心,每天的信念随着轮回中的串习不停起伏;如果明了般若智慧,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提高生命品质,现在看到了生命应该往哪个方向走,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知道自己在学佛与世间事物发生取舍时如何智慧善巧的处理;

3、其实在修行路中、生活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碰到很多困难,当然都是因为我执在作祟,随着修学的深入,自己的观念转变、 心态也在转变,明白没有智慧的五度也是有漏的世间行。

1、相对于法师所开示的四摄,自己开始观察、观照、观想自己的日常的言行,也深深反思及忏悔自己平时生活与工作中存在的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

2、就四摄中,从引导众生、利益众生的角度,从布施到同事是一个次第引导的过程,从财布施着手,与众生结善缘,其次在获得这份善缘之后,及时的利用机会向众生施与爱语,即为其宣说六度四摄等,并用这些佛法的智慧引导众生改变行为,走上觉醒之道,而在这个过程中,要以自修带动众生一起修行,共证菩提。自己感觉,四种中,一方面时刻保有慈悲心、利益众生的心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在心怀慈悲的同时,要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发精进勇猛修行的心,即同事,因为没有自己的修行,往往四摄就只能止步于有限的布施,无法真正引导众生走上解脱的道路,没有自己的修行,光是嘴上的宣说,对于众生的引导和摄受,是没有力量的,只有真正发心利益一切众生,并将其转变为自己精进修学的动力,并在自身身上发生改变,这种变化才能更大范围、更究竟的利益到众生,更有效的引导众生。

布施:布施是与众生广结善缘的最佳途径,如果不结善缘,怎么度化众生。所以,我的理解是要想利益他人,首先要学会布施。

爱语:这里指的爱语是有特定内涵的,是根据众生根机,为之开示大乘菩提到的修行。也就是说,是以真诚爱护众生之心,开示佛道的修学法门,令众生真正受益。我的理解是说利益众生的语言,用佛法引导众生改善生活,而不是花言巧语。

利行:对于所说的佛法,能够让众生依此实践,依修行,使他们从中得到真实受用。

同事:当给众生开示佛法时,自己也能和众生一起修行,而不是言行不一。用佛法去引导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要言行一致,要用佛法指导和改造自己的人生。

学习了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帮我消除了宗教信仰哪些误解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

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心得分享

修学进入第三课我们学习了“当代信仰问题的思考”

首先通过信仰与人生的学习,认识到信仰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信仰关注的是人生大事,告诉我们拥有健康的宗教信仰,能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究竟归宿,净化心灵,建立道德规范,引领我们踏上古圣先贤的求真探索之路。

其次学习了如何分辨正信、迷信与邪信。将宗教等同于迷信的观点是对宗教的无知。纵观人类历史,宗教早已渗透在不同民族文化中,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

接着阐述了信仰与理性,信仰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佛教信仰以理性为基础,同时辩证指出了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即“有智无信长愚痴,有智无信增我慢”。宗教与科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科学帮助我们认识外在物质世界,改善生存环境,而宗教是建立社会道德,解决生死归宿,两者无法相互取代。就科学研究来说,如果不执着唯物论为基本出发点,而是本着求真精神探索未知世界,教界人士和科学工作者应该是有共同语言的。

然后就宗教与社会进步进行了分析。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经济和文化平衡发展的,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佛法能为我们提供智慧引导,解决心里问题,带来世界和平,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最后是对信仰现象的分析,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学佛应该以出离心,菩提心为基础才能坚守信仰,同时需要身体力行,通过实践证悟 ,于法受益,才能使信仰巩固,深化和升华。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拥有健康的信仰是我人生不可或缺的,坚守这份信仰是我务必要做到的。

曾经有段时间我非常苦闷,不停地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苦苦追问找不到答案。后来有缘接触到佛学的有关书籍,网站,法义上讲的道理让我这焦躁苦闷的心得到些许的安慰。隐隐感觉到佛法能解决我人生的大问题,能够给迷茫的我指引前行的方向。

