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学佛情关难过(佛说情关最难过)

学佛百科2023-03-1585

为什么年关难过学佛也难过

因为年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家人团聚,朋友相聚,但是学佛的人却不能参与其中,所以会觉得难过。学佛的人要把心态放宽,把节日当作一个普通的日子,不要把节日的压力带到学佛上,可以多参加佛教活动,让自己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学佛最难过的坎是什么?

 1.邪见坎:外道与不懂佛法的人,对佛和三宝产生邪见之心。

2.疑心坎:凡夫对佛和三宝产生怀疑之心。

3.痴心坎:刚进入佛门的人,对于佛和三宝产生执着而追求的痴迷之心。

4.妒心坎:只懂得佛法皮毛的人,进入自己相爱的宗派,嫉妒别的教派。诽谤他教的嫉妒之心。

5.慢心坎:就是傲慢,有些把学佛者及法师对修炼佛道一无所知,把佛教当成文化,学到佛教知识而产生傲慢之心。

6.贪心坎:活佛及住持人等,对寺院的地位产生贪心,对权力产生贪心,对金钱及供养产生贪心,对名誉产生贪欲之心。谁具备这六个坎,谁也成就不了佛,连解脱都很难说。

学佛后的苦恼 恳请大师慈悲解答

我也是天秤座的,你说的那些爱交朋友我可从小就没有,我的性格也很积极开朗,以前是,现在还是。至于桃花,学佛之前和之后都有,只是少了些,因为我年纪比较大的缘故,是真的不需要桃花了。至于你,现在的苦闷显然是学佛学错了,你根本就还没有相信因果,否则怎么还期望那些桃花呢?要知道,桃花也不是都是好的,也有烂桃花一说。就是玩一下,没有结果的,或者结婚以后不幸福的。没有了这些没用的桃花,也是善神对你的保护呀?你怎么还不知好歹?否则,你自己肉眼凡胎,哪里分得清哪个是自己的真命天子,哪个是烂桃花?要是没人保护你,说不定你又怪罪佛祖不保佑你,让你被玩,被伤害。

至于你说的,念经就面相好,就顺利,不念就不顺利。这显然是你的心还没有根本转变的缘故,你念经就面相好,就顺利,这都是来自于佛力加持。而不是你自己的东西,也有根本不念经也面相好,也顺利的人,这是因为他(她)现在所有的,是人家前几世修来的,是人家自己正真拥有的东西。这个道理想通了,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前几世没挣下功德钱,没存下福报,这一世既不努力又大肆挥霍福报。结果怎样,可想而知。

至于你说的想过正常人的生活,所谓正常,你是以什么为判断标准的?我自己,和我身边的许多人,大家学佛都过的很好呀,不但身体更健康了,其他方面都有改善呀?见不到效果,有两个原因,一是指导修行的理论不正确,2是理论正确了,自己落实不到位。还有一个,心没有变,佛法是改变心的,布施是为了去掉吝啬心,有一颗富贵的心。吃素是为了培养慈悲的心。同样做一件事情,心态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你在为没有桃花苦恼的时候,你可知道有多少决心求道的人,也为桃花的干扰而烦恼?比如我,都这个岁数了,依然有桃花,我师父说让我好好忏悔。现在社会上嫁不出去的大龄女多了去了,她们又没学佛,她们去怪谁?你总不至于念几天经,作几天义工就把什么不如意都怪到学佛上吧?那佛菩萨岂不被愿望了?一切都是因果,都是缘。找不到对象,除了应该遇到的缘分没有遇到,还与前世的业有关系,比如邪淫等,还有,有些人前世是修道人,发愿生生世世都专心修道,不再在男女上浪费时间。这样的人,经历隔阴之迷后,又忘记自己来这个世界的目的了,但是,他发的那个不再男女的愿力还在。

想要结婚,佛法里也有很多方法可以去除障碍,就是消业障了。你应该老老实实去做,低头耕耘不问收获。祈祷佛菩萨的加持,修掉自己内心的恶念和对佛法的怀疑。你有多少信心,就有多少的加持力。

再说你所谓的做义工,如法吗?不如法,说不定修的善还没有造的恶多呢,我见过两个在不同寺院斋堂做义工的女居士,一个本来满身的病,干了一年什么病都好了,另一个是本来没病最后却病多的干不成了。两个我都接触过,我觉得一点都不奇怪。好有好的原因,不好有不好的原因。

归根结底,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佛是众生导师,只能教给我们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学的结果怎样就看我们自己了,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确实遇到需要帮助的,佛菩萨也会帮助我们。这方面的感应多了去了,你看不到,听不到,也是业障呢。

弟子学佛,但情执很重,重得自己都觉得可怕,我不想这样,有什么办法能看破放下?

