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学佛自信心(学佛的信心从哪里来)

学佛百科2023-04-01142

求一些能够让人自信的佛经名句。

1.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2.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5.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6.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7.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8.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9.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0.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11.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1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3.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4.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15.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16.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7.“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8.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19.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20.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21.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22.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24.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25.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26.“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7.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28.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29.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30.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31.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32.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34.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35.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6.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37.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38.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39.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40.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41.情生智隔。

4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43.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44.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45.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46.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47.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48.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49.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50.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51.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52.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53.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54.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55.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56.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57.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58.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59.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60.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61.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62.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63.你目前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64.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65.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66.学佛的孩子不变坏,学佛的老人不痴呆,学佛的少年永不败。

67.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

68.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69.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70.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71.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72.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73.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74.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念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生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75.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76.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77.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78.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79.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80.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81.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82.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83.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84.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85.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86.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87.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

88.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89.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90.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91.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92.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如何找到自己的自信?

(1)给自己以积极的暗示:一个人如果总想着自己不行,总是给自己这种消极的暗示,就会陷入到恶性循环的怪圈中,这时如果用“我能行”代替“我不行”来规劝、激励自己,就会打破恶性循环中的一环,并注入了积极的内容,就能重新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2)善于发掘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习上也同样如此,如果一门科目很好的话,自然对自己有了信心,其他科目也会受其影响有显著的进步。比如有的同学数学不好,但乐感强,听到一首歌之后,很快就能把音调记下来,起初可能是喜欢这首曲子,又因记忆好,同时对音乐的节奏和音调有极灵敏的感受力,因此不费力就能背下来,若能意识到自己这一优点,这位同学就能恢复他曾经失去的自信心,不止在唱歌方面,对其他学科也会产生兴趣。由此可见,当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的时候,更应该去发掘自己的其他特长,以找到恢复自信的机会。你只要正确认识自己,能全面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就会感觉自己没那么差,而是自己可能感觉状态不是最佳或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或想法。而他人的看法或想法往往存在片面性,引起你不必要的自卑感。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因为人与人性格差异很大,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与不足。要学会扬长避短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自信心。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正确认识自己,就要作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自己。所以人就特别需要充满自信来完成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事业......你就能成为强者。首先,你要有自信心,认为自己干什么事情都能行,只有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从心灵上确认自己能行,自己给自己鼓劲。只要有心理准备,你就不会为一点困难而退缩。相信,你就能充满信心完成任务。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也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人的发展目标也在时时发生变化。只要你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做自己幸福的缔造者。你只要有了自信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你;你的学业或者事业就会成功,你就是一个最有出息的年轻人。当你拥有了自信,你还要学会广交朋友,只有在朋友们推心置腹的话语中能给你一种安慰,一种大胆说话的机会,一种锻炼你的场合,让你不怕任何人,敢于表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朋友能让你远离孤独,才能融入社会而获得快乐。没有友情的人生是暗淡的,就像大地失去了太阳的照耀,没有光彩。没有友情的人生是枯燥的,就像受了潮的火柴,任你怎样摩擦,也点燃不起生活的希望之火。没有友情的人生更是不完整的人生。一个人活在世上,既然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关怀,又怎能理解人生的真正乐趣呢?只有充满了友情的人生才是充盈的,有意义的。有位哲人说:两个人分担一份痛苦,那就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分享一份快乐,则有两份快乐。当你陷入困境,困窘急迫之时,忽然得到朋友的真诚帮助,即使只是平常的一句安慰、鼓励的话语,你的心情会怎样?是否会感到心灵得到了一种快慰的释放,觉得一股暖流从心底升起,于是充满信心,浑身是劲?当你获得成功,欣喜万分时,若得到朋友的真心祝福时,你的心情又会怎样?是否感觉幸福。因此,增强你的自信心,就能消除自卑感。你就感觉自己是多么自信!你在拾回自信的同时工作方面就能大展宏图,你就是一位强者!

学佛怎样变得有自信?

