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清净一滴水(佛曰一滴水八万)

求学佛的吧友指点。如何施食?
施食是布施饮食的意思。现在佛教中流行的施食,一般是指布施给饿鬼道众生。施食又叫蒙山施食,此外还有特殊的施食方法叫烟供、药供、火供、水供。
施食主要依据两本佛经,一本是《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一本是《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另外在盂兰盆节那一天进行放焰口放蒙山的仪式,其来源是《佛说盂兰盆经》。
施食仪轨
1、时间:布施给饿鬼道众生最好是晚上黑天之后到早上未出太阳之前,这段时间饿鬼比较多,当然不是也行,可以先做好仪轨然后放出去,等到晚上饿鬼多了就会来吃。 如果是布施给大鹏金翅鸟、龙族、婆罗门仙等则不拘。
2、地点:空旷地方,也可以选择附近的草地、树底下进行(有说法说桃树、柳树、石榴树不能)。如果你方便有条件,就直接到空旷无人黑暗的地方或者树底下,按照仪轨进行。如果无条件,就在屋内读完仪轨,直接到外面把水和小米一起泼掉,或倒在树底下。 也可以把食物留在器皿内放在施食地,如果怕有蚂蚁,可以在器皿杯子放在一个碟子上,碟子上装满水。
3、提前准备一个干净器皿,杯子或者碗等都可以,里面装上食物,可以装上一些米饭、馒头、饼食等都可以,简单的7粒米或多粒小米,加上水也可以。做了施食仪轨就可以利益到众生,但是最好食物多点有价值一点,这样自己念的时候也会重视和专心。
4、关于甘露水的制作,可以也用一个杯子,装上自来水或过滤水,念咒后,散到周围。也可以买一个大的喷壶,先念好甘露水真言,然后就可以喷向施食地点周围。
5、施食完后可以随便对饿鬼道众生进行法布施,比如教导他们说,你们现在痛苦的情况,都是因为前生的时候不曾布施,造诸恶业。希望你们平时能够多多诚心忏悔自己的罪业;还有多念佛菩萨圣号,向佛菩萨祈祷消业障,发愿以后生生世世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要尽力行善去恶,见到别人行善就随喜赞叹,多保护善人等等,令饿鬼道众生得到法益。如果时间紧不必每天都做,可以一个星期对饿鬼进行法布施一次或一个月一次都行。
建议,不方便在外面、或者居住高楼的,可以先在屋内把仪轨完成(依《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仪轨适合在屋内做),然后再到外面找一个有树荫的地方(桃树、柳树、石榴树除外)或者干净空旷地方使劲泼出或者倒出。在屋内开着灯就可以,意念他们遍布虚空,吃得很饱足。撒食物的地方最好在黑暗无人之地,实在找不到也没有问题。
若觉得第三个仪轨复杂,可以选择做第一个仪轨和第二个仪轨,做熟了的话可以继续做第三个仪轨,第三个仪轨手印可以不打,如果第三个仪轨也念熟了可以继续搜索相关内容学习打手印。一开始每个人都不熟悉施食,可以照着念,多做几次,慢慢就会熟悉可以背得下来了,下面的咒语都有拼音注音。另外施食咒还有甘露水真言念得越多越好,不一定是七遍,总结很多有殊胜感应的师兄,都是念施食咒成百上千甚至上万次的,付出越多收获越多。
施食完后就回向,另外施食的时候观想可以让饿鬼得到更多利益,观想食物出现,饿鬼们咽喉打开,自恣啖食,吃得饱足,得到解脱。如果真的观想不了也可不作观想,但是心里面一定要有愿一切饿鬼都得到饱足的愿力。
另外施食完后也可以适当给他们法布施,如告诉他们因为恶业才要受如此痛苦,告诉他们一定要忏悔,常常随喜别人的善行,有能力也要保护善人修行人。给他们做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给他们念几句佛菩萨圣号,使他们种下善根,为将来的解脱种下种子。
以下是三个常见仪轨:
仪轨一
依《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仪轨
先祈请
原文: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南无本尊释迦牟尼如来。南无安住大地菩萨众。南无一切龙天善神。愿以威神加哀护助。我今召请十方刹土尽虚空界一切六趣饿鬼有情类。以三宝威神力故。悉至我所。
可以改为自己的语言,比如南无各位佛、菩萨,求各位佛、菩萨、天龙八部、护法天神地神加持保佑,我现在要施食给一切饿鬼,愿他们速来到我这里。
念普召请真言七遍:
南无部部帝唎 伽哩哆哩怛哆哦哆耶
na mo bu bu di li ,qie li duo li,da ta ye duo ye
(观想一切饿鬼都来到我这里)
念开咽喉真言七遍:
念之前告诉他们,当念开咽喉真言,念完后咽喉就会打开并且感觉清凉,就可以吃到东西了!