应该这样,放不下先不放。学佛是自己解脱的方式,是因为自己不贪恋红尘,要放下所以要修佛。不是因为要修佛,才放下。如果,颠倒了顺序,只会增加负担,让自己内心矛盾,得不尝失。不妨先在红尘走走,一边体悟一边结合佛法,走一走看一看,多思维。最关健是问问自己,道底学佛是为了什么,如果有了答案。再来学佛,事半功倍也。

结合我本人实际情况,说一下,我也是曾为情所困,痛苦的恐怕不亚于你,后来,学习佛法但心中老放不下,真的很难。有天路上坐共交车,看见一女孩从后边看衣着特别像她,我突然感觉自己心中的爱意又重,我象爱她一样又爱上了这个只看见背影的女孩,这爱和从前的没有两样。我是一个很专情的人,怎么会这样。等她转过身来,我发现她的脸和她完全不一样,爱意陡然消失,脑子里突然想起,佛法中说的人执于像,所以不能见如来。我为啥爱上这个人呢?我只是爱上“像”,爱上了那件似曾相识的衣服!由是大悟!阿弥陀佛.

学佛有没有感到很悲伤。

不会悲伤的啊。

百度:快乐的 修行 地藏论坛

以戒为师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问题。很多的朋友学佛看着三藏经典,无从着手。面对着禅、净、唯识等等宗派,无所适从。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够获得佛法的无穷利益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规则。三藏佛法并非无迹可循。该如何学习佛法的原则是很简单的。

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我该学什么法门?我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是该修止观?很多人就徘徊在这样的犹豫中。更有许多争论。有人说要一门深入,有人说要多方参学。有人说要系统学习,有人说这太费事,念佛足以。在这些纷杂的言论中,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学,不知道该怎么修,有人甚至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时间,依然是没有感应,没有受用,感觉不到学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按照世尊教导去学习。被上面所说的繁杂遮住了我们的眼睛,迷失了我们的道路。这些内容其实不过是细枝末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些问题上困扰。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则。就如同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手中的地图是指引我们方向,这是原则、宗旨。那么我们是坐船,乘车,这是方法。如果我们太关注于方法的区别,却忽略了所要行进的方向,那么当然不会到达目的地。

原则其实是十分简单的 。《楞严经》 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就是原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奉行善业,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会出生禅定,由禅定而产生智慧。

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原则来修行,都会有成就,都会得到益处。你想求现生的福报,想往生净土,想获得禅定,想辩才无碍,没有问题,都可以获得。但是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原则修行,那么结果就十分有限,甚至会有副作用。

《佛遗教经》 中讲: 【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后世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以戒为师”。世尊说:在我离开以后,应该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应该知道戒律是你们伟大的老师,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

世尊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因为这是我们要犯的毛病!我们学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体起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是这些目的怎样实现?靠什么实现?要靠戒。要 摄心为戒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这个。你用什么样的方式,那是个人的因缘,也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念佛?持咒?念那本经典?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摄心为戒 的含义,因为我们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少有机会24小时去念佛、持咒。更不会每天都闭关打坐。这都是帮助的方法。摄心为戒是要我们把自己修正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把自己维护好,远离恶业痛苦。我们学佛的基础、基石就是这一条。没有这一条,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哪怕是一点点人天的福报也难以获得。

学佛的朋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学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着怎样得定,怎样得神通感应。因为福报也好,智慧也罢无不是由戒产生的。经常见到有的同修一学佛就把目标定在“一心不乱”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实现什么愿望上。但是什么是戒,不知道,什么是善恶业?不知道。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样的事都敢做。这个样子学再长的时间也没有用。为什么?福报是从善业来的,不 修善哪里有福报,哪里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一心不乱是定,定是怎么来的?是由戒生定。如果身口意的恶业不断,想得到一心,简直是缘木求鱼。

相反只要我们把 摄心为戒 这一步做好了,那么一切都好说。不需要特别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够没有贪欲、嗔恚、嫉妒、邪见的人自然在定中,我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能轻松得益,顺利成就。就拿往生净土来说。大家都十分希望的。《观无量寿经》中讲的清楚。想自主往生,那么最低要中品才行。那么中品最低的条件是什么?戒律成就。没有这个条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没有用,不会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是未知数。其中的道理在哪里,我们在后面的十善业中会详细说明。

