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教对为家人付出(佛对父母恩怎样解释的)

学佛百科2023-03-2264

佛教来讲母亲为儿子用全部付出,可是儿子还是骂母亲,会有什么结果?

这个儿子这样做是不孝的,在佛教来说是五逆罪,父母恩重难报,不报恩还违逆辱骂父母,违逆辱骂父母会下地狱的,现世也会遭受报应的。

佛教孝敬父母

父母我有必要孝敬吗?

第一:一切皆因缘,他们终究是自己的父母这点恩情不可以否定。父母怎么做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而你孝不孝顺,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正如你后面所说“我妈妈后来在外被害是不是抛弃子女,逃避抚养的果报”因果不虚,你如果自己不孝顺,那么恶果只能你自己独自吞食。

第二父母是福田,功德田,好比世间种地,没有田,你有好种子也得不到收成。世间一切美好的生活、事业和善业,都是以孝顺为根基的,没有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无法生长,即使暂时靠某些其他因缘而花繁叶茂,结果是快速枯萎凋谢。你自己做选择好了,如果你想自己未来不幸,那么你可以不孝顺。

第三请看纪录片“圣贤教育改变命运”,你就知道什么是孝顺为根本了。

我妈妈后来在外被害是不是抛弃子女,逃避抚养的果报?

真正究竟因果只有佛陀才能了知,但是大体方向是可以确定的。因果也是有规律的,那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抛弃子女的果报应该是被抛弃。请看三世因果经。

祝福你,愿你幸福快乐,家人安康。

释迦摩尼佛说:因我慈孝,故今世成佛,对父母慈孝到底有多重要?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尊崇“孝道”的文化大国,对父母慈孝,在古代来讲,几乎是人生头等大事之一。

儒家《孝经》开头就明确写出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说是我们自己的身体,都是因为父母才得来的,所以要十分珍惜爱护,这也是为什么古人不剪头发的原因,因为在他们眼里,连爱护头发丝儿都是孝顺父母的一种体现。

在中华文化中,“孝”是排第一的,不仅孔子推崇孝道,阐述孝的重要性,印度即其它亚洲地区也有推崇类似的伦理观念,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是古印度人,他就曾生生世世报答一切父母恩,因孝亲而成佛。

在《六度集经》中,佛告诉众比丘:“我生生世世奉持诸佛至孝之行,功德崇高,福德隆盛,所以我成为天中之天,三界独步。”

据说佛成道之后,仍然对父母表现出孝亲的行为,他为父亲度化,为其阐明世间真理,在其死后,又亲自收殓尸棺安葬;对其母亲则是为报怀胎十月的恩德,连续几十天为其宣说《地藏经》。

释迦牟尼说自己是因此成佛,其实他成佛后也是更加尽心尽力地奉行大孝之道。佛教的这种观点和中国本土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中国古代,忠孝被看作是衡量一个人人品的重要标准,除了不随意伤害身体外,古代还有守孝三年的说法,即父母去世,即使再大的官,也要暂时停止一切事务,回乡守孝三年,否则就会遭到弹劾,被世人指责没有孝心。

对父母慈孝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父母从小到大含辛茹苦的抚养,没有他们的包容,就不可能有健康成长的子女,因此,自古以来,孝就尤为受到重视。

清代有句经典俗语,叫“百善孝为先”,就足以说明中国古代对孝道的注重,孝是对父母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是对父母付出的一种积极回应,也是人性伦理道德的一种至善至美。

佛教主要是付出奉献乐于助人,其实真正地做好事比捐钱更实在,可以多

做好事、布施,那是因为明白因果,也是因为慈悲,是自性的流露。但是佛教的真正目的布施做好事,而是让人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万法的实相、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周围

佛教关于付出不求回报的解释

在佛教里,付出也叫布施。布施分为两种,一种是清净布施,一种是不清净布施。如求回报则属于后者。不清净布施有福报,但如美食杂毒,虽得好味,终必有害。所以,大乘佛教教导菩萨,布施时应观三体轮空,即,施者,受者,施物皆空,为最上布施。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1]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我不信佛,但我想绣楞严经和金刚经还有佛像为家人祈福,可以吗?

可以。佛菩萨慈悲,平等加持一切众生,不论信或不信。

佛法中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师兄若能以真诚恭敬心孝顺父母,照顾家人,则令一切诸佛欢喜,慈悲护佑,定能使家人幸福,人生美满。

祝福师兄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306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