经文原文:(行者尔时应当起大悲心而语之言。汝当善听。我今以此陀罗尼开汝咽喉。施汝清凉柔软快乐。欲令汝等自恣饮食甘露美味。)
唵步步底哩伽哆哩怛哆哦哆耶
ong,bu bu di li ,qie duo li ,da ta ye duo ye
(观想一切来的饿鬼咽喉打开,感觉清凉)
念甘露水真言七遍:
南无苏噜婆耶怛他哦哆耶怛侄他唵苏噜苏噜钵啰苏噜钵啰苏噜娑婆诃
na mo su lu po ye ,da ta ye duo ye ,da zhi ta ,ong ,su lu su lu ,bo la su lu bo la su lu ,suo po he
(观想甘露水遍十方,饿鬼沾到甘露水,消除一切罪障,变得清凉,无有火烧其身,变得好看,甘露水被饿鬼喝了使饿鬼清凉饱足无渴)
念变食真言七遍:
南无萨缚怛他哦哆缚噜枳帝唵三跋啰 三跋啰 吽
na mo sa wa ,da ta ye duo ,wa lu zhi di ,ong ,san ba la ,san ba la ,hong
(观想无数食物遍虚空界,饿鬼自恣啖食,吃得饱足,身体安快,无有痛苦)
施甘露水完后将水散于空中
施食完后泄于净地无人行处。或水池边树下。唯不得写于桃树柳树石榴树下。
当然也可以把食物和器皿放置在施食的地方一段时间。
仪轨二
依《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仪轨
这个仪轨更加简单,这个仪轨可以先做好
准备好清净器皿装好食物
念变食真言七遍
南无萨缚怛他哦哆缚噜枳帝唵三跋啰 三跋啰 吽
na mo sa wa,da ta ye duo,wa lu zhi di,ong,san ba la,san ba la,hong
(观想无数食物遍虚空界,饿鬼自恣啖食,吃得饱足,身体安快,无有痛苦)
然后称念四如来名号一遍(也可以多遍)
【南无多宝如来】(能破一切诸鬼,多生已来,悭吝恶业,即得福德圆满)
【南无妙色身如来】(能破诸鬼丑陋恶形,即得色相具足。)(观想饿鬼相貌变好)
【南无广博身如来】(能令诸鬼咽喉宽大,所施之食,恣意充饱)(观想饿鬼咽喉打开)
【南无离怖畏如来】(能令诸鬼,一切恐怖,悉皆除灭,离饿鬼趣)
弹指七遍,取於食器,於净地上,展臂泻之。
仪轨三
海涛法师施食仪轨
1、念七佛号(准备一个杯子,内装七粒米或少许米+水)
(可以一边口念佛号,一边向水杯中放米。也可以直接对着放好米和水的水杯,直接念佛号)
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宝胜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南无离怖畏如来、南无甘露王如来、南
无阿弥陀如来
2、念小供养咒(七遍)
唵阿弥利德吽怕都
ong,a mi li de,hong,pa du
3、念仪轨召请:
“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南无本尊释迦牟尼如来、南无安住大地菩萨众、南无一切龙天善神,愿以威神加哀护助。我今召请十方刹土,尽虚空界,一切六趣,饿鬼有情类,以三宝威神力故,悉至我所。”
4、普召请真言(七遍)(手印:右手举起,拇指+中指捏住,其它手指自然直立,食指随着念诵转动-从上往下看逆时针转动)
南无部部帝唎 伽哩哆哩怛哆哦哆耶(七遍)
na mo bu bu di li,qie li duo li,da ta ye duo ye(七遍)
5、解怨结真言
(解怨结手印:十指交叉,再分开,随念诵各做一次)双手五指张开,掌心向自己,一边念咒一边合双手,右手大拇指压左手大拇指(此为结),念“娑婆诃”时打开双手,两手同时弹指甩向两边(此为解结了)。
唵三陀啰伽陀娑婆诃(三遍)
ong,san tuo la,qie tuo suo po he
6、开咽喉真言(手指:拇指+无名指,每念一次,用无名指弹一次水)
唵步步底哩伽哆哩怛哆哦哆耶(七遍)
ong,bu bu di li qie duo li,da ta ye duo ye(七遍)
诵此陀罗尼神咒时,观想诸鬼以此咒力,咽喉息通,猛火息灭,无复痛恼,身心安泰。如施甘露水行者用无明指沾水洒开,令鬼道有情咽喉自开
7、变食真言(手印:右手举起,拇指+中指捏住,其它手指自然直立。)
