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解释(何为学佛)

学佛与佛学,佛教有什么区别
学佛是指真正的佛教徒,通过学习佛陀的教诲而修行最终成佛的一个行为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修行。
而佛学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物,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数学、物理学、化学一样。作为一种学科存在,或者有人说是哲学。
学佛和佛学的区别在于人对于佛的认识和研究形式。比如,出家人是学佛者,是修行者。出家人用佛的教诲身体力行,融入到生活最终的目的是成佛。而佛学的学者专家,一般的来说是当做学术研究,不是修行。古代有很多大儒名家都通看三藏经典,有的还看过好几遍。但是论起修行呢,则丝毫没有。有的偶尔会有人格的升华,但都不如学佛修行者是以佛为生活,完全用在生活上。这就是学佛和佛学的区别。总的来说,学佛和佛学在形态上,一个是一种行为过程,一个是一门学说;在行为上呢,一个是已成佛为目的的行为,完全融入生活的修行,一个则是作为研究和爱好,并不以成佛为目的。
那么佛教呢,是一种宗教,一总形式。那么但凡提到宗教呢,我们总是第一个印象就是西方概念中的宗教。有个至高无上的教主,宗教典籍和一些宗教形式。其实汉语中的宗教源自佛教,而佛教的宗教则是另一番解释。佛教中的“宗”是指的“明心见性”,也就是说佛教以明心见性为宗。而三藏十二部经典作为“教”。在这里呢,学佛者是以学习三藏经典(也就是佛的教诲)来达到明心见性的地步(就是大彻大悟)。所以佛教中,原始的宗教这个词的意思和现在我们所认为宗教的意思是毫无关联的,没有任何宗教形式的体现。这是佛教的宗教和现在西方宗教上的区别。
如果以现代西方概念上的宗教来比较,佛教和学佛关系不大,可以说(佛教)只是学佛者在修行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宗教形式,这就是学佛和佛教的区别。而佛教的原始意义是指佛的教诲,并不是宗教形式。
而现代西方概念的佛教和佛学应该是从属关系,佛教中包含佛学以及其他的学科。
话说楼主 你是想抄论文么
为什么要学佛?学佛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要学佛?
学佛是让你们救度众生,不是只为自己,只有救度众生你的果位才能上去,你的境界才能提高。果位越高,救度众生的境界也越高。如果只知道救自己,其实你已经没有能力救度众生,没有能力做功德了。比如你天天为自己念经,实际上是你自己欠债太多来不及还,你怎么去做功德呢?又怎样救度众生呢?就像自己挣的钱都还债了,哪有钱来帮助别人。
度众生是我们的目的,怎样度众生呢?首先要破邪立正,破除邪的东西,即破除不正的东西,才能在心中树立正能量;只为自己的利益去做事情就是不正。所以要把思想上肮脏的东西全部破除,才能成为正。当你破邪立正之后,你的智慧就会慢慢产生圆融,佛法上叫定慧圆明之象,也就是定下来之后智慧就开了,就圆融明白了。比如:有些人的脸你一看就知道很聪明,而智商有问题的人你一看就知道傻傻的。定慧圆明之象,非常重要,是你破邪立正的结果。
辩才无碍,就是嘴巴去讲,用智慧去论述。比如救人劝说别人修心,你嘴巴不会讲,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你如果没有一种能力去讲,明明是真理有的就会越辩越不明。嘴巴有辩述能力叫辩才,无碍就是没有阻碍,你们去弘法如果嘴巴不会讲,这个法如何弘呢?一定要无碍就是你的嘴巴讲佛法讲得特别好,没有阻碍,这点很重要。
一个人要具有很多本领来弘法,要有智慧,要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大无畏就是把自己忘记,不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如果这个人在弘法,不论是正说、引说,实际上都是妙法。正说就是正确很严厉地说,直接告诉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这里为什么用引说,而引说叫反正话,今天想把这个人讲通,你可以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清醒,如果用正常的方法不能让他清醒,你可以用另一种方法。
也就是说你今天想把这个人讲通,让他信佛念经,有时讲话要引导他去想。比如医生告诉病人,如果你这个病如果不好好医治,以后会引发什么什么重病,这个医生说得没错啊。但是正常的医生是不应该这样说的,因为说了病人心里会怕,会有压力,对有些病人不能这么说,但对有些病人就得这样说,因为有些病人根本就不理解医生,不相信医生,如果不讲严重一点他就不会重视自己的病。
正说、引说均系妙法。如果你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救度众生,说法上有一点引说也是妙法,因为当你真正想救这个人时,你必须要用尽你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这里面要有一个原则,叫主因根正,即你主要种下的因果,你的根是正的(就是出发点是好的),稍有一点引说没关系。人要有信念,如果发心正就会有一系列的妙法。
下面给徒弟说一下学佛的根基中下根者闻法时会有大反应,“大反应”是现代话,中下根者,就是修为一般,不是太好的人称为中下根的人,根就是你的根本,是你前世所修带来的修为,中下根的人一听到佛法就会有大惊怖,即惊恐。就像师父在说法时,如果说到有些事情,根基很浅的人,他们听到后会恐怖。当你有想法有表情时,你的根基是浅的。
就是给中下根者弘法时,你劝说他学佛时,他会很诧异,“原来人间还有这种事情”,然后会惊恐,当你劝人学佛时,就是要让他有些惊恐感。比如:一个经常杀生的人,你告诉他,某某某就是因为常杀生,如何如何了。他听后一惊,然后就恐怖了,感觉自己不能再做这些事情了,你这样是不是救了他?对那些中下根者就得用这些方法,让他们彻底明白觉悟,才能改变。
老子曰:“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就是对缺乏悟性,见识浅薄的人,听到“道”就大笑不止,表现出鄙视、讥笑的语态,是因为“道”理论高深不容易理解,如果人人都能理解轻易接受,那就不足以称之为“道”了。很多法门讲道,其实就是修心学佛的一种方法。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师父教你们做人处事的方法: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恭录 正说 引说 均是妙法
修佛学佛拜佛各是什么含义?
