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临终关怀(佛法临终关怀名词解释)

离幸福很近佛教的临终关怀和世间的临终关怀有何不同答案
差别极大!
1、世间的临终关怀,重在人文的关心,以心理安慰的方式,令病者安然辞世。
2、佛教的临终关怀,则重在帮助病者能够解脱生死,轻者能够进入三善道,获得人天福报;重者令其能够超升佛国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此,佛教临终关怀强调:
1)逝者去世后,8-24小时不可触摸身体,确保神识(灵魂)离体不受干扰;
2)家属不得哭泣悲伤,以免让逝者烦恼而进入三恶道;
3)24小时念佛不止,谓之“助念”,以佛菩萨加持之力护送逝者佛国净土,不受外道天魔诱惑。
请问佛教的《临终关怀》的目录是哪些内容?
《超越死亡--佛教临终关怀》
作者:达 照 浏览量:1407次 类型:专著
生死乃世间之主题,觉悟乃人生之真谛。
关怀为真情之透露,死亡为光明之回归。
佛法是殊胜之通道,中阴是救度之良机。
自我即生死之主人,无我即解脱之前提。
慈悲从爱心中爆发,智慧从实践中生起。
章节列表:
自 序
导 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第二节 佛教业报论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第二章 以觉为本——觉悟乃人生之真谛
第一节 本觉与生死
第二节 始觉与慈悲
第三节 究竟觉与净土
上篇——临终之正面关怀
第三章 饬终关怀——关怀为真情之透露
第一节 临终关怀之概念
第二节 临终关怀之范围
第四章 正面关怀——死亡为光明之回归
第一节 死亡的过程
第二节 真情与爱心的关怀
第三节 智慧与慈悲的关怀
第五章 殊胜关怀——佛法是殊胜之通道
第一节 净宗助念往生
第二节 密宗迁识往生
第三节 法物利益亡者
第四节 善后事宜
第六章 中阴救度——中阴是救度之良机
第一节 中阴之情境
第二节 中阴之救度
下篇——临终自我关怀与反向关怀
第七章 自我关怀——自我即生死之主人
第一节 我是谁
第二节 我与生死
第八章 超越自我——无我即解脱之前提
第一节 临终自我关怀之层次
第二节 临终自我关怀之方法
第三节 临终自我关怀之事例
第九章 反向关怀——慈悲从爱心中爆发
第一节 反向关怀之概念
第二节 反向关怀之层次
第十章 智者回眸——智慧从实践中生起
第一节 反向关怀之训练
第二节 反向关怀之方法
第三节 反向关怀之事例
结 语——佛教临终关怀的现实意义
结 语——佛教临终关怀的现实意义
佛教网 临终老人怎样做才能减轻痛苦
先说一下减轻痛苦的基本原理:
苦受是名法,是心与心所的共同作用,如果心连续升起不中断,那苦受就会非常强烈,如果心升起的过程中间被打断,那苦受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基于佛陀所教导的心运作的原理,临终关怀有如下方法:
用极大所缘转移老人注意力
最适合的方法是声音,但是巨大的噪间显然是不适合的,因为给老人播放宁静喜欢听的音乐、念佛经是比较可取的。
引导老人如理作意
让老人回忆一生所做过的好事,或者开心的日子,让老人放下心中的执着等
让老人保持修行的状态(前提是老人会修行)
比如:修习安般念知道入出息,最少也能保持投生人界,有可能投生天界,如果有能力证入禅定则可能投生梵天界,这当然是非常好的。
总体来说,外力对老人帮助不是特别大,最好还是让老人在清醒的时候早点开始修习佛法,那样的话临终一般都是有保证的。
补充一点投生的法则:
最有可能成熟的有五大重业,比如:杀父杀母,如果这一生有这种业,那临终没有什么办法的
趣向业,老人特别倾向的业,对于这一点应该劝说老人放下对亲人的执着,以避免投生鬼道或者家中的畜生
惯性业,老人如果一直保持修行,那就会有很好的惯性业,这样投生到那的地方就比较有保证了
其他随机成熟的业,这种情况就是碰运气了,无始以来我们的业太多了,善的不善的都有,随缘吧。
佛教临终关怀和世间的临终关怀和世间到临终关怀有何不同答案
世间的临终关怀是安慰、照顾。佛教临终关怀是令其对佛法和极乐世界生信心,对佛教经典生信心,而能称念佛菩萨名号,得佛菩萨度脱。
佛教是怎么处理死后的
佛教叫做临终关怀
最好是在人还没死前就开始。死了再来做就有点晚了。
临终前要提示他,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开示他放下身边的一切牵挂不舍。
大家一起帮他念佛,不要间断。期间最好能做点功德回想给他——放生,印经书,布施等
在命终后,要继续念佛给他,不要移动碰触他的身体,神识还没离开身体,碰他会很痛苦。最好是24小时以上,再移动。期间隔一段时间给他开示念佛,放下。也要向他的冤亲债主开示不要障碍他往生极乐世界。
如果大家做的效果好的话,那么亡人在死后三天内面貌栩栩如生,身体柔软如棉,给他穿衣服一点不会费劲。最后身体都凉透了,看哪个地方还有温热,就是神识从哪个地方出去的
,越是身体上部分,去的地方越好。
死后最好还要每天念一次佛,每隔七天做一次超度,念地藏经。做七个,第49天结束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30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