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我为什么心累(佛说人为什么会心痛)

有时念佛念得太多了,心累,怎么办?
,心听心念,有时用意识心回光观心一处念佛 ,有时念多了心太累。请开示。’ 答:这个现象不只你一个人有,有这个现象的人很多,你问得很好。念佛要怎样不累?不但是念佛,从事任何工作,我们看诸佛菩萨示现在六道,不看别的,你看《华严经》五十三参,这五十三尊佛示现在人间,他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你仔细去查一查经,哪一个人说是累了?我们没有听说过,没有见到过。我们想:为什么菩萨示现他不累,我们会累,这原因在哪里?要把原因找到,你再把原因消除,你就会跟诸佛菩萨一样,永远都不累了。其实,这种事情经论里面佛说得很多。 为什么会累?有‘我’,‘我’累了。我今天做了好多工作,我累了。佛菩萨为什么不累?他没有‘我’,他做再多的工作,他没有我,谁累了?道理在此地。《金刚经》一开端佛就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他只要有四相,他一定会累;念佛也会累,读经也会累,干什么都会累。如果四相没有了,他绝对不会累。他要是累了,问他:‘谁累了?’由此可知,这是一个心理的问题,不是生理的问题。 佛讲:‘境随心转。’我们的心不健康,心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我们身就会累。心离开妄想分别执着,这个身工作不会累,日夜工作都不会累。但是,你需不需要休息?需要。为什么需要?别人都睡觉,你一个人在干,干是没错,但是别人发现:‘哎呀!你是神,你不是人。你这个法门我不能跟你学。’诸佛菩萨示现要跟人完全一样,他不累,不累他也做休息的样子,是这个意思。所以示现要跟众生完全相同,这才能教化众生。‘我跟你一样,我能修得成功,你也能’,他才会相信。你表现很特异,别人看到,‘你行我不行,我没有办法跟你学’,别人信心就没有了。帮助一切众生建立信心,必须要跟众生一样,这才显示佛菩萨的大慈大悲。 我们是凡夫,当然这个境界一下转不过来。我们念佛或者拜佛用功觉得累的时候,要求三宝加持,这是属于业障,这个业障突破就不会累了。你们在念佛堂里面有这个经验,你初到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念佛,到了晚上两、三点的时候很难过,可是你把它熬过去之后, 精神愈来愈有了,这是很多同修都有的经验。第一天能熬过去,到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精神就愈来愈好,你会很正常,不会感觉得疲厌。所以七天七夜念佛,念下来之后,还想念个七天七夜。我们现在人讲‘瓶颈’,那个瓶颈要突破,不突破就被它障碍,我们的精神就提不起来;突破之后,往后才一帆风顺,才能够排除一切障碍。但是突破瓶颈是很艰难的,这个艰难必须克服,我们才会有成就,这个要祈求三宝加持。
为什么我念佛会觉得很累
师兄您好,依祖师大德的开示,您心里会起杂念,这还多亏了这句佛号,原来您其实也是一直在起妄想杂念的,只是您不知道而已。现在因为念佛,心更清净,所以这妄念就被自己发现了。所以不必担忧,以前怎么念,现在还怎么念,记住“起心即是妄,妄则无所有,妄则不可得,达妄本空,知真本具”则不为妄念所逼迫,不为外境所逼迫,要知身心俱幻,不用执着,也不用害怕,提起佛号即可,一灯能灭千年暗,至诚念佛名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有何可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念佛人,无论什么境界,唯此一句佛号最大,最真,其他都是假的。师兄要多读佛经,多读祖师开示,自然不会有什么担忧。---仅供参考,祝早成佛道,早度众生!南无阿弥陀佛!
佛陀问一个人:你累吗?那人说:很累!佛陀又问:你知道为什么累吗?那人又说:不知
如果一个人身心肩负的事情太多,而不能及时释怀,当然会累!一个人快乐健康的人,做起事情来,并不觉得累!而且,正常的劳作,反而让人身体快活,吃的香睡的着!最主要的是人的"心"累!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为想的太多
一位搞研究的学者问:整天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课题,心很浮躁。该如何静下心来?
浮躁的原因是你想得到一个什么,想研究出来一个什么。为什么会急躁?因为我们有得失之心。
得失之心处事难,不得不失自坦然;回归无求心自在,原来心安一切安
为什么我学佛修行觉得好累好难
学佛全在心地上用功夫,因为佛即是心,修佛法就是修心。“佛”原来的意义是“觉心”。
我们学佛要从迷心修成觉心,对人生对环境正觉不迷了,那就是佛了。
所以只要心存善良,多行善事,都是修心。这些是学佛的慈悲精神。
如果真是脚踏实地的去学,那学佛的法门很多,佛教通常分为五宗:禅、教、律、密、净。
各宗方法不一样,须看每人的根性和爱好,选择一门去专学了。
净土宗最稳当、最容易,也最适合我们一般根机的人去学,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就这也够我们一生学习的了。净土宗是清净自心的法门,修持的重点在于恢复自己的清净心。因此,修净土应把重点放在“净化我们的心地”这个主题上。
念佛修行因同时并进。
“巧把尘劳为佛事”,这句话出自“大回向文”,意思是我们修学佛法要善巧方便地把尘浊劳动中的事务作为佛事来做,用佛法做世俗的事就是佛事了。从里面可以修六度。
因此,我们修佛法不一定要出家,也不必弃世事避居山林,可以在当前红尘中“巧把尘劳为佛事”,任何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是我们修佛法做佛事的好去处。这才显示出佛法是或活泼泼圆融无碍的,佛法是无处不在“处处是道场”的。
知道“自心”,找到“自心”。到处是佛,到处都可学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104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