南无萨缚怛他哦哆缚噜枳帝唵三跋啰 三跋啰 吽(七遍)
na mo sa wa,da ta ye duo,wa lu zhi di,ong,san ba la,san ba la,hong
(念“三跋啰”时,各点手指3次,念“吽”时,拇指弹食指1次。)
(诵神咒七遍,泻著树下,观想此食充塞虚空,周遍法界,是时十方一切饿鬼,以陀罗尼威德力故,皆得食喫,亦不变化作脓血,亦无遮禁,自恣啖食,充足饱满,灭饥汤火,身体安乐,无诸痛恼。)
8、甘露水真言(妙色身如来手印:右手向上、向前直立)
南无苏噜婆耶 怛他哦哆耶怛侄他唵苏噜苏噜钵啰苏噜钵啰苏噜娑婆诃(七遍)
na mo su lu po ye,da ta ye duo ye,da zhi ta,ong,su lu su lu,bo la su lu bo la su lu suo po he
观想每一个手指头出现白色的甘露,香遍虚空「观想此水咒力加持,清净湛然,周遍法界,令诸饿鬼咽喉自开,法界众生一时皆得甘露饮食,诸鬼神等充足饱满,欢喜无量。」
9、普供养真言(念第一遍时,按第四项的手印沾水弹出一滴水)
唵 哦哦曩 三婆缚 伐日啰斛(三遍)
ong,ye ye nang,san po wa,fa ri la hong(三遍)
10、施无遮食真言(念偈言一遍,咒语七遍,念咒时,右手伸出,手背向下。咒语念完后拇指捏中指三弹指)
1)早上施食的念:
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
唵 度利益莎诃
ong,du li yi suo he
2)中午施食的念:
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
唵 穆帝莎诃
ong,mu di suo he
3)晚上施食的念:
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偏十方一切鬼神共
唵 穆帝陵莎诃
ong,mu di ling suo he
11、念七如来名号
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宝胜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离怖畏如来、南无甘露王如来、南无阿弥陀如来
12、回向偈(也可用早晚课的回向语或其它回向语)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群生施者受食者皆共成佛道
回向的时候,回向两个内容:
先回向: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可加念心经、大悲咒等祝福他们
接着回向:
回向累劫冤亲债主、累世宗亲、(堕胎婴灵,如有也要说上)、曾经杀害过伤害过的一切生命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回向身体健康、事业腾飞、家庭幸福、万事如意”,心里默念三遍,结束。(如果你有什么特殊的期望,也可以直接回向)
13、将水和小米泼出或倒在树底下
心里想着,小米与水变成遍布整个宇宙的食物。
全部结束。
陈定阜祖师念佛法是上乘念佛法吗?按这个方法念佛正确吗?急询!!1
给你更正一下,陈定皋老师并非是佛教祖师。
上乘佛法是无相法门,不以见光、见佛或其它异相而论,而这些异相又最能迷惑初学行者。
如果你想学习佛法,就一定要找一门适合你自己的修法了。净土宗或禅宗仍是首选的两个宗派,密宗也是可以的。看你对念佛法很契机,重点给你推荐净土宗。
首先要确定你是不是有诚心学习佛法,目标选定最重要,千万不要想去玩弄佛法。
第二学佛要有巨大的信心。如果你有诚心又有信心,就可以付诸行动了。如果缺少信心,劝你还是拉倒吧。
第三学佛要具备大勇气和大智慧。要真正为了生死故,决心出离轮回,而不是象有人些一天到晚想着怎么多赚钱、玩弄异性,披着佛法外衣做坏事。
第四学习上乘念佛法门重点有三字要诀:信、愿、行。
