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次第在建构上有哪些殊胜之处(道次第的意义心得分享)

道次第的意义~~~第一课
一、修行究竟要做什么?
1.“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观念和行为,一方面纠正错误,一方面重复正确。”对此有何理解?
2.如何修正观念?
①“对所学教理的正确思惟,就是修正观念的过程。当我们的观念被修正了,心态也会得到调整。”对此有何理解?
② 学教理与修行是什么关系?对立还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要以为学教理不是修行,正确思考的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修行,而且是根本的修行。”对此有何理解?
③“没有正见就像没有眼睛,是很危险的,盲修瞎炼,最后不知会修到哪里去。”对此有何理解?我认识到学教理的重要性了吗?
④ 结合八步骤第一至第四步,三种禅修“观念的禅修”,十六字窍诀的“树立正见、认清真相”,对修正观念的原理有何理解?我是否清楚修正观念的操作方法?
3.如何修正行为?
①“我们获得正确观念后,要把它落实到心行。不在于懂得多少道理,关键是领会了多少?能用的有多少?”对此有何理解?“我们即使把世上所有游泳知识都掌握了,但就是不下水,当你跳到水里时,照样是要淹死的。”对此有何感想?“我知道游泳知识”和“我在水里游泳”有何区别?
②“凡夫心有种种差别。我们在修行过程中,要训练一种心,来代替这一切心。这种心就是菩提心。”“所谓训练,就是把它变成一种习惯,这样你就不需要费太大力气。”对此有何理解?如何训练?所有训练要做的是哪两方面?
③“要用平等、慈悲的菩提心代替凡夫心。如果没有这种训练,即使我们每天做很多善行,诵经、念佛、弘法,但因为建立在凡夫心的基础上,做得再多,最终成就的还是凡夫心,没有从根本上提高生命素质。所以,修行的根本是发心。”对此有何理解?我认识到发心的重要性了吗?
④ 结合八步骤的第五至第八步,三种禅修中“心态的禅修,生命品质的禅修”,十六字窍诀的“摆脱错误、重复正确”,对修正行为的原理有何理解?我是否清楚修正行为的方法?
二、《道次第》的修学体系有哪些殊胜之处?本论对于我学佛有何重要意义?
1.《道次第》能弥补当前修学中的哪些不足?
① 次第对修行有何作用?“佛法修行需要有一个常规次第。”“顿悟还要有渐修。没有渐修,没有次第,则没有天生的顿悟。”对此有何理解?
② 基础对修行有何作用?佛教的法门这么多,有没有绕不开的共同基础?“《道次第》是奠基之作,集中反映了佛法五大要素: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对此有何理解?
2.为什么《道次第》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掌握佛法核心?
①“三主要道是整个修行的核心,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抓住佛法的要领、核心,帮助我们实现佛菩萨品质。”对此有何理解?
② 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心。《道次第》是如何引导我们一步步摆脱凡夫心、成就菩提心的?“从忆念恶道苦、轮回苦到生起出离心,并以此为动力,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再以空性见去除菩提心的杂质,彻底断除我执,成就解脱和无上菩提。”对此修心次第有何理解?是否认识到,《道次第》是一部指导修心的方法书?
3.《道次第》构建的体系,对我修学佛法有何重要意义?
① 佛典浩瀚,应从哪里入手修学?“《道次第》能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把握佛法纲领,了解修行的常规次第,是一部学佛的纲要书。”对此有何理解?
②《道次第》在建构上有哪些殊胜之处?“《道次第》把修行五大要素融为一体,对小乘和大乘、显教和密教、学与修做了有机融合,从修行上是很完整的。”对此有何理解?是否认识到,《道次第》构建的套路完整而简明,对我的修学特别适用?
③ 佛陀对机设教,宣说八万四千法门,哪个才契合我的根机?“《道次第》汇归三乘,综合为一条成佛之道。”对此有何理解?《道次第》提供的是成佛之道,并建构了切实可行的套路,这对帮助我实现学佛目标有何现实意义?
【心行检验】
依三级修学模式学佛,与在一般学校学知识有何不同?我知道修行要做什么吗?
是否认识到《道次第》对指导修行的殊胜性?是否确认本论对我学佛的必要性?我生起全然信赖与安住修学之心了吗?
