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教多管闲事(多管闲事的人会有什么报应?)

学佛百科2023-04-01320

佛教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

原来佛教徒以慈悲为本,忍辱为行。对于声色货利,五欲六尘,多远避之。不似世人心无厌足,惟得多求。这就使一般自命为积极前进的人,给加上消极逃世的帽子,认为佛教不适合于现代这种物竞天择的竞争社会。

但是佛教真的是消极逃世的宗教吗?不,只要对佛法稍有了解的人,就会知道佛教积极入世的精神。比方从一对生老病死的看法,乃有中国黄老的清静无为,魏晋名士的放浪形骸。而在佛教,却慈悲勇猛,精进不懈。这是佛教的伟大处,也表示佛教的积极性。

也许有人问:“我常看见和尚或信佛的人,只在深山中或寺院里诵经念佛,这种生活怎能说是积极呢?”这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大乘佛法的精神是普度众生,要度众生就要先学习度众生的方法。譬如有人溺入水中,你纵有救人之心,但因不会游泳,只好站在岸上呼号。

另外有人虽会游泳,但却不愿多管闲事,他只袖手旁观,这时若有一个既有救人之心,又会游泳技术的人,跃入水中,就可把溺水的人救上来。

而佛门弟子——不拘是出家的比丘,或在家的信众,那些诵经念佛的,都是发下救人的宏愿,而正在练习游泳技术的人。

我并不是拿这些话来为佛门弟子辩护,事实上佛教的基本精神本来如此。释迦世尊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不惟入地狱,且常住地狱,不惟常住地狱,而且庄严地狱。”地藏王菩萨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大乘理趣经》说:“不怖地狱,不求生天,不为己身,而求解脱。”这都是佛教中自我牺牲的服务精神。

佛教不是唾面自乾主义者,大乘六度,虽重忍辱,但舍身为法,也是佛教的教义,倘使暴力侵凌,正法有将灭之忧,在理喻感化都无效果时,佛子也会奋起勇猛大力,起而抗暴的。

《如因缘僧护经》所载:“为护生命,宁舍钱财;为护一家,宁舍一人;为护一村,宁舍一家;为护一国,宁舍一村。”毒蛇啮手,壮士断腕,上面这段经文,是何等奋迅果敢。

世人所说的积极进取,不外是名利上的争逐,声色上的沉醉。谁会想到牺牲自我,普度众生,上求大觉,精进不懈才叫积极呢?

释迦世尊在往昔因中修行时,曾经舍身饲虎,割肉喂鹰。唐代玄奘大师为求正法。西行取经,涉八百里荒漠,途中失水,几至丧命。但他宁愿向西方进一步而死,不愿向东方退一步而生。禅宗二祖慧可,参拜达摩祖师,立雪断臂,不退初心。

世人如果对这些事实稍有了解,谁还能说佛教是消极逃世? 大乘六度,有毗梨波罗密。毗梨波罗密者,精进度是,这足以说明佛教的积极。

六祖慧能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兔角。”这足以说明佛教的入世。

《大智度论》卷十六载一故事云:“昔野火烧林,林中有一雉,勤身奋力,飞入水中,渍其毛羽,来灭大火。火大水少,往来疲乏,不以为苦。是时天帝释来问之言!‘汝作何等’?答言,我救此林,愍众生故。此林荫育处广,清凉快乐。我诸种类,及诸宗亲,皆依仰此—我身有力,云何懈怠,而不救之?”天帝问言:“汝乃精勤,当至几时?”雉言:“以死为期……”

这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皆离苦的精神,就是佛教积极入世精神的最高表现啊!

求佛教的丑闻

双面僧侣——泰国惊曝佛门丑闻

近几周来,泰国连续曝出僧侣涉嫌强奸、诈骗、盗窃抢劫、谋杀、吸毒、贿赂等一系列涉嫌腐败的丑闻。少数佛门败类利用人们对佛教的虔诚和信仰,依仗自己以特殊地位,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不仅使佛门乃至泰国宗教界蒙辱,还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为了清除这些佛门败类,纯洁僧侣队伍,泰国政府要求新闻舆论界公开曝光僧侣队伍中出现的丑闻,并将那些无法无天的佛门败类坚决清除出佛门,并绳之以法。以下就是11月中旬以来泰国媒体披露的触目惊心的僧侣丑闻案。

假冒“上校”露馅

这一切都始于不久前逮捕的一个名叫塔玛松·旺猜的假冒军官的僧侣。此人是泰国素攀武里府昌庙的住持———一个颇有权势与影响的人物,这桩同样有影响的丑闻案,从某种程度上说,其观众效应也许超过泰国民众非常热衷的电视连续剧。因为,警方是当场将这名“上校”逮个正着,令其根本无法抵赖。更让人大开眼界的是,泰国收视率最高的ITV频道不仅自始至终地用摄像机拍下了这个假上校令人作呕的举动,而且将这盘带子在电视上公开播放,引起了轰动效应。

