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关于学佛放下执著的时候为何会痛苦的信息

学佛百科2023-03-31205

为什么学佛越学越痛苦

学佛也越来越痛苦,是因为在家居士走入了学佛的误区,要认识清楚在家修学容易犯的错误,然后纠正他,就可以很快进步。

一、著于文字,喜见他过

为了解决自心的苦乐问题,所以要学习佛法。但是学佛多年,不见的快乐有增长、痛苦有减少。不是经论有问题,而是我们依世间的学习方式学习经论,误以为懂了文字就懂了佛法,没有办法依经论反省生命、对治烦恼,文字懂得越多,反而成了看别人过失的工具。这一点,在家居士尤易陷入而不知。

二、我慢高山,法镜外照

听闻佛法要具六想,第一就是“病者想”,而我们常常不这么想,我们通常会以世间的地位、学历、名誉等等,作为不承认自己有病的依凭。佛法是从恭敬中求,如果有一丝毫的慢心,都会成为受用佛法的障碍。实际上我们在无明当中绝对是个大病人,闻思佛法必须反观自心,法镜内照才能治病。反之,不照自己而照别人,在外境上分别计较,不可能净化及提升心灵。

三、二宝居士,轻贱僧宝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学佛人,只皈依佛法二宝,人称“二宝居士”。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多是看不到自心的烦恼贼在作祟,以至膨胀我执、法执,以自己片面、单一的角度看僧众的行为,不能理解,乃至毁谤,这种过失非常严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为还没成佛,所以每个人都在学习,学习就是因为有不圆满的地方,俗众在学习,僧众也在学习。

四、贪著自宗,嗔他法派

入了佛门,皈依了三宝,还是容易犯一些过失。有些人学了一个法门就非常执著,常在人、寺庙、宗派上分别,居士之间不能互相尊重接纳,结果因为对人看不惯,进而对其所学的法门一概否定甚至毁谤,造下毁谤正法的恶业。谤法业障大如须弥,修行怎么可能进步。

五、学不善巧,反成障碍

还有一类居士,皈依了三宝,读了一些经论,觉得佛法最好,就一头扎进学习佛法中去,极力劝导家人、亲戚、朋友都来学佛,要求全家跟他一起吃素。实际上,每个人善根福德因缘不同,人家不一定听你,结果渐渐和家人相处不来,乃至格格不入。在单位工作,人际关系变得很差,别人看你学了佛法却成这样,也就排斥否定佛法,对佛教产生很多误解,自己学佛也越来越痛苦,得不到解决。

在家居士要想走出学佛的误区,关键就是让佛法融入自心,以正知见指导自己的行为,把佛法转化为自己潜意识中的力量,自然而然任运都和正见相应,如何做到呢?这个过程譬如登山,若一路上都是拉我们下山的人,都是告诉我们上山多危险的话,可能在信心薄弱时就随同他们下山去了,还是得不到受益,所以要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助伴,走上菩提大道才会既稳又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师友的帮助下,首先认清自己学错的形相,不自轻,不退怯,以“契而不舍,志在必得”之心,突破学佛路上的重重难关,不断改正错误,证得种种功德胜利,究竟成佛。

学佛后依然感觉很痛苦,不能转境界是什么原因?

阿弥陀佛!师兄,学习佛法,通过对佛法了解,体悟其蕴含的义理,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看破我们此世间的一切色、受、想、行、识的假象,从而方能不随境界而转。纵有余习,不足为碍。

师兄,就好比说,我们在梦中,经历一切事相经历,以为真实,遇到危险恐惧万端,遇到失落痛苦不堪。若是梦中有人告知我们,这只是梦,不必害怕。我们心里或许会有所安慰,但不会真正的令我们彻底摆恐惧和痛苦。若是我们当下真正的从梦中醒来,确定这是一场梦,谁还会为梦中的危险和失落,而耿耿于怀,继续恐惧与痛苦呢?

师兄,我们接触佛法的时候,是要通过佛法了解这些义理,真正的深入体会,并逐渐用于生活当中观照,证知其境确如义理所言,自然就会逐渐的放下。既然一切是梦幻,我们何必强烈地要求去“转”种种的境界呢?这种执着“转”的本身就是有为造作,痛苦烦恼的根源。

另外,师兄,我们了解到一些义理之后,定力的增长,还是需要各种境界的磨炼。我们若是善用这些境界,以磨炼心智,师兄的定力增长,及修行长进,将是神速的!

为什么我学佛心里还是很痛苦

我学佛心里还是很痛苦,是未依佛教戒,严谨持戒,断除诸恶苦因,行一切善法。贪嗔痴习气还很重,导致痛苦不断,生大烦恼。

一句话,就是修不得法。建议到寺庙,请出家师指导修行佛法,打好基础。

为什么学佛后 这么痛苦

个人认为:

首先是认知不正。无论世法,还是出世间法,没有“正见、正信、正愿、正行”,都会走入歧途。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什么是佛?为什么学佛?是否下定了决心要学佛?怎样学佛?”而后再依法修行。

凡夫无始劫来,习于追逐六尘境界相,贪著五蕴乐,忽然一朝要回心转意,如戒烟、戒酒、戒毒。戒网游一样,初始之时,难免觉得痛苦。习惯以后,自得法乐、禅悦,就渐入佳境了。就好比吸烟上瘾的人,转变到饮茶。譬如“剃除须发,著坏色衣,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等,就是让自己逐渐放下、转变世俗享乐的习性。若是了悟者,安住“无为、清静、寂灭”之乐,自得解脱。未悟者,尚需藉种种方便法门,降服自心,转变恶习,因戒得定,因定发慧,诚心正意,自有开悟之时。

未悟者,“以戒为师”,等于是先作了一部分“事行”的功夫,已可得一些真实受用。而只是“理入”的已悟者,也还要下功夫实修,才得受用。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略述一二浅见,抛砖引玉,望达者斧正!

