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说门营养(佛说素食养生)

学佛百科2023-03-2282

佛说:人生在世,做到这七心,幸福就属于你!

一、心善

善良是养生的一大营养素。一个人行善事,能经常帮助弱者,使他人摆脱困境,心中必会涌起欣慰之感。一个人坚信自己活着,于他人有益,甚至是他人的生活支柱,这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精神鼓舞,会使人轻松愉快。

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心理稳定、平衡,神经和内分泌调节功能会处于最佳状态,远离抑郁症、神经衰弱等疾病的困扰,人就会健康长寿。

二、心宽

人心宽,不仅意味着对外在世界的承纳和相容,而且意味着内在世界开放,表明自己与周边世界相处和谐。

宽厚多恕地对人对事,是健康品质和高尚素质的表现,也是防治心理性疾病的最佳良方。

三、心正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只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你就能吃得香、睡得稳。

相反,贪心太大,私欲无边,整天让它牵着鼻子走,使你迷惘、狂妄、丧失理智,就不可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只能是烦恼、忧虑不休,“夜不能寐”,久而久之,就可能患上一些疾病。

四、心静

内心的平静,是心灵深处的恬然、安谧、舒适和自在。心静并非什么都不想,而是“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的一种精神境界。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光怪陆离,充满了金钱、名利和美色等使人心动神驰的诱惑。在繁忙浮躁和充满诱惑的尘世纷扰下,真正做到“恬然不动其心”,就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治疾病,使人健康长寿。

五、心怡

人生的旅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坎坷、曲折是避免不了的。只有保持快乐的心境,才能够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坦然地面对困难的挑战。

笑对人生,就会化忧为乐,自得其乐,追寻快乐,从而健康长寿。

六、心安

心安则祥。当一个人内心安祥的时候,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没有恐惧没有牵挂,这种感觉是非常美好的。此外,人们还发现,淡泊名利的人会健康。

一颗平常心,永远让自己处于平和状态,自然也就不会使自己的情绪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免受疾病的侵袭。

七、心诚

心诚待人,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如果疑心太重或缺乏诚意,大家彼此戒备,疑神疑鬼,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真心的欢笑。充满敌意的日子,会使人食不甘味,眠不安宁,总处于没有安全感的状态。

你有诚心也就拥有了朋友,就可以诉说心中的不快,排遣不良情绪,缓解生活压力。这对维护健康,防治疾病非常有益。

人来人间走一趟不容易,为什么还要让忧虑与烦恼占用我们的生活?

不值得!驱除忧伤,让爱与欢笑充满生活吧,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优越也好,恶劣也罢,都要学会在阳光的沐浴中去爱,去欢喜。那么,幸福就属于你。

佛说吃肉的果报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第八》:

大慧。菩萨摩诃萨。在在生处观诸众生皆是亲属。乃至慈念如一子想。是故不应食一切肉。……大慧。食肉之人众生见之悉皆惊怖。修慈心者云何食肉。……以食肉故一切障碍不得成就。是故菩萨欲利自他不应食肉。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第八》:

大慧。夫食肉者诸天远离。口气常臭。睡梦不安觉已忧悚。夜叉恶鬼夺其精气。心多惊怖。食不知足。增长疾病易生疮癣。恒被诸虫之所唼食。……大慧。夫食肉者。有如是等无量过失。断而不食获大功德。凡愚不知如是损益。是故我今为汝开演。……是故食肉与杀同罪。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第八》:

大慧。我于诸处说遮十种许三种者。是渐禁断令其修学。今此经中自死他杀。凡是肉者一切悉断。大慧。我不曾许弟子食肉。亦不现许亦不当许。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第八》::

食肉背解脱,及违圣表相。令众生生怖,是故不应食。

《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夫食肉者,历劫之中生于鸟兽,食他血肉展转偿命。若生人间专杀嗜肉,死堕阿鼻无时暂息;若人能断一生食肉,乃至成佛无由再食。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如佛所说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满足,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没生死不成佛。

所制波罗提木叉,不行慈者名犯禁人,其食肉者犯于重禁,后身生处常饮热铜,至彼仙人得作佛时,如弥勒菩萨下生经说……弥勒成佛所说戒法,乃以慈心制不食肉,(食肉者)为犯重禁,其奇甚特。

《大方广佛华严经》:

善男子!若诸菩萨住冢间时,于诸众生恒住慈心及利益心,坚持净戒,摄护威仪,澡洁其身,不应食肉。

《佛说佛名经》:

马头罗刹答曰:‘此诸沙门受佛净戒而不净持,心无慈心,饮酒食肉言无罪报。食肉之罪,理不可恕,以是因缘故受此罪。’宝达菩萨闻之悲泣而去。

《梵网经》: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佛说:人为什么会生病?

