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我佛众生,一代时教,只为(佛我众生一体是什么意思)

学佛百科2023-04-0292

印光大师:如果专修念佛的人,虽然在此界没有往生西方,但是:譬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种性已超二乘之上。

南无阿弥陀佛!

印光大师还说: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增广卷二.覆邓伯诚居士书二)

念佛法门殊胜至极!

我佛世尊,一代时教,只为一切无情众生说有情法尔.是谁说的

此言语出处没有价值考证探究,因为这话不如法,说这话的人,尚在佛法门外。

《楞严经》白话大意第六卷之二

跟我读藏经,白话写大意   第136篇

《楞严经》白话大意第六卷之二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第六卷之二  原文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 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味 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

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 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

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 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 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 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 无所不明触合离性非定

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 凭尘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获圆通见性虽洞然

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 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 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

云何获圆通舌非入无端 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 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

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 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 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脱

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 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 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 云何获圆通

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 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 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

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 何关法分别 念缘非离物

云何获圆通若以地性观 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

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 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 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

云何获圆通若以风性观 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 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

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 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 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

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 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历代高僧大德对《楞严经》的重要开示!

——明·幽溪传灯大师

「大矣哉!首楞严之为经也,无法不具,无教不收,狂心若歇,歇即菩是,胜净妙明,不从人得,谓之华严圆顿可也……可谓明心见性之妙门,成佛作祖之秘典也」。《楞严经圆通疏·卷一》,《卍续藏》

明代中兴天台宗的幽溪传灯大师著有《楞严经圆通疏》,他在注疏中说:“佛之知见也,盖一代时教,统为《法华》佛知见而设,独《楞严》一经,明佛知见最亲。”(此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第六卷之二  白话大意

(接上)观世音菩萨说:世尊,因为获得真实圆通,证得无上菩提道,我又任运自在的获得了四种不思议、不假作意的微妙功德:

第一,我最初由妙中之妙的耳根起修,反闻本觉妙心,摆脱外之声尘,唯独觉心精纯,见闻觉知等六根根性,不再分隔,形成统一、圆融的清净宝觉,所以我能示现众多的微妙之容,能说无量无边的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个头、三个头,甚至是一百零八个头,千头万头、八万四千个如金刚般坚固的头;或者现两个手臂、四个手臂,甚至一百零八个手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个结印的手臂;或者现两只眼睛、三只眼睛,甚至是一百零八只眼睛、千只万只眼睛、八万四千只清净庄严的眼睛,或者慈祥或者威严,或者安静或者慧朗,任运而现,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第二,由于我从闻思修,反观自性,脱出六尘,好像声音穿过垣墙,不会有任何障碍,所以我能微妙示现种种身形,诵种种音声咒语,无论身形还是咒语,都是将无畏布施给众生,所以十方一切微尘数那么多国土的众生,都称我为施无畏者;

第三,由于我修习本妙圆通的清净耳根,所以不论在哪一个世界,都能让众生舍去一切身中财宝,求我慈悲哀愍救拔;

第四,我依诸佛如来所证的妙觉明心,证得究竟坚固的首楞严大定,所以能以种种珍宝,供养十方如来,还能旁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子得妻子、求孩子得孩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甚至是求大涅槃,能得大涅槃。

佛让我们说什么法门最圆通,我从耳根修习圆照三昧,能缘之心不随根尘而转,得以自在,以耳门反闻入流,得三摩提,成就无上菩提,我认为这是第一圆通的法门。世尊,古观音佛,赞叹我成就耳根圆通法门,在法会之上,授记我观世音的名号。就是因为我观听十方圆明,所以观音的名号,传遍了十方法界。

这时候,世尊在师子座上全身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数如来和法王子、菩萨顶,十方诸佛如来也全身同放百宝光明,来灌释迦佛顶,并灌法会一切大菩萨、阿罗汉顶。祇陀园中树木丛林泉池沼泽,同时演奏起法音,百宝光明相交、彼此罗织,好像宝丝网一样,法会大众都赞叹前所未有,一切大众都获得金刚三昧。这时候,诸天下雨一般的洒下百宝所成的莲华,青色的、黄色的、赤色的、白色的,交相错杂、缤纷辉映,十方虚空成了七宝之色,娑婆世界的山河大地同时隐没,只看见十方微尘数的国土,合成了一个世界,梵呗天乐、歌咏赞叹,自然的敷演奏响。

如来对文殊师利法王子说,你看刚才二十五位无学的大菩萨、阿罗汉,各自说了他们最初成道的方便法门,都说自己修习的,是真实第一的圆通法门。他们的修行实际上没有优劣之分,也没有前后的差别。如来想要让阿难开悟,在这个二十五个行门中,到底选择哪一个作为修行的本根?而且,如来灭度以后,娑婆世界的未来众生,想要修菩萨乘、求无上菩提,应该选择哪一种方便法门,才更容易成就呢?请你为大家说一说!

