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有人能直接从空性修行吗?(佛说空性)

佛法讲究空性,一念不生。但有些时候非得思维,比如说生活中遇到难题,得想办法解决,这也是一种思维啊...
我是个初学者 和你讨论一下
1.佛法讲究空性 这个陈述就是一个谬误 佛法陈述的是客观的事实 所说的空性 就我的理解 不是一念不生 远没有那么简单 空性 应该指的是我们看似实在的世界 其实 并不是真正的实在 而众生真正的面目 本来是一念不生却包含一切 而如今 我们面对的纷繁复杂看似真实的世界 只是妄想里的幻化 本来的面目 是 空 但绝不是我们现在所想象的空 我们的想象为什么不对 ?? 因为我们在幻境里 我们的大脑和思维 本身就是幻境的一部分 有如何去破除幻境 冲开迷雾 看到真相呢 所以 我觉得 很多东西 只有觉悟以后才会真的体验到 现在的我们 无论如何 无法领会真谛
2.思考 我觉得完全不违背佛法 我记得佛是鼓励思考的 鼓励思考 但更鼓励实修实证 佛法所言的宏伟境界 都可以修证之后 完全体会 儿修证之前 再怎么说的天花乱坠 也是说说而已 听人描绘梨子的滋味 听一千年 也不如尝上一口了解的透彻 可是即使你吃了梨子 还是很难再向别人描述它的滋味
3咒语我接触不多 但我知道大悲咒很是神奇 不可思议 详见 千手千眼观世音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法讲究空性!也就是一念不生,我想知道,在空性的状态下,怎样和人交流?必须要思维,必须要怀着分别...
空性 不离事相,生灭之说皆是实相对于当下而言,体悟无常本来就是佛性。只需要感受当下的每时每刻,但是知道当下不可得。所以悟到空性的人相反活该更现实,每时每刻都于当下不离当下。怎么说呢?但心无所住,而生。但是这个生的心是如如的,不被境界影响。
生,灭=不生不灭=当下
生灭是相,境界,而心觉知不取于相,但是不离事相,不可得中如是得用于当下而言。
修的是心,非行,非相。若于相上修行万法皆是无常败坏相。故于法中不取法相,不离法相。离开生灭也没有不生不灭可得, 离开当下也无不生不灭可得。
故而,空,有言说皆于相而言,一切言说皆是事相。直悟本心。不取相不离相,明心而后修心。
定而言若悟空性,境界本定本自清净。当下就是解脱,就是不生不灭。一切境界中如是观照。最简单的就是认真享受当下每时每刻,包容,感恩一切我所拥有的,同时也感恩一切我所没有的!
生灭是相(自性妙用)=不生不灭(心性本体)=当下(中道)
体空,相有,用中,掌握其变化的本质,就能不被假相所转,真亦假时假亦真。
本来一真一切真。体,相,用本来就是一,何来二法之说。着相都是假滴!离相就OK了!
学佛 证到空性难吗?
很难也不很难。
说很难是因为从古至今证得空性的高僧大德极少,按《高僧传》、《续高僧传》看,也没有上四位数,就算加上道家证得空性的人一起,人数不会过二千(俺没有细数,只是凭印象说的这个数)。
但从古至今修佛修道之人上百万总是有的,所以证到空性的比例很少的,所以说证空性很难。
说很容易是说:证空性不需要象修仙那样对“法侣财地”有很高的要求。只要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一块卧牛之地就成了。当然,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打破自己头脑中的所有概念,也即放下“我执”。一但心中念头放空,空性立现。所以说证空不难。
只是大家打坐时都在“寻找”空:我怎么念头静不下来?到底是那里出问题了怎么空性还不出来?一定是我业障深重忏悔不深刻……每个人一上坐头脑都在不停地转来转去不肯停下来,所以空证就在你周围等着你,想入你心都进不来。直到有一天你放弃头脑、彻底让它停下来,“空性”才会趁机与你沟通,让你见到它!
祝你早日见到“空性”——法身如来!
佛教中的佛性,是指空性,第一义吗?清净法身是由空性久修而成的吗?
佛教中的佛性,讲究的就是自性。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悟道之后第一句话就是怪哉怪哉,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佛性不是单指空性,也不是佛教中的第一义。佛教是教导人们成佛的道路,而成佛的道路是四万八千法门,也就是说有无数种。清静发生也不是空性久修而成,清静清凉是无法用言语来表示的。只要你按照佛经中的教导去修行,总有一天会达到清静的效果。
当今佛教存在错误的学佛观念,认为佛门是空,悟空即成佛,你认为领悟空性就能达到佛的境界吗?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典籍《般若菠萝蜜多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大乘佛教的重要义理。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简单的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由因果产生,空是事物的本质,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这句佛经名言,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们喜欢以此开玩笑,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和尚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是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尚了。其实色并非女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要认识此言的真正含义,还得从佛教的基本教义说起。
佛教的教义主要是所谓的"四谛",即苦、集、灭、道。苦、集二谛阐明人生的本质及形成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具体而言:1.苦谛是人生在世看着是苦,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种苦,以及无数的烦恼。2.集谛是对造成痛苦和烦恼的原因的分析,认为宇宙万物及现象不能独立存在,而是由多种因素集合而成。既然如此,所有实体便没有单独的“自性”,不但具有”自性“而且具“共性”,佛家称为“诸法无我”,并且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称为“诸行无常”,这便是空的主要内容。3.灭谛是佛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涅盘,达到熄灭人生苦难烦恼,超越生死轮回。4.道谛便是通往涅盘之路。方法归纳为“戒、定、慧”。
比如说,一篇文章要呈现在读者面前,首先需要人的思想,纸笔,及传媒工具,不能单独成立,说白了,文章这种表象就是“色”,而产生这种“色”的因缘,诸如人的思想、纸等便是“空”,人如果不想写文章,或没有纸笔等这种空,便不会产生文章这种“色”而我们的每个人的个体也信赖于父母的因素,以及所看所想所食的种种关系而成立的,故色非女色男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色即是空,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从而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人心中的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便是空的缘由关系及多种因素合成的最好说明。只有认识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才能让人行善并以自身个体的德性度人,并真正关心世间万物,以善的基础。
佛学常见词汇 色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其当体即空,故说色即是空。
学佛证到空性难吗?
难,非常难。
前几天刚和一个师兄聊天。
师兄说他空了。
我说那你给几万块钱我花花,他不肯。
就这么简单,空不了。
这仅仅是钱财,还有包括名利,荣誉,地位,虚荣心等等。太多了。
慢慢来,学佛从基础做起。等到一定时候你就会顿悟到空性。而不是非要 为了 空性 去证悟空性。
空性?佛说空性,即非空性,是名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540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