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学佛后感到很怯懦(学佛后感到很怯懦怎么办)

学佛百科2023-04-02101

学佛一段时间后虽已明了心性,为什么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仍感到恐慌?如处在一个四下无人幽暗的山谷中.

心力不够呀!学佛既然明了心性,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还是自己的功力不够、修行不到家呀!

为什么我没学佛之前很乐观开朗,学佛之后越来越痛苦?性格越来越内向?朋友越来越少?

人生是苦这是佛法的正知、正见,感到痛苦,这说明学佛有进步了。世尊不也是看到生老病死,感到痛苦,才出家修行的吗?没有学佛之前,一般人都会贪恋世间的欢乐,忘记了欢乐背后的痛苦。所以有痛苦才是学佛的动力,才能使人清醒,才知道精进的重要性。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性格内向,能不能说,你的性情沉稳了,头脑中的想法减少了,减少了冲动,这是好事。世尊名释迦牟尼,释迦的本意就是能仁,牟尼的本意是寂寞,这就表明了佛的两方面特质,寂寞就是内向到了极点了,显示给别人的就是安静。

什么是朋友呢?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见真正的朋友不在于交往的频率,而在于交往的内容,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真学佛人会慢慢减少假朋友,逐渐增加真朋友。

为您的成绩而高兴,加油。

从佛法说,胆小怯懦的因果是什么,怎样对治?

只有怯懦的人才需要勇敢。换句话说,所谓勇敢的人,都是怯懦的人。一个不怯懦的人,需要勇敢做什么?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感到有什么东西是可怕的,那他就从来都不会认为自己曾经勇敢过。

人为什么会怯懦呢?当然是有原因的。“法不孤起,仗缘方生”——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都是由因缘形成的。怯懦也不例外。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怖,就是怯懦。人的怯懦是从忧愁而来,忧愁从爱欲而来;如果离开了爱欲,哪会有什么忧愁与恐怖呢?

你“试图变得勇敢,曾和很厉害的人吵过架”。这说明,你所害怕的不是别人(很厉害的人你都能与之相抗),而是你对名利有深爱之心。对名利的深爱之心,使你对身边所发生的一切既患得,也患失。这种患得患失心理的不断积累,使人形成怯懦的习气。习气的积累,形成性格。是名利使你变得怯懦,也是名利使你勇敢过一回。虽然你感觉当过两种不同的演员,其实只是出自同一个导演的安排布置,所以这两回的演艺也就分不出什么高下。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465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