如果问生命究竟是什么?相信许多哲学家至今无法准确回答 大多数的正常人总会感叹时间匆匆岁月如梭 自古以来许多人穷极一生

大家念佛后的 生活是怎样的?佛说的九大利益得到了吗? 不会吃素,身体营养不良。导致得了前列腺疾病。

吃素不会导致生病,这个很多吃素人都可以证明,我自己也是吃素的,有段时间在外打工,每天只吃一个素菜,也只是消瘦了一点,不会生病,身体倒是健康得很。但是吃素有条件最好合理搭配素食,比如多吃豆类产品等。要知道你的生病,是你的宿业所致,跟吃素并没有直接关系,你可以反问你的家人,你们不吃素,为什么也会得病呢?佛法讲的因果通三世,不要怪佛法不灵,要怪自己罪恶深重,有一句话,人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你说自己念佛,念得怎么样呢,念得时候是否还打妄想,工作生活中又做得怎么样呢,是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多反省一下自己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家人的质疑,实际反映了你自己内心的疑惑,自己对佛法还不明了,还没有确立坚定的信心,对因果通三世还没有深入了解。

佛说:“理需顿悟,乘悟并销;事资渐修,因次第尽;”是什么意思?

“楞严经”说:‘理属顿悟,乘悟并销。’就是说,彻悟时,什么习气都消尽了。

后来人依此理说,禅宗只到六祖为止,后面不算宗,只算教了。为什么呢?后面禅宗行人都讲顿悟渐修了,顿悟其理,渐修其事,有渐次就是教了。

‘理属顿悟,乘悟并销’,‘事则渐除,因次第尽’。教上分顿悟、渐修,所以“楞严经”说的是两种法。上面是顿悟,下面是渐修,并在一起作为一种法是不对的。现在我们迁就众生的习气根基,将顿悟渐修联合在一起说先打开本来证见理体,然后再事上锻炼,渐除妄习。本来佛说的法,因各人悟境不同而各有千秋的。

昔佛住世时,一次说法后,弟子们讨论时争论起来,各说各对,问佛,佛说:你们说的都不是我的意思,但都可以用。适合各人的根基,可以用就算了。顿悟、渐修,适合近代人的根基可以用就算对了。

佛说四门经全文是怎样的?

全文:

路头经(四门经)

观世音指点路头经,法善修行变象身。勤人吃素同念佛,自己灾殃尽除根。不论贫穷与富贵,不论吃荤吃素人。再要自己诚心意,一心礼拜路头经。

拜得路头经圆满,赛如吃素拜经文。要来修行发善心,要拜南海观世音。要拜八年圆满观世音,世音佛超出阴世地狱门。要拜过去生死路,要先拜仙亡早超生。

为人不拜路头经,阴司地狱步难行。要拜七七四十九个王神,要拜四十九卷路头经。西方路上荡二行,金童玉女来接引。行到西方拜世尊,路头经要进善门。

东门要拜大乘经,胎卯涅化毒超升。六根其祖方为道,逍遥自在出东门。南门要拜孔雀经,飞禽走狱尽超升。拜得诚心方为道,长蟠宝壶出南门。

西门要拜园通经,蚯蚓鲜鳖尽超升。诚心礼拜园通经,接引善人出西门。四门要拜血盆经,花生蚊虫早超升。血盆宝乃诚心拜,宝盏长蟠接善人。

出处:出自佛经《路头经》。

扩展资料:

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路头经》,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读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理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

的确如此,只要能“一念”代“万念”,然后“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提烦恼无异境界”一句,你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领会,只有当你能“转”能“化”后才能深会其意。

又如灵云的禅诗:“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药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样的道理。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309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