顾名思义的来讲:
1、拜佛,一般指的是在佛像前,行跪拜礼,是忏除业障的方式。
2、修佛,就是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实践。
3、学佛的范围比较广泛,拜佛、修佛都属于学佛,学佛不仅仅是学习佛陀所讲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做,解行并重,才是真正的学佛啊!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阿弥陀佛!
什么是佛?为什么学佛?学佛有什么用?
佛佛心心心佛佛,佛就是能够洞察世间一切的人能够了悟宇宙众生生命不息的人,佛说众生皆有佛心只是众生迷惑没有醒悟看不到自性本来面目,心明即是佛菩萨,心迷则是凡夫佛菩萨和凡夫一念之间。
我们为什么学佛,我们学佛是为了学习佛的智慧,学习佛的处世态度,学习佛的人生观观照自心利乐众生,学佛就是为了学习佛的慈悲平和无嗔无怒无痴无慢,做到心中有佛佛在,心中无佛佛自在。
一个“心”,我们心可大可小,大可以是无限广阔的大,小可以是针眼般大,所以我们常常说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我们的心无外乎于贪心,嗔心,痴心,一个贪心可以贪财贪物贪恋尘世的色、香、味、形,你贪得多了你是贪所有人的,你要慢慢的归还直到你归还清的那一天,你贪一个人的你就要还一个人的债,你贪恋尘世间的红尘色彩那么你就要烦恼一生,正所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我们生了嗔圭心,我们就已经有了怨恨心,有了嗔怒心,有了嗔圭心便有了世间的恩怨情仇,当我们真正的放下所谓的嗔圭我们也就释怀,在我们心中没有了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种种所以的宿怨,痴心有的人痴迷于种种,有的痴迷于色,有的痴迷于书画等等,其实痴迷恰恰把你沉沦于迷盲中,使自己愈陷愈深,而迷失了自如的本性,所以心经开始就提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仔细的想想我们的一生存在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形形色色都是虚幻的,唯有我们的心是真实的,我们的自性是真实的,如果不认识自我的自性犹如瓶中之鹅,只有在绝望中慢慢的消失。所以对于任何事情不要抱有一颗执着心,要抱有一颗平常心,随遇而安平常对待这正是一个真正大彻大悟觉悟之人的作为,凡事要运用广阔的智慧去处理,不是盲撞的处理,我们所做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恰恰是我们所筑造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行为无一不靠心所创造,佛菩萨内心清净所以没有污染,因为佛菩萨是大彻大悟之人,要达到佛菩萨般清净的心,非一日之功,即使我们学佛的目的。
什么是学佛
学佛是道,佛学是学说。
学佛不仅是学习佛经教典,还要潜心修行。有了修行的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佛经里每句话的含义,才能充实佛教慧命。
学佛要有出离心,出离心就是不执著,无欲不贪,无贪以后就没有嗔,无嗔无贪,就没有愚痴。除却愚痴才会获得智慧。欲是欲界众生的大患,离欲才能修道。
离欲一定要先持戒,持戒才能离欲。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引诱太多太多,必须得把自己约束起来。
学佛要有慈悲心,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为悲;慈悲是要以智慧来指导我们,用恰当好处的方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慈悲的精神。
学佛要有菩提心,菩提心是清净的觉心,菩提心我们本个人本来就有的。
要建立对佛法的信心,修行的信心健全的话,我们一定要先把菩提心发出来。菩提心是我们生活之中的防腐剂,能防止我们生活的腐化,能防止我们走入歧途,坚定我们对佛法的信心,健全我们的修行生活。
“学佛”的人是信仰佛教吗?谁能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样的是学佛的人。 信神吗?
学佛的人是敬信佛的教育,恭敬信受。
学佛即是学习佛法,佛三千多年前讲了八万四千法门。
依法来修行,就可以得安康、富足、了生死。
能成为学佛人 是累生累世积的善根已具足,如无量劫以来即前世礼拜过无量尊佛、供过香花饮食等给佛菩萨乃至出家人、建立乃至修补过塔寺、书写或装理过经典等。
对佛法生正信心乃叫真学佛人。
学佛不是信神,佛与神是不同阶层的,佛是无上正等正觉者,即到了佛果那上面就没有更高的了。佛可以游戏宇宙、创造世界、化无量身到各世界普度众生等等;而神是远远不及的,神只能在一个世界的三界内。……更多的就不说了,有意闻法者请深入经藏!
佛法僧为世间之三宝,乃至经法里的一字一句能受持读诵所得利益都好过于拥有全世界所有的珍宝财物。是故对于三宝见之闻之敬请执取之 勿近于宝山却是空手而归。
-------------------------------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246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