通过本期法义的学习,我对佛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佛法可不仅仅是安慰剂那么简单,对于充满迷惑烦恼的我来说,佛法就是医治我心病的良药,能帮助我找到人生的究竟归宿。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渡”,我坚信佛法能帮助我找到人生的究竟归宿,但佛教有庞大的哲学体系和严密的逻辑思辨,以我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靠自己研读相关书籍想要深入堂奥见真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非常感恩遇到三级修学,

求法律心得300字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很多鲜活生动的案例,使我们理解了经济法规,学习合同法,学习婚姻法,学习教育法等。掌握了基本的法学知识,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范,理解和实践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制国的基本方略,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我们做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中国的建设者,我们更应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加强自我修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通过参加大学生《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以前,对法律只是很表面理解,很感性的认识,现在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次内涵,有了理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使我的法律意识产生了质的转变。学习结束后,我静下心来,参照课本,对照笔记,联系一些法律事例,以及观看普法宣传节目,感觉到在法制建设方面,大学生还有很多需要学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考虑。

法律知识是大学生必备素质之一,我们必须通过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过程中,遵守法律,享受个人权利,履行义务。

同时我们还学到了国与国之间的法律,这些法律所规范的范围不仅仅在国内,而是规范国际关系。了解了如何处理国际关系。

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现在和将来的主人,应当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而由于法律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这些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准则。因此,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也了解到了依法正确地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价值观念都发现了重大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据调查,我国大学生犯罪有逐年递增趋势。这个时候,正是《法律基础》这样的课发挥作用的时候,我认为,即使这样的课不能拯救所有犯错误的人,也一定会对一部分人有作用的吧。

在我国进入WTO以后,法律知识更是我们必备的基本知识,我们更应该把这些法律知识用在处理好国际关系上。

总之,在本学期学习的这门《法律基础》课上,我掌握了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并明确了各主要法律部门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并在一定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有关法与法律现象的知识、思想、心理、观点和评价。并学会了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规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门课,我还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掌握了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增强了法律意识,提高了法律素质。并会坚持做到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也能够正确理解和坚持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并决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奋斗。

并使我深刻的理解到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正确的行使我们的权利,正确的履行我们应尽的义务。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更能正确地遵守法律规定,更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免受困扰,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维护这些权益的程序和方式。也初步具备了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并有了一定的寻求法律救济的能力。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四课修学心得感悟

百法第四课(法义梳理)

一、依他起相(唯识中道见的中心)

(一)心与世界的关系(目的是成立诸法唯识)

1、什么是心:心就是念头。如喜欢、讨厌、自卑、自大、嫉妒、嗔恨等心理。心像动物园,储藏着各种心理力量。

2、心产生作用的过程和因缘:当我们的心产生作用,从潜意识上升到我们能意识到的心灵平台上,是要有因缘的,这个因缘可能是内因也可能是外缘。通过内因或外缘,把我们无始以来潜在的形成的生命中的各种力量,在这些因缘的触动下就会一个一个上升到我们心灵的平台,产生作用,影响着我们、推动着我们,我们都是在这些心理的作用下形成各种生活、心情、快乐、痛苦,做什么不做什么。

3、心产生活动时的结构:心与世界到底是什么关系?唯识讲心产生活动时都有四部分组成: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心当它活动时都有这样四个部分。最容易感觉到的是相分和见分。

(1)相分:每一种心理产生作用时,一定有一个对象,在心灵上都会投射一个影像,这个影像就是相分,即所缘。

(2)见分:对影像产生一种感知的心理作用叫见分,即能缘。如看见一个人不舒服的感觉,。

(3)自证分:如果你知道自己不舒服就是自证分。有的人没有发挥出自证分的作用和能力,不觉察,觉察力差就陷入到情绪里。

(4)证自证分:

4、心与世界的关系:每一种心理在产生作用时都有见分和相分,见分相分就是能缘和所缘。我们的世界哲学来说就是主和客的世界,佛法来说就是能缘和所缘、认识和被认识。

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世界。眼识、眼睛——看到的世界;耳识、耳朵——音声的世界;鼻识、鼻子——香臭的世界;舌识、舌头——味觉的世界;身识、身体——触觉的世界;意识、丰富的心灵——精神世界。认识能力像认识的仪器一样,精确程度取决于能认识的仪器是不是很精确。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能认识到什么程度、如何去认识,取决于我们的认识能力。

每一个心理活动都有一个相应的影像,然后我们的心再反过来去认识这个影像(我们认识的这个影像是我们内心所投射出来的)

本期法义使我更意识到,师父在《百法》开篇。为什么要讲心理活动的四个结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破我知见,立佛知见。

为何要破我知见呢?因为我的知见都是错误颠倒的。我记得《盲人摸象的故事》。就象我们现在的人,那一个不是盲人,在没有看清大象的真象时,摸着大象的某一部分,执著于我的感知,并固执地认为我所感知的一切都是对,事实上我们的知见就跟肓人一样错得可怕可笑。还有我们误认为我们没有感知到的一切就是不存在的,就如眼睛看不到紫光与红光之外的光线,便无明地认为世界就是如此等等。人在没有了悟空性之前的所有知见都荒唐可笑大错特错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要相信我们个人的知见,一定要破除我们的知见。

为什么要立佛的知见呢?因为我的知见错误了,那么正确的知见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佛法的智慧即正知正见。如何用佛法的知见代替我们的知见,应该如何做呢?那就是师父讲的八步三禅的前四步,把每课的正见立出来。然后在我们日常心理活动的自证分中,保持觉察,用正见照破错误的见分和相分,把正见带入生活,改变心态情绪乃至生命品质。

 附散文:

知足与感恩

劳累一整天,不过为三餐。

轻松或艰难,苦辣酸与甜。

素食心愈安,宁静可志远。

自由需信念,暖心亲密谈。

规划好明天,经营好今天。     

昨天已翻篇,朋友们晚安!

愿今日所修功德,全部回向给三界众生,愿与师兄们共成佛道,感恩三宝,感恩书院,感恩师兄们。

修学课45《菩提道次第略论》064--065讲

修学课45《菩提道次第略论》064--065讲

 修学课第四十五 十种不善业果差别、依十不善说十善、业的种类

法义总结:

通过上一课的修学,我知道了如何判断业果的轻重,帮助我正确理解世间的不良遭遇和自己过去曾经历的种种挫折,同时也警示自己不能再造作不善业。本课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三类:分别是十不善业的果报差别,如何避免遭受苦果?具体哪些善行蕴含着安乐的力量?业的种类有哪些?

一、十不善业的果报差别。一种业,形成果,主要以下面三种形式体现在未来的生命中,它们分别是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

1、异熟果,就是由因感果的过程中,异时、异类、变异而熟。十不善业中,每一项不善业由于对象的不同和烦恼基础不同,会感召大、中、小三种程度的果报,即强烈的三毒造作感得地狱果报;中等的三毒造作感得饿鬼道果报;微弱三毒造作感得饿鬼果报。异熟果的特点是“因有善恶,果唯无记”。

2、等流果,等为平等义,流为相似义,即因和果相似,恶趣出来后受报于自身,按照十不善业的次第继续招感等流果。等流果特点:“因果相似”。

3、增上果,是更间接一些的外在果报,表现在外在环境的差别,即十不善行将感得恶劣的生存环境。增上果特点:表现在外在的世界和生活的环境。

二、依十不善业说十善业。1、自性:善业的升起是因为对十不善业的过患反复思惟,对恶业带来的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深信不疑,产生决定胜解,升起断恶行善之心,从发心、加行直至防护到十不善业的究竟,来保持身业的清净无染。2、差别:十善业分为身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四,不妄语、不离间语、不粗恶口、不绮语;意三,不贪、不嗔、不痴。分别可以从事、意乐、加行、究竟四个方面来认识。

