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教五时说法都是多少年(佛经五时)

学佛百科2023-03-1982

大乘佛教的五时八教是什么意思?

“烟火缭绕的梦境,只是因为爱情,因为刻骨铭心的爱恋;四大皆空不过过眼云烟,就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只换回今生一次擦肩。”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 大乘佛教 了解了解大乘佛教的五时八教是什么意思?

五时八教

乃天台宗智顗大师判解一大藏佛教。以五时定释迦一代圣教说法之次第。以八教分别其说法之仪式(化仪之四教)与教法之浅深(化法之四教)。

五时八教

分别述之。五时:

第一、华严时,谓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如日照高山之时。首谈唯是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空有齐彰,色心俱入,湛森罗于海印,现刹土于毫端;小乘学者,如聋如哑,莫能理解。

第二、阿含时,谓佛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于鹿野等为接引二乘人,说四阿含等经。

第三、方等时,谓佛既说小乘,更演维摩、楞伽等大乘经,令二乘行者,耻小乘而慕大乘。

第四、般若时,谓小乘虽回心向大乘,然其执情未泯,故佛更广谈般若空慧而澄净之。

第五、法华涅盘时,谓佛见钝根众生,机渐纯熟,故说法华经、涅盘经,以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称性而谈,令一切众生,咸得成佛。这是佛陀五时说教的次第与当机的差别。八教分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合之为八教。

八教

一、化仪四教:指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乃就佛教化之形式与方法分类而成。

1、顿教:指对大机直施佛自证之法,不用诱引方便,如《华严经》的说教即是。(直显真实之教)

2、渐教:谓由浅及深,次第诱引,阿含、方等、般若三时期即是。(由浅入深之教)

3、秘密教:谓佛以神力对受化的彼人此人,隐秘地令得各别之法,彼人此人共闻佛之一音,而不知彼此所得之法。(因人而宜之教)

4、不定教:谓受化的众生虽同坐一席,然随各人根机之不同,所体悟之教法亦不一定。前二种化仪是竖的化仪,后二种是横的化仪。(一音异解之教)

二、化法四教:指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乃就佛化益的内容分类而成。故化仪譬如药方,化法譬如药味。

5、藏教:说但空之理,令证二乘小果的教说。(声闻、缘觉之教)

6、通教:说通同三乘之因果,其理虽是但空,但含中理(即不但空),令钝根与藏教同证其果,利根则转入别圆二教。(声闻、缘觉、菩萨共通之教)

7、别教:说但中之理,令修次第三观,证十二品断之佛果。(不共二乘,独为菩萨所说之教)

8、圆教:说不但中之理,令修圆融三观,证四十二品断之佛果。(佛陀内证的实相之教——不论迷悟,生佛一如)

什么是五时八教

【五时八教】

天台宗之判教用语。为五时与八教(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的总称。天台智顗所立的判教名称。兹分五时、化仪四教、化法四教三方面略述如次∶

(一)五时∶指佛陀一生说法的五个阶段。即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盘时。略如下述∶

(1)华严时∶佛于初成道三七日间说《华严经》,以自证之法试机的时期。

(2)鹿苑时∶佛于鹿野苑等地,十二年间说小乘阿含教,诱引钝根机类的时期。

(3)方等时∶其后八年间说《维摩》、《思益》、《楞伽》等经,叹大乘、贬小乘,弹诃小乘之执的时期。

(4)般若时∶其后二十二年间说诸部般若,淘汰大小别见之执情的时期。

(5)法华涅盘时∶最后八年说法华,由前四时之教化,开会纯熟之机缘而令入实,更于入涅盘前夕说《涅盘经》,为未受前时化益的众生说众经,随而泯之令入实相的时期。

(二)化仪四教∶指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乃就佛教化之形式与方法分类而成。

(1)顿教∶指对大机直施佛自证之法,不用诱引方便,如《华严经》的说教即是。

(2)渐教∶谓由浅及深,次第诱引,阿含、方等、般若三时期即是。

(3)秘密教∶谓佛以神力对受化的彼人此人,隐秘地令得各别之法,彼人此人共闻佛之一音,而不知彼此所得之法。

(4)不定教∶谓受化的众生虽同坐一席,然随各人根机之不同,所体悟之教法亦不一定。前二种化仪是竖的化仪,后二种是横的化仪。

(三)化法四教∶指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乃就佛化益的内容分类而成。故化仪譬如药方,化法譬如药味。

(1)藏教∶说但空之理,令证二乘小果的教说。

(2)通教∶说通同三乘之因果,其理虽是但空,但含中理(即不但空),令钝根与藏教同证其果,利根则转入别圆二教。

(3)别教∶说但中之理,令修次第三观,证十二品断之佛果。

(4)圆教∶说不但中之理,令修圆融三观,证四十二品断之佛果。

四教若分大小,藏教属小乘,其他属大乘;若分权实,藏、通、别三教为权,圆教为实。

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佛说法有哪几个时期?