文殊师利法王子,尊奉佛的慈悲之旨,从座位上站起来,顶礼佛的双足,秉承佛的威德神力,以偈颂回答道:

觉性如大海,湛然澄澈周遍法界

澄然而不动,觉性元本微妙光明

本元自明妙,照久成劳妄生能所

能见所见立,明妙照性隐没如亡

因迷而生妄,性空遂成晦昧顽空

依晦昧虚空,结暗成四大立世界

妄想而澄寂,凝结成无情之国土

其中有有情,能知觉者名为众生

妄觉起顽空,生于本觉佛性之中

如一小水泡,幻起幻灭于大海中

有漏之一切,微尘数国土器世间

都依幻虚空,世界即如幻中之幻

水泡本幻有,瞬灭归海空性本无

何况依空立,有欲有色及有无色

灭妄归本元,如来藏性平等无二

归元有方便,法门无量而尽趋一

二十五圣人,所修所证无不圆通

顺修与逆修,都是入道方便法门

但若初发心,欲入首楞严王三昧

不同有差别,迟速快慢须慎选择

因妄想凝结,色又成障碍染污尘

见精明了心,不能内外照彻通达

又怎么可能,在不明彻的色尘上

能获圆通呢,色尘非初机上法门

声尘非方便,夹杂有语言和文字

音声是能诠,只是诠名句文义理

一音而不能,遍含一切名句义理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香尘非初机,要须与鼻合才能知

鼻子与香离,不合则本来就没有

既生灭无常,不是恒常觉知香尘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味尘非初机,非本然不能自知味

要与舌根合,合时方才知有味道

不是恒常有,觉味性未与味尘一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触尘无自性,要因身根才能觉知

身根是能触,没有所触不成为触

其性非一定,合时则有离时则无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法尘是内尘,前五尘落谢之影子

须凭外尘有,则必须有一定处所

能观及所观,不能周遍不能互涉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眼根之见性,虽然洞然明了前境

但毕竟有缺,看到前面看不到后

四方之四维,只能看到一半而已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鼻根中气息,要有出有入才能通

出入之中间,转换之时暂停不通

出入有隔离,中间不能相续互涉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舌根非无端,要因味尘才能显发

外之味尘无,内之舌根也就隐没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身根同触尘,合有离无非圆觉观

各自有涯际,彼此相离不能冥通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能缘之意根,常缘法尘杂乱而思

湛然之觉性,终究是不会见到的

一时难调伏,想念坚固难于脱出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眼识如何生,眼根色尘识生其中

推究其根本,空无所有了不可得

识性之自体,不从根尘本无一定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心闻即耳识,洞彻十方圆闻无碍

是普贤菩萨,久修大因大愿而成

大菩萨之功,初发心者岂能得入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摄想观鼻端,本是权巧方便之法

只为摄妄想,散乱内心得以安住

住境鼻端白,能住之心也有所住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舌识能说法,只是搬弄语言文字

菩萨富楼那,久已开悟先已成就

况且名句文,都是有漏非无漏法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持戒而不犯,只能约束身根身识

如果非身识,意口造业则不能束

身识只此身,本非周遍一切时处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目连之神通,本出宿世多劫功德

何关今生识,攀缘法尘分别之事

念念缘法尘,不能离此法尘之境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如果观地大,以地大之性为所观

地性则坚固,凝结障碍而不通达

还是有为法,不是圣人所证胜性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如果观水大,以水大之性为所观

还是有想念,以想念而成不真实

如如之真理,不能凭分别之觉观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如果观火大,以火大之性为所观

只因厌有欲,如是由厌而著于空

火性无定出,不是初发心方便法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如果观风大,以风大之性为所观

风是动摇的,有动有寂是对待法

既然有对待,就非绝对待无上觉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如果观空大,以空大之性为所观

昏昧而冥顽,虚空不是灵明觉知

既然无觉知,就与正觉菩提相异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如果观识大,以识大之性为所观

依境而有识,本不是常住不生灭

境空存心观,就是虚妄不真实的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一切诸有行,迁变流动本非常住

念佛还是念,前念后念相生继灭

有生灭之念,与不生灭之果殊异

又怎么可能,依此获得圆通法门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463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