在荧屏上,人们看到:一向受人尊敬的旺猜住持被警方从他的黑色奔驰S500G型轿车中拉出来。他穿着一身军装,大声抗议:“我是军人,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我?”随后,在与警察抗争时,他穿在身上的特种部队军服滑落下来,露出里面神圣的黄色袈裟。

此次逮捕行动是ITV电视台根据线人告密,与警方精心合作的结果。两天以后,这盘录像带得以在泰国电视新闻节目中播放。只见画面上出现了旺猜与两个有夫之妇在一家卡拉OK式的餐馆内饮着威士忌。接着摄像机镜头又跟踪他回到自己的家中———那儿埋伏着几名摄像组的成员。不久,两名女子乘坐一辆出租车在旺猜家门口停下,直奔旺猜的家里,接着,只见楼上卧室里人影晃动,上身赤裸的旺猜探出头来,关闭卧室的百叶窗。接下来发生的事谁都会猜得出是什么。警方随后在他屋子里发现的黄色画报、红色和黑色的女子内衣物、酒精和避孕套等,也有助人们破解旺猜与那两个女人的行为。

方丈过着双重生活

在旺猜位于曼谷以北暖武里府的家中,警方找出了更多令人震惊的犯罪证据。旺猜宣称那两位到他家里造访的女子是他的亲戚,而对自己穿的军装,他解释为是出于对军队的崇敬———实现一个从孩提时代就有的梦想。

面对大量无可辩驳的证据,旺猜的任何狡辩、推脱都无济于事。泰国佛教当局很快作出决定———将他清出佛门。警方又搜查了旺猜以前位于马哈塔寺庙的住宅。在他的房间里,人们发现了银行的单据和大量的现金。警方怀疑僧侣和外人与这位前方丈勾结,侵吞了素攀武里府寺庙的大量钱款。

当旺猜带着手铐,耷拉着脑袋,在几千名愤怒群众的谩骂和嘲笑之中像老鼠过街似地从他在马哈塔寺庙的住所被押走时,公众气愤的浪潮立即转向等级森严的泰国佛教界。

不久,人们看到旺猜出现在公共电视节目上,他戴着一顶垒球帽,穿一件黑色茄克衫,正接受警察的询问。这位住持将因假冒军人而面临长达5年的监禁。

目前,旺猜仍在监狱中等待判决。同时旺猜的双重生活也撩开了泰国僧侣秘密生活的面纱。

佛门败类何以如此猖獗

那么,旺猜的双重生活究竟有没有逃过人们的眼睛呢?事实上,寺庙周围的百姓早就对旺猜的所作所为有目共睹,只是他们人微言轻,没人在乎他们的反应。至于那些住在素攀武里府寺庙中的僧侣更是明白:他们的方丈已经像一个连心都烂透了的坏苹果,根本无可救药。不过,由于害怕旺猜与军队的密切关系,也只好忍气吞声。平时,人们在寺庙里几乎见不到旺猜,然而却经常可以看到他将佛陀的护身符卖给军官。这些护身符据称可以避邪。有些军官还经常向他的寺庙大把大把地捐赠钱物。旺猜利用与军队的密切联系,获得了一套全新的特种部队制服。

“我很高兴他被剥开了画皮,”一位当地的居民说,“我们很早就知道他干着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可是我们不知道该向谁报告。”旺猜不仅与军中败类勾结,而且其经济上也很不清白,他与曼谷达马卡亚寺庙的住持帕拉马差尤的联系非同一般,曾引起了一番风波。帕拉马差尤目前正在受到挪用寺院资金的调查。两年前,当达马卡亚寺庙受到批评者的攻击时,旺猜曾出面为他辩护,并宣称泰国佛教最高教长在一份斥责达马卡亚寺庙声明中的签字是假的,此事当时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旺猜)与其他在他之前被捕的人肯定不是仅有的做出有损佛门形象丑事的高级僧侣,”泰国刑事镇压部的上校差伟·苏德松说,“我认为这帮人有更多的成员,我们一定会将他们全部擒获。”有些新闻报道甚至宣称,旺猜是一个绰号叫“CHIVAS REGAL”帮派的成员,警方相信这个帮派的多数人在逃。

就在旺猜假冒军人的劣迹被曝光之前的一个星期,曼谷施里翁朗的寺庙掌门人和红统府寺庙的掌门人,也在泰国警方袭击一个卡拉OK酒吧时被摄像机逮个正着。这一对僧侣带着假发,架着黑色眼镜,穿着便服一边与司机大吃大喝,一边与酒吧的女歌手寻欢作乐,他们的丑行被摄像机全部录了下来,并被当场抓获。