本论之殊胜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对所选择这条学佛之路更具信心。道次第殊胜之一会通一切经教互不相违。学佛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以某些经论作为道的主干,其余作为道的支分。比如同修刚开始学道次第,中期学百法名门论,后期学入菩萨行论。前一两年道次第就是道的主干,其他经论就是道的支分,后期入行论就是道的主干,其余经论就是道的支分以此类推。师父开示时说过,学任何一个法门都行成相应的见地。之前我修习净土法门,有些净土法师曾开示,你老老实实一句佛号念下去,念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行了。现在是末法时代,哪有几个上根利智,你修其他法门会有成就?我看悬。因为自己没有正见,所以对法师的开示会不假思索的信受。佛陀也有过开示,末法时代,净土大盛。再说净土法门操作方便,一句佛号就可以了,加以放生,拜忏,或做些慈善事业积累福报作为成佛资粮。净土法门迎合了国人好简厌繁实用至上的特点,比如读经,没有智慧很难领悟无上甚深微妙的法义,读经读不懂那退之求其次,读论吧,如果没有智慧没有耐心,论也是很难弄明白,那只好听法师开示了,听法师开示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心情。权衡再三还是净土法门简便。虽然简便,了解阿弥陀佛这一佛号的内涵吗?知道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化现的嘛?至于阿弥陀佛是万德鸿名更是感觉莫名其妙,所以对于这个法门很难生起正信,信心不足,愿力不够,念佛就没有力量,念着念着就念成了财色名食睡了。功夫不到,很难调伏内心。
再就是有些法师开示,你不好好念佛还去学做菩萨,你知道做菩萨有多难吗?如果不知道,给你讲讲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做菩萨时,割肉喂鹰,舍身饲虎以及被哥利王裁割肉体的故事,再就是做菩萨你要经历三大阿僧岐劫的时间。再就是你即使能修到菩萨果位,除非到八地菩萨,否则很容易退转。想想做菩萨的难,以及净土的易,这也是选净土的原因。现在看来,净土法师以及净土学人,只见净土,不见佛法的现象比比皆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净土生不起信心,又不相信其他法门能成就,本身还有很大的偏见,所以就像师父说的,盲修瞎练或偏执一端不得要领。认为净土最好,其他法门不好容易说其他法门的坏话,傍佛傍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就是修净土的时候修着修着成自了汉了,我自己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好,管别人干嘛,如果在极乐世界修行有成就,能否再来度众要看自己的心情。
由于无知妄说,妄自尊大,傍佛傍法时有发生,之前修学的功德并不能抵消傍法的罪过,每每想到此,内心惶恐不安。傍法是最重的罪,恒河阿罗汉,一时顿杀却,较之傍法罪,多分不及一。道次第能帮助我们灭除傍法重罪,想到此内心又有了希望。所有的经教都是帮助我们成佛的,并不是这个该学那个不该学,当然学习也要有重点主次分明,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道次第帮助我树立了正见,学佛并不仅仅为了自己解脱,而要发菩提心,带领无量无边的众生共同成佛。菩萨要摄受三种种性,要从五明处学,学一切经教,并不是一部经论就是唯一,一个法门就是一切。道次第摄受各种根器的众生,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让我这种钝根的愚人看到了光明与希望。凡此种种,加深了我对三级修学的认识,增强了在三级修学这条路学佛的信心,增强了学道次第的信心。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三课分享稿
通过前两课的修学知道了学习道次第的意义和架构以及如何去学?