如果你能做到念念修行,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决定能往生净土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除宿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原理: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推荐净土宗祖师印光大师所授十念记数法,现录如下: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最后请注意: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地藏菩萨本愿经》或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圣号均有巨大利益。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
愿这个解答能帮助你走上修法正途。
祝早证菩提,救度众生!阿弥陀佛
佛系经典说说句子,佛系青年,感受宁静
◎、人一生遇见爱,遇见性,都不足为奇,则怕遇见了解理解你之人,倘若有幸遇见,忘汝珍而惜之!
◎、这个世界上并非人人可以理解你 但一定要有一个人懂你 因为孤独如影随形 长路漫漫总要找一个人结伴而行
◎、人生在世,不可能被所有人理解。知己,三、两个足已
◎、有人理解真的是幸运的,没关系,我们就好的当回忆,坏的当经历。
◎、你平时嘻嘻哈哈,但这从来不代表你没心没肺,不代表你没有不想理人的时候。
◎、这世界被人误解太多!真得不须要很多人理解我!只要有一个人理解我就行!
◎、能遇到一个眼神,理解被懂,信任无需多言!心领神会,伯牙绝弦皆全由子棋灵魂契合,其他都是多余陪衬,可遇不可求,恰如其分的样子自然而然,懂诠释爱有摧枯拉朽的力量
◎、谈什么所有人,能有一人理解都算不错了!
◎、帮别人作一些事,时间久了别人觉得是理所应当,心软久了,突然不想心软了,别人说你变了
◎、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觉得日子过得很慢很慢,一周前,带大我的姥爷去世了,突然才发现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很快~一不小心,就丢了时间的尾巴,我们一生拼命的向前走,不回头,才发现,一路上跌跌撞撞,到回头,还是泪沾衫,愁满头~再回首,往事依旧,留下的却是物是人非,不禁感叹~若时间永恒,那我该在哪里~~
◎、有的人喜欢沉默,而不是因为性格,而且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其实,每个人心底都藏着许多话,但是只愿说给懂的人听。
◎、不管多累,都会给你想要的陪伴;无论多忙,都要秒回你的消息。因为,他舍不得让你形单影只,也不忍心让你在等待中彷徨。
◎、在很小的时候,人就是慢慢长大的,在这过程中,你会学到很多,也许一点小事你就可以看清一个人,现在发现我就没有几个真心的朋友。
◎、行走的路上,只希望能有一个懂自己的人陪伴
◎、在这个世界,要学会自己理解自己,这样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宽容
◎、得到别人的理解是种幸福,不被理解是件幸运,因为他没有深入的了解过你,不会知道你的好
◎、理解又能怎样,要看他〈她〉是否真心付出,只是几句暖心窝的话,那还不如自己想开点。
◎、坚强的外表之下必有颗柔软的心,总会有个理解的人陪伴着你的
◎、心里的苦,不知道可以跟谁说,说出来也许不会被人理解,大多时间保持沉默
◎、大多数人都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做什么事都思前想后,在心里琢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这样真的很累,只要无愧于心,那就做好该做的事。理解你的人,是不许要你解释的。
◎、经常被别人误解,也经常误解别人,但我知道相互理解才是那剂良药。不喜欢被误解,也不喜欢误解别人,但我知道,真正相互理解的人才是真心
◎、被不被理解其实是一种缘分,强求不了
◎、我也觉得,其实,一生,有一知己足矣,理解只是有人陪你说话罢了
◎、一直在做理解别人的人,突然好想无理取闹!