而泰国媒体最新捅出的佛门丑闻还包括对同性恋僧侣和一名方丈的指控,这名方丈私藏枪支,沉溺于肉欲的纵乐之中,而“旺猜上校”丑闻是这一系列泰国佛教界丑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宗。

ITV电视台的摄制人员将经过两天的跟踪监视搜集到的证据交给了警方,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粗暴地对待僧侣。但是即使泰国当局也痛苦地意识到,佛教作为泰国文化遗产的堡垒,正在受到嘲笑和遭人亵渎。

高级僧侣犯罪的根源

许多泰国民众认为围绕着高级僧侣出现的种种问题,其根源是深层次的。由于人们经常与寺庙打交道,也早就知道一些老资格僧侣与信徒发生两性关系已不再是什么秘密了。

泰国政治评论家和作家泰农·康通在一篇评论中不无担忧地说写到:“如果那些披着黄色袈娑的佛教的卫士沾污了自己的誓言,并保留罪恶的道德观,那么泰国民众怎能继续对他们保持信任和崇拜呢?

一个增长中的中产阶级和连续执政的政府竭力想推动和容纳西方的思想,这对泰国的佛教具有消极的影响。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的苏拉克·西瓦拉克沙是一位著名的和直率的社会批评家,他认为,泰国佛教界出现的问题源于泰国的经济发展和消费主义。

“人们必须明白泰国佛教八九百年来一直是泰国社会的一部分。而泰国社会总体上说是一个靠农耕维持的社会。因此,寺庙就成了文化、教育和道德活动的中心。僧侣们受到周围村庄的信任成了人们的精神领袖。三十多年来,我们一直盲目地追随着美国的模式,现在,这种模式已经摧毁了泰国传统生活的主要部分,甚至在物质的诱惑下,僧侣们已不再安心念经了。”他说。

苏拉克补充道,泰国资深僧侣中的许多人,现在都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他们早在少年时代就被封为和尚,一直没有性生活。那些对佛教的法规保持忠诚的人、那些精神上更忠诚于佛教的僧侣仍能洁身自好,可也有许多人抵挡不住享乐主义的诱惑,他们觉得自己正在错过好时机。

传统上,人们向寺庙捐赠是为了积德、为来世铺平道路。可是现在金钱和丰富的物质迅速取代了过去微薄的礼品。似乎你捐钱越多,你在下世积的德也越多。

现在一些政客也大肆向寺庙捐献钱款,为的是得益于当地方丈对他们所在社区的精神引导。这种诱惑据称已发展到了将钱款直接打入某个住持的个人银行帐户里的地步,由于财务审计不完善,管理和监督跟不上,人们根本无法察觉。佛教与政客关系的密切又使僧侣们遭到了舆论的猛烈攻击。一位德高望重的方丈最近就因曾帮助政府搜集同胞们的金子,以还清在金融危机期间泰向国际货币组织所借的贷款而受到激烈批评。当时,他的“泰国人帮泰国人”的巡游,让同胞们深掏自己的口袋,来填补耗尽了的国家财库。

对此,他在公开场合称,他将多达400多公斤的黄金、价值1亿5千3百万的泰国铢(约合2800万港币)交给了泰国银行的行长。可是不久,这笔钱款却神秘地失踪了,目前警方正在调查这宗案子。

面对佛教界接连不断地出现佛门败类的丑闻,舆论认为要根除这些丑行,关键是要戒掉佛门与物质主义的联系。而要作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下大力清除佛门败类,纯洁佛教队伍。同时佛教组织内部也急需进一步的改革体制。 (蔡小玉 供稿)

背景资料:泰国的僧侣制度

僧侣在泰国享有崇高地位。凡政府和民间举行重大庆典活动,都邀请僧侣念佛颂经;拜见僧侣时,不论任何人,甚至国王、军政最高领导人,都须向僧侣合十致敬。僧侣们成群结队出外化缘时,人们捧出佳肴献给他们,然后匍匐叩拜,以示敬意。

根据泰国佛教事务厅的统计,截至1992年年底止,泰国共有29322座佛教寺庙,居住在这些寺庙中的僧人和沙弥(未成年的小和尚),1992年各为28.5万和10.5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字每个季度甚至每天都在变化,因为每天都可能有人皈依佛门,同时又有人还俗尘世。

通常,僧侣们很早起身。天亮以前,他们就已经开始诵读晨经,然后再拿着化缘的钵,到邻近的地方去巡行几圈,让信徒在他们的钵子里放上食物,作为奉献。这些僧侣完全靠附近居民的善心供给来维持生计。僧侣的生活受227条戒律的管制,过着退隐和冥思的生活,并严禁发生性行为。 (西樵 供稿)

《青年参考》 2000年12月01日

佛教善知识,不要干涉因果,否则会背因果。我这人爱多管闲事,干涉因果,使得自己感觉好像背上了别人的因

当然会有好报的,不过你不知道好报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得什么报。才这样说。

阿弥陀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447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