那道次第又有什么殊胜之处呢?是否具有权威性呢?那本课修学就揭晓了答案。“本论作者及殊胜传承”。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氏族圆满。本论作者阿底峡尊者的出身世家,贵为王子,财富极丰。二、求学经历。尊者超凡的才能与智慧,年仅21时就博通世法,精通五明,折服外道。29岁时得受灌顶,密乘教法,通达无余。31岁时出家求道,遍学显教,皆甚精熟。三、成就功德。具足戒学,持戒清净,如法守护。具足定学,显教达到心之堪能,密教证得最极坚固之生起次第。具足慧学,显教得观行三昧,密教成就圆满次第之殊胜三昧。四、所作事业。在印度,制服外道,令受佛教;各部派均视同顶髻。在西藏,著《菩提道炬论》,总摄一切显密心要。住藏20年,教化无算。五、造论条件。尊者圆满具足造论的三个条件,常得本尊传授深广之妙法,证得声闻、菩萨乃至金刚乘的教法,传授的弟子也都能继承法藏。
通过本期法义,我对阿底峡尊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这部《道炬论》更是升起了无比珍惜之情。这部经典是阿底峡尊者放弃优越的王室生活、广涉诸法苦心钻研、历经坎坷来到藏地肃清教届乱象,解答菩提光的7个问题而著作。这是一切显密的心要,这是普通大众修行得解脱走向菩提的康庄大道的方法和次第。我对这部经典的地位深信不疑,而宗喀巴大师传承阿底峡尊者的教法及思想,也具有同样超凡入圣的智慧和佛法修学境界。这一年多的三级修学,也让我对济群导师这位善知识充满了敬仰,“依止善知识”我选择的这位善知识同样是一位具足大慈大悲之心的导师。善知识们没有只顾着自己的解脱隐居在山林家,而是走下山来接引我们,给我们方向、方法,剩下的真的就只有靠我们自己了。
《菩提道次第略论》是完全传承《道炬论》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当然也是传承于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慈悲与智慧,这让我对修学也是充满了信心。而我们的三级修学的模式又完全是依据《道次第》的建构而创立起来的,是济群导师的良苦用心,在继承先德们的智慧的基础上契合当代大众根机和能力而探索和创新的智慧结晶。所以,我们自己的根机我们看不到,导师已经明了,我们只需“真诚认真老实”的去践行两套模式即可。这两天有参加一个瑜伽的学习培训,这也是一位来自喜马拉雅山上的长老,他不顾自己身份的尊贵、在山上地位的尊荣来到外在的这个世界,他说了好几次一句话:我不是来捣乱的,我只是来接引有缘大众的。你们把一个这么重要的修行法门弄得乌烟瘴气减肥操、柔软操,那还是瑜伽么?你做的瑜伽只是一个结果没有过程,而瑜伽就是这个过程啊……当有人问瑜伽怎么样证得三摩地开启觉悟的时候,这位瑜伽长老也说了一句话:按着八支瑜伽的步骤去做吧。我想这位长老此刻的心情和导师和曾经的阿底峡尊者的心情是一样的。我们还没看到全貌的人,依止好一个善知识,认真真诚老实的去做就好了,至于结果如何,交给结果来回答。
造论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他必须具备几个圆满条件的。比如说渊博的知识既须于所知五明善巧。没有对一切知识的精通就不可能有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根据当下众生根机而给不同的方便和智慧。正所谓熟能生巧。条件是熟悉。第二是所传知识应是代代相传没有中断的,这才能保证其完整性。第三,须见本尊。而这部论阿底峡尊者经常看得到本尊,为本尊开启广行、深观微妙教法。可见阿底峡尊者修为之高,造论之圆满。在三级修学的一年里,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要必须按照八步骤去做观察修和安住修了,为的就是一个熟读法义后可以融会贯通,更好的用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慢慢改变自己的心行,才有可能心神不散做到安住。安住了才能定下来,才可能有智慧。我经常会自我封闭和自我分裂,以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心量打不开,安全意识特别强烈。其实这无非是一种对不确定的恐惧。这不确定就是条件不成熟的担心,所以经纶尚且需要三种条件成熟后的圆满,况且我们凡夫要成事呢?所有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济群导师,都是我修学路上的榜样,我心行散乱的时候、不精进的时候,就应该长观想他们,也应该多升起忏悔之心,欲望、贪念升起的时候,要观察它,并追溯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心念产生,然后依教奉行,精进修学,将为自己修学扩大到为六道一切众生成就佛道而修学佛法。这样自己的心量似乎又打开了不少。
感恩一路相伴的师兄们
感恩一直在我身边的诸佛菩萨们
感恩导师以及三级修学
感恩佛陀让我们看到光明
得知本论的殊胜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迹,让我更升起了勇猛之心。
万法由心造,继续修这颗躁动不安的心吧。
祝春安
观澜
2019.3.21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190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