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食的本质(佛说四食法)

佛法里所谓的“识食”怎么理解?
段食:主要是水大地大 固体液体
触食:主要是火大风大 阳光空气
思食:精神生活(否则人会空虚寂寞冷的),主要是识大 看书电视等消遣或者精神追求
识食:业力,主要是第八识阿赖那 命根 命运 或大禅定境界 生命中的一切(业力)现象
能食者:是第七识那末见大,就是意根即能照见功能
圣道:远离一切能食被食者,一切7大现象生灭无常不可得,本质空性
如有用,请采纳
佛教中讲的饲食是什么
佛法中有讲“四食”,是四种延续生命所必须的食粮,这里的“食”是个比喻。维持有情生命主要的因素,就是饮食。佛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食得住世,摄受长养。云何为四?谓一麤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杂含一五,八三)
(一)麤抟食 或曰段食,即是我们日常食料所成的饮食,可以分成一段一段的食。「或大或小,如今人中所食,诸入口之物可食噉者,是谓名为抟食。」(增含苦乐品)此又称为段食。饮食为滋养色身重要的原素,延长有情生命的根本。
(二)触食 触,即是根、尘、识和合所发生的感觉。由所发生感觉的不同,有如意的,有不如意的。如意的,叫做乐受;不如意的,叫做苦受。按现代科学的说法可以包括人际间的接触和爱抚,都是精神生命重要的因素。
(三)意思食 意思,即思心所的愿望,简捷的说,就是心思的希望,生命,不但需要饮食来滋养,并且需要理想的希望来鼓励,使其精神奋发。
(四)识食 这个识,不是意识的意思,是十二因缘中无明、行、行缘识的识,又名「执取识」,即执取有情的身心为自体,能使生命延续,发展身心的力量。按通俗说可以 理解为意愿和理想追求目标的实现。
『四食五盖七觉支』前言
罗邦聪 导师 著
有情的生死轮回,世尊除了从五蕴、六处开示契入以外,尚有以四食来说明缘起的流转。通过自身的体证且深入细微的观察,世尊揭示出了有情生命延续的动力。即依于四食而得以滋长生命的有情,正是依赖于此四种食物于精神的现象而迷求于浮沉的苦海。四食即是段食、触食、思食、识食。
因食所生之界不平等所生病苦、欲希求苦、求不允苦。
一、界不平等所生病苦,由“段食”所致,是地、水、火、风四大不调而引起的病苦。
二、欲希求苦,由“触食”所致,为欲求渴望之苦。
三、求不允苦,由“意思食”所致,为求不得之苦。
四食的执取业习需要进行合理的舍离,此四食不仅关系到有情现在一期生命的存在,即便是未来生命的延续同样依于思食与识食的执取。思食是有情生存的欲望,以个体为中心而扩展到家庭、民族、国家等种族的延续。存于有情心中的生存欲,即所谓的后有爱,也正是思食的内容。有关四食的详细内容,本文将通过经典的学习而展开进一步的了解。
若论八正道是唯一的灭苦之道,然于实际的修习中,所有的道品修学无不归摄于七觉支的修持中。因为在佛法的落实过程中,不论是正念中的四念处还是佛法僧戒四不坏净的四念处都需要以念来引导,于七觉支的修学中也都需要以念觉支来平衡,于五根的修学中仍是需要以念根来协调。所以,念觉支或是念根于修学中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念是能令心记忆不忘所缘之事的精神作用,独一静处的内寂其心正是需要这份念的作用。不论修习何等三昧,都需要以念来指导。学人于修行的时候,若是精进勇猛,则易生散乱而不得定意,这时需要提起念根来平衡。若是慧根过利,因缺少净信而生起狂慧,也需要念根来协调。或于禅修的时候,妄想杂乱其心难静,则需要念觉支来提醒自己,以修习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来平息妄念。若是易入昏沉睡眠,心生暗劣昏愦,也需要以念觉支来警醒自己,修习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
且不论如何的修学,行人若是想要于佛法进修上有所受益,也必需先剔除五盖。只有降伏五盖的烦恼,才能内寂一心的修习静、定。而这份践行的行为,也正是需要结合有情身心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佛法进行分别的对治。降伏凡夫共有的特性之五盖,于实际的修行中需要行人善巧的克服。
离佛渐远,古圣已逝。后世的修学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邪说纷纭。世尊所亲证且流布的正法,或多或少渗入了外道的知见。甚有个别用心的外道,盗取佛教固有的名词概念,以相似法混淆黑白,以谋私利。或有后世有情的身见执重,非要于佛法的经典中找出一份永恒不变的存在,非要于阿含中提取识蕴中的一份而论破身见。甚或,有以如此的邪见来阐述经典迷惑有情。
后世学人当在熟悉原经的基础上,通过经与经间的互相相融通来确切佛陀法中的真义,如此才能避免步入相似法中而不自觉。附佛外道对于佛教的破坏性,以及相似法对正法的危害性,都远比外道来的直接与彻底。后世学人除了努力践行佛陀教法以外,更应该提起弘扬正见的悲愿,以世尊托钵的发心来展现佛弟子应有的菩萨情怀。
四食的解释
四食的解释
佛教称食有四种:一、段食;二、触食;三、思食;四、识食。或称:段食、更乐食、念食、识食。见《法苑珠林》卷一一八。
词语分解
四的解释 四 ì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 四方 。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 君子 食的解释 食 í 吃:食肉。食欲。 吃的 东西 :食品。粮食。零食。 丰衣足食 。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 月食 。 食 ì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 乳母 )。 食 ì 用于 人名:郦食其
人类的四食
人类的四食有哪些?佛教中人们日常的食物有四种,称为四食。他们分别是段食、触食、思食和识食。
段食,每日入口的食物。
触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比如电话,短信,广告,自然界各种声音,这些信息我们杜绝不了,相当于我们摄取他们作为食物。有些是我们主动取食的,像微信,短信,电话,书籍,有些是硬加给我们的,比如,贴在各处的广告和推销广告。
意食,意志、欲望、牵挂。这些东西是我们行动的动力,没有这些,我们不会行动。
识食,个体意识、集体意识对我们的影响。
这四种食物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健康的滋养我们,不健康的对我们产生毒害。比如,我们心理不痛快的时候,我们酗酒,伤害我们的身体,事后会后悔。还有的女士减肥的过程中,心理有压力,有情绪的时候,暴饮暴食,过后又立志减肥,并且情绪更糟糕。
像大人小孩喜欢玩的游戏就是触食,玩的时候很爽,但是伤害我们的身体,毁眼睛,颈椎,也有一些是启发智力的益智游戏,对我们来说是健康的有益的。
这四种食物有好有坏,这就需要我们去辨别,就算是有益的食物就像我们吃饭一样,也要适量,不然有益的食物也会变成有害的食物。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320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