不是要学会自信,而是学会不轻信、不执着、做人不偏执,因为所有相皆虚妄。自信很容易导致你只相信你自己的感觉、你自己的直觉,而懂得认识世间里所有的事物不是仅有一种可能而是存有多种可能,才是真智慧。

希望你能参透金刚经末尾的四字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学佛是靠的信心,怎么才能建立信心啊?

信心是坚持。道心坚,就是想不退转。如出家一辈子不还俗。兴趣也是信心根源。对佛法有无穷的兴趣,也是信心大增的表现。多听听佛法讲座,了凡四训电影。其实佛法不外乎是要完善五伦八德。只要按自己平时持的经文真理去实践做人。人道成天道成。自然没有修道都可以证上圣真仙。怎样做人呢。实践是关键,内功再好,如果没有行三千功如同白过一生。无功一生。怎样实践呢,人道全。佛道成。如下文。

人生长于这个世界上,最为宝贵的东西是忠、孝、节、义等,做到此才是真正地无愧于做人的道理,可以立身于这个包办。如果不竭心尽力于忠、孝、节、义等事情,一任岁月流逝,庸庸碌碌地过一生,这无疑是身虽活着,而心已死亡,像这样的人是敬且活在世上,毫无意义。概括说来,人心即是神,神即是心,无愧于心就是无愧于神,若是欺骗自己的心,便是欺骗神,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敬畏三样东西:天命、大人、圣人之言;并且了解四样东西:天知、地知、人知、我知。君子根据这三畏四知,而谨慎自己的言行,无论是在隐蔽之地或是在无人之处,做一切事情都是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既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任何人的一举一动,神明都会鉴察清楚,这是必然的道理。况且,有许多事实说明白无误,确实存在的,没有一丝一毫不相合的地方。万恶之中,邪淫占了首位;百行之中,孝为本源。理是具备于人心中的,行为有悖于理,则必然是有愧于心,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去做有愧于心的事情;凡是合理而无愧于心的,不要因为无利可图而不去做。谁人要是违背我(关圣帝君)的教导,那么,就请你尝一下我的青龙偃月刀的滋味!

敬祀天地,礼拜神明,奉祀祖先,孝顺双亲,尊之王法,敬重师长,兄弟之间要慈爱,朋友之间要讲食用宗族之间要和睦,乡邻之间要和气,夫妻之间要内外有别,注意对子孙的教育。时时刻刻为人提供方便,多做善事,广泛地积累阴功,解救他人的苦难救济处于逆境之人,体恤孤儿,怜悯贫穷之人,创建修造庙宇,印制刻造经文,向贫困无力延医买药者施舍药物,向路人提供茶水。戒杀害任何有生命的事物,将到手的生命之物,或者落于别人手中的生命之物解救出来释放回大自然。造桥修路,造福于人。同情失去丈夫的寡妇,救拔陷于困境的人。珍视粮食,上合天心,这就是珍惜上天给予的福分,为他人排解忧困,解除相互间的纷争,捐献自己的钱财以成就他人之美事,留传下教诲以教化人,解除消散他人之间的冤仇。在交易中,买进卖出要公平。不要用假斗假秤,出少入多,出轻入重。应当与有品行的人交朋友,远避无德品行恶劣的人,不要传播恶人恶事,而应广泛传扬善人善事;做有利于一切物类的事情,救济帮助民众。