南无阿弥陀佛!

为什么越学佛越感觉烦恼,痛苦和违缘,障碍越多

这主要你还无法静心下来的原因。而无法静心,也是因为有几点原因:

1,内心并不虔诚,对佛的理解太过肤浅,以至于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礼佛当中。

2,欲念太强,自己的欲念多半体现在“占有”和“掌控”等多个方面。一点与理想有所差距就会感到非常地痛苦。

3,对于放下的理解还不透彻。毕竟人在社会上活着就会有很多放不下的东西,其实佛的放下本意,还是让人不要为了放下而放下。如果能理解这个,也就可以很自然地放下了。

为什么佛说我们执着是苦?

楼主所问,看似浅显,却是切中时弊;且听末学慢慢道来:

先来了解一下“苦”:八苦之中,“五阴炽盛苦”涵盖前七种苦。这个苦与前七种苦相比不是很明显,痛苦的觉受感也很轻微,甚至感受不到。可是,这个苦却是前七种苦的根本。

可以这样来表达“五阴炽盛苦”:“只要觉知心存在,这个苦就存在”,“无论你当下是快乐还是痛苦,觉知心存在的当下就是苦!”。(因为这个苦,是因五阴而有,除非五阴灭尽才无。觉知心即是“识阴”之根本)

若是没有这个知见,以为世间种种挫折遭遇是苦,种种顺境就不是苦。这只是世俗的看法。可是,有很多大师就是这样理解“苦”的,所以佛教才会失去“解脱生死”,“圆成佛道”两大目标。沦为求“身体健康”“升官发财”“平安吉祥”等等的世间法。

我们知道,执着的是觉知心;看破放下不执著的,还是觉知心。可是,无论执与不执。“五阴炽盛苦”都存在。除非是无余涅盘中,觉知心永断不起才能够讲“离苦”。若在世间讲离苦,不是不懂佛法就是在犯妄语戒。

灭尽一切法去无余涅盘而离苦,这是小乘解脱道。更加难行的是“佛菩提道”:究竟成佛之时,可以讲“常乐我净”。永离一切苦,永断一切烦恼。

永不执着的,是我们的真心。无始劫以来,他从来没有执着过一刹那。他是本来就不执著,永远也不执着。

可是,误会佛法的人,往往是教人把这个觉知心搞得不执著:一般的方法是教人超脱一点,不要贪身外之物(这是外道也会的世间法,现在是“世俗化的佛法”);更“专业”一点的,就是教人打坐入定以达到“一念不生”的效果。其实,如果觉知心真的不执著了。不就是白痴了吗?甚至还不如,因为白痴还会执着于饮食。

其次,就算打坐到了一念不生的地步,也要出定。出定之时,执着不是又生起了吗?比如对离痛痒的执着,对吃喝拉撒的执着,一样不少。这时候说“我不执着”,不是妄语是什么?

另外,“不分别”也和上述是一样:没有不分别的。入定之后不分别,出定之后分别心又起,这种时而分别时而不分别的体验。我们几乎每晚上都能遇到:“熟眠无梦时”。何须打坐?

深信佛法、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之后,就可以叫做学佛人。否则阅尽经藏也不算学佛人。因为这样的人只会得到“研究成果”或者“哲学见解”,不会因此而得解脱法或者开悟明心走上成佛之道。乃至不信西方实有,不愿念佛往生。

学佛人在学佛之时,如果不分别、不执著、不深入经藏、不仔细思维整理一句一偈。那叫懈怠!违背于“精进波罗密”!辜负本师释迦牟尼佛留下的三藏十二部。

可是,就有大师教人“绝学无为闲道人”。佛经看多了会起“所知障”。末学不免问一句:“你唤阿谁是绝学无为闲道人?”(这一问若是不懂,且疑着!)。诸佛破一切所知障而得一切智。这个所知障,即是无始劫以来因无知而生种种邪见,由是障道。多一分明见,破一分所知障。所谓“所知障”,可以命名为:“所知不足而产生的障道因缘;邪知邪见产生的障道因缘”。所以,深入经藏正是破所知障而非成就所知障?若说所知太多而障道,为何婴儿不能开悟明心?为何脑残者不能开悟明心?为何畜生道不能开悟明心?

最后答楼主一句:

若是三宝弟子,请于学佛孜孜以求!仰之弥高,专之弥深,执而又执,尽未来身语意行无有疲厌!如是方不自违发菩提心时“法门无量誓愿学”之宏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433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