学佛是一件十分简单,十分幸福的事情。我们要把握住‘以戒为师’的原则,只要落实了,那么学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个头,就说明我们有修行,说明是佛弟子了,不是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讲: 【若不真实希求如是十善业道所证佛果。及不真实下至守护一善业道。乃至命终而自称言。我是真实行大乘者。我求无上正等菩提。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是极虚诈是大妄语。对十方界佛世尊前。诳惑世间无惭无愧。说空断见诱诳愚痴。身坏命终堕诸恶趣。】大意是:如果没有真实修行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甚至不真实守护一善业道,临命终的时候而自称我是大乘行者,我求无上菩提,这样的人是极为虚诈,犯大妄语。对十方诸佛前没有惭愧,诳骗世间。说断见邪见。定堕恶趣。

这就是说我们 摄心为戒 是我们学佛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关系到我们能否有成就的根本问题,是判别我们是否是合格佛弟子的标准。

没有“以戒为师”,把目光放在学佛的细枝末节上,自然会引起混乱,不知所宗。甚至会导致上面所说的严重副作用。我们学佛怎样看自己有无进步?那就看看自己杀盗淫是否避免了,恶语、妄语、绮语、两舌的话是否还挂在嘴边?自己的心里贪欲、嗔恚、骄慢、嫉妒、邪见是否还蠢蠢欲动?这些就是标准。这个标准每个人都能搞清楚。每个人都能知道。

学佛怎么学?就是要学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偷盗、不嗔恚、不骄慢嫉妒、不邪见。这个标准不仅我们自己衡量,别人也会衡量我们,我们学佛与否,别人很容易就知道,他可能不知道这个标准,但是他知道你身上起什么变化。

如果有一个‘老师’告诉你,不必去学什么戒律,不必修什么善业就可以成佛,就可以如何如何,乃至身体力行去做恶,那么一定要分辨清楚。远离这样的人。远离这样的恶友。

没有 摄心为戒 我们不可能得定,不可能有智慧,有也是小聪明,而小聪明是最容易惹祸的。《遗教经》中谈到:【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就是说:我们的心十分可怕,甚至毒蛇猛兽、强匪冤家、水火之灾都不能比喻其可怕。如同有人手中拿着蜜罐玩弄,却没有看到路上有很深的坑一样;如同疯狂的大象失去了束缚,矫捷的猿猴进入了树林,辗转腾跃无法禁止。一定要及时控制我们的心,不要放逸,放纵自己的心会败坏人的善业。如果能够制心一处,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了。

我们学佛的效果在哪里?其实就是在这里,能否制心一处,不丧善业。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不可能有什么正见,即便对佛法经典能够有所解悟,有所理解,也仅仅是表面的东西。放在现实生活中起不了作用,也感受不到学习佛法的真实益处。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学佛,经典看了不少,师傅拜了不少,道理也知道了一大堆,时间匆匆数年、数十年之后却仍没有什么把握,心里没底的原因。学佛没有按照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的原则来。总是想速成,想走捷径。结果是捷径走多了,反而原地踏步。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把这个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的原则称为三无漏学,没有缺憾、缺陷的、圆满的佛法。学佛无不是通过 戒定慧 这个阶梯而成就。我们这个时代更加应该踏踏实实按照这个原则来修学佛法,也唯有如此才会得到真实的佛法利益,获得安乐受用。

参考资料:地藏占察网

当学佛者心里泛起了一段难忘的感情往事,甚至无法自拔,应该怎么办?

——学佛的根本目的,首先就是要摆脱情绪的控制(佛教称之为“烦恼”),所以要根据佛陀教导的方法去平复它,如白骨观啊、亲人观啊等。所谓“无爱不生娑婆,无欲不堕轮回”,这个世界本就是爱欲的世界,我们的修行就是要看透这一切啊。爱情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宿世的因缘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所导致的果。

你看过那个“前世谁是埋你的人”那个故事吗?说是一个姑娘谈恋爱三年,却无缘无故的分手,伤心欲绝,寻找高僧解答,高僧给她暂时开了天眼看到自己的前世,原来姑娘上辈子是官家小姐,溺死海上,尸体飘至沙滩上,前后遇见了三个书生,其一路过,连连叹息而过,其二路过,脱下长衫为姑娘覆盖身上以免曝尸沙滩;其三路过,心生怜悯,择地而葬之。所以此世姑娘需依次如是报答前世之恩,叹息者,是姑娘的青梅竹马,度过了快乐的少年时光;覆衣者,姑娘和他谈了三年恋爱,而埋他的那个人,则是今生的老公,因为要生生世世永为夫妻,才能回报上一世的大恩大德。

师兄,如若以这个故事来看,你何尝不是路人甲、路人乙呢,那个被你埋了的女子,尚未出现,又何必如此执着呢?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190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