◎、即使不被理解,也要与自己何解,因为庸人自扰之!愿你以后想要的都能拥有,得不到的都能释怀
佛系青年语录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随缘。
2.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成事实的,太阳总是新的,每天都是美好的日子。
3.没有通向快乐的路,快乐本身就是路。
4.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5.目空一切的,未必不自卑。没心没肺的,未必不悲伤。唉声叹气的,未必不贪欢。斤斤计较的,未必不善良。自己喜欢的,自己喜欢就好。
6.人生,看透不如看淡。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7.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8.山高自有可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9.天天不要着急,缘分到了 自然会有对象
10.天天不争不抢 缘分到了自然会发家致富
11.天天大吃大喝 缘分到了自然会瘦下来
12.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开,放下的越多,拥有的就越多。
13.望云卷云舒,去意无留,看花开花落,风雨人生,淡然在心。
14.我会记住生命中不期而遇的温暖,我也会记得大雨磅礴,没有带伞的日子。
15.我会开心,我会有钱,有你最好,没你随便。
16.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7.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18.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不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19.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20.做一个寡言,却心有一片海的人,于淡泊中平和自在。
关于佛系的说说,佛系人生
1.我会开心,我会有钱,有你最好,没你随便。2.没有通向快乐的路,快乐本身就是路。3.目空一切的,未必不自卑。没心没肺的,未必不悲伤。唉声叹气的,未必不贪欢。 斤斤计较的,未必不善良。 自己喜欢的,自己喜欢就好。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随缘。5.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6.突然就不想睁眼了,觉得一切都随意了,我也就这样了。7.多大点事,笑笑就过去了,谁还没个青春。8.做个清淡欢颜的小仙女,寂静于暖,安然于甜。9.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 ,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10.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11.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12.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13.山高自有可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14.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15.最近很火的一段话: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爱人,亲人。觉得累了就躲远一点,取悦别人远不如修行自己! 曾有位大师说:宁可孤独,也不违心的将就。能入我心者,我以诚待之。不入我心者,不屑以敷衍。一辈子真的很短,没必要为了别人委屈了自己。若懂,请惜!不懂,自便。我用心待你时,你不屑一顾。等你想起我时,抱歉!有你没你,我的世界一样精彩!16.红尘喧闹中,我自有净土一方。17.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18.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19.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20.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开,放下的越多,拥有的就越多。21.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22.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23.做一个寡言,却心有一片海的人,于淡泊中平和自在。24.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那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而只是体验罢了。25.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2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27.一切看淡了,心也就不累了。万事不要强求,钱多钱少,够用就好;有爱无爱,开心就好!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28.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何况我长的这么可爱,腿还这么长。 佛系说说句子大全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轮回中,心若一动,便已千年。既然我再也无法感受到心动的感觉,我的心已平静有如目水,不如斩断情丝,阪依我佛。
刹那便是永恒。
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万法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大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荆道可见矣。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疑。
一切安乐,无不来自困苦。夏目漱石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福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村上春树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实在有违做人之道。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佛说;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
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川端康成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李叔同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不可说,不可说。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人有劫你才几劫?
