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说不可以干涉政事(佛教不能做的事情)

学佛百科2023-03-1481

佛说有四件事情办不到有出处可寻么?

这是后人编写的,实际上是“佛有三不能”:无缘不度、定业不转、众生不尽。出自《景德传灯录》,是唐朝嵩岳山闲居寺的元圭禅师所开示的。

景德传灯录

佛说四不可

弟子问释迦:您既神通又慈悲,为何还有人受苦?

释迦答曰:我虽有宇宙最大的神通力,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

第一,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第二,智慧不可赐:任何人要开智慧,离不开自身的磨练;

第三,真法不可说:宇宙真相用语言讲不明白,只能靠自身去感悟;

第四,无缘不能度:无缘之人,他是听不进你的话的。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难度无缘之人。

佛说看人不顺眼的原因

佛说看人不顺眼的原因其实都是因为自己的修养不够 ,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为每个人的出生环境、性格、生活背景、教育程度等等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最后在处事方式以及看法都会有不同,很多时候自己会有出现生气的习惯,还是因为自身的修养不够,如果自己有一颗非常豁达的心,或者是已经能够将各种外在因素抛开,那么就能使用平和的形态去面对每一个人。

大家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改善自己:

1、学会控制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有自己好处和不足的地方,只有能够克制自己求好、求全等心态之后,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别人。

2、拥有包容的心,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可以多站在别人角度考虑,这样也是能够帮助大家相处舒适度的。

总的来说看人不顺眼原因很多,但是大家还是需要从自身修养开始,可以参考上述两个方面进行调理和改善。

佛说,不争,就是不与人相争吗?

自始至终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很难,有太多的诱惑、太多似是而非的理由,让我们怀疑坚持心中的良善是否真有意义。不管自己再怎样受苦、受委屈、受伤害,永远都不要放弃内心的善良。

人心是相通的,如果我们护持着心中的善愿,他人必定能感受到它的温暖,尽管他们也许会不承认或不表现出来。当我们向他人表达善意时,如果不期待对方也同样做出善意的反应,我们就会更加轻松、投入。

不管你学不学佛,都要讲基本的做人原则,守住了这些原则,再谈进退,再谈学佛。

什么是做人的根本?就是凭良心做事,不伤天害理,不损人利己。这个不复杂,也没有什么可商量的。若做到了,你尽可以在世间履行自己的本分,该怎样工作就怎样工作,凭正当进取、诚实劳动获得尊重、认可,以及财富、受用。佛法也没有禁止这个。佛法不要求所有人一沾上学佛的边,就必须放弃正在过的生活。

多数人学佛,重要的第一课是学习如何在世间的困惑乃至险恶中,懂善恶,知取舍,不失基本的人格操守。然而,一些学佛的人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人格修炼抛到一边,一开始就给自己提出太高的出世的要求,可是修养没有到那个境界,“无欲则刚”是强求不来的,结果是放又放不下,拿又拿不起来,自己弄得很为难。

佛法教我们宽容忍让,这是需要一点一滴耐心修养的。有了足够的阅历和修养之后,很多东西你自然能看淡,得一少一, 并不会有太大不同,所以你不争。不是为了讨好什么人,也不怕得罪什么人,因为你知道成功、竞争者的成就感、家人的功利心,这些都是无常的,你苦心成全也不能让他们幸福。

家人的期望固然不能不考虑,但是人生宝贵而短暂,怎么活,为什么活,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佛说在教化众生时,不可以利益诱惑人,这出自哪部经典呢?请教各位[

《维摩诘经》上说,“先以欲钩牵 ,后令入佛智”。

其他佛经上也常常讲佛法的利益,但这并非利益诱惑,而是修学佛法确实能得到无穷无尽的福报,有无穷无尽的功德利益,佛陀先告诉大家修行佛法的利益,让众生能够对佛法生起信念。进一步,佛经上告诉我们,学佛修行,不仅仅是追求福报利益和享乐,而是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出离生死苦海,上求佛道,广度众生。

以下是《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的一段经文,说的是佛为救苦海众生,用佛法的利益引导众生出离生死苦海:

……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长者、等与诸子珍宝大车,宁有虚妄否?’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长者、但令诸子得免火难,全其躯命,非为虚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为已得玩好之具,况复方便,于彼火宅而拔济之。世尊,若是长者,乃至不与最小一车,犹不虚妄。何以故。是长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缘,无虚妄也。何况长者、自知财富无量,欲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闇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闇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著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175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