总之,对一切善事都应以坚定的信心,持之以恒的态度去做,别人虽然没有看见,但神明却是早就知道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得到神明的嘉奖,为你加福添寿,人丁兴旺,子孙也会受益无穷,灾难会消除,病患减灭,祸患不能侵扰,家人物畜都平平安安,吉星高照。如果心里存有作恶的念头,不做善事,比如说:*淫别人的妻子妇儿,破坏他人的婚姻,散布流言蜚语,损坏他人的名声、节操,妒嫉他人的技艺、才能,图谋他人的财产,唆使他人相互争斗,或打官司,损坏他人的婚姻,散布流言蜚语,损坏他人的名声、节操,妒嫉他人的技艺、才能,图谋他人的财产,唆使他人相互争斗,或打官司,损坏他人以使自己得利,使别人受害而使自家富饶过好日子,恨怨天地,咒骂呵哓风雨神灵,毁谤圣贤,轻蔑神像,欺骗神明宰杀为人耕田的牛,为人守家的狗,污秽字线,倚恃权势凌辱良善的人,倚伏财富欺压贫穷之人,离间他人骨肉兄弟,任其不和,不想念做人的正道,专行*盗邪淫之事,嗜好崇尚奢侈的生活,诡谲欺骗的事情,不敬重勤劳俭省,轻视、浪费来之不易的五谷,对别人给予自己的恩德不报答,瞒心昧已,心不公平,行为不光明正大,在与人交易中,使用大斗秤,出少入多,轻出重进;凭借建立宣扬异端邪说的、有别于儒、释、道的邪教,引诱百姓,托说能够升天而敛取钱财,*****女,明欺暗骗,乱语谎言蛊惑人心。青天白日出言咒诅他人,背地里设*计谋 害他人,不存天理,不顺人心,不相信报应,引诱他人作恶,不愿意做一点点善事,专门做种种恶事。这种人,必将会受到神的惩罚,比如说:家里官司狱讼频频发生,或与人品舌争斗不休,或遭受水、火之灾,盗贼抢动之祸,或者身受毒疮的折磨,瘟疫的侵袭,妇女生产多有不祥,子孙多出败类,遭受诸种亡家之祸,男子为强盗,女子诲淫,等等。

概而言之,从近处说来,报应会应验在子孙后代身上,神明的监察是毫发不乱的。人们是否能够得到幸福或是得到祸患,就是从善、恶这两条道路上来分别的。行善就可得到神明的嘉奖,赐予幸福;行恶就会受到神明的惩处,降予灾祸。我(关圣帝君)之所以说这样的话,是希望人们能够奉行不殆,言语虽然浅陋,但对于人们的身心却是大有益处的。如果把我的这些忠告当作儿戏加以怠慢,将受到砍头裂身的惩罚;如果能行持奉诵,则会消除凶事,吉庆之事就能聚集到你的身上。想求子嗣的就可得到子嗣,想求长寿的就可获得长寿,富贵功名等等,都是会得到成功的,所以有想祈求的幸福,都可以如意面获得,万种灾祸冰消雪散,千万种吉祥之事无所不成,诸如此类的福分,只有行善才可以得到。我本来就是公平正大,没有丝毫的私心,惟一的东西就是保佑善人。最后,我再一次奉劝世人,行种种善事,不要松懈追求幸福的志向。

佛教中所说的信愿行是什么意思?

信愿行:净土宗祖师所总结的净土法门之宗要。

印光大师云: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

信,谓深信依佛言念佛求生西方必能遂愿,有信自(自心有佛性)、信他(信阿弥陀佛实有),信因信果等义。

愿,谓发愿命终往生净土,至彼国得不退转回入此界度化众生。

行,分正行与助行。正行指修念佛,助行指兼修礼诵供养、六度万行等。

扩展资料:

信愿行的关系

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由信启愿,由愿导行,由行落实信愿。信要深,深信极乐世界的真实存在,深信阿弥陀佛具有救度我等凡夫的威神愿力,虽然吾人烦恼厚重,但不会障碍阿弥陀佛的救度。深信与阿弥陀佛同体,阿弥陀佛悲心不舍任一众生。

愿要切,深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以般若正观觑破世间的幻相,一心系念极乐妙严,净业行持中有烦恼习气是正常的。凡夫的心都是不清净的,在烦恼的中间只要信愿持名,就好像在水火二河中有一条四五寸宽的白道(所谓贪欲如水,嗔恨似火);

走在执持名号的白道上,就能得到释迦、弥陀两土世尊的加持,能令我们从娑婆此岸到达极乐的彼岸。因为这是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庄重的承诺,是阿弥陀佛十劫以来成就的大愿,惠以众生的真实大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愿行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463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