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石屋清珙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佛叹道: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为了微妙的享乐我们就必须微妙的受苦。芥川龙之介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不可能修行。
前生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愿用千万次回眸,换得今生与你相遇!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一切皆为虚幻。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舒。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丰子恺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林清玄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羽化不是我的抉择,我也不是羽化的抉择,注定的眼睛,俯瞰着万物苍生。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人生的豁达,人生的从容,大概都来自于不必非去坚持非此即彼。能够悠游于生命的变化里,耐心地看待某一段时间中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意义。聚跟散是变化,花开花谢是变化,月圆月缺是变化,可是在某一段时间我们不知道变化的真正意义的时候,会沮丧感伤甚至是绝望。可是如果知道它是一个自然过程,为什么要去感伤呢,那么这个时候,就会用一种恨豁达的的心境去看这些事物。蒋勋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不夸大渲染,也不宣扬鼓噪,只慢慢探入自己的潜意识底层,直接感受灰暗面的情绪,借由反复思索导引出答案。这样实事求是的信念,与佛教的禅修有异曲同工之妙。伊坂幸太郎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身无所寄,心无所忧。苏曼殊
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安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悦。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如何做到一心念佛????
要一心一意念佛咒,必须做到三件事。首先,就是要相信佛法所说的是真实的、真实的,要相信事物的表面,要从内心彻底的相信。这样才能有信仰,才能产生信仰的力量,才能让人的心一起动。但是,如果人很相信一件事,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阶段努力,相信自己能得到的,但是相信自己。
至于我们要自己去读的佛经和佛咒,这些东西我们一开始都不熟悉,也不能很好地融入我们的内心,但事实就是这样。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认真做好日常功课,长期坚持一定的信念,即使是好的坏的,我们都能感受到口头禅的力量。
通过看别人的归纳例子,找到自己的突破口,为什么别人能做到,而我们不能。我们试图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事情的临界点,或者自己因缘的障碍,找到它们去改正。
比如淫乱和手淫,就是阻碍我们得到好结果的结果。我们不尊重父母。为什么我们总是对他们发脾气,不好好照顾他们,打骂所有的老师?但是,我们总是不知道我们无法达到一心念经的方法,也找不到原因。
在这里,我们要忏悔,好好反省自己,希望能得到和别人一样的加持,但如果不做同样尊重世间万物的事,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好结果。
唱歌的时候,方法也很重要,这是第二点。
在这里,我们不去关注哪些方法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虽然每个人都想过更好的生活,但我们需要放下所有身外之物,不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即使我们当时很想要一件东西,很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但拥有了之后总是失望。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在追求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些在自己世界之外的东西,一些即使没有在脑海中得到也似乎要被抛弃的东西。
是的,要得到什么,就要放下什么。即使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也要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念经之所以不能三心二意,是因为手里东西太多之后,什么也得不到。就算你有再多的好能量,也克服不了内心,永远抓不住最重要的东西。
佛法是我们自己的成就。即使遇到最糟糕的状态,也可以通过念佛念咒来改善自己的处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内心最强的声音,并努力用一种方式坚持下去。
给予是第三种方法。通过布施,我们不断积累自己的加持和食粮,这样才能更好地念佛念咒。学佛就是关注一个人,这个人不断地拥有智慧和财富,这样人生才是完美的。
即使现在有些人没有念佛的机会,也可以放他们自由,布施功德。而是一起努力念佛,一起做好事。这样,不断的努力,不仅能让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进步,还能达到更稳定、更进步的念佛效果。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他们可以获得丰厚的财富和祝福,这些都可以用好的方式去做,然后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这样,我们的心就会建立起对佛的信心,更多的加持就会如约而至。我们知道,我们会建立更多的信心,努力向佛学习,培养自己。