三、业的种类。从三个方面进行认识,引业和满业、定业和不定业、决定受报之业的差别。1、引满差别:引业感召的是总报,即善的引业招感善趣的果报,不善的引业招感恶趣的果报。满业招感的是别报,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的生命状态:引善满善、引善满不善、引不善满善、引不善满不善。

2、定不定受差别。所谓定业即必定受报的业力,是有心造作的事,并在内心形成业的力量。所谓不定业,即不一定受报的业力,是指无心造作的事,且不曾在内心行为也的力量。定受报是指,未忏悔,故思而作积聚的力量,属于有心造作。不定受报是指,已忏悔,梦所做等十种不积聚业力,这十种情况未必形成业力或者业力非常微弱,不具备增长的功能,所以不一定会感召果报。

3、决定受差别。在决定感果的业报中,依据受报世间也有三种差别,分别是①现法受:今生造作的业力,今生就招感果报。②顺生以后受:今生造作的业力,第二世或第三世再招感果报。③顺后受:今生造作的业力,三世以后才招感果报。这三种业报差别的共同点是,果报未必一生就能受完,也可能延续至二生、三生乃至多生累劫。 【本期心得】

本期学习的法义是“十种不善业果报差别、依十不善业说十善业、业的种类”,通过本期法义的学习,让我真正明白了果报的内涵,以及因果规律的真实不虚。无论造作了怎样的业力,是黑业也好还是白业也好,它都会以三种形式体现在未来的生命中,影响着生命的走向。所以生命在业力瀑流的推动下像流水一样不常不断、相似相续、无始无终地延续着,身不由己,随波逐流。许多的事情看似偶然,通过因缘因果的正见看,真的是实则必然,如果不修学佛法,不截断业力的洪流,我们生命就只有在业海中沉沦,无法自拔。

通过本期法义的学习,有几点心得分享如下:

一、“异熟果”的果报无法逃避

异熟果是根据十业道来判定的果报,也就是说在六道中生于哪一道其实就是异熟果报。第一它的因和果是不同时的;第二,它的因是有善恶,所感得的果唯无记;第三,由因感果的过程是变化的,所以是变异而熟。异熟果的因为十业道,十不善业所招感的果报就是三恶趣。不善业的轻重则决定了是堕落到地狱道,或是饿鬼道,或是畜生道。而善业的轻重则决定了是生到人道,或是阿修罗道,或是天道。总之,只要有不善业道就一定会招感恶趣的果报。

之前我心中一直认为的是,只有大恶之人才会下地狱,才会生于饿鬼道或者畜生道。所谓大恶也就是指杀人放火、奸淫掠抢这样一类十恶不赦的行为,根本没有想过一点点的妄语、绮语这样的业力都可以招感恶趣的果报,甚至还可能招感到最重恶趣(地狱)的果报。本期法义的内容给了我非常大的警醒,之前学习过暇满人身的时候曾经学习过,获得人身的条件是必须按照五戒十善来生活,现在终于明白了它的原理。

检视一下自己这一期生命所造作的各种业力,十不善道中的哪一种不善业自己没有造作过?虽然没有十恶不赦的罪恶,但是中的、小的还是不能免责吧?更何况过去生的造作如何自己还无从知晓,想到此自己难道还能安然入睡吗?这些都是为未来生所种下的恶趣之因呀。

我发愿,此生此时起必须要按照五戒十善去生活,真诚忏悔过往和今后所造作的一切不善行所形成的业力,而且要发心做善行。师父开示的善行的标准,让我对于自己不造恶就是行善的观念得到了纠正,真正的善行,能够形成白业的善行不仅仅是不造业,而且要有强烈的防护不造作恶业的意愿,并采取各种方式在有可能造作恶业的情况下来防护不造作恶业,使得善行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才是真正的善业。健康生活五大信念中的“认识到……,我发誓……,我决心……”一定要成为自己坚定的生活和修行的信念。