释迦牟尼佛讲经,分为五个时期:一、华严,二、阿含,三、方等,四、般若,五、法华. 五时:第一华严时。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得道以后,用妙观察智、观机施教,对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以及宿世善根成熟的天龙八部,就在雪山一乘寂灭场中,现出千丈卢舍那佛圆满报身,说圆顿修多罗的大教的《华严经》。一共说了七处九会,教导菩萨因地发心修行,一定要以十度万行的因华,来庄严最上一乘的佛果,这是《华严经》的中心思想。佛得道后,最初说《华严经》,譬如太阳初升,先照高山。《华严经》佛共说了三七二十一天。

第二阿含时。阿含经是佛对小乘圣人说的。华严大法不契合于小乘根机的人,罗汉、辟支佛二乘人,虽然在座闻法,教大机小,有眼不见舍那身,有耳不闻圆顿教。佛不得已隐大施小,到鹿野苑去。为五比丘说四阿含经的小乘教法,主要有苦、集、灭、道四谛、十二因缘等小乘教法。譬如太阳照到幽谷。四阿含经就是《中阿含》、《杂阿含》、《长阿含》、《增一阿含》,一共说了十二年时间。

第三方等时。众机普被曰方,四教并谈曰等。佛看到罗汉、辟支佛,对于四谛,十二因缘教法,都能领悟。也能够依教修行,断了见、思烦恼之惑,得证偏真涅槃之乐。他们以得小为足,不肯再去上求佛道,下度众生。不肯从空出假,涉俗利生。沉滞到化城之中,不肯再求进步。所以再说方等《解深密经》、《维摩经》大乘教法。维摩诘居士,善说不二法门,对小乘人呵斥了一顿。使罗汉、辟支佛自耻小乘,仰慕大乘,发菩提心,引小乘人,入大乘道。繁兴六度万行,趋向佛果菩提。就象太阳普照大地一样,方等教法,共说了八年时间。

第四般若时。般若就是智慧的道理,《大般若经》共有六百卷,分为八部般若。阐述实相真空妙理。因为小乘人虽然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可是还有许多疑情和偏见的妄执、不能够顿时泯灭,所以佛再广谈般若妙慧,予以淘汰。《金刚般若经》是《般若经》的节本,使二乘人断疑生信,绝相超宗。《般若心经》教二乘人以观音菩萨为榜样,修学甚深般若波罗密多时,能够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能够度一切苦厄。《智度论》说:般若象大火炬一样,四边都不可相触,触之则烧,撄之则烂。它能将二乘圣人所有疑情妄执,偏见执着,统统消除干净。回小向大,发四弘誓愿,修六波罗密,直趋无上菩提,就象正中的太阳普照一切。《般若经》共说了二十二年。

第五法华、涅槃时。佛最后说《法华经》与《涅槃经》。经过华严、阿含、方等、般若四个时期的说法,发生了很大的功效,许多罗汉、辟支佛以及诸大菩萨,他们根机都在不断的提高和成熟。佛此时可以在灵山会上畅谈本怀,称性说法,使二乘人会权乘归于实教,了知妄心即是真心。说出过去长劫以来的早已成佛的远本,显示幽微不可思议的甚深妙道,令上中下三根众生都能得到殊胜的利益。佛给他们授记作佛,同时佛又说明他过去所说三乘教法,都是随机说法的方便法门。《法华经》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佛说完《法华经》看到还有少数众生末曾得度,所以接着再用一天的时间,说了《涅槃经》阐明遗余的教法,使应度众生,皆能得度。机薪既尽,应火潜辉。佛说完《涅槃经》后,就入大涅槃,证得不生不灭常寂光净土。《法华》、《涅槃》共说了七年时间、对佛一生说法的内容和时间,概括为四句偈:最初《华严》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七年

请问释尊传佛法一共有多少年?

根据佛经和历史记载,佛陀生于公元前623年,29岁出家,35岁悟道成佛,开始传法,一共46年呢,于80岁(公元前543年)左右涅槃。

佛教中五时叛教是什么

是判教。这是天台宗智者大师划分佛说法的五个时期。华严时,鹿苑时,般若时,方等时,涅磐时详请收索五时八教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259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