这样念佛就容易多了,不会迷茫。没有人不受因果律的影响,但我们能改变的,是让自己更加勤于学佛,好好修行,过更好的生活。
如何处理学佛和工作的关系
对于很多种职业,必须在一个月初就制定整个月的计划,甚至制定一年的计划,有 一年的目标和任务。
面对声色酒肉被当作社交不可缺少的方式,面对贿赂是成交的必须步骤。
“不要想:只是做一点小善,以后不会在我的身心上造成影响吧!譬如水滴滴滴落下,逐渐就能充满大的水瓶。通过积累点滴的善行,菩萨的相续中,善业将会极为充满。”“坚勇”是菩萨的异名,体现出行善坚固勇悍的品格。
现在很多媒体宣传某人脑子一动,投机而暴富了,某人炒股票,一夜之间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诸如此类,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只要找到一个窍门、漏洞,抓住机会就能一夜暴富。在这种邪见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人滋生了投机取巧的心理,不愿勤勤恳恳地工作,不愿积累点滴之善。我们说滴水能够穿石,一切都是渐积而来的,但人们却总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总是想侥幸收获。这种侥幸心态的根源,就是业果愚。相反,了达业果之后,深知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不可能无因无缘从天上掉下黄金。这样如理思惟,便能养成安分守己、务实勤恳的品格,也就是:自己会从现实出发,时刻注重当下的业,会用心去圆满当下的每一个善业。这样落在实处逐渐积累、充实,菩萨的相续之中就会充满善业资粮。这样一种需要从低处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处把握的认识,对一个修行者来说非常重要。否则,离开当下的业,何处还有所谓的修行呢?
二. 学完业增长广大之理,主要是应当生起明辨业果相的智慧,而且此后自己在行为上应当契合业果的规律,什么规律呢?就是以小发展为大的规律。举例说明:譬如,科学家是从对自然界细微之处观察分析开始,最后才能做出伟大的成就。同理,学习诸佛菩萨的清净经论,如果对每一句法义都能如理地听闻、观察,此业一旦增长广大,就会使智慧越来越深广、越来越敏锐。再如,我们不离自己的生活,做好每一个利益他人的行为,这样渐渐发展,利他心会越来越强烈,利他的行为也会越来越精纯,真正的菩萨就是这样修成的。又如念佛,把每一声佛号都念好,句句念得心里清清楚楚,从最基本的当下一声佛号下手,力极功深,净业就会坚固,最后整个极乐世界都可以由净念而现前。再如,对自己的上师、道友,能从细微之处开始观功德,这样发展下去,清净的信心就会逐渐养成,自己的修行也会不断上进。如果是说法的法师,就从以善心对他人开演一分道理出发,以利他心踏踏实实来做,最后就能对无边众生作大法施。
所以,明白此理之后,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贯彻实行。应当说好每一句话,爱护好每一个生命,节约好每一滴水,走好每一步路,用好每一分钱,尽好每一分心。如果一切都是以遵循因果正规的方式趣入,一定是功德日日增长,过失日日减少,不必等到十年、百年,日日就有上进之相。
了达了业决定的道理,我们一颗浮躁妄动的心就会平静下来,自己会明白:做人应当安分守己、素位而行,因为眼前样样是业,离开现前的身口意,哪里会有真实的修行呢?所以,深信因果的人就会注意在当下修行,不是离开当下另外还有业的取舍,不是离开鲜活的生活另外还有修行。所以,应当实实在在地行善。每天对亲人、朋友,对所接触的有情都要有善心,对身边的每件事,都要尽责任和义务。这样从点滴做起,才能获得增上生乃至决定胜的成就。 一位师兄的贴:将闻思落实于当下 今天晚上在办完手头上的事情之后。便开始在群里跟众师兄讨论起佛法来,而我也把这几天缠在脑子里的困惑,给提了出来。希望师兄们能够给我点开示。
这个一直另我疑惑不解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工作与学佛之间的关系。因为我认为,如果工作上要讲究成绩的话,必定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些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肯定会影响自己的闻思。而我也实在不明白到底是该将心态偏向于学佛呢?还是侧重于工作。同时,我一直也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对于那些可怜的众生,到底是物质的帮助重要还是精神的帮助重要?而我则始终认为物质的重要对那些众生来说,更大于精神的重要。
我把我的观点和想法给众师兄们提了出来。大家都纷纷启发我,提醒我不要胡思乱想。大牛哥指引我因按照现在“最不苦恼”的方式去做,而洛珠则提示我用《快乐之歌》里面的方法,将违缘转为道用。同时,心如止水师兄也告诉我“工作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是为了修行”,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的确,我们只有将工作视为生存的一种手段,而将生存视为修行的目的这两者便不会出现上有的矛盾。也就是把工作直接视为修行便足以解开这个问题。后来大牛哥还指导我,要“强调实践”。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佛,两者必须都以“做”为先。不忙工作就学佛,不学佛就忙工作。或者既学佛也忙工作。反正不能让自己的时间虚度,一切的一切都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去做。这样才不至于虚度。而他所说的“连现在能做的都还做不好的时候,奢谈现在还做不到的事情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句话,犹如一声警钟在我耳边敲响。诚然,我现在没有能力去“利益众生”,却在想着“将来”能够如何“利益众生”,这是何等的愚痴与盲目啊。连自己手头上的工作都没有做好,还谈什么“将来”?