二、“等流果”、“增上果”的果报让我不再怨天尤人,同时也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当接受完异熟果的果报之后并不算了结,生到人道之后还要依次接受等流果的果报。等流果的果报与自己所造的十不善业是相似的,如果杀人了,那么就会感得今生的短命;如果犯了不与取罪,那么今生就会感得物质贫匮,如此等等。这让我真正明白了为什么同样为人,但无论是自身而言,或是从生活的境遇而言,还是从人生道路而言,方方面面却会有那么大的差异。人们常常会对世事的不公平进行强烈的谴责和批判,当然这是社会现象,但是社会能够呈现出这样的现象也一定不是偶然的,一定是这个社会中的人的共业显现。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其实也会常常遇到这样的状况,自己不如意的时候就会怨天尤人,看到别人春风得意的时候就会心中忿忿不平,认为世道不公,这样的心理我也是常常会有的。

通过本期法义的学习,我才明白人为什么是不一样的,因此从内心接受了“人是不一样”的这个正见。那么对于自己的一切,不如意的要坦然接受,因为它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自己往昔业力的显现,是自己必须要承受的。而对于现在拥有的一切则更加生起珍惜之心,因为这是自己往昔善行的结果,如果不加珍惜随意浪费的话,就再也不会得到这一份善行所感得的果报了,因为一个善行不会无休无止地结出善果。

由此我体会到今生让我最应该珍惜的就是这个暇满的人身,只有这个暇满的人身才是由凡转圣的难得机缘,它所蕴含的意义重大。如果今生没有作为,失去这一机缘,未来际的生命将无从得到把握。因为无始生死以来造作了太多太多的不善业,何时才能再获得这样的身份真的是无法想象。如何实现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师父开示就只有皈依三宝,修学佛法。修学佛法的本质就是止恶行善,因此我内心生起强烈的要止恶行善的意愿,希望我能够坚守这一份心行,守护身语意,修正所有的言行,实现生命最大的意义。

三、真实感受到“增上果”的果报

业力招感的增上果的果报主要体现在生存的环境上,因为邪见,导致这个世界的资源越来越贫乏,灾难越来越多,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深深能够感受到的。之所以现代人陷入物质中不能自拔,导致对大自然遭到严重的破坏,就是因为邪见所致,认为一切幸福都是建立在物质上,因此毫不节制贪婪之心而疯狂地掠夺,让造福子孙后代的地球满目疮痍,可以说做了断子绝孙的事情。

大自然被破坏,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的加剧,让我们现在都能够正常的呼吸,这几年的雾霾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据说肺癌的发病率已经增加了几十倍。这都是我们人类自己造作的,是人类的共业造成的,如果不改变我们共业,我们生存的环境就会越来越恶劣,终有一天人类将无法在地球上生存。

现在佛法在中华大地上能够得到比以往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兴盛,我觉得一定是诸佛菩萨的慈悲,不断地引导人们能够认识善恶,从而让人类止恶行善,改变共业,拯救自己。

一种恶行所造成的果报是无法估量的,不仅仅有异熟果三恶趣的果报,从三恶趣出来之后,还要不断地受报,等流果、增上果,一个都不能少。所以我深深地认识到恶行的后患有多大,后果有多严重,代价有多惨重,真的不堪设想。

试想,如果哪一天真的开悟了,契入空性,看到自己生生世世的愚痴、曾经经历过的悲惨境遇,一定会放声大哭的。

但是我现在看到了成为生命主人的希望,也看清了今后人生要走的最正确的道路,所以心中充满了光明!

感恩三宝,感恩师父,合十!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91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