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佛法讲的“习惯”是什么意思?的词条

佛法里讲自己习惯叫别人帮自己做事有什么坏处?
佛法里讲自己习惯叫别人帮自己做事的坏主机,是你习惯于依赖别人。而而自己没有能力去养活自己
佛法中讲为什么要改毛病去习性?
众生各种毛病,各种习气都是恶业。恶有恶报,众生造恶业,就要遭受恶业苦报,就要受轮回苦。
佛法是度众生苦的,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所以要以戒为师,要众生改正一切恶业习气,这样才能让众生解脱一切烦恼痛苦。
佛教的随重 随习 随念是什么意义
这些都是指因不同业行产生果报的相关变化,导致对如何投入轮回各道有不同影响因素。这里说下自己的理解,不抄书本,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也是自己所学不精。
随重,是指随其今世业的轻重去寻找投生方向的意思。一些行为,所针对的对象不同,所做行为的程度,造成影响后果的不同。比如曾经杀过人,与曾经杀过蚊蝇,相对而言,杀生业的轻重是有不同,所以轮回受报会以业行影响力最重的那方面去发展,就前一例子而说,那受报的一生必会与前生的杀人的业为主导方向,而不是以杀过蚂蚁苍蝇等这个杀业为主导方向。
随习,是说随业行的习惯去投生下一世的方向。在今生结束投生下一世的时候,自身的习惯念想会起很重要的作用,引导意识的流动向在下一世储备善念的种子。比如,一生都经常修行善法,虽然偶有疏忽,做过一些错误,但并非有意而为的,因此在心意中就有善意善行这样的习惯,那在投生之时,相关的种子心意自会去寻找好的生活境地,也就是善道,而相对的恶念重重的人,则会一直随着恶念恶习去寻找适合的生长境地,也就是投生恶道。
随念,是说随自己命终时那段心念意向去发现投生的方向。很多大师经常说人去世前的心意非常重要,需要把握正念,坚定心愿,而不要被其他的念想所诱惑或改变。一旦怀疑自身的意愿,很可能被其他种种贪念、嗔念、愚痴、疑、慢等诱惑而失去再生善道的机会,沦落恶趣,即使为人也是不好的生活环境背景。
其实,把这些词语用在当下的生活中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佛法要善于发挥和运用,不能机械和座等生死。比如,时时注意自己有良好的行为,自然就可以有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机会,时时注意好的生活习惯,就会使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能够有正常、健康、向上提高的发展机会,时时把握自己的思维就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保证自己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不走弯路、错路,时时警醒,时时改进。孔子说,日三省吾身。其实这与随重、随习、随念是一个道理。
佛法是什么?
佛法佛法就是佛祖如来(上帝)的道法,所以,一切法都是佛法,佛法之外再无法。什么是法?法就是万事万物运行变化的法则和规律,法是道的体现,道是法的内涵,法是道的外延,法与道浑然一体。无法无道,无道无法。《道德经》中讲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中的“网”指的就是法,“天网”指上帝的道外化的法则、规律。此处所说的法,不是法术的法,也不是魔术师所用的障眼法,更不是军事上所用的战法,而是指道法,是维护宇宙和谐统一的法则和规律。佛法有什么特征呢?首先,它无实无虚。我们用视觉看不见,听觉听不到,嗅觉闻不到,味觉感不到,触觉摸不到,它无形无状、无大无小、无声无息、无边无际、无招无式,所以,它“无实”;但是,宇宙中的一切,包括生命的发展演化却完全地由它制约运行,任何事物,包括细菌的繁衍、气象和人类社会的变化、沧桑的变迁,日月的运行,天系的运转都严格地按照这个法在一丝不苟地演变运行,所以,它“无虚”。所以,释迦牟尼反复教导我们,“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并谆谆告诫我们,要生无所住心。其次,它精密准确,一丝不苟。佛法是公正不二的,没有半点的虚假和虚伪,没有丝毫的含糊,在佛法面前,只能老老实实,决不能投机取巧。比如我们要成佛,那就要一丝不苟地学佛、修佛,装潢的门面和仪式形式不起一点作用,所谓的虔诚,主要要起于心,而不是靠形式表现。最后,佛法无定法。佛法精密准确,一丝不苟,但它不是死的,而是活的,佛法变化无穷,每一个时空有每一个时空的佛法,上一秒钟的法与下一秒钟的法内涵不一样,所以,佛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将来心不可得,”这也就是释迦牟尼为什么说“佛法无法”的原因,他告戒我们,“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诽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更告戒我们不能有法相,还说他所说的法不是定法,要把他说的法当作过河的筏子,一旦过了河,立即把这个法子扔掉,这就象牛顿的三定律一样,一旦超过了某一引力范围,原来的定律不再起作用,而必须用新的定律。佛给我们讲了几十年的佛法,最后不说自己讲了什么法,奥妙就在这里。一切的佛教典籍,那都是方便法门。所谓方便法门,不是说随口胡说,而是根据每个人佛性层次的深浅而专门而言的,就象给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讲课,要根据其理解能力分别而讲,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同时给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讲课。《金刚经》是佛学最上乘的法门,是专门给佛学修为好,佛根深厚,发愿修最上乘佛法的人讲的,不是给初学佛法的人讲的,给小学生讲量子力学那是吃力不讨好,给修小乘、中乘的弟子讲《金刚经》基本上可以说是对牛弹琴。老子在讲道的时候说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雪峰解说佛法,大乘修佛之人会说妙,中乘学佛之人会说妄解经典胡闹,小乘学佛之人会说我胡说八道。要理解佛法之奥妙,主要靠灵觉和心灵感应,千万不能死搬教条。如果我们心中没有如来佛祖——上帝,你就是学上一万年,也无法明白其奥妙。所以,学佛法,首先要正心。“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谓佛法,就是没有佛法。佛释迦牟尼把法都说透了,但他什么法都没说。]
佛教中的思维模式和习性怎么解释
佛教中的思维模式,在普通人的眼里,他是持戒行善的。在具体的做事当中,时刻保持着不贪,不嗔,不愚的状态。对社会文明会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作用。习性一般是说普通人的习性,在佛教中称呼业,不好的一般叫业障。普通人做事一般都是按照自己的习性来办事的。内心中有算计自己的得失多少。或者总爱嗔怒,内在的习性无法驾驭控制自由迸发。而在学佛人眼里一眼也能看出这个人没修持。对文明人来说这个人没教养。
佛法到底讲的是什么?
佛法到底讲什么?
回答:讲破执。
众生之所以六道轮回,就是因为执着。
只要破执,就可以超越轮回,获得解脱。
那么,如何破执呢?
或者说,破执的具体修行方法,是什么呢?
对此,因为众生的8万4千种根基,所以,佛说了8万4千种法门。
这全部都是破执的修行方法。
其中比较大型的法门,就叫做宗派。
其中比较小型的法门,就叫做法门。
关于破执,分为多种不同的程度:
1.破除我执和法执的,叫做成佛,是大乘。
2.破除我执,但没有破除法执的,叫做罗汉,是小乘。
3.既没有破除我执,也没有破除法执,但通过修行,减轻了执着,
可以去天堂,叫做:人天乘。
4.如果根本不修行,执着丝毫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那么,去地狱。
上述的第3种,人天乘,不仅佛法可以达到,其他宗教也可以达到。
外道也有正有邪,不是说外道全部都是错的。
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只有通过修行佛法,可以达到。
其他任何宗教,都无法到达。
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不是正义与邪恶的关系。而是,
大学与小学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367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