至于我认为的“物质的帮助大于精神的帮助”这个道理,同时也是荒谬的。大牛哥提到帮助众生分“暂时”和“究竟”两个方面,物质的帮助只能提供“暂时”的帮助。而通过回向发愿等方式,在他们心中种下菩提的种子;使他们萌生对佛法的兴趣,趋入正道、皈依佛门、跳出轮回才是“究竟”的帮助。显然,究竟的帮助要大于暂时的帮助。他还举了“丛飞事迹”,这个在世人看来非常了不起的例子。其实,这样的帮助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尽管这个结论在外人看来的确难以接受,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你的这些行为的确可以给那些人带来帮助,但那些帮助只是暂时的。就算你帮助了他们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但你无法帮助他们下辈子,乃至生生世世。你帮助那些失学的孩子有了学习的机会,这的确有很大的功德。但倘若他们将来毕业了,并没有行善积德,利用人生来修习佛法。而是整天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甚至造出种种罪业。那你反而害了他们。这样忙到底却落得个“好心做坏事”的苦果。
在谈到放生、布施的问题上我过去认为自己布施的不如师兄们多,不由得生起了惭愧心。师兄们告诉我,生起这种惭愧心不但没有必要,而且连自己原来的善根都染污了。同时也指出:“如果是为了炫耀自己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的话,那还不如以清净心随喜的善根”今天听了师兄们的解释才恍然大悟,终于才明白“只这心心心是佛”的道理。求佛是求自己的心,只要自己的心清净了。那怕只有一块钱的供养,其功德也是无量的。最重要的是做到“问心无愧”和“力所能及”,既不要生起吝啬心,也不要生起那种“虚伪的惭愧心”。
过去我只知道我们要“活在当下”,可究竟怎样才是“活在当下”呢?不明白。对这个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通过今天师兄们的指导。我才体会到,“活在当下”便是将自己分分秒秒都用在有意义的地方上。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佛,都必须珍惜每一刻的时间。警惕自己不要将心思花在将来怎样如何帮助众生的空想上,而应该老老实实地闻、思、修。“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便是对这一哲理深刻的阐释。 对比自己现在的态度,发现还远远谈不上精进。大德们都以“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定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而我现在则努力以“将闻思落实于当下”当作自己努力的坐标。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何解?
原句出自佛典《华严经》。
释义:个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是一片叶,每片叶都有自己的绿意。在花将凋零时,在叶将枯萎时。我们都应该在最后一刻将一切归还给大地,世界的一切原本由细节构成。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
这句话包含浓厚的哲学意味,是凡人俗世中所悟出世界中,最高境界的一句名句。
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
扩展资料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华严宗的立宗之经。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
此经汉译本有三种: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为区别于后来的唐译本,又称为"旧译《华严》",或称为《六十华严》。
二、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又称为"新译《华严》",或称为《八十华严》。
三、唐贞元中般若的译本,也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简称为《普贤行愿品》